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賈員外郎
穿越紅樓:開局成為賈府第一人 作者:昭華灼灼不見青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在賈政提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寶玉和賈環你一言我一語,把賈政說的一愣一愣的。
突然感覺到自己學識淺薄的賈政,便坐不住了,他不再是在閑暇時候,一壺清茶,一本閑書地消磨時光,而是拿著經史子集開始奮鬥起來。
不僅在家裏如此,上衙有空閑的時候也是如此,對於賈政整日抱著一本書在那裏神神叨叨地念的舉動。
工部的同僚都覺得是不是賈政又尋到了什麽好看的閑書,以至於看得入迷,廢寢忘食一般,也要將這些書看完。
於是他們便在賈政去解手的時候,到賈政的位置上看賈政看得究竟是何書,若是有意思,他們也可以去尋上一本來化解無聊。
隻是不看不要緊,一看之下,眾人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賈政看的不是閑書,而是考科舉之人必須要看的書籍。
那書一看就是被人細細研讀過了,上麵還有許多用小字寫的密密麻麻的批注,眾人默默地將賈政的書放回原位。
他們不理解賈政為什麽要看這些書,這些難道不是都已經將其中的含義,都背誦得滾瓜爛熟了嗎?
一個主簿有些猶豫地發問:“諸位,你們誰知賈存周他為什麽要讀這些書?”
諸人都麵麵相覷,最後有一位員外郎,不確定地開口說道。
“會不會是賈存周他沒經曆過科舉,需要讀這些書來充實自己?”
說罷,他自己都不信,他可是知道賈政雖然未曾中榜,卻也是在國子監念書的,這本書當初便是背過的,賈政不可能不會,而且,他對賈政的情況也算是清楚,隻會背書,卻不甚解。
“唉,別猜了,實在是想不明白。”
眾人都是一頭霧水,不過此時,賈政已經去解手回來了,眾人急忙散開,裝作他們從來都沒去過賈政的位置一樣。
卻見賈政如同魔怔了一般,也不說話,直接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接著方才的地方,接著讀了起來。
眾人眼神交錯了一會兒,便也默默地各自拿了一本相應的書看起來,於是在工部尚書來叫人的時候,就發現底下的這些平時就閑散的員外郎、主簿們,一個個的都在抱著書死讀。
工部尚書好信兒,走到一個人身後,劈手將那人正看的書給搶走,卻見是一本孟子,他驚訝萬分。
又一連走了一圈,發現眾人所看之書籍就沒有一本是閑書,他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他手下的這些人什麽時候這麽上進了。
咳了幾聲,工部尚書才道:“今日又有一家要歸還欠銀,戶部說,他們那裏人手不夠,已經派人來說了,要從咱們這裏抽調幾人,去清點核對。”
眾人便都站好,隻等工部尚書點人,工部尚書也不含糊,有了之前的那一陣子忙碌,他已經知道了這份差事應該找誰能做的最好。
於是,賈政因為其“大公無私”,被工部尚書第一個選中,賈政雖然對自己的學識產生了懷疑,但是麵對上頭派遣下來的差事,如今他可是不敢推辭,直接拱手應下。
工部尚書又另選了幾人,跟著賈政一起,那家不是什麽特別富貴之家,隻因祖上出了一位將軍,便有此機會向國庫借銀。
家中子弟沒有能頂上的,這些年來日子過的也是愈發不好了起來,不過他們家的子孫後輩唯有一點好處。
自己沒有能力,便不去做那些危險的事情,說的好聽一點是惜命,說的難聽一點兒,就是這一大家子人都怕死。
他們家沒有別的違法亂紀之事,隻有這麽一件祖上欠銀,當時當今下旨,他們便下定決心要還的。
隻是,他們家實在是太窮,拿不出那麽多銀子來,他們家的家主直接一拍板,全家上下,無論是誰,一起吃醃菜白粥。
省下來的錢,還有那些折變東西得來的錢,便都預備著還國庫的欠銀。
勒緊褲腰帶過了幾個月,他們家終於勉強湊齊了銀子,便忙不迭地去戶部報備,可是戶部手裏還有幾家宗室的沒處理完。
工部沒什麽事情做,戶部尚書就再一次厚著臉皮來借人。
賈政幾人到時,那些東西已經分門別類地準備好了,也自己備了冊子,隻等人來將這些拿走。
賈政幾人都是做過這件事的,對一應流程也都是十分熟悉,人家也配合,不似有的人家,已經決定了還錢。
還要作出一副不怎麽情願的樣子,還有的人家,直接讓他們這些清點的人,自己去庫房裏麵,將東西拿出來一點一點地計算究竟搬了多少。
所以這次,賈政他們差事完成的很順利,賈政給出的價格公道,所以,最後這家人準備的銀子,還有一些剩餘。
賈政便讓他們又抬了回去,並未多要,那家家主對賈政感恩戴德,親自送了人出去,然後回來吩咐廚房做了好多菜,來慶祝他們無債一身輕。
當今也一直關注著歸還欠銀一事,他不是不講情理之人,旨意上說讓各家立刻還錢,其實也沒有上門催債。
見賈政在這件事上確實辦差辦得好,他也鬆了一口氣,賈政到底是九皇子的親外祖父,若是他不上台麵,必然會給九皇子丟臉。
所以,在又一波還錢之事完成後,當今便下恩旨,升了賈政為五品的工部員外郎,且明令賈政協助各家歸還欠銀一事。
當今之所以沒有將賈政調往戶部,蓋因戶部乃掌管天下錢糧之處,賈政此人倒是無妨,隻是其妻子王氏,實在是讓人不放心。
若是因為賈政到戶部任職,再生出什麽風浪來,便是一場無妄之災,當今對此還是小心的。
對於當今的這些考慮,賈政並不清楚,不然他一定會在當初堅定不移地休棄掉王氏,家無賢妻,竟然影響至此。
賈政恢複到員外郎的職位的消息,傳到了榮國府裏,就連不怎麽關注朝廷任免的寶玉都沉默了。
賈政接旨後,來史溁這裏報喜,史溁也是勸他要在朝中勤勉,不要被人抓了錯處。
突然感覺到自己學識淺薄的賈政,便坐不住了,他不再是在閑暇時候,一壺清茶,一本閑書地消磨時光,而是拿著經史子集開始奮鬥起來。
不僅在家裏如此,上衙有空閑的時候也是如此,對於賈政整日抱著一本書在那裏神神叨叨地念的舉動。
工部的同僚都覺得是不是賈政又尋到了什麽好看的閑書,以至於看得入迷,廢寢忘食一般,也要將這些書看完。
於是他們便在賈政去解手的時候,到賈政的位置上看賈政看得究竟是何書,若是有意思,他們也可以去尋上一本來化解無聊。
隻是不看不要緊,一看之下,眾人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賈政看的不是閑書,而是考科舉之人必須要看的書籍。
那書一看就是被人細細研讀過了,上麵還有許多用小字寫的密密麻麻的批注,眾人默默地將賈政的書放回原位。
他們不理解賈政為什麽要看這些書,這些難道不是都已經將其中的含義,都背誦得滾瓜爛熟了嗎?
一個主簿有些猶豫地發問:“諸位,你們誰知賈存周他為什麽要讀這些書?”
諸人都麵麵相覷,最後有一位員外郎,不確定地開口說道。
“會不會是賈存周他沒經曆過科舉,需要讀這些書來充實自己?”
說罷,他自己都不信,他可是知道賈政雖然未曾中榜,卻也是在國子監念書的,這本書當初便是背過的,賈政不可能不會,而且,他對賈政的情況也算是清楚,隻會背書,卻不甚解。
“唉,別猜了,實在是想不明白。”
眾人都是一頭霧水,不過此時,賈政已經去解手回來了,眾人急忙散開,裝作他們從來都沒去過賈政的位置一樣。
卻見賈政如同魔怔了一般,也不說話,直接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接著方才的地方,接著讀了起來。
眾人眼神交錯了一會兒,便也默默地各自拿了一本相應的書看起來,於是在工部尚書來叫人的時候,就發現底下的這些平時就閑散的員外郎、主簿們,一個個的都在抱著書死讀。
工部尚書好信兒,走到一個人身後,劈手將那人正看的書給搶走,卻見是一本孟子,他驚訝萬分。
又一連走了一圈,發現眾人所看之書籍就沒有一本是閑書,他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好,他手下的這些人什麽時候這麽上進了。
咳了幾聲,工部尚書才道:“今日又有一家要歸還欠銀,戶部說,他們那裏人手不夠,已經派人來說了,要從咱們這裏抽調幾人,去清點核對。”
眾人便都站好,隻等工部尚書點人,工部尚書也不含糊,有了之前的那一陣子忙碌,他已經知道了這份差事應該找誰能做的最好。
於是,賈政因為其“大公無私”,被工部尚書第一個選中,賈政雖然對自己的學識產生了懷疑,但是麵對上頭派遣下來的差事,如今他可是不敢推辭,直接拱手應下。
工部尚書又另選了幾人,跟著賈政一起,那家不是什麽特別富貴之家,隻因祖上出了一位將軍,便有此機會向國庫借銀。
家中子弟沒有能頂上的,這些年來日子過的也是愈發不好了起來,不過他們家的子孫後輩唯有一點好處。
自己沒有能力,便不去做那些危險的事情,說的好聽一點是惜命,說的難聽一點兒,就是這一大家子人都怕死。
他們家沒有別的違法亂紀之事,隻有這麽一件祖上欠銀,當時當今下旨,他們便下定決心要還的。
隻是,他們家實在是太窮,拿不出那麽多銀子來,他們家的家主直接一拍板,全家上下,無論是誰,一起吃醃菜白粥。
省下來的錢,還有那些折變東西得來的錢,便都預備著還國庫的欠銀。
勒緊褲腰帶過了幾個月,他們家終於勉強湊齊了銀子,便忙不迭地去戶部報備,可是戶部手裏還有幾家宗室的沒處理完。
工部沒什麽事情做,戶部尚書就再一次厚著臉皮來借人。
賈政幾人到時,那些東西已經分門別類地準備好了,也自己備了冊子,隻等人來將這些拿走。
賈政幾人都是做過這件事的,對一應流程也都是十分熟悉,人家也配合,不似有的人家,已經決定了還錢。
還要作出一副不怎麽情願的樣子,還有的人家,直接讓他們這些清點的人,自己去庫房裏麵,將東西拿出來一點一點地計算究竟搬了多少。
所以這次,賈政他們差事完成的很順利,賈政給出的價格公道,所以,最後這家人準備的銀子,還有一些剩餘。
賈政便讓他們又抬了回去,並未多要,那家家主對賈政感恩戴德,親自送了人出去,然後回來吩咐廚房做了好多菜,來慶祝他們無債一身輕。
當今也一直關注著歸還欠銀一事,他不是不講情理之人,旨意上說讓各家立刻還錢,其實也沒有上門催債。
見賈政在這件事上確實辦差辦得好,他也鬆了一口氣,賈政到底是九皇子的親外祖父,若是他不上台麵,必然會給九皇子丟臉。
所以,在又一波還錢之事完成後,當今便下恩旨,升了賈政為五品的工部員外郎,且明令賈政協助各家歸還欠銀一事。
當今之所以沒有將賈政調往戶部,蓋因戶部乃掌管天下錢糧之處,賈政此人倒是無妨,隻是其妻子王氏,實在是讓人不放心。
若是因為賈政到戶部任職,再生出什麽風浪來,便是一場無妄之災,當今對此還是小心的。
對於當今的這些考慮,賈政並不清楚,不然他一定會在當初堅定不移地休棄掉王氏,家無賢妻,竟然影響至此。
賈政恢複到員外郎的職位的消息,傳到了榮國府裏,就連不怎麽關注朝廷任免的寶玉都沉默了。
賈政接旨後,來史溁這裏報喜,史溁也是勸他要在朝中勤勉,不要被人抓了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