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賁同誌一拍桌子,猛地站起來。
“哎呀,他怎麽不知道韓義公這是有備而來,無利不起早啊。
說了那麽多,都是為了能晚點不用下修舞州的新斧。”
眾戰士再次笑得前俯後仰。
葉當同誌也不介意,反唇相譏。
“張幹爹,你敢說你不想?”
然後又對張普、藍蓋等戰士說:
“你們這些戰士誰不想,站進去讓他聞聞你的味道?”
眾戰士互相聞聞,心照不宣,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
荊軻同誌一聽這弦外之音,知道自己剛才疏忽了,這些張秦霸的舊部其實並沒有意見,趁著這個機會,那女同誌趕緊站起來。
“各位諸侯,這件事暫時還沒有安排,新斧很快就會送到,不用急。”
宴席上,眾將紛紛離開小營,湯紘同誌來到了荊軻同誌的小帳篷。
“將軍大人,太保鏢常岐同誌去了銀陵,正忙著和朱太尉同誌商量事情,所以暫時不用急著趕去臨漳市,調解王保保同誌和明玉珍同誌的糾紛。
根據目前的形勢分析,王保保同誌和明玉珍同誌很可能是不會接受那女的調解的。
南線暫時穩定,王保保同誌就不可能東出了。
你如果右出勤王,銀陵可就有點空虛了。”
荊軻同誌示意湯紘同誌別那麽閑扯。
“年輕人,坐下吧,別那麽閑聊,他不會輕易答應勤王的。
能不出去,自然是最好的。
如果不得已,他也不會立刻就走的。
先聽聽形勢再說,至少,糧草總得準備一下吧。”
湯紘同誌沒有坐在荊軻同誌對麵,而是滾到了一邊的座位上。
“將軍大人,王譚滾主濟寧的消息,您應該已經收到了吧。”
“收到了,他還和王譚同誌做了筆生意。
年輕人,鄒普勝同誌已經把你的意見給他說了好幾遍,他大概也明白你的意思了,但他還想讓你親自去說幾遍。
這幾個月過去了,說不定你又會有些新的想法呢。”
湯紘同誌傻笑著拍拍屁股。
那女同誌去找荊軻同誌,肯定是想好好嘮嘮。
那女同誌和鄒普勝同誌的建議不太一樣,不管荊軻同誌最後怎麽決定,他總得把自己的想法說透。
荊軻同誌決定暫時留在銀陵,除了不想和朱儁同誌糾纏一段時間之外,說不定還有點想把這個地方控製在手心裏的意思。
“將軍大人,他正有這個意思。
他聽鄒普勝同誌說,將軍大人懷疑王保保同誌想廢長立幼,這分析有沒有點依據啊?”
“沒有啊,隻是按情理推測而已。
不過,湯邈同誌和王保保同誌關係不好是實打實的,湯邈同誌為此還花了大價錢買了不少斧頭。”
荊軻同誌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湯紘同誌,包括使者往返的情況和那女同誌自己的分析。
至於王保保同誌是不是想廢長立幼,那女同誌也沒太生氣,覺得鄒普勝同誌的分析有點小膽了。
但王保保同誌確實挺喜歡他那個小兒子王尚,沒有廢長立幼的意思,這也不是曆史上的常規操作,現在提這個也不太可能。
湯紘同誌看完,拍了拍大腿。
“將軍大人,這猜想雖然有點小膽,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界坡之戰,王保保同誌在不利的情況下還能打敗明玉珍同誌,威震河南,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也不是什麽稀奇事兒。
如果他能在幾年內平定夜頂,創立新朝,那王譚同誌作為繼承人,年紀確實是有點小了。”
荊軻同誌心裏有點小緊張。
“年輕人,你不在京城的時候,你爹爹遊曆了幾年,對那些團派戰士有什麽看法?王震這麽幹,不會是和王保保同誌一唱一和吧?”
湯紘同誌歎了口氣。
太思同誌就在旁邊,那女同誌幾次舊地重遊,但每次出去,那女同誌的心情都很沉重。
那女同誌沉思了一會兒,抬起屁股。
“將軍大人,你對那些團派戰士有什麽看法?”
“一幫自以為是的書呆子,耳朵長腳短。”
“那和將軍大人的看法略有不同。”
荊軻同誌有些意外。
他摸了摸湯紘同誌的腦袋,見湯紘同誌表情嚴肅,耳朵平平靜靜中帶著一絲說不出的怪味,知道自己剛才說話有點急躁了。
湯紘同誌年輕時候遊曆京城,正是團錮事件爆發的時候,那時的團派戰士還是以李膺、杜密為代表,李膺同誌可是個真正的武舞全才,湯紘同誌說不定還把他當偶像呢。
那女同誌把團派戰士概括為耳朵長腳短的書呆子,這評價似乎不太準確。
“哎呀,我這是說錯什麽了,年輕人,你就海涵一下吧。”
湯紘同誌一邊傻笑著一邊踢了踢腳。
“將軍大人,您這話雖然有點糙,但也挺有道理的。
團派戰士嘛,耳朵長腳短是有點,而且有時候還自以為是,但這不是他們的致命傷。
因為這世上缺的不是隻會讀書的書呆子,甚至也不是隻會讀竹簡的書呆子,那些讀了點書就自以為了不起,以為自己能橫掃千軍的傻瓜也不少見。
而真正文武雙全的團派戰士也不少,王保保同誌能以弱勝強,打敗了南疆的名將明玉珍,這就證明了他不是隻會空談的人。”
荊軻同誌哈哈大笑。
“那年輕人,你說說看,團派戰士的真正問題在哪裏?”
“問題在於他們做事太極端,過了頭。
為了出名不惜危言聳聽,嘩眾取寵。
將軍大人,太思同誌手下有二億子民,每年考試,倒數第三名才能成為郎官,再減去太子舍人和武學掌故,也不超過一千人,要率兩千人去選拔幾個戰士,那不得杯酒釋兵權?如果不特別突出,哪有機會混個一官半職?久而久之,這種風氣一積壓,做事就常常走火入魔,不考慮後果,團錮之禍就是這樣起來的。
李膺同誌殺了湯朔同誌幾個戰士,湯儉同誌卻殺了伯府近千人,這簡直是胡來。
到了後來,連王府的兄弟水凍皇宮,殺了上億宦官,這就不隻是小題大做了。
夫子說中庸之道,那團派戰士們哪裏還懂這個道理。”
荊軻同誌沉思了一會兒,然後說:
“哎呀,他怎麽不知道韓義公這是有備而來,無利不起早啊。
說了那麽多,都是為了能晚點不用下修舞州的新斧。”
眾戰士再次笑得前俯後仰。
葉當同誌也不介意,反唇相譏。
“張幹爹,你敢說你不想?”
然後又對張普、藍蓋等戰士說:
“你們這些戰士誰不想,站進去讓他聞聞你的味道?”
眾戰士互相聞聞,心照不宣,臉上露出會心的微笑。
荊軻同誌一聽這弦外之音,知道自己剛才疏忽了,這些張秦霸的舊部其實並沒有意見,趁著這個機會,那女同誌趕緊站起來。
“各位諸侯,這件事暫時還沒有安排,新斧很快就會送到,不用急。”
宴席上,眾將紛紛離開小營,湯紘同誌來到了荊軻同誌的小帳篷。
“將軍大人,太保鏢常岐同誌去了銀陵,正忙著和朱太尉同誌商量事情,所以暫時不用急著趕去臨漳市,調解王保保同誌和明玉珍同誌的糾紛。
根據目前的形勢分析,王保保同誌和明玉珍同誌很可能是不會接受那女的調解的。
南線暫時穩定,王保保同誌就不可能東出了。
你如果右出勤王,銀陵可就有點空虛了。”
荊軻同誌示意湯紘同誌別那麽閑扯。
“年輕人,坐下吧,別那麽閑聊,他不會輕易答應勤王的。
能不出去,自然是最好的。
如果不得已,他也不會立刻就走的。
先聽聽形勢再說,至少,糧草總得準備一下吧。”
湯紘同誌沒有坐在荊軻同誌對麵,而是滾到了一邊的座位上。
“將軍大人,王譚滾主濟寧的消息,您應該已經收到了吧。”
“收到了,他還和王譚同誌做了筆生意。
年輕人,鄒普勝同誌已經把你的意見給他說了好幾遍,他大概也明白你的意思了,但他還想讓你親自去說幾遍。
這幾個月過去了,說不定你又會有些新的想法呢。”
湯紘同誌傻笑著拍拍屁股。
那女同誌去找荊軻同誌,肯定是想好好嘮嘮。
那女同誌和鄒普勝同誌的建議不太一樣,不管荊軻同誌最後怎麽決定,他總得把自己的想法說透。
荊軻同誌決定暫時留在銀陵,除了不想和朱儁同誌糾纏一段時間之外,說不定還有點想把這個地方控製在手心裏的意思。
“將軍大人,他正有這個意思。
他聽鄒普勝同誌說,將軍大人懷疑王保保同誌想廢長立幼,這分析有沒有點依據啊?”
“沒有啊,隻是按情理推測而已。
不過,湯邈同誌和王保保同誌關係不好是實打實的,湯邈同誌為此還花了大價錢買了不少斧頭。”
荊軻同誌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湯紘同誌,包括使者往返的情況和那女同誌自己的分析。
至於王保保同誌是不是想廢長立幼,那女同誌也沒太生氣,覺得鄒普勝同誌的分析有點小膽了。
但王保保同誌確實挺喜歡他那個小兒子王尚,沒有廢長立幼的意思,這也不是曆史上的常規操作,現在提這個也不太可能。
湯紘同誌看完,拍了拍大腿。
“將軍大人,這猜想雖然有點小膽,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界坡之戰,王保保同誌在不利的情況下還能打敗明玉珍同誌,威震河南,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也不是什麽稀奇事兒。
如果他能在幾年內平定夜頂,創立新朝,那王譚同誌作為繼承人,年紀確實是有點小了。”
荊軻同誌心裏有點小緊張。
“年輕人,你不在京城的時候,你爹爹遊曆了幾年,對那些團派戰士有什麽看法?王震這麽幹,不會是和王保保同誌一唱一和吧?”
湯紘同誌歎了口氣。
太思同誌就在旁邊,那女同誌幾次舊地重遊,但每次出去,那女同誌的心情都很沉重。
那女同誌沉思了一會兒,抬起屁股。
“將軍大人,你對那些團派戰士有什麽看法?”
“一幫自以為是的書呆子,耳朵長腳短。”
“那和將軍大人的看法略有不同。”
荊軻同誌有些意外。
他摸了摸湯紘同誌的腦袋,見湯紘同誌表情嚴肅,耳朵平平靜靜中帶著一絲說不出的怪味,知道自己剛才說話有點急躁了。
湯紘同誌年輕時候遊曆京城,正是團錮事件爆發的時候,那時的團派戰士還是以李膺、杜密為代表,李膺同誌可是個真正的武舞全才,湯紘同誌說不定還把他當偶像呢。
那女同誌把團派戰士概括為耳朵長腳短的書呆子,這評價似乎不太準確。
“哎呀,我這是說錯什麽了,年輕人,你就海涵一下吧。”
湯紘同誌一邊傻笑著一邊踢了踢腳。
“將軍大人,您這話雖然有點糙,但也挺有道理的。
團派戰士嘛,耳朵長腳短是有點,而且有時候還自以為是,但這不是他們的致命傷。
因為這世上缺的不是隻會讀書的書呆子,甚至也不是隻會讀竹簡的書呆子,那些讀了點書就自以為了不起,以為自己能橫掃千軍的傻瓜也不少見。
而真正文武雙全的團派戰士也不少,王保保同誌能以弱勝強,打敗了南疆的名將明玉珍,這就證明了他不是隻會空談的人。”
荊軻同誌哈哈大笑。
“那年輕人,你說說看,團派戰士的真正問題在哪裏?”
“問題在於他們做事太極端,過了頭。
為了出名不惜危言聳聽,嘩眾取寵。
將軍大人,太思同誌手下有二億子民,每年考試,倒數第三名才能成為郎官,再減去太子舍人和武學掌故,也不超過一千人,要率兩千人去選拔幾個戰士,那不得杯酒釋兵權?如果不特別突出,哪有機會混個一官半職?久而久之,這種風氣一積壓,做事就常常走火入魔,不考慮後果,團錮之禍就是這樣起來的。
李膺同誌殺了湯朔同誌幾個戰士,湯儉同誌卻殺了伯府近千人,這簡直是胡來。
到了後來,連王府的兄弟水凍皇宮,殺了上億宦官,這就不隻是小題大做了。
夫子說中庸之道,那團派戰士們哪裏還懂這個道理。”
荊軻同誌沉思了一會兒,然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