看走眼了!
朱儁自認為這一次自己看走眼了,對陳煜的錯判,乃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錯誤,隻是,他不曾料到陳煜的殺性竟這般重。
然而,坐在朱儁對麵的皇甫嵩則是正色道:“公偉!”
“義真兄可有何見解。”
見狀,朱儁當即不解的看向皇甫嵩,隨之隻見皇甫嵩正色道:“非常人行非常事,若無陳叔弼此計策,何以破董賊!”
董卓勢大!
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並且占據地勢之利!
無論是皇甫嵩還是朱儁都認為袁紹等聯軍不過是一盤散沙罷了,如何可以和董卓相媲美。
伐董必敗!
這可不僅僅隻是皇甫嵩、朱儁二人這樣想,天下間大部分人恐怕都帶著這樣的想法。
隨著皇甫嵩的話音落下,朱儁瞬間沉默了,水淹虎牢關,直接讓董卓傷筋動骨,尤其讓他們感到可惜的是,董卓並未被淹死在虎牢關中,還是被董卓這廝逃過一劫。
但是就眼下的局勢而言,如今聯軍勢大,而董賊勢弱!
一戰可改變局勢,扭轉乾坤!
“若可誅殺董賊,中興天下.....”
皇甫嵩起身雙手負在背後看向遠方的眼神變得深邃了起來,遂幽幽道:“這一切都值得,縱要老夫的性命,老夫亦甘之如飴!”
聞言,朱儁瞬間肅然起敬,不過看向皇甫嵩的眼神變得有些複雜,他和皇甫嵩齊名,二人可謂是戰功卓越,但是在孝靈皇帝臨終前,則是命皇甫嵩率領三萬精兵鎮守在扶風郡,這亦是對皇甫嵩的一種信任。
倏然,皇甫嵩轉身目光灼灼的看向朱儁言道:“公偉,若有朝一日吾遭遇不測,江山社稷就要勞公偉上心了。”
在這一刻,皇甫嵩似乎下了什麽決心,當再次轉身的時候,朱儁總覺得皇甫的背影給他帶來的感覺則是有些悲壯,坐在位置上的朱儁則是下意識的頷首,便不再多言。
......
一場勝利,史無前例的勝利,雒陽近在咫尺,然越是接近目標的時候,人心則是變得更為的複雜。
袁紹等人在水淹虎牢關之後,立即率領兵馬前往到公孫瓚等人的營地中,隻是得知陳煜下令三日後進軍虎牢關時,袁紹等人則開始猶豫了,不過隻是因為如今陳煜勢大,裹挾大勢的陳煜立足在那裏,便是一種威懾,縱然袁紹等人心中有所想法,亦是不敢在眼下提出任何反對的意見。
此戰!
不僅是讓董卓等人感到恐懼,亦是讓他們感到畏懼。
有這樣的人作為自己的盟友是一件幸事,同時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他們都怕自己步了董卓的後塵....
深夜將臨時分,春風呼嘯,這風中夾帶著淅淅瀝瀝的雨聲,雨勢逐漸開始變小,陳煜則是佇立營帳邊上沉默不語,曹操、孫堅二人見狀欲要開口時,卻被荀攸用眼神阻止。
風聲呼嘯,雨聲淒厲,如同冤魂索命一般,吹動著營帳內的火盆中的火焰不斷的跳躍著,一股陰冷的風吹拂著陳煜的衣裳輕輕搖曳著。
良久後,陳煜轉身回到營帳內,抬頭的一瞬間就見到曹操、孫堅二人麵露擔憂之色,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陳煜見狀倏然楞了一下,隨之輕笑道:“主公、兄長不必擔心,煜行事自知後果,既已成事,何以悔之,此非大丈夫。”
聞言,二人皆鬆了一口氣,陳煜能如此看待則極好,忽然,陳煜看向曹操、孫堅二人一眼,二人立即心領神會,隨之喚來夏侯惇等人守在營帳外,不讓任何人靠近。
做完這一切後,陳煜盤膝而坐,舉起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略顯苦澀辛辣的味道從喉嚨深處直衝天靈,略微讓陳煜吐了一口氣。
“今董賊雖未身亡,但經此一役,損兵折將,已無絕對碾壓的實力麵對吾等聯軍,然各路諸侯中多有心思詭譎之輩,依煜觀之,今袁紹之流已無伐董之心,入關內之日,則聯軍解散之時。”
隨著陳煜的話音落下,曹操、孫堅二人亦是沉默,縱然連荀攸亦是不得不承認陳煜說的對。
“煜觀董卓此人,恐棄雒陽,前往長安。”
棄雒陽,擇長安
陳煜的判斷,曹操等人並未有太大的反對,換做他們是董卓他們亦是會這般的選擇,陳煜隻是瞥了一眼曹操、孫堅等人,輕輕的搖頭後,陳煜忽然歎氣道:“做好準備吧....”
隨著陳煜的話音落下,眾人隻是感到奇怪,但並未說什麽。
......
鞏縣內
經曆過水淹虎牢之事後,董卓依舊是驚魂未定,隻是當他見到呂布時,眼神變得飄忽不定,看向呂布的眼神滿是懷疑之色,但是奈何如今他還需要依靠呂布來守護自己的安全,隻能把這個懷疑按捺在心中。
“相國。”
“今虎牢兵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雒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
在他們離開雒陽時,雒陽的街市中有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長安,方可無斯難。”
“儒以為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皇帝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則應光武皇帝旺於東都雒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相國迂回長安,方可無慮。”
早已經被嚇破膽的董卓聽到李儒所言遂喜出望外,撫掌大笑道:“文優言之有理,此當為天運,應為天理!”
見狀,李儒亦含笑不語,眼中則是帶著些許的落寞之色,這童謠乃是他離開雒陽之時,提前做好的後手,就是為了防止虎牢關被攻破之後,遷都長安做的準備,雖然他不願意相信自己等人會失敗,抵擋不住關外諸侯,但世事難料,猶存變數,誰也不知道下一刻,究竟會發生什麽事情。
李榷等人麵對著董卓的答複,都下意識的鬆了 一口氣,唯獨呂布則是低著頭,眉頭微挑中略微帶著些許的不屑之色。
縱橫西涼的董卓亦不過如此!
..............
當下定決定後,董卓便快速的下達命令起來,任何的事情,任何的人在龐大的機械運轉之下,都顯得這般的無力。
“相國。”
在回到雒陽的路途上,李儒和董卓共坐一輛馬車,馬車內,李儒似乎下定了決心,遂看向董卓言道。
“文優有話直說便是。”
董卓眉頭緊鎖著,眼神略微帶著些許的不悅,這絲不悅乃是直接衝著李儒而來的,畢竟在他看來,如今有這樣的敗績,完全是因為李儒決策性的失誤,如果沒有他三番兩次的出現失誤,他堂堂的相國,如今豈能這般的狼狽不堪。
李儒和董卓的視線對視著,自然能看出董卓眼中的那絲不悅,他心裏亦是清楚,這些時日來,連番的失誤,導致如今他在董卓的心中的地位逐漸開始下降,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那種份量,但是既然選擇遷都長安,李儒亦是想要做好萬全之策,他亦是知道待大水退去,便是諸侯聯軍攻破虎牢關之時,但是如今他們又是倉惶離去,若是被諸侯聯軍給追上來,定然會有不可想象的後果發生,隨之隻見李儒麵色凝重言道:“相國,今關外諸侯聯軍雖不過是一盤散沙,然今士氣正盛,縱然其中有不少心思詭譎之輩,不願意攻打雒陽,但是大勢裹挾之下,豈能容的了他們這些隨著自己的心意去做事。”
“且南陽陳叔弼亦是一個心思縝密之人,豈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個機會就這樣從眼前溜走.......”
當李儒從口中說出南陽陳叔弼的時候,董卓的麵色一下子變得陰沉了下來,整個人麵色變得極其的難看,陰沉的如同此時此刻天空上的烏雲一般,微微眯起的眼睛中帶著無盡的殺意,當日在虎牢關內,董卓自是聽到那日李儒口中喊著陳叔弼瘋了之類的話,他亦是不是什麽蠢笨之人,當是懂得水淹虎牢關的計謀乃是陳煜所做出的決定,算起來,新仇舊恨之下,對於陳煜的殺意,在這一刻,董卓可以說是達到了頂點!
“陳叔弼!”
董卓說出這三個字的時候,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出來,對於陳煜的恨,恍若當日的虎牢關之水,滔滔不絕....
“文優汝的意思是?”
收斂著心中的怒火,董卓縱然對陳煜心中滿是怒火,但是這怒火亦是另外一種的體現,乃是對於陳煜的忌憚。
越是恨一個人,越是對這個人有著無盡的忌憚,正是因為這個人還活的好好的,不然早已經死在了董卓的手上!
董卓他並非是一個君子,在他的人生中,亦是沒有什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類的字眼!
“相國.......”
隨著李儒的話緩緩的說了出來,董卓的瞳孔猛的一縮,口水不斷吞咽著,雙手微微顫抖著,不知道這個時候的他到底在想著什麽....
良久後,董卓才緩緩的睜開眼看向李儒言道:“文優,汝可知汝此舉亦是會讓你我二人遺臭萬年乎?”
“遺臭萬年?”
李儒眼眸中閃過一抹瘋狂之色,同時這瘋狂中亦是帶著些許悲哀之色,在他看來,自從他們入主雒陽之後,董卓在雒陽所做的事情足以遺臭萬年,然而,李儒認為史書從來都是勝利者所抒寫的,隻要他們手中還掌握著兵權,隻要他們還占據著絕對的優勢,隻要他們還能有足夠的實力去統一天下,那麽無論過程怎麽樣都無所謂!
隨著李儒的深吸一口氣後,看向董卓言道:“相國,這些還重要嗎?”
“重要嗎?”
聞言,董卓瞬間楞在那裏,整個人瞬間陷入沉默之中,嘴巴輕輕張開,良久不知該如何去回答李儒的問題,隨之肥胖的麵容上亦是閃過一抹自嘲之色,人在危急的時候,才會開始反省自我,回想著自己的所作所為,董卓似乎有些明白了,是否遺臭萬年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留著青山在!
“好!”
許久之後,董卓麵露堅毅之色,看向李儒亦是微微頷首,隨之言道:“文優,汝且放手去做,若有任何阻礙,格殺勿論!\"
“唯。”
李儒拱手回應,眼神中閃過一抹悲哀之色,如果在雒陽時,董卓尚且有這樣的果斷,這樣的魄力,何至於落入今日的這個地步。
......
虎牢關前
各路諸侯聯軍齊聚在一起,營帳內,袁紹坐在盟主位置上看著精神煥發的各路諸侯輕咳一聲,準備說話的時候,卻見陳煜忽然站了出來言道:“盟主,今我軍大勝,則需乘勝追擊,董賊耳貪生怕死,恐不會久留在雒陽之地,亦是會遷都前往西都長安,若使其前往長安,吾等這些時日的努力豈不是付之東流。”
隨著陳煜的話音落下,營帳內瞬間變得鴉雀無聲,陳煜的話無疑直接把袁紹將了一軍,把袁紹架在火上烤,坐在盟主位置上的袁紹麵色瞬間變得有些難看,不過又很快恢複了正常,略微做思考狀,朝著陳煜言道:“叔弼言之有理。”
虎牢關乃是陳煜設計攻破的,亦是他陳煜讓董卓狼狽逃竄離去,這樣的功績擺在眼前,身為盟主的袁紹豈能就這樣置之不顧,不過,同時他亦是開始嫉妒曹操起來,他曹阿瞞何等何能有陳煜這樣的人才輔佐,論出身,他袁紹乃是出身於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論官職,他袁紹乃司隸校尉,如今更是諸侯聯軍的盟主,種種的身份加持之下,他竟比不上曹阿瞞!
不甘!
不過,這種不甘的心境,袁紹自然不能直接表現出來,露出給各路諸侯見到。
聞言,陳煜微微頷首,遂言道:“盟主,明日可攻破下虎牢關,大軍長驅直入之下,可使董賊無所顧忌,煜以為,吾主曹操、烏程侯孫堅可為先鋒,為大軍開路!”
一時間,營帳內再次沉默,直到曹操、孫堅二人站了出來,朝著袁紹拱手作揖言道:“盟主,吾等請戰!”
朱儁自認為這一次自己看走眼了,對陳煜的錯判,乃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錯誤,隻是,他不曾料到陳煜的殺性竟這般重。
然而,坐在朱儁對麵的皇甫嵩則是正色道:“公偉!”
“義真兄可有何見解。”
見狀,朱儁當即不解的看向皇甫嵩,隨之隻見皇甫嵩正色道:“非常人行非常事,若無陳叔弼此計策,何以破董賊!”
董卓勢大!
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並且占據地勢之利!
無論是皇甫嵩還是朱儁都認為袁紹等聯軍不過是一盤散沙罷了,如何可以和董卓相媲美。
伐董必敗!
這可不僅僅隻是皇甫嵩、朱儁二人這樣想,天下間大部分人恐怕都帶著這樣的想法。
隨著皇甫嵩的話音落下,朱儁瞬間沉默了,水淹虎牢關,直接讓董卓傷筋動骨,尤其讓他們感到可惜的是,董卓並未被淹死在虎牢關中,還是被董卓這廝逃過一劫。
但是就眼下的局勢而言,如今聯軍勢大,而董賊勢弱!
一戰可改變局勢,扭轉乾坤!
“若可誅殺董賊,中興天下.....”
皇甫嵩起身雙手負在背後看向遠方的眼神變得深邃了起來,遂幽幽道:“這一切都值得,縱要老夫的性命,老夫亦甘之如飴!”
聞言,朱儁瞬間肅然起敬,不過看向皇甫嵩的眼神變得有些複雜,他和皇甫嵩齊名,二人可謂是戰功卓越,但是在孝靈皇帝臨終前,則是命皇甫嵩率領三萬精兵鎮守在扶風郡,這亦是對皇甫嵩的一種信任。
倏然,皇甫嵩轉身目光灼灼的看向朱儁言道:“公偉,若有朝一日吾遭遇不測,江山社稷就要勞公偉上心了。”
在這一刻,皇甫嵩似乎下了什麽決心,當再次轉身的時候,朱儁總覺得皇甫的背影給他帶來的感覺則是有些悲壯,坐在位置上的朱儁則是下意識的頷首,便不再多言。
......
一場勝利,史無前例的勝利,雒陽近在咫尺,然越是接近目標的時候,人心則是變得更為的複雜。
袁紹等人在水淹虎牢關之後,立即率領兵馬前往到公孫瓚等人的營地中,隻是得知陳煜下令三日後進軍虎牢關時,袁紹等人則開始猶豫了,不過隻是因為如今陳煜勢大,裹挾大勢的陳煜立足在那裏,便是一種威懾,縱然袁紹等人心中有所想法,亦是不敢在眼下提出任何反對的意見。
此戰!
不僅是讓董卓等人感到恐懼,亦是讓他們感到畏懼。
有這樣的人作為自己的盟友是一件幸事,同時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他們都怕自己步了董卓的後塵....
深夜將臨時分,春風呼嘯,這風中夾帶著淅淅瀝瀝的雨聲,雨勢逐漸開始變小,陳煜則是佇立營帳邊上沉默不語,曹操、孫堅二人見狀欲要開口時,卻被荀攸用眼神阻止。
風聲呼嘯,雨聲淒厲,如同冤魂索命一般,吹動著營帳內的火盆中的火焰不斷的跳躍著,一股陰冷的風吹拂著陳煜的衣裳輕輕搖曳著。
良久後,陳煜轉身回到營帳內,抬頭的一瞬間就見到曹操、孫堅二人麵露擔憂之色,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陳煜見狀倏然楞了一下,隨之輕笑道:“主公、兄長不必擔心,煜行事自知後果,既已成事,何以悔之,此非大丈夫。”
聞言,二人皆鬆了一口氣,陳煜能如此看待則極好,忽然,陳煜看向曹操、孫堅二人一眼,二人立即心領神會,隨之喚來夏侯惇等人守在營帳外,不讓任何人靠近。
做完這一切後,陳煜盤膝而坐,舉起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略顯苦澀辛辣的味道從喉嚨深處直衝天靈,略微讓陳煜吐了一口氣。
“今董賊雖未身亡,但經此一役,損兵折將,已無絕對碾壓的實力麵對吾等聯軍,然各路諸侯中多有心思詭譎之輩,依煜觀之,今袁紹之流已無伐董之心,入關內之日,則聯軍解散之時。”
隨著陳煜的話音落下,曹操、孫堅二人亦是沉默,縱然連荀攸亦是不得不承認陳煜說的對。
“煜觀董卓此人,恐棄雒陽,前往長安。”
棄雒陽,擇長安
陳煜的判斷,曹操等人並未有太大的反對,換做他們是董卓他們亦是會這般的選擇,陳煜隻是瞥了一眼曹操、孫堅等人,輕輕的搖頭後,陳煜忽然歎氣道:“做好準備吧....”
隨著陳煜的話音落下,眾人隻是感到奇怪,但並未說什麽。
......
鞏縣內
經曆過水淹虎牢之事後,董卓依舊是驚魂未定,隻是當他見到呂布時,眼神變得飄忽不定,看向呂布的眼神滿是懷疑之色,但是奈何如今他還需要依靠呂布來守護自己的安全,隻能把這個懷疑按捺在心中。
“相國。”
“今虎牢兵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雒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
在他們離開雒陽時,雒陽的街市中有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長安,方可無斯難。”
“儒以為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皇帝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則應光武皇帝旺於東都雒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相國迂回長安,方可無慮。”
早已經被嚇破膽的董卓聽到李儒所言遂喜出望外,撫掌大笑道:“文優言之有理,此當為天運,應為天理!”
見狀,李儒亦含笑不語,眼中則是帶著些許的落寞之色,這童謠乃是他離開雒陽之時,提前做好的後手,就是為了防止虎牢關被攻破之後,遷都長安做的準備,雖然他不願意相信自己等人會失敗,抵擋不住關外諸侯,但世事難料,猶存變數,誰也不知道下一刻,究竟會發生什麽事情。
李榷等人麵對著董卓的答複,都下意識的鬆了 一口氣,唯獨呂布則是低著頭,眉頭微挑中略微帶著些許的不屑之色。
縱橫西涼的董卓亦不過如此!
..............
當下定決定後,董卓便快速的下達命令起來,任何的事情,任何的人在龐大的機械運轉之下,都顯得這般的無力。
“相國。”
在回到雒陽的路途上,李儒和董卓共坐一輛馬車,馬車內,李儒似乎下定了決心,遂看向董卓言道。
“文優有話直說便是。”
董卓眉頭緊鎖著,眼神略微帶著些許的不悅,這絲不悅乃是直接衝著李儒而來的,畢竟在他看來,如今有這樣的敗績,完全是因為李儒決策性的失誤,如果沒有他三番兩次的出現失誤,他堂堂的相國,如今豈能這般的狼狽不堪。
李儒和董卓的視線對視著,自然能看出董卓眼中的那絲不悅,他心裏亦是清楚,這些時日來,連番的失誤,導致如今他在董卓的心中的地位逐漸開始下降,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那種份量,但是既然選擇遷都長安,李儒亦是想要做好萬全之策,他亦是知道待大水退去,便是諸侯聯軍攻破虎牢關之時,但是如今他們又是倉惶離去,若是被諸侯聯軍給追上來,定然會有不可想象的後果發生,隨之隻見李儒麵色凝重言道:“相國,今關外諸侯聯軍雖不過是一盤散沙,然今士氣正盛,縱然其中有不少心思詭譎之輩,不願意攻打雒陽,但是大勢裹挾之下,豈能容的了他們這些隨著自己的心意去做事。”
“且南陽陳叔弼亦是一個心思縝密之人,豈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個機會就這樣從眼前溜走.......”
當李儒從口中說出南陽陳叔弼的時候,董卓的麵色一下子變得陰沉了下來,整個人麵色變得極其的難看,陰沉的如同此時此刻天空上的烏雲一般,微微眯起的眼睛中帶著無盡的殺意,當日在虎牢關內,董卓自是聽到那日李儒口中喊著陳叔弼瘋了之類的話,他亦是不是什麽蠢笨之人,當是懂得水淹虎牢關的計謀乃是陳煜所做出的決定,算起來,新仇舊恨之下,對於陳煜的殺意,在這一刻,董卓可以說是達到了頂點!
“陳叔弼!”
董卓說出這三個字的時候,幾乎是咬牙切齒的說出來,對於陳煜的恨,恍若當日的虎牢關之水,滔滔不絕....
“文優汝的意思是?”
收斂著心中的怒火,董卓縱然對陳煜心中滿是怒火,但是這怒火亦是另外一種的體現,乃是對於陳煜的忌憚。
越是恨一個人,越是對這個人有著無盡的忌憚,正是因為這個人還活的好好的,不然早已經死在了董卓的手上!
董卓他並非是一個君子,在他的人生中,亦是沒有什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類的字眼!
“相國.......”
隨著李儒的話緩緩的說了出來,董卓的瞳孔猛的一縮,口水不斷吞咽著,雙手微微顫抖著,不知道這個時候的他到底在想著什麽....
良久後,董卓才緩緩的睜開眼看向李儒言道:“文優,汝可知汝此舉亦是會讓你我二人遺臭萬年乎?”
“遺臭萬年?”
李儒眼眸中閃過一抹瘋狂之色,同時這瘋狂中亦是帶著些許悲哀之色,在他看來,自從他們入主雒陽之後,董卓在雒陽所做的事情足以遺臭萬年,然而,李儒認為史書從來都是勝利者所抒寫的,隻要他們手中還掌握著兵權,隻要他們還占據著絕對的優勢,隻要他們還能有足夠的實力去統一天下,那麽無論過程怎麽樣都無所謂!
隨著李儒的深吸一口氣後,看向董卓言道:“相國,這些還重要嗎?”
“重要嗎?”
聞言,董卓瞬間楞在那裏,整個人瞬間陷入沉默之中,嘴巴輕輕張開,良久不知該如何去回答李儒的問題,隨之肥胖的麵容上亦是閃過一抹自嘲之色,人在危急的時候,才會開始反省自我,回想著自己的所作所為,董卓似乎有些明白了,是否遺臭萬年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留著青山在!
“好!”
許久之後,董卓麵露堅毅之色,看向李儒亦是微微頷首,隨之言道:“文優,汝且放手去做,若有任何阻礙,格殺勿論!\"
“唯。”
李儒拱手回應,眼神中閃過一抹悲哀之色,如果在雒陽時,董卓尚且有這樣的果斷,這樣的魄力,何至於落入今日的這個地步。
......
虎牢關前
各路諸侯聯軍齊聚在一起,營帳內,袁紹坐在盟主位置上看著精神煥發的各路諸侯輕咳一聲,準備說話的時候,卻見陳煜忽然站了出來言道:“盟主,今我軍大勝,則需乘勝追擊,董賊耳貪生怕死,恐不會久留在雒陽之地,亦是會遷都前往西都長安,若使其前往長安,吾等這些時日的努力豈不是付之東流。”
隨著陳煜的話音落下,營帳內瞬間變得鴉雀無聲,陳煜的話無疑直接把袁紹將了一軍,把袁紹架在火上烤,坐在盟主位置上的袁紹麵色瞬間變得有些難看,不過又很快恢複了正常,略微做思考狀,朝著陳煜言道:“叔弼言之有理。”
虎牢關乃是陳煜設計攻破的,亦是他陳煜讓董卓狼狽逃竄離去,這樣的功績擺在眼前,身為盟主的袁紹豈能就這樣置之不顧,不過,同時他亦是開始嫉妒曹操起來,他曹阿瞞何等何能有陳煜這樣的人才輔佐,論出身,他袁紹乃是出身於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論官職,他袁紹乃司隸校尉,如今更是諸侯聯軍的盟主,種種的身份加持之下,他竟比不上曹阿瞞!
不甘!
不過,這種不甘的心境,袁紹自然不能直接表現出來,露出給各路諸侯見到。
聞言,陳煜微微頷首,遂言道:“盟主,明日可攻破下虎牢關,大軍長驅直入之下,可使董賊無所顧忌,煜以為,吾主曹操、烏程侯孫堅可為先鋒,為大軍開路!”
一時間,營帳內再次沉默,直到曹操、孫堅二人站了出來,朝著袁紹拱手作揖言道:“盟主,吾等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