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名將還是軍閥?這是一個問題【武官仕途】</h2>
親愛的唐穿團團友們,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帶您體驗了很多次在唐朝讀書、考試、當文官的經曆。但是有團友提出了抗議,說我在中國那麽多朝代裏特意選擇了你們唐朝來穿越,就是因為大唐武力強盛、威淩四方,走到哪兒都能自帶“霸主國民”光環。你們唐穿業務老帶我們去酸不溜丟地念書寫文件,在宅男宅女圈子裏混,這是故意降低成本賺黑心錢吧?
看您說的,我們唐穿部好歹也是穿越遊業界的明星熱門團隊,賺黑錢也不會用如此簡單低級的手段啊!知道您穿越過來是想體驗躍馬橫槍、威震天下的酷爽滋味,不過這個目標,和我們讓您掌握的讀書、考試、做官技能也一點兒都不矛盾。
為什麽呢?因為唐朝就沒有那麽嚴格的“文武之分”,文臣和武將之間的身份職業經常相互轉來轉去的。
杏花滿枝的時候,您還在青燈古佛旁苦讀聖賢書,進科場考進士;幾年過去,大漠無垠,狂沙蔽日,您帶著軍士們策馬衝鋒喊殺砍射;敘功回朝,您又在某個官衙當了一名文員,天天抱一堆文件檔案抄抄寫寫;一封奏請下來,您搖身又變成某位大將軍大總管的幕僚愛將,帶著大軍出征邊疆……這在唐朝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特別是在唐朝前期,那些五品三品的高官重臣,很多都有“出將入相”的經曆,沒有一筆“隨軍出征”履曆的純文人反倒是少數。
所以說,您隻要想辦法先混進唐朝公務員隊伍,不管混進去的時候是文官還是武官,以後想打仗帶兵,有的是機會。至於混入的方法,以前我們也說過不少,主要就是“門蔭”和“考科舉”兩種,要麽拚爹,要麽拚智商唄。
您說您既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也讀不下那麽多繁體字、文言文,要求另找條路子?行,看您總歸是21世紀現代人,至少營養好醫療水平高,長得挺拔魁梧、膀大腰圓,力氣也不錯,不行您就試試走“純武官入仕”的途徑吧!
不用上學也不用參加高考,隻靠賣力氣打打殺殺就能當上領兵將軍?對,理論上這是有可能的。
那麽這就穿越過去開始體驗吧,還等什麽?唔,要等,得先問清楚,您是想當“安史之亂”之前的唐朝前期武官,還是亂後的唐朝後期武官?這兩個時期的差別可是很大哦。
有什麽差別?首先從武官要打的敵人來說,前期以外戰為主,是跟東南西北各邊疆方向的外族敵人爭奪領土;而後期呢,外戰也不少,國防形勢還是很嚴峻,但更多機會卻要留給內戰了,國內各割據勢力(藩鎮)之間亂打,隔三岔五的藩鎮還跟中央軍打一打……
再從武官的選拔和升職方式來說,前期您不管是去考“武舉”,還是從軍隊基層大頭兵幹起依靠軍功當官,都要去首都長安,聽從朝廷主管機構的審核選拔;後期呢,您隻要在地方上找到一個靠山,也就是當地的藩鎮頭領,取得他的信任喜歡,您以後的升官發財、功名利祿就可以全指望他了,他有權自行決定下屬的人選和任命。
再說得簡單點兒,前期當武官,你要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成千上萬候選人一起爭中央兵部給派的那麽些名額;後期,你隻要選準了一個看您順眼的地方土皇帝就行,所以從端上“鐵飯碗”的難度上來說,後期的比較容易。不過當然了,很多穿越男客都會覺得打內戰不帶勁,開疆拓土揚我國威才是正經事業。
這樣吧,咱們前期後期都先簡單走一遭,您自己體驗體驗再做決定。
您穿越到了太宗和高宗年間。這個時期,大唐還在普遍實行“府兵製”,也就是在各地設立“兵府”,把農民們組織起來,忙時種地,閑時到兵府操練,有戰爭開打就由朝廷下令抽兵送上戰場。如果您穿越到了一個有戶籍的正常人家,長大成丁以後,會很順利地被列入府兵名冊,自己再積極要求一下,就能跟同鄉的男子們一起被送去打仗了。
如果在戶口方麵出了點問題,您沒能進入當地“兵府”的抽兵名單,那也不要緊。當時邊疆戰事很多,朝廷經常下詔,接受各種成年男丁自願報名參軍,這些軍士叫“兵募”,也會被編入軍隊開赴前線。總之隻要您有意願,去當個小兵打仗挺容易的。
打仗的戰士很多,可不是人人都能立功受賞升職。唐朝的“軍功”要怎麽才能得到呢?您聽好了。
您跟著戰友同袍們來到了戰場,發現交戰的敵軍人數比你們多,膽小的戰友當即嚇尿了,膽大有野心的卻大喜過望。因為如果擊敗了人數多於己方的敵軍,你們就可以立“上陣”的戰功了;擊敗人數與己方相當的敵軍,隻能是“中陣”;擊敗的敵軍比自己人數少,隻能叫“下陣”了。
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細分。比如這一場不但打贏了,還殺傷俘虜了敵軍十分之四的士兵,這叫“上獲”;殺傷俘虜十分之二的士兵,叫“中獲”;隻殺傷俘虜了十分之一,叫“下獲”。所以一場戰鬥下來,你們能得到的功勞評定能分成九等,就是上陣上獲、上陣中獲、上陣下獲、中陣上獲……這樣。
這種敘功方式,算是參與戰鬥的將士人人有功,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在一場戰鬥裏,不可能每個人都起到了一樣的作用,總是有先有後,有帶頭的,有跟隨的,那麽大家都拿一樣的功勞獎賞,顯然就不太公平。
所以在這九等功之外,還有個人能立的特殊功勞。其中最值錢的叫“跳蕩功”,官方的定義是“凡臨陣對寇,矢石未交,先鋒挺入,賊徒因而破者”,也就是雙方剛列好陣,沒正式開打,您拍馬上去一騎當先衝入敵陣,把敵人嚇得就此散亂潰逃。這種功勞要拿到很困難,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您自己單騎入陣的後果是立刻被亂刀分屍……
實際操作中,這個認定應該是“一次戰鬥中最先衝入敵陣的那幾個人”都算立了“跳蕩功”。跟在他們後麵的那些也很英勇的戰士,或者在別的方麵有突出表現的,接下來敘功可以敘為“先鋒(殊功)第一等”“先鋒(殊功)第二等”“先鋒(殊功)第三等”,依次排列。
官方對這種重大立功的名額也是有限製的:一次擊敗敵軍不超過萬人,報上來的立功名單裏,立“跳蕩功”者不能超過十人;擊敗敵軍超過萬人的,每超一千人,“跳蕩功”名額可以加一名。“先鋒第一功”不超過二十人,“先鋒第二功”不超過四十人。
如果您足夠幸運,在一場“上陣上獲”的戰鬥裏立了“跳蕩功”,又因此受到主將的青睞,那有可能一下子從一個平頭老百姓成為五品甚至三品的高官!不過這種機會很少很少,大部分人在戰場混多少年,也就能一步一轉地得到不值錢的勳官罷了。
更坑爹的是,一樣流血衝殺,立一樣的功勞,將士們因為出身不一樣,得到的升職官位也會不一樣。唐朝廷有明令,將士也要分成四等,以前當過官和現在還是官員的,是“上資”;已經有當官資格的或者小官們的子孫,是“次資”“下資”;像您這樣的平頭百姓,叫“無資”。立一樣的功勞,“上資”得到的升職最高,下麵三等依次遞降。也就是說在同一場戰鬥裏大家都是“上陣上獲”,可能人家官一代官二代們被提拔成“勳騎都尉”之類的軍官調走了,您這個大頭兵得到的隻有“哦……幹得不錯,下回提拔你”一句承諾。
不管怎麽說吧,至少太宗高宗時代,唐軍出去打仗大都能打贏,立功機會多,軍官將領們大部分也還算有良心,您慢慢熬著,運氣好點兒應該能熬到回長安找兵部要求當官的時候。到了武則天當權以後,嘿嘿。
上層內鬥不斷,中層軍事人才缺乏,下層“府兵製”快散架了,外戰敗仗也一個接一個。這時候我勸您就先別往軍隊裏跑當炮灰了,如果還想帶兵,不如去考“武舉”吧。
“武舉”是武則天發明的一種考試,跟文人們考的“科舉”有點兒像,都是在全國公開選拔人才的一種方法。每年舉行一次的叫“武貢舉”,還有一種“武製舉”是特殊年份(如皇帝登基、立太子等)不定期舉行的,我們先不管這種。
您說您不願意答卷子考試?沒關係,別緊張,“武舉”和“文舉”,不,和“科舉”不一樣,不考任何子曰詩雲的文化課內容,甚至都不用您提筆寫字。您呢,找個關係讓地方官舉薦一下,出具個證明,說您“有智勇謀略、強力悍才”,就可以拿著證明到長安尚書省兵部去參加考試了。
每年十月,你們這些考武舉的壯漢集中到長安,十一月開考,由兵部來組織,所以又叫“兵部試”。
考試科目不多,主要分成兩項。一項是中選的基本條件,主要考察身材條件和身體素質,包括身材相貌、說話言語、舉重、負重能力。另一項是考察以騎射及運用武器為主的武藝,包括長垛(遠射和連射)、騎馬射箭、騎馬用長槍、步射,這些是評定成績高低的標準。
這些都過了關,您就跟考科舉的文人進士們一樣,被稱為“及第”了。那麽這就可以做官了嗎?想得美。
這時候人又要分成三六九等啦。雖然一樣都是中了武舉,那些已經有五品以上勳官在身的,或者已經是衛士的或者官二代,才能直接去兵部要個官做(還不一定能要到);身份再差一等的低級勳官和其他二代,隻能先給一份“散官”的待遇,領點兒工資混幾年才輪到你當官;至於你們這些平民中舉的,連工資也不給,唯一的好處是“列入幹部提拔考察對象”,論資排輩等幾年,等輪到你了再考慮給官職的事。[注41]
所以跟“科舉”比起來,“武舉”並不太受唐朝人的歡迎,每年來參加考試的人也不多,據說每年也就能選出十來個中舉的。不過通過“武舉”方式當官出仕的,倒也有一位特別有名的大將軍,那就是“安史之亂”中的唐朝第一大功臣——郭子儀。
唐朝前期的武官選拔大致就是這樣了,現在我們來看唐朝後期的。
與千裏迢迢到首都去等候兵部挑選相比,您投奔一方藩鎮節度使的程序要簡單得多。隻要有真才實學,把名氣打出去,在當時天下亂世各割據勢力相互攻戰的大背景下,您不愁沒有土皇帝上門來聘請。
無論您是現任官員、前任官員、有出身的備選官員、軍將子弟還是其他節度使的武職僚佐,甚至是平民、罪人和盜賊,隻要有能力有關係,都有機會進入節度使們的幕府。
如果您已經有了一定名聲,或者有人向節度使舉薦,那麽這些土皇帝很可能會客氣地派人拿著書信來請您去輔佐他。或者您自己跑去要求他老人家接見,見了麵吹牛說大話,把土皇帝們鎮住了,相談甚歡,覺得您是個被埋沒的人才,當下會立刻委任您一個不錯的職務。
不過呢,這個職務很可能隻是地方上臨時性質的。如果您的幕主真心推崇您,他在讓您管理負責自己手下一攤事務的同時,還會向朝廷上奏,請求朝廷給您正式授予一個國家官員隊伍裏的正經官職——隻是掛名,不去辦公,您的崗位還是在節度使這裏,工資福利待遇也由節度使發放。這種情況下,您隻能盡心盡力為軍閥土皇帝賣命,最理想的結果,是抓住軍心提升威望,瞅準機會,沒準您還可以把老軍閥推翻,自己成為雄霸一方的節度使呢!
如果您沒有這個野心,那就最好盡早在中央朝廷的正式官職序列裏占有一席之地。這樣您如果在地方上待得煩了,想脫離這個節度使麾下,進京為朝廷效力,隻要跟節度使的關係搞得不太僵,他同意放人,那麽您就可以擺脫這個“土皇帝附屬物”的身份,直接去長安,當個正經的朝廷命官了。唐朝後期也有不少著名官員是走的這條路線,先地方後中央,也做出了一番事業來。
總之,在唐朝當武官,還是有一定的前途。不過無論走哪條路徑,鄭重建議您,最根本的還是練好兵、打好仗、立大功、把名氣打響,無論為國為民還是為自己前途,這都是最保險的。
下一節我們就從這些最基礎的工作開始體驗。
本篇主要參考資料&深度了解推薦:
劉琴麗.唐代武官選任製度初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許友根.唐代武舉初探.鹽城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1)
<sub>注41<sub>:關於此處提到的“勳官”“散官”等稱呼,可以參考《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第七章內容。
親愛的唐穿團團友們,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帶您體驗了很多次在唐朝讀書、考試、當文官的經曆。但是有團友提出了抗議,說我在中國那麽多朝代裏特意選擇了你們唐朝來穿越,就是因為大唐武力強盛、威淩四方,走到哪兒都能自帶“霸主國民”光環。你們唐穿業務老帶我們去酸不溜丟地念書寫文件,在宅男宅女圈子裏混,這是故意降低成本賺黑心錢吧?
看您說的,我們唐穿部好歹也是穿越遊業界的明星熱門團隊,賺黑錢也不會用如此簡單低級的手段啊!知道您穿越過來是想體驗躍馬橫槍、威震天下的酷爽滋味,不過這個目標,和我們讓您掌握的讀書、考試、做官技能也一點兒都不矛盾。
為什麽呢?因為唐朝就沒有那麽嚴格的“文武之分”,文臣和武將之間的身份職業經常相互轉來轉去的。
杏花滿枝的時候,您還在青燈古佛旁苦讀聖賢書,進科場考進士;幾年過去,大漠無垠,狂沙蔽日,您帶著軍士們策馬衝鋒喊殺砍射;敘功回朝,您又在某個官衙當了一名文員,天天抱一堆文件檔案抄抄寫寫;一封奏請下來,您搖身又變成某位大將軍大總管的幕僚愛將,帶著大軍出征邊疆……這在唐朝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特別是在唐朝前期,那些五品三品的高官重臣,很多都有“出將入相”的經曆,沒有一筆“隨軍出征”履曆的純文人反倒是少數。
所以說,您隻要想辦法先混進唐朝公務員隊伍,不管混進去的時候是文官還是武官,以後想打仗帶兵,有的是機會。至於混入的方法,以前我們也說過不少,主要就是“門蔭”和“考科舉”兩種,要麽拚爹,要麽拚智商唄。
您說您既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也讀不下那麽多繁體字、文言文,要求另找條路子?行,看您總歸是21世紀現代人,至少營養好醫療水平高,長得挺拔魁梧、膀大腰圓,力氣也不錯,不行您就試試走“純武官入仕”的途徑吧!
不用上學也不用參加高考,隻靠賣力氣打打殺殺就能當上領兵將軍?對,理論上這是有可能的。
那麽這就穿越過去開始體驗吧,還等什麽?唔,要等,得先問清楚,您是想當“安史之亂”之前的唐朝前期武官,還是亂後的唐朝後期武官?這兩個時期的差別可是很大哦。
有什麽差別?首先從武官要打的敵人來說,前期以外戰為主,是跟東南西北各邊疆方向的外族敵人爭奪領土;而後期呢,外戰也不少,國防形勢還是很嚴峻,但更多機會卻要留給內戰了,國內各割據勢力(藩鎮)之間亂打,隔三岔五的藩鎮還跟中央軍打一打……
再從武官的選拔和升職方式來說,前期您不管是去考“武舉”,還是從軍隊基層大頭兵幹起依靠軍功當官,都要去首都長安,聽從朝廷主管機構的審核選拔;後期呢,您隻要在地方上找到一個靠山,也就是當地的藩鎮頭領,取得他的信任喜歡,您以後的升官發財、功名利祿就可以全指望他了,他有權自行決定下屬的人選和任命。
再說得簡單點兒,前期當武官,你要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成千上萬候選人一起爭中央兵部給派的那麽些名額;後期,你隻要選準了一個看您順眼的地方土皇帝就行,所以從端上“鐵飯碗”的難度上來說,後期的比較容易。不過當然了,很多穿越男客都會覺得打內戰不帶勁,開疆拓土揚我國威才是正經事業。
這樣吧,咱們前期後期都先簡單走一遭,您自己體驗體驗再做決定。
您穿越到了太宗和高宗年間。這個時期,大唐還在普遍實行“府兵製”,也就是在各地設立“兵府”,把農民們組織起來,忙時種地,閑時到兵府操練,有戰爭開打就由朝廷下令抽兵送上戰場。如果您穿越到了一個有戶籍的正常人家,長大成丁以後,會很順利地被列入府兵名冊,自己再積極要求一下,就能跟同鄉的男子們一起被送去打仗了。
如果在戶口方麵出了點問題,您沒能進入當地“兵府”的抽兵名單,那也不要緊。當時邊疆戰事很多,朝廷經常下詔,接受各種成年男丁自願報名參軍,這些軍士叫“兵募”,也會被編入軍隊開赴前線。總之隻要您有意願,去當個小兵打仗挺容易的。
打仗的戰士很多,可不是人人都能立功受賞升職。唐朝的“軍功”要怎麽才能得到呢?您聽好了。
您跟著戰友同袍們來到了戰場,發現交戰的敵軍人數比你們多,膽小的戰友當即嚇尿了,膽大有野心的卻大喜過望。因為如果擊敗了人數多於己方的敵軍,你們就可以立“上陣”的戰功了;擊敗人數與己方相當的敵軍,隻能是“中陣”;擊敗的敵軍比自己人數少,隻能叫“下陣”了。
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細分。比如這一場不但打贏了,還殺傷俘虜了敵軍十分之四的士兵,這叫“上獲”;殺傷俘虜十分之二的士兵,叫“中獲”;隻殺傷俘虜了十分之一,叫“下獲”。所以一場戰鬥下來,你們能得到的功勞評定能分成九等,就是上陣上獲、上陣中獲、上陣下獲、中陣上獲……這樣。
這種敘功方式,算是參與戰鬥的將士人人有功,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在一場戰鬥裏,不可能每個人都起到了一樣的作用,總是有先有後,有帶頭的,有跟隨的,那麽大家都拿一樣的功勞獎賞,顯然就不太公平。
所以在這九等功之外,還有個人能立的特殊功勞。其中最值錢的叫“跳蕩功”,官方的定義是“凡臨陣對寇,矢石未交,先鋒挺入,賊徒因而破者”,也就是雙方剛列好陣,沒正式開打,您拍馬上去一騎當先衝入敵陣,把敵人嚇得就此散亂潰逃。這種功勞要拿到很困難,因為大多數情況下,您自己單騎入陣的後果是立刻被亂刀分屍……
實際操作中,這個認定應該是“一次戰鬥中最先衝入敵陣的那幾個人”都算立了“跳蕩功”。跟在他們後麵的那些也很英勇的戰士,或者在別的方麵有突出表現的,接下來敘功可以敘為“先鋒(殊功)第一等”“先鋒(殊功)第二等”“先鋒(殊功)第三等”,依次排列。
官方對這種重大立功的名額也是有限製的:一次擊敗敵軍不超過萬人,報上來的立功名單裏,立“跳蕩功”者不能超過十人;擊敗敵軍超過萬人的,每超一千人,“跳蕩功”名額可以加一名。“先鋒第一功”不超過二十人,“先鋒第二功”不超過四十人。
如果您足夠幸運,在一場“上陣上獲”的戰鬥裏立了“跳蕩功”,又因此受到主將的青睞,那有可能一下子從一個平頭老百姓成為五品甚至三品的高官!不過這種機會很少很少,大部分人在戰場混多少年,也就能一步一轉地得到不值錢的勳官罷了。
更坑爹的是,一樣流血衝殺,立一樣的功勞,將士們因為出身不一樣,得到的升職官位也會不一樣。唐朝廷有明令,將士也要分成四等,以前當過官和現在還是官員的,是“上資”;已經有當官資格的或者小官們的子孫,是“次資”“下資”;像您這樣的平頭百姓,叫“無資”。立一樣的功勞,“上資”得到的升職最高,下麵三等依次遞降。也就是說在同一場戰鬥裏大家都是“上陣上獲”,可能人家官一代官二代們被提拔成“勳騎都尉”之類的軍官調走了,您這個大頭兵得到的隻有“哦……幹得不錯,下回提拔你”一句承諾。
不管怎麽說吧,至少太宗高宗時代,唐軍出去打仗大都能打贏,立功機會多,軍官將領們大部分也還算有良心,您慢慢熬著,運氣好點兒應該能熬到回長安找兵部要求當官的時候。到了武則天當權以後,嘿嘿。
上層內鬥不斷,中層軍事人才缺乏,下層“府兵製”快散架了,外戰敗仗也一個接一個。這時候我勸您就先別往軍隊裏跑當炮灰了,如果還想帶兵,不如去考“武舉”吧。
“武舉”是武則天發明的一種考試,跟文人們考的“科舉”有點兒像,都是在全國公開選拔人才的一種方法。每年舉行一次的叫“武貢舉”,還有一種“武製舉”是特殊年份(如皇帝登基、立太子等)不定期舉行的,我們先不管這種。
您說您不願意答卷子考試?沒關係,別緊張,“武舉”和“文舉”,不,和“科舉”不一樣,不考任何子曰詩雲的文化課內容,甚至都不用您提筆寫字。您呢,找個關係讓地方官舉薦一下,出具個證明,說您“有智勇謀略、強力悍才”,就可以拿著證明到長安尚書省兵部去參加考試了。
每年十月,你們這些考武舉的壯漢集中到長安,十一月開考,由兵部來組織,所以又叫“兵部試”。
考試科目不多,主要分成兩項。一項是中選的基本條件,主要考察身材條件和身體素質,包括身材相貌、說話言語、舉重、負重能力。另一項是考察以騎射及運用武器為主的武藝,包括長垛(遠射和連射)、騎馬射箭、騎馬用長槍、步射,這些是評定成績高低的標準。
這些都過了關,您就跟考科舉的文人進士們一樣,被稱為“及第”了。那麽這就可以做官了嗎?想得美。
這時候人又要分成三六九等啦。雖然一樣都是中了武舉,那些已經有五品以上勳官在身的,或者已經是衛士的或者官二代,才能直接去兵部要個官做(還不一定能要到);身份再差一等的低級勳官和其他二代,隻能先給一份“散官”的待遇,領點兒工資混幾年才輪到你當官;至於你們這些平民中舉的,連工資也不給,唯一的好處是“列入幹部提拔考察對象”,論資排輩等幾年,等輪到你了再考慮給官職的事。[注41]
所以跟“科舉”比起來,“武舉”並不太受唐朝人的歡迎,每年來參加考試的人也不多,據說每年也就能選出十來個中舉的。不過通過“武舉”方式當官出仕的,倒也有一位特別有名的大將軍,那就是“安史之亂”中的唐朝第一大功臣——郭子儀。
唐朝前期的武官選拔大致就是這樣了,現在我們來看唐朝後期的。
與千裏迢迢到首都去等候兵部挑選相比,您投奔一方藩鎮節度使的程序要簡單得多。隻要有真才實學,把名氣打出去,在當時天下亂世各割據勢力相互攻戰的大背景下,您不愁沒有土皇帝上門來聘請。
無論您是現任官員、前任官員、有出身的備選官員、軍將子弟還是其他節度使的武職僚佐,甚至是平民、罪人和盜賊,隻要有能力有關係,都有機會進入節度使們的幕府。
如果您已經有了一定名聲,或者有人向節度使舉薦,那麽這些土皇帝很可能會客氣地派人拿著書信來請您去輔佐他。或者您自己跑去要求他老人家接見,見了麵吹牛說大話,把土皇帝們鎮住了,相談甚歡,覺得您是個被埋沒的人才,當下會立刻委任您一個不錯的職務。
不過呢,這個職務很可能隻是地方上臨時性質的。如果您的幕主真心推崇您,他在讓您管理負責自己手下一攤事務的同時,還會向朝廷上奏,請求朝廷給您正式授予一個國家官員隊伍裏的正經官職——隻是掛名,不去辦公,您的崗位還是在節度使這裏,工資福利待遇也由節度使發放。這種情況下,您隻能盡心盡力為軍閥土皇帝賣命,最理想的結果,是抓住軍心提升威望,瞅準機會,沒準您還可以把老軍閥推翻,自己成為雄霸一方的節度使呢!
如果您沒有這個野心,那就最好盡早在中央朝廷的正式官職序列裏占有一席之地。這樣您如果在地方上待得煩了,想脫離這個節度使麾下,進京為朝廷效力,隻要跟節度使的關係搞得不太僵,他同意放人,那麽您就可以擺脫這個“土皇帝附屬物”的身份,直接去長安,當個正經的朝廷命官了。唐朝後期也有不少著名官員是走的這條路線,先地方後中央,也做出了一番事業來。
總之,在唐朝當武官,還是有一定的前途。不過無論走哪條路徑,鄭重建議您,最根本的還是練好兵、打好仗、立大功、把名氣打響,無論為國為民還是為自己前途,這都是最保險的。
下一節我們就從這些最基礎的工作開始體驗。
本篇主要參考資料&深度了解推薦:
劉琴麗.唐代武官選任製度初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許友根.唐代武舉初探.鹽城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1)
<sub>注41<sub>:關於此處提到的“勳官”“散官”等稱呼,可以參考《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第七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