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要離站在慶忌麵前,那不再是一個殘缺的逃亡者,而是一個浴火重生的戰士。慶忌初見其狀,心中雖有疑惑,但更多的是被那份不屈與決絕所打動。當要離沉默片刻後,以一種近乎低吼的聲音講述了自己妻子慘遭焚棄的真相時,慶忌的眼中閃過一絲震驚,隨即是對這位勇士的深深敬意。


    “我誓要手刃仇人,以血還血,以命償命!”要離的誓言響徹雲霄,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敲擊在每個人的心坎上。慶忌聽後,非但沒有絲毫懷疑,反而被這份悲壯與決絕深深感染,他拍了拍要離的肩膀,兩人的目光在這一刻交匯,仿佛達成了某種無言的默契。


    從此,要離與慶忌並肩作戰,他們不僅是複仇的盟友,更是心靈的知己。在追尋正義的道路上,他們用行動證明了,即使身處黑暗,隻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讓正義得以伸張,讓背叛者無處遁形。三個月的精心籌備,猶如春日裏細雨滋養下的萬物,兵船與舟師終於披上


    了戰袍,整裝待發。慶忌,這位江湖上傳聞中的不羈之雄,率領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如同長江巨龍般,順流直搗吳國心髒。他的身影在晨曦中顯得格外挺拔,要離,那位身殘誌堅的勇士,手執長矛,忠誠地立於船首,宛如最鋒利的劍尖,直指前方。


    江麵之上,風雲突變,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在江心肆虐,似乎連自然之力也加入了這場曆史的較量。要離,憑借著過人的膽識與對風的敏銳感知,利用風勢,猶如飛龍在天,一矛揮出,竟是穿雲裂石之勢,精準無誤地洞穿了慶忌的胸膛。這一瞬,時間仿佛凝固,天地為之色變。


    慶忌,這位即便在劇痛之下也未曾失去風度的英雄,竟是將要離如同狂風中的落葉般提起,一次次地浸入冰冷的江水,再提起,再浸入,三次輪回,每一次都似在考驗著生與死的界限。而要離,雖被江水嗆得幾乎窒息,眼神中卻無絲毫動搖,緊抿的雙唇是對使命無聲的堅守。


    慶忌放下要離,手輕撫過他濕漉漉的發梢,笑容中竟帶有一絲讚賞:“能以殘軀,行此驚天之舉,你,確是世間罕見的勇士!”周圍衛士劍拔弩張,欲將刺客就地正法,但慶忌揮手製止,言:“吾命將盡,再添一勇士之血,豈非遺憾?放他去吧。”言罷,他毅然拔出胸中之矛,身體緩緩倒下,如同秋日裏最後一片落葉,歸於塵土。


    岸邊的風,似乎也帶著幾分哀愁。要離,這位在生死之間遊走的孤獨行者,望著慶忌逝去的背影,心中湧動的不僅是勝利的苦澀,更有對自己命運的深深拷問。他緩緩起身,環視四周,那笑聲中帶著幾分自嘲與悲涼:“吾以妻之血塗吾路,不仁;為新主而弑舊主之子,不義;為功名而自殘其身,毀家滅族,不智。三者皆占,吾何顏麵存於世?”言罷,他毅然揮劍,斷手足,躍入滾滾長江,化作一縷不屈的魂魄。


    將士們將兩位英雄的遺體帶回,闔閭聞訊,大喜過望,不僅重賞了降卒,更以國士之禮厚葬要離,其墓與專諸並肩,彰顯其不朽功勳。慶忌,則以公子之儀,葬於王僚之側,讓這段恩怨情仇得以安息。


    此後,闔閭采納吳子胥的“三軍繼之”戰略,如同狡黠的獵人,不斷騷擾楚國,直至柏舉之戰,五戰五捷,直入郢都。吳子胥更是親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慰父兄在天之靈,其恨之深,可見一斑。


    闔閭的赫赫戰功,不僅鞏固了王權,更為其子夫差日後的北上稱霸之路鋪下了堅實的基石。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吳國在輝煌之後,也悄然埋下了衰敗的種子。公元前473年,當夫差的故事已成過往,吳國的宗廟香火,終也走向了熄滅的盡頭。在遙遠的古代,當星辰與命運交織成一幅波


    瀾壯闊的畫卷時,吳國,那個曾輝煌一時的王國,悄然隕落在了越王勾踐的複仇之火中。這一巨變,距離闔閭王的英魂遠去,僅僅二十三個春秋的輪回,仿佛曆史的風輕輕一吹,便帶走了往昔的輝煌與榮耀。而在南方的廣袤大地,楚國,這顆璀璨的文化明珠,自西周初年起便熠熠生輝。它不僅是地理上的南方霸主,更是文化與政治的一片獨特


    天地。楚國的天空下,人們的生活習俗如同絢爛的織錦,與中原的規整嚴謹形成鮮明對比;語言,則是流淌在血脈中的歌,悠揚中帶著幾分不羈。在這片土地上,政治機構與職官體係如同精心雕琢的玉器,既獨立成章,又蘊含深意,與中原的諸侯國分庭抗禮,各自綻放著不同的光彩。談及楚國的爵製,那是一場關於身份與榮耀的奇妙旅程。在這裏,沒有中原常見的卿、大夫等頭銜,仿佛一切都被重新定義了。春秋的史書中,楚國的爵製如同迷霧中的幻影,偶爾露出大夫的輪廓,卻難覓卿的蹤跡。《穀梁傳》與《公羊


    傳》的爭論,更像是學者間的一場文字遊戲,試圖為這段曆史添上一抹注解,卻終究未能完全揭開其神秘麵紗。直到戰國風雲再起,楚國的爵秩製度才如破曉的曙光,漸漸清晰。通侯、執珪,這兩個名字如同星辰般璀璨,成為了楚國最高榮耀的象征。想象一下,當楚國懸賞捉拿逃亡的伍子胥時,那“爵執珪、祿萬擔、金千鎰”的獎賞,如同海浪般席卷全國,激起了無數人的貪婪與夢想。而在戰場上,楚將昭


    陽以赫赫戰功,換來了“上柱國”的官職與“上執珪”的爵位,他的故事,在民間傳唱,激勵著每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楚人。更令人驚歎的是,楚國的爵秩製度並非世襲的枷鎖


    ,而是軍功的獎賞。在楚懷王十六年那場驚心動魄的漢中之戰中,七十多位通侯、執珪為國捐軀,他們的名字與榮耀被永遠鐫刻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這不僅僅是一場戰役的勝負,更是楚國爵製精神的一次壯麗展現——在這裏,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國家的興衰緊密相連,每一次英勇的衝鋒,都是為了那至高無上的榮譽與尊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記大爭之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現在今後將歐派火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現在今後將歐派火熱並收藏史記大爭之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