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車馬緩緩駛入內城,這段充滿奇遇與歡聲笑語的旅程也暫時告一段落,但那份來自都市的獨特魅力與人間煙火,卻已深深烙印在了慶忌的心中。景色驀然轉換,如同穿越時空的縫隙,街道瞬間褪去了往日的喧囂,化身為一幅古樸的畫卷。黃土築就的高牆如巨龍般蜿蜒,將一座座巍峨的府邸隱於其後,隻見飛簷翹角刺破天際,宛如天際的碎雲,暗示著其後深宅大院的非凡氣度。這些府邸,每一磚一瓦都透露著歲月的沉澱與權力的重量,仿佛是公侯貴族沉睡的夢境,靜靜訴說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穿越了這座曆史的迷宮,三人抵達了魯國王城的邊緣,仿佛站在了曆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他們翻身下馬,留下忠誠的侍衛守衛在外,隨後輕盈地跨過雲雀橋,那橋名中仿佛蘊含著鳥兒自由飛翔的意象,引領他們步入更深的權力核心。三十二級石階,每一階都承載著沉重的步伐與肅穆的心情,直至飛雲台,那裏是通往權力殿堂的必經之路。


    不多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周圍的寧靜,兩個身著華服的小內侍猶如春日裏活潑的燕子,提著輕盈的袍裾疾奔而來,他們的聲音清脆悅耳,帶著幾分孩童般的純真與緊張:“陽虎大人、展獲大人,執政大人與叔孫、孟孫兩位大人已在‘知禮堂’靜候,特請二位大人攜吳國慶忌公子共赴盛宴。”


    “前方引路,我等隨後。”陽虎沉聲應允,同時對慶忌施以溫文爾雅的一禮,笑容中藏著深意:“公子,請。”


    慶忌亦以禮相還,三人並肩步入這片被曆史厚土滋養的宮城深處。小內侍們縮著脖子,步伐輕快卻又謹慎,不時回頭張望,宛如驚弓之鳥,生怕有任何差池。他們穿梭於一道道精美的闕門之間,最終沿著一條波光粼粼、花香襲人的臨水回廊緩緩前行,每一步都踏出了曆史的回響。


    最終,一扇宏偉的大門敞開,將他們引入了一座無與倫比的木質宮殿——知禮堂。這宮殿仿佛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完美結晶,雕梁畫棟間流露出奢華而不失雅致的氣息。大殿之內,空間遼闊,長二十丈,寬十五丈,四周環繞著精致的回廊,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殿內,八組大型編鍾懸於木架之上,靜待著某一刻的奏鳴,為這靜謐的空間增添了幾分莊重與期待。


    大殿盡頭,沒有高築的台階,隻有三張古樸的幾案,案後屏風如畫,屏風之後,巨大的魯縞縵布自殿頂緩緩垂下,隨風輕舞,如同流雲般飄逸,將整個大殿襯托得更加莊嚴而神秘。空氣中彌漫著池水的清新、蘆葦的芬芳與鮮花的甜美,讓人心曠神怡,仿佛所有的煩惱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慶忌踏入這大殿,目光瞬間變得銳利而專注,他沒有被四周的繁華所迷惑,而是直接鎖定了大殿盡頭的那三個人。他們,正是魯國政壇的三大巨頭,三桓世家的當代家主,以季孫為首,掌控著魯國命運的舵手。這一刻,曆史與現實交織,權力的遊戲即將在這裏上演。踏入知禮堂的刹那,陽虎與展獲仿佛穿越了時空的界限,他們的身影在古樸的殿堂中緩緩拉長,如同兩幅細膩的工筆畫卷徐徐展開。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端坐於高堂之上的三位魯國重臣身上,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輝。


    陽虎與展獲,一對智勇雙全的搭檔,此刻卻各自演繹著不同的角色。陽虎,那個平日裏眼神如炬、氣勢如虎的男子,此刻竟變得異常謙遜,他深深一揖,仿佛將世間的鋒芒都收斂於寬大的袖袍之中,隨後悄然退至一側,如同山林間靜候時機的猛獸,隱匿了自己的鋒芒。


    而展獲,則如同春風化雨般,帶著一抹溫暖的笑意,踏前一步,袍袖輕揚,仿佛在為這莊重的場合添上一抹生動的色彩。他麵向慶忌,眼中閃爍著誠摯的光芒,開始細細介紹起堂上的風雲人物:“且看右側,那位風度翩翩的,便是以智慧與外交手腕著稱的叔孫大人;左側那位,則是掌管國家經濟命脈,讓魯國府庫充盈的孟孫大人。而居中端坐,正是我們魯國的舵手,執政大人季孫意如,他雖已步入花甲之年,但那份沉穩與氣度,卻足以令山河失色。”


    慶忌的目光在三人間流轉,尤其是當他的視線不經意間掠過陽虎時,仿佛捕捉到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情感波動——那是一種深藏於平靜表麵下的不甘與隱忍,如同猛虎被困於籠,雖靜默不語,卻仍有掙脫束縛的渴望。


    這一刻,慶忌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漣漪。他暗自思量,這陽虎,無論在外如何呼風喚雨,一旦踏入這權力交織的殿堂,也不過是季氏家族龐大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即便才華橫溢,也難以逃脫既定的命運軌跡。他仿佛看見了一隻高傲的虎,在這金碧輝煌的宮殿中,漸漸收斂了爪牙,化身為忠誠卻卑微的犬。


    隨後,慶忌的目光最終停留在了季孫意如身上。這位魯國的掌舵人,雖已步入暮年,但那份從骨子裏透出的威嚴與智慧,卻讓人不敢小覷。他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一舉一動皆透著世家貴族的從容與自信。


    而叔孫大夫,則以他獨有的溫潤如玉之姿,展現著外交官的翩翩風采。即便是炎炎夏日,他依然保持著那份高雅與莊重,仿佛他的世界,永遠四季如春,溫暖而美好。


    這一幕,不僅是一場權力的集會,更是一次心靈的碰撞。慶忌深知,自己即將踏入的,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核心,更是一段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旅程。而陽虎與展獲,這兩位各具特色的角色,也將在這場權力的遊戲中,書寫屬於他們的傳奇篇章。在左側的暗影中,孟孫氏的身形顯得格外修長而瘦削,仿佛一陣風便能吹動他那布滿歲月痕跡的臉龐,每一道褶皺都藏著古老的故事。他的雙眸雖小,卻閃爍著一種似醒非醒的智慧之光,與那頭烏黑亮麗的須發形成鮮明對比,讓人不禁猜想,這莫非是歲月對他獨特才華的偏愛,不願輕易在他的容顏上留下過多的痕跡。


    這廂,三桓之一的季孫氏,麵帶微笑,如同春日暖陽,對慶忌公子讚不絕口:“慶忌公子,真乃人中龍鳳,英姿颯爽,聞名不如見麵。得知公子駕臨魯國,老夫心潮澎湃,特命家臣陽虎,猶如春風送暖,全程相伴,唯恐稍有疏忽。陽虎可有怠慢之處?”


    慶忌聞言,躬身行禮,言辭謙遜而溫暖:“季孫大人言重了,陽虎大人不僅待人接物周到備至,更讓慶忌感受到了魯國的熱情與好客。慶忌雖為一介落魄貴族,卻在此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魯國之名,果真仁義滿天下。”


    此時,叔孫氏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仿佛一位智者輕啟話題:“當世風雲變幻,諸侯多以鐵血手腕稱霸一方,而慶忌公子以武勇聞名遐邇。卻不知在公子高瞻遠矚之下,是更傾向於以武服人,還是主張以禮樂為基,行王道之治,引領萬民歸心?”


    此言一出,空氣似乎都凝固了片刻。禮樂教化、王道之治,這四個字如同魯國靈魂的烙印,深深鐫刻在這片土地上已有兩百餘年。它不僅是三大世家智慧的結晶,更是魯國屹立不倒的基石。何人敢言此道不合時宜?慶忌不假思索,慷慨陳詞:“武勇,乃禦敵護國之本,然治國理政,非禮樂教化不可。禮,乃天地之法,民眾之矩,國邦之基。魯國以禮待人,以義治國,贏得了四方諸侯的敬仰與歸附,年年朝貢,歲歲來朝,此正是王道之治的輝煌篇章!”


    孟孫氏聞言,雙眼驟亮,仿佛被慶忌的話語點亮了心中的燈火,他緩緩道:“公子一語中的,我魯國正是以禮樂為舟,載民前行;以相忍為帆,揚帆四海。如此,方能止戈為武,國泰民安。公子沿途所見,定能感受到這份和諧與繁榮吧。”言畢,他刻意加重了“止戈為武”的語調,並悄悄向季孫氏投去一抹深意的目光,後者雖麵色微變,卻也未失風度。


    慶忌心中暗自讚歎,魯國之治,果然非比尋常。叔孫氏那番關於禮樂教化的提問,看似隨意,實則暗含深意,不僅考驗了他的見識,更讓他深刻體會到了魯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治國理念的獨特魅力。在古老的時光褶皺裏,慶忌仿佛漫步於一場精心編織的迷宮盛宴,心中那盤未完的棋局,每一步都暗藏玄機,隻為那一抹不為人知的和平曙光。他嘴角掛著雲淡風輕的笑,對季孫氏的暗流湧動,假裝渾然不覺,悠然回應:“孟孫大人言之有理,慶忌遊曆四方,吳國、楚國、乃至衛國,其城池之姿雖各有千秋,卻皆不及曲阜之震撼人心。入城那刻,即便是路旁不起眼的石獅,也被雕琢得氣宇軒昂,彰顯著魯國深厚底蘊與非凡財力,若非國運昌隆,民力匯聚,豈能成此盛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記大爭之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現在今後將歐派火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現在今後將歐派火熱並收藏史記大爭之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