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開拔離去
曾經熱鬧的營寨,如今隨著袁術、袁紹、孫堅三人的離去,隻留下無盡的斷壁殘垣,曹操見狀當即也緊隨其後離去,雖然他有一腔熱血欲要報效國家,但是他亦是明白,和董卓相比較起來,他們二人的實力亦是有著天壤之別,如果被董賊發現諸侯聯軍已離散的話,那麽董卓這廝斷然不會放過自己,屆時要讓他獨自麵對著董卓的大軍,那麽留給他的隻有一個下場!
慘敗!
一個毋庸置疑的結果!
待滎陽守將徐榮趕來的時候隻見到空蕩蕩的一片,徐榮瞬間氣急,氣憤李榷、呂布二人延誤戰機,但是又想到他們所說的話,徐榮又瞬間感到一陣的無奈,的確誰敢壞了董卓的大事,董卓雷霆震怒之下,誰也無法承受的了。
若是他處在李榷、呂布二人所在的位置,估計也會如同他們二人一般選擇息事寧人。
沒有人敢觸怒董卓!
除非他們有著袁紹之勇、伍孚之誌、曹操之膽方能怒起反抗董卓!
然放眼天下,又有幾人能做到這樣子!
徐榮無可奈何的搖頭,隨之率領著兵馬朝著滎陽城的方向而去,同時他也準備給董卓匯報此事,就是關外諸侯聯軍已撤兵,前往西都長安之路已然暢通無阻。
.......
天下之勢,分分合合,妙不可言!
身處在這個時代之下的豪傑們,猶如這水中龍鯉一般,都想著躍過龍門,成為那天下共主人中之龍。
然天下共主的位置隻有一個,就已經注定了這條路是一條充斥著廝殺血腥的道路。
“叔弼、公達,吾今率領兵馬........”
曹操看著自己的兩位得力助手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他不知天下人如今會如何看待他,他曾在南陽發出檄文討伐董卓,聲勢浩蕩,天下為之震動,各路群雄皆紛紛響應,不知多少雙眼睛都在盯著他,都在等待著他的好消息,然而最終董賊未死,雒陽被焚,天子被劫持離去,種種的一切,曹操心中甚是不安。
聞言,陳煜、荀攸二人相視一眼,隨之齊聲道:“主公不必擔憂。”
“主公心係社稷,縱此戰未成,但主公事事為先鋒,早已是天下皆知之事,主公何必因此事而感到擔憂,不會有人把此事歸咎於主公身上。”
陳煜開口言道,曹操的顧慮縱然有道理,但是在陳煜眼中隻是杞人憂天罷了,曹操為先鋒,可堵住天下人的嘴。
“主公,叔弼所言甚是,此戰非主公之因,乃人和不利,天時不允,罪在他人,和主公有何幹係。”
陳煜、荀攸二人的話隻是讓曹操微微搖頭便不再多言,如果真是如此便最好不過。
......
初平元年三月末
浩浩蕩蕩的伐董之舉就此宣告失敗,各路諸侯紛紛離去。
曆經月餘的時間,董卓終率領雒陽的百官以及天子遷都於長安,駐入長安的第一時間,董卓便喚來李榷、呂布、李儒三人來到自己的府邸上。
望著李榷、呂布二人,董卓眼中露出一抹滿意之色,徐榮的奏報他已經看過,得知李儒計謀失敗之後,乃是李榷、呂布二人率領大軍直接殺了一個回馬槍,差一點導致曹操身死在戰場之上,關於曹操沒死的這一點,董卓略微感到可惜,如今隻能感慨曹操命大而已。
“奉先吾兒,某未曾看錯汝。”
董卓的視線直接落在呂布身上,以往對於呂布的懷疑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對於自己忠心耿耿的人,董卓是不會有絲毫的吝嗇,欲要對呂布進行封賞的時候,卻見呂布一步上前,拱手作揖道:“自在義父麾下,義父厚待於布,然布寸功未立,心中甚是惶恐,此事不過是盡布應有之本分,何敢貪功乎?”
隨著呂布的話音落下,李榷、李儒二人皆詫異的看向呂布,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不應該是呂布能說出來的話,依他們對呂布的了解,呂布斷然不會這般拒絕董卓的賞賜才對,隻是李榷、李儒二人怎麽想和董卓毫無關係,聽到呂布的話後,董卓遂撫掌大笑道:“奉先吾兒深明大義,為父深感欣慰。”
坐在主位上的董卓眼睛微微眯起,此時此刻,他看向呂布的眼神是怎麽看著怎麽滿意,既對他忠心耿耿,又深明大義且武藝卓群,這樣的人那裏找才有,董卓忽然覺得丁建陽這個老家夥真是瞎眼睛才會讓呂布這樣的人才去做一個主簿,如今算是他慧眼識珠才挖掘出這樣的一個人才出來。
良久後,董卓轉動著自己的視線落在李榷身上,然而李榷經過呂布這件事情如何還敢向董卓邀功,當即直接開口言道:“相國,榷以為奉先言之有理,此為吾等本分,豈能向相國邀功。”
“好!”
坐在主位上的董卓當即撫掌大笑,這二人的態度著實讓他感到滿意,隨之示意呂布、李榷二人退下後,董卓才緩緩看向李儒言道:“文優今本相國已遷都長安,關外逆賊已散,汝可有良策安定天下乎?”
董卓的話音落下,本來還有些沉寂的李儒瞬間精神一震,赫然間抬起頭看向董卓,眼神中帶著略微的迷茫之色,他已經多久未曾從董卓的口中聽到這些話,如今聽到恍若天籟之音,當即李儒正色道:“相國,儒留傳國玉璽於雒陽,並派遣細作告知於袁公路,今後之天下必陷入混戰中,但是此事不宜聲張。”
“為何?”
董卓聽到李儒的話,滿臉的狐疑之色,他心中有些不解,既然已經把傳國玉璽留在了雒陽,又如何不能讓天下人知道這個事。
聞言,李儒抬起頭一臉凝重的看向董卓言道:“相國!傳國玉璽關乎於正統之事,今幼帝在相國手中,而相國擁兵十數萬,天下各路諸侯中無一人是相國的對手,但若失正統,相國如何以幼帝號令天下乎?”
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前提是正統不失!
曾經熱鬧的營寨,如今隨著袁術、袁紹、孫堅三人的離去,隻留下無盡的斷壁殘垣,曹操見狀當即也緊隨其後離去,雖然他有一腔熱血欲要報效國家,但是他亦是明白,和董卓相比較起來,他們二人的實力亦是有著天壤之別,如果被董賊發現諸侯聯軍已離散的話,那麽董卓這廝斷然不會放過自己,屆時要讓他獨自麵對著董卓的大軍,那麽留給他的隻有一個下場!
慘敗!
一個毋庸置疑的結果!
待滎陽守將徐榮趕來的時候隻見到空蕩蕩的一片,徐榮瞬間氣急,氣憤李榷、呂布二人延誤戰機,但是又想到他們所說的話,徐榮又瞬間感到一陣的無奈,的確誰敢壞了董卓的大事,董卓雷霆震怒之下,誰也無法承受的了。
若是他處在李榷、呂布二人所在的位置,估計也會如同他們二人一般選擇息事寧人。
沒有人敢觸怒董卓!
除非他們有著袁紹之勇、伍孚之誌、曹操之膽方能怒起反抗董卓!
然放眼天下,又有幾人能做到這樣子!
徐榮無可奈何的搖頭,隨之率領著兵馬朝著滎陽城的方向而去,同時他也準備給董卓匯報此事,就是關外諸侯聯軍已撤兵,前往西都長安之路已然暢通無阻。
.......
天下之勢,分分合合,妙不可言!
身處在這個時代之下的豪傑們,猶如這水中龍鯉一般,都想著躍過龍門,成為那天下共主人中之龍。
然天下共主的位置隻有一個,就已經注定了這條路是一條充斥著廝殺血腥的道路。
“叔弼、公達,吾今率領兵馬........”
曹操看著自己的兩位得力助手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他不知天下人如今會如何看待他,他曾在南陽發出檄文討伐董卓,聲勢浩蕩,天下為之震動,各路群雄皆紛紛響應,不知多少雙眼睛都在盯著他,都在等待著他的好消息,然而最終董賊未死,雒陽被焚,天子被劫持離去,種種的一切,曹操心中甚是不安。
聞言,陳煜、荀攸二人相視一眼,隨之齊聲道:“主公不必擔憂。”
“主公心係社稷,縱此戰未成,但主公事事為先鋒,早已是天下皆知之事,主公何必因此事而感到擔憂,不會有人把此事歸咎於主公身上。”
陳煜開口言道,曹操的顧慮縱然有道理,但是在陳煜眼中隻是杞人憂天罷了,曹操為先鋒,可堵住天下人的嘴。
“主公,叔弼所言甚是,此戰非主公之因,乃人和不利,天時不允,罪在他人,和主公有何幹係。”
陳煜、荀攸二人的話隻是讓曹操微微搖頭便不再多言,如果真是如此便最好不過。
......
初平元年三月末
浩浩蕩蕩的伐董之舉就此宣告失敗,各路諸侯紛紛離去。
曆經月餘的時間,董卓終率領雒陽的百官以及天子遷都於長安,駐入長安的第一時間,董卓便喚來李榷、呂布、李儒三人來到自己的府邸上。
望著李榷、呂布二人,董卓眼中露出一抹滿意之色,徐榮的奏報他已經看過,得知李儒計謀失敗之後,乃是李榷、呂布二人率領大軍直接殺了一個回馬槍,差一點導致曹操身死在戰場之上,關於曹操沒死的這一點,董卓略微感到可惜,如今隻能感慨曹操命大而已。
“奉先吾兒,某未曾看錯汝。”
董卓的視線直接落在呂布身上,以往對於呂布的懷疑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對於自己忠心耿耿的人,董卓是不會有絲毫的吝嗇,欲要對呂布進行封賞的時候,卻見呂布一步上前,拱手作揖道:“自在義父麾下,義父厚待於布,然布寸功未立,心中甚是惶恐,此事不過是盡布應有之本分,何敢貪功乎?”
隨著呂布的話音落下,李榷、李儒二人皆詫異的看向呂布,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不應該是呂布能說出來的話,依他們對呂布的了解,呂布斷然不會這般拒絕董卓的賞賜才對,隻是李榷、李儒二人怎麽想和董卓毫無關係,聽到呂布的話後,董卓遂撫掌大笑道:“奉先吾兒深明大義,為父深感欣慰。”
坐在主位上的董卓眼睛微微眯起,此時此刻,他看向呂布的眼神是怎麽看著怎麽滿意,既對他忠心耿耿,又深明大義且武藝卓群,這樣的人那裏找才有,董卓忽然覺得丁建陽這個老家夥真是瞎眼睛才會讓呂布這樣的人才去做一個主簿,如今算是他慧眼識珠才挖掘出這樣的一個人才出來。
良久後,董卓轉動著自己的視線落在李榷身上,然而李榷經過呂布這件事情如何還敢向董卓邀功,當即直接開口言道:“相國,榷以為奉先言之有理,此為吾等本分,豈能向相國邀功。”
“好!”
坐在主位上的董卓當即撫掌大笑,這二人的態度著實讓他感到滿意,隨之示意呂布、李榷二人退下後,董卓才緩緩看向李儒言道:“文優今本相國已遷都長安,關外逆賊已散,汝可有良策安定天下乎?”
董卓的話音落下,本來還有些沉寂的李儒瞬間精神一震,赫然間抬起頭看向董卓,眼神中帶著略微的迷茫之色,他已經多久未曾從董卓的口中聽到這些話,如今聽到恍若天籟之音,當即李儒正色道:“相國,儒留傳國玉璽於雒陽,並派遣細作告知於袁公路,今後之天下必陷入混戰中,但是此事不宜聲張。”
“為何?”
董卓聽到李儒的話,滿臉的狐疑之色,他心中有些不解,既然已經把傳國玉璽留在了雒陽,又如何不能讓天下人知道這個事。
聞言,李儒抬起頭一臉凝重的看向董卓言道:“相國!傳國玉璽關乎於正統之事,今幼帝在相國手中,而相國擁兵十數萬,天下各路諸侯中無一人是相國的對手,但若失正統,相國如何以幼帝號令天下乎?”
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前提是正統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