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李姨娘的小動作
穿越紅樓:開局成為賈府第一人 作者:昭華灼灼不見青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也別想取代我!”
王氏略有瘋狂的話在史溁身後響起,史溁不由自主地皺了皺眉,王氏的選擇在她意料之中。
她對此早有預料,隻是在聽到王氏的選擇後,還是免不了情緒有一些波動。
已經是相看兩厭的人,最好的選擇就是分開,而不是繼續下去。
她相信王氏不笨,不過她也理解王氏的選擇。
她在賈政身上付出了太多,無論是時間還是銀錢,她都搭進去太多太多。
而且,王氏的貪念太重,她不會放棄她經營了這麽多年積攢下來的財富,也不甘心讓賈政就這麽稱心如意。
所以,若是要她放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屋門又一次關上,史溁抬頭望了望火紅的夕陽,心中生出一陣涼意。
當互信的關係崩潰,無休止的傷害也會使人心中的希望一點點被磨滅,轉換成不可輕易被人放下的絕望。
在徹底絕望之前,沒有幾個人會選擇及時放手。
如同賈政和王氏,她們因為各種利益和關係被捆在一起時間久了,想要完全分開,幾乎不現實。
一個權衡利弊,一個心有不甘,即便沒了感情,那也是可以繼續過下去的。
既然王氏已經做出了選擇,那麽準備的那些東西也該派上用場了。
賈政想要休妻的原因就是王氏下毒害他的孩子,而這件事對於史溁來說其實是最好辦得一件事。
李姨娘孩子的那個奶娘,便是這整件事裏麵最重要的證人,為了保李姨娘,她認下了所有的錯,可是李姨娘卻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
史溁對外說將人打發了,實則尋了一個住處給那奶娘,就是為了從她嘴裏得知李姨娘背後動的手腳。
可是,她對李姨娘忠心耿耿,無論是威脅還是利誘,她都不開口。
直到史溁從她派人去盯著,當初送王氏回府的那個小廝手裏,將這個奶娘的女兒救了下來,她才吐露出實情。
那毒是李姨娘自己下的,然後故意算計趙姨娘身邊的丫鬟試了一下,最後將下毒的罪扣到了王氏頭上。
不過這個主意是王氏身邊的那個叫花鈿的丫鬟出的,說是要向王氏複仇。
那個被抓住的小廝也招了,是李姨娘用三百兩收買了他,他當時輸了不少錢,根本就還不上,急需錢來救命,李姨娘出手大方,且隻是裝神弄鬼一番,又不叫他害人性命,他就答應了。
王氏在回京路上被嚇出病來,就是他聽李姨娘的命令所為。
證據確鑿,兩人也都在供詞上畫了押,也願意在賈政麵前指認李姨娘,證人證物俱在,李姨娘再抵賴不得。
史溁尚且沉得住氣,不過她進宮去見元春的舉動,落在李姨娘眼中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元春不僅是賈政心中最顧忌的,也同樣是她覺得最鬱悶的一個攔路石,有了元春給王氏撐腰,賈政很多的時候對王氏壓製她們幾個姨娘的舉動,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自己沒看到。
她為此連吃了好幾次虧,而且也因為她幾次針對王氏,差點惹了賈政的厭煩。
所以,她在得知了太上皇允許妃嬪回家省親的旨意,以及史溁又因此進宮之後,便顯得格外煩躁。
連帶著去周姨娘麵前領月錢的時候,都忍不住陰陽怪氣了幾句。
周姨娘不吭聲,但是趙姨娘可不會慣著她,搶白了她幾句,不等她反唇相譏就走了。
有了史溁派去的嬤嬤,周姨娘自己也小心翼翼,一切都按照府裏的規矩辦事,就連她娘家的人,想要借著機會耀武揚威,都被她不客氣地罵了回去。
李姨娘雖然不甘心被一個比賈政還大的失寵姨娘管著,卻也沒找到周姨娘的錯處,所以,幾個月來都是周姨娘在管院子裏的事。
李姨娘領了月錢,心中的不甘心更重了幾分,幾個姨娘裏麵隻有她才是賈政名副其實的姨娘,可是府裏的人似乎都不在乎這些,將她和周姨娘和趙姨娘一起對待,就連月錢也是一般的。
她回到自己屋裏越想越氣,將裝了二兩銀子一吊錢的荷包往桌上狠狠一扔。
“誰稀罕這幾兩銀子,給我每月買胭脂水粉都不夠。”
心中越想越覺得煩,她站起身來,想要出門去散散心,卻又想到了她幾次出去也就隻能在附近轉轉,就是她想要去拜見一下王熙鳳,也不被允許的情況。
“明明沒聽老爺說府裏有這樣的規矩啊!
就連趙姨娘那個蠢貨都能出去走動,偏我不行。
肯定是那個老婆子派的人,不行,我不能就這麽眼睜睜看著她們得逞。”
李姨娘在自己屋裏發了一頓脾氣,一低頭看見了賈政送她的簪子,她一把抓過簪子扔到了地上。
“早知道他在府裏這麽不受重視,我就不嫁給他了。”
李姨娘知道府裏的人並不信任她,在來到了她父親和兄長十分向往的榮國府之後,才了解到賈政在府裏的地位。
當初,在賈政沒到平安州的時候,她的父兄本是要籌謀著,將她送給平安州節度使做妾的。
隻是在賈政來了之後,她父親兄長見到平安州節度使和賈政之間也是稱兄道弟,而且一副事事以賈政為先的樣子,便改了主意,把她“送”到了賈政的身邊。
其實在最初成為賈政的妾室的時候,她也是較為開心的,賈政對她極為溫柔,兩人時常讀書寫字,吟詩作畫。
這完全是她想要的那種出嫁後的生活,當時的她還洋洋得意,賈政可比平安州節度使那個武夫強多了。
可是,真見到了榮國府的規矩,還有這些約定俗成的態度後,她越來越後悔。
賈政遠不如他們預料的那般有能耐,而且,這幾個月下來,她覺得似乎那平安州節度使其實不是真的對賈政尊敬,而是在給榮國府麵子。
畢竟,榮國府的大老爺,賈政的大哥在當今陛下麵前,那是能說的上話的人。
賈政能夠得到那麽多人的追捧,也是因為他身上有榮國府二老爺這個名頭!
“書棋,書棋!”
李姨娘開口叫她的貼身丫鬟書棋,書棋接了剛剛周姨娘發下來的布匹,衣裳首飾等物,正在往箱子裏放,聽到李姨娘叫她,急忙過來。
“姑娘。”
“你去聯係一下那個叫德清的小廝,我有信要他去外頭找人送給老爺。”
李姨娘一邊寫著信,一邊吩咐著她的貼身丫鬟書棋,書棋從小跟著她長大,自然識字,李姨娘沒有避著她,她看了兩行,驚訝道。
“姑娘,你這是……”
李姨娘在信紙的開頭便將太上皇允許妃嬪省親之事詳細寫出,還說府裏並未對省親的旨意流露出開心的意思。
她覺得府裏不想讓宮裏的賢妃娘娘回家省親,她察覺了此事,覺得賈政受了委屈,賢妃娘娘在宮中一個人多年。
現在好容易有了可以回家看看的機會,府裏的人為了不給賢妃娘娘花錢,進宮找賢妃娘娘拒絕了此事。
李姨娘寫下最後一句“請老爺務必親自回來為宮裏的賢妃娘娘主持公道”後,吹幹了信紙上麵的墨跡,這才回答書棋。
“咱們的日子過得好不好,那都在老爺一人身上,老爺好了咱們才能好。
這幾月你也瞧見了,這榮國府裏根本就沒有咱們說話的餘地,就連花園子都不讓人去逛。
還不是他們欺負老爺遠在平安州,不在京城,所以才這麽磋磨咱們。”
李姨娘說著眼淚汪汪地看向書棋,撲到了書棋懷裏,嗚嗚咽咽地道。
“書棋,奶娘被府裏的老太太命人帶走的時候,我害怕極了,就怕老太太連你都不放過。
若是老太太打起了你的主意,我就是拚命也會將你留下的,好在不是你。”
書棋在李姨娘撲到她懷裏的時候下意識就撫上了她的後背,她比李姨娘還小半年,不過從小到大,都是她護著李姨娘。
李姨娘看著有小心思,卻是一個會很害怕很害怕的人,這個時候都由她來安慰。
多少年來都是這樣的,無論李姨娘是被李老爺訓了,還是被別家的姑娘欺負了,都是她將李姨娘哄好的,可以說,兩人名為主仆,實則情同姐妹。
隻是,她卻在李姨娘成為賈政的姨娘後,覺得李姨娘不像她印象中的那個做了一點兒壞事就心慌的姑娘了。
李姨娘做的那些事,她即便是知道是為了保持住李姨娘的地位,也覺得有些害怕。
尤其是她沒想到,她一直當做妹妹嗬護的姑娘,竟然會讓奶娘對親生的孩子下那麽重的手。
府裏的人都傳是那個奶娘糊塗,可是她心裏清楚,奶娘是李家送過來幫助李姨娘的,對李姨娘一向是唯命是從。
她能對孩子動手,必然是得到了李姨娘的首肯,想到這裏書棋的眼神就有些複雜,她印象中那個姑娘好像變了,變得她有些陌生。
書棋半天沒答話,李姨娘有些詫異,以往她這麽一哭,書棋就會立刻答應下來,這一招百試不爽,怎麽這回書棋一直都沒吭聲。
王氏略有瘋狂的話在史溁身後響起,史溁不由自主地皺了皺眉,王氏的選擇在她意料之中。
她對此早有預料,隻是在聽到王氏的選擇後,還是免不了情緒有一些波動。
已經是相看兩厭的人,最好的選擇就是分開,而不是繼續下去。
她相信王氏不笨,不過她也理解王氏的選擇。
她在賈政身上付出了太多,無論是時間還是銀錢,她都搭進去太多太多。
而且,王氏的貪念太重,她不會放棄她經營了這麽多年積攢下來的財富,也不甘心讓賈政就這麽稱心如意。
所以,若是要她放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屋門又一次關上,史溁抬頭望了望火紅的夕陽,心中生出一陣涼意。
當互信的關係崩潰,無休止的傷害也會使人心中的希望一點點被磨滅,轉換成不可輕易被人放下的絕望。
在徹底絕望之前,沒有幾個人會選擇及時放手。
如同賈政和王氏,她們因為各種利益和關係被捆在一起時間久了,想要完全分開,幾乎不現實。
一個權衡利弊,一個心有不甘,即便沒了感情,那也是可以繼續過下去的。
既然王氏已經做出了選擇,那麽準備的那些東西也該派上用場了。
賈政想要休妻的原因就是王氏下毒害他的孩子,而這件事對於史溁來說其實是最好辦得一件事。
李姨娘孩子的那個奶娘,便是這整件事裏麵最重要的證人,為了保李姨娘,她認下了所有的錯,可是李姨娘卻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
史溁對外說將人打發了,實則尋了一個住處給那奶娘,就是為了從她嘴裏得知李姨娘背後動的手腳。
可是,她對李姨娘忠心耿耿,無論是威脅還是利誘,她都不開口。
直到史溁從她派人去盯著,當初送王氏回府的那個小廝手裏,將這個奶娘的女兒救了下來,她才吐露出實情。
那毒是李姨娘自己下的,然後故意算計趙姨娘身邊的丫鬟試了一下,最後將下毒的罪扣到了王氏頭上。
不過這個主意是王氏身邊的那個叫花鈿的丫鬟出的,說是要向王氏複仇。
那個被抓住的小廝也招了,是李姨娘用三百兩收買了他,他當時輸了不少錢,根本就還不上,急需錢來救命,李姨娘出手大方,且隻是裝神弄鬼一番,又不叫他害人性命,他就答應了。
王氏在回京路上被嚇出病來,就是他聽李姨娘的命令所為。
證據確鑿,兩人也都在供詞上畫了押,也願意在賈政麵前指認李姨娘,證人證物俱在,李姨娘再抵賴不得。
史溁尚且沉得住氣,不過她進宮去見元春的舉動,落在李姨娘眼中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元春不僅是賈政心中最顧忌的,也同樣是她覺得最鬱悶的一個攔路石,有了元春給王氏撐腰,賈政很多的時候對王氏壓製她們幾個姨娘的舉動,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自己沒看到。
她為此連吃了好幾次虧,而且也因為她幾次針對王氏,差點惹了賈政的厭煩。
所以,她在得知了太上皇允許妃嬪回家省親的旨意,以及史溁又因此進宮之後,便顯得格外煩躁。
連帶著去周姨娘麵前領月錢的時候,都忍不住陰陽怪氣了幾句。
周姨娘不吭聲,但是趙姨娘可不會慣著她,搶白了她幾句,不等她反唇相譏就走了。
有了史溁派去的嬤嬤,周姨娘自己也小心翼翼,一切都按照府裏的規矩辦事,就連她娘家的人,想要借著機會耀武揚威,都被她不客氣地罵了回去。
李姨娘雖然不甘心被一個比賈政還大的失寵姨娘管著,卻也沒找到周姨娘的錯處,所以,幾個月來都是周姨娘在管院子裏的事。
李姨娘領了月錢,心中的不甘心更重了幾分,幾個姨娘裏麵隻有她才是賈政名副其實的姨娘,可是府裏的人似乎都不在乎這些,將她和周姨娘和趙姨娘一起對待,就連月錢也是一般的。
她回到自己屋裏越想越氣,將裝了二兩銀子一吊錢的荷包往桌上狠狠一扔。
“誰稀罕這幾兩銀子,給我每月買胭脂水粉都不夠。”
心中越想越覺得煩,她站起身來,想要出門去散散心,卻又想到了她幾次出去也就隻能在附近轉轉,就是她想要去拜見一下王熙鳳,也不被允許的情況。
“明明沒聽老爺說府裏有這樣的規矩啊!
就連趙姨娘那個蠢貨都能出去走動,偏我不行。
肯定是那個老婆子派的人,不行,我不能就這麽眼睜睜看著她們得逞。”
李姨娘在自己屋裏發了一頓脾氣,一低頭看見了賈政送她的簪子,她一把抓過簪子扔到了地上。
“早知道他在府裏這麽不受重視,我就不嫁給他了。”
李姨娘知道府裏的人並不信任她,在來到了她父親和兄長十分向往的榮國府之後,才了解到賈政在府裏的地位。
當初,在賈政沒到平安州的時候,她的父兄本是要籌謀著,將她送給平安州節度使做妾的。
隻是在賈政來了之後,她父親兄長見到平安州節度使和賈政之間也是稱兄道弟,而且一副事事以賈政為先的樣子,便改了主意,把她“送”到了賈政的身邊。
其實在最初成為賈政的妾室的時候,她也是較為開心的,賈政對她極為溫柔,兩人時常讀書寫字,吟詩作畫。
這完全是她想要的那種出嫁後的生活,當時的她還洋洋得意,賈政可比平安州節度使那個武夫強多了。
可是,真見到了榮國府的規矩,還有這些約定俗成的態度後,她越來越後悔。
賈政遠不如他們預料的那般有能耐,而且,這幾個月下來,她覺得似乎那平安州節度使其實不是真的對賈政尊敬,而是在給榮國府麵子。
畢竟,榮國府的大老爺,賈政的大哥在當今陛下麵前,那是能說的上話的人。
賈政能夠得到那麽多人的追捧,也是因為他身上有榮國府二老爺這個名頭!
“書棋,書棋!”
李姨娘開口叫她的貼身丫鬟書棋,書棋接了剛剛周姨娘發下來的布匹,衣裳首飾等物,正在往箱子裏放,聽到李姨娘叫她,急忙過來。
“姑娘。”
“你去聯係一下那個叫德清的小廝,我有信要他去外頭找人送給老爺。”
李姨娘一邊寫著信,一邊吩咐著她的貼身丫鬟書棋,書棋從小跟著她長大,自然識字,李姨娘沒有避著她,她看了兩行,驚訝道。
“姑娘,你這是……”
李姨娘在信紙的開頭便將太上皇允許妃嬪省親之事詳細寫出,還說府裏並未對省親的旨意流露出開心的意思。
她覺得府裏不想讓宮裏的賢妃娘娘回家省親,她察覺了此事,覺得賈政受了委屈,賢妃娘娘在宮中一個人多年。
現在好容易有了可以回家看看的機會,府裏的人為了不給賢妃娘娘花錢,進宮找賢妃娘娘拒絕了此事。
李姨娘寫下最後一句“請老爺務必親自回來為宮裏的賢妃娘娘主持公道”後,吹幹了信紙上麵的墨跡,這才回答書棋。
“咱們的日子過得好不好,那都在老爺一人身上,老爺好了咱們才能好。
這幾月你也瞧見了,這榮國府裏根本就沒有咱們說話的餘地,就連花園子都不讓人去逛。
還不是他們欺負老爺遠在平安州,不在京城,所以才這麽磋磨咱們。”
李姨娘說著眼淚汪汪地看向書棋,撲到了書棋懷裏,嗚嗚咽咽地道。
“書棋,奶娘被府裏的老太太命人帶走的時候,我害怕極了,就怕老太太連你都不放過。
若是老太太打起了你的主意,我就是拚命也會將你留下的,好在不是你。”
書棋在李姨娘撲到她懷裏的時候下意識就撫上了她的後背,她比李姨娘還小半年,不過從小到大,都是她護著李姨娘。
李姨娘看著有小心思,卻是一個會很害怕很害怕的人,這個時候都由她來安慰。
多少年來都是這樣的,無論李姨娘是被李老爺訓了,還是被別家的姑娘欺負了,都是她將李姨娘哄好的,可以說,兩人名為主仆,實則情同姐妹。
隻是,她卻在李姨娘成為賈政的姨娘後,覺得李姨娘不像她印象中的那個做了一點兒壞事就心慌的姑娘了。
李姨娘做的那些事,她即便是知道是為了保持住李姨娘的地位,也覺得有些害怕。
尤其是她沒想到,她一直當做妹妹嗬護的姑娘,竟然會讓奶娘對親生的孩子下那麽重的手。
府裏的人都傳是那個奶娘糊塗,可是她心裏清楚,奶娘是李家送過來幫助李姨娘的,對李姨娘一向是唯命是從。
她能對孩子動手,必然是得到了李姨娘的首肯,想到這裏書棋的眼神就有些複雜,她印象中那個姑娘好像變了,變得她有些陌生。
書棋半天沒答話,李姨娘有些詫異,以往她這麽一哭,書棋就會立刻答應下來,這一招百試不爽,怎麽這回書棋一直都沒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