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業力並不是作用在肉體上,而是作用在肉眼看不見的那個“我”上。
顯現在表層的東西,實質上都有底層的邏輯。解決問題,就要從根上解決。
心懷慈悲,是不造業的前提。但真正的解脫,則需要消業。
所以說,慈悲容易,解脫難。
李二狗問臨淵:“布施可以消業麽?”
臨淵道:“可以。不過你一旦有了用布施來消業的念頭,效果就不好了。”
李二狗又問:“燒香拜佛可以消業嗎?”
臨淵道:“可以。不過你一旦有了用燒香拜佛來消業的想法,效果就不好了。”
“吃苦,可以消業嗎?”
“當然。不過你一旦有了用吃苦來消業的想法,尤其是吃那種沒有必要的苦,效果就不好了。”
“那用什麽樣的方法最好?”
“萬法不離一心,你問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投機取巧的想法了,在這樣的前提下,做什麽都是不完美的。就看你怎麽想了。有的人做了很多,又是修橋,又是補路,結果卻沒什麽好報。那是因為他的內心有強烈的欲望,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當他得到了這些稱讚,福報就沒了。有的人隻是心裏有向善的念頭,但受能力所限並沒有做多少驚天動地的大好事,結果卻得了很多福報。那是因為他的內心並沒有索取福報的欲望。也有的人做了許多壞事,卻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惡報。那是因為他的惡都寫在臉上了,壞也壞得很坦蕩,這種人別人好提防,他雖擔了不少惡名,卻並未做出多大的惡事,有點小惡業,當時就報了,反而欠不下多少債。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偽君子不如真小人。”
“受人稱讚不好嗎?”李二狗問。
“不是受人稱讚不好,而是期望受人稱讚不好。”
“那是不是說,善念最重要,有了善念,就可以不用做什麽了?比如,我一心想為大家修一座橋,但是其實我並未替大家修一座橋。也一樣會得到好的果報。”
“是的。但是前提是你是真心地在想。如果你是真心的,你又怎麽可能不想辦法去做呢?如果你是真的想,而且努力了,但是因為能力所限而做不到,就沒關係。但是,你懂了這個道理並不一定有好處。你很容易地就想去利用這個道理,那麽這個道理就成了你的負擔。所以說天機不可泄漏,聖人行不言之教,做了卻不說破。”
李二狗道:“《道德經》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就是說,心中不起分別,做了好事也沒感覺,正因為他不覺得自己做了好事,這做好事的功德誰也搶不去。”
臨淵道:“是的,不明白這個道理,容易行而無功;明白這個道理,又容易見而無功。因為,想,是錯的,不想還是錯的。”
“所以說,既不是想,也不是不想,是非想非非想。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差不多吧。但是現在,你去插柳也成了有心的了。”
“既然是無心還做不到,那有心的花還要不要栽呢?”
“當然要,這叫有心修道,無心得道。帶有目的的善,畢竟也是善,雖然效果差了不少,但也勝過沒有。小善積多了,也是有益的。當積善成為一種習慣,慢慢地就變成無心之善了。”
“看來,關鍵還是在修心啊!”
“是的。在修身階段,是養精氣神;而在修性階段,是養心,也叫護念。這是入玄門的基礎。這個不是學雷鋒做好事,而是需要大智慧的。是行合乎道,而不違乎心。所謂知行合一。孔子說,他到七十歲的時候才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他能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離道,就解脫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想什麽、做什麽是完全可以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嗎?當命運裏那些惡緣、孽緣現前的時候,我們不是身不由己嗎?”
“惡緣、孽緣也是業力所現,這也是我們為什麽要消業的原因。當它們來的時候,我們可能躲不掉。有人生來就能得遇善知識,有人從小就生在惡人堆中。投胎並不是一門學問,而是一種緣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命運,普通人很難抗爭。現在的人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這是有道理的。所以人身難得,善緣難結,天道難聞。所謂百千萬劫難遭遇。古人雲:朝聞道,夕死可矣。所以,善緣是累世的善業修出來的,今天的惡緣也是昨天惡業的果報,當然身不由已了。因此,時間緊迫,需要未雨綢繆,在惡緣、孽緣到來之前,就弱化它,消除它。等到它真的來了,就躲不過了。”
“還有一個問題,我現在有很多錢,而我的生活根本不需要這麽多錢,那麽我需要捐出去嗎?”
“你為什麽要捐出去?捐給誰?”
“捐錢就是布施啊!布施可以消業啊!捐給需要錢的人啊!”
“有錢本身並不是錯,關鍵是這錢要來得正。這些錢也並不是你的,它是這個社會的,隻有你為自己花掉的那部分才算是你的。其餘部分隻是暫時寄存在你這裏,讓你代管而已。所以,你並不能隨意處置它們,如果你處理不好,把它們用錯了地方是要造業的。”
“看來這錢也不能隨便捐啊!”
“當然囉。”
“那我把錢捐給xx慈善基金會如何?”
“我隻能說嗬嗬!”
“為什麽?”
“舉個例子:如果張三看到一個人在街邊賣慘乞討,張三知道那人就是一個騙子,但是張三有個五歲的兒子,見那人可憐,就拿出自己的一塊錢零花錢給了那個騙子,而張三並沒有阻止他兒子。你說張三和他的兒子做的對嗎?”
李二狗略思索,回答道:“首先,張三的兒子做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他隻是想幫助那個乞討的人,並沒有什麽功利心,隻是出於天生的同情心。而張三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動機的。不過他並不是為自己好,當然也不是為那個乞丐好,他是為他的兒子好。在客觀上,他用不作為替兒子守住了善,但也縱容了乞丐的惡。作為普通人,張三並不是警察,他沒有製止騙子的義務。捐錢的事也不是他的主張,他隻是順勢而為,有揚善的目的,沒有助惡的主觀故意。因此,張三做的也沒有問題。”
“那我問你,你是張三,還是張三的兒子?”
“有什麽區別?”
“如果你是張三的兒子,那你隻能捐你自己的零花錢。如果你是張三本人,那你根本就不應該捐。”
“可前提是張三要提前知道對方是個騙子。”
“所以我並沒有說你把錢捐給xx慈善基金會不可以,我隻能說,嗬嗬!”
“明白了,現在你可以說不可以了。”李二狗想了一下,又道:“我還有一個問題,我把甘硒泉賣那麽貴,是不是有些不妥。”
“哪裏貴了?那麽好的東西被你賣得白菜價一樣,簡直是糟踐東西了!”
“那窮人不就沒有機會喝到了嗎?”
“你這是慈悲心泛濫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機緣,窮與富也是有原因的。你那結石消除機的掛號費倒是便宜,可結果呢?還不是便宜了那幫賣號的人!你就算把甘硒泉定價到一分錢一瓶,窮人也還是喝不起。很多東西他們得不到,是因為他們還不配得到。如果你的善心還停留在這個層次,那離解脫還有很遠的距離。”
顯現在表層的東西,實質上都有底層的邏輯。解決問題,就要從根上解決。
心懷慈悲,是不造業的前提。但真正的解脫,則需要消業。
所以說,慈悲容易,解脫難。
李二狗問臨淵:“布施可以消業麽?”
臨淵道:“可以。不過你一旦有了用布施來消業的念頭,效果就不好了。”
李二狗又問:“燒香拜佛可以消業嗎?”
臨淵道:“可以。不過你一旦有了用燒香拜佛來消業的想法,效果就不好了。”
“吃苦,可以消業嗎?”
“當然。不過你一旦有了用吃苦來消業的想法,尤其是吃那種沒有必要的苦,效果就不好了。”
“那用什麽樣的方法最好?”
“萬法不離一心,你問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投機取巧的想法了,在這樣的前提下,做什麽都是不完美的。就看你怎麽想了。有的人做了很多,又是修橋,又是補路,結果卻沒什麽好報。那是因為他的內心有強烈的欲望,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當他得到了這些稱讚,福報就沒了。有的人隻是心裏有向善的念頭,但受能力所限並沒有做多少驚天動地的大好事,結果卻得了很多福報。那是因為他的內心並沒有索取福報的欲望。也有的人做了許多壞事,卻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惡報。那是因為他的惡都寫在臉上了,壞也壞得很坦蕩,這種人別人好提防,他雖擔了不少惡名,卻並未做出多大的惡事,有點小惡業,當時就報了,反而欠不下多少債。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偽君子不如真小人。”
“受人稱讚不好嗎?”李二狗問。
“不是受人稱讚不好,而是期望受人稱讚不好。”
“那是不是說,善念最重要,有了善念,就可以不用做什麽了?比如,我一心想為大家修一座橋,但是其實我並未替大家修一座橋。也一樣會得到好的果報。”
“是的。但是前提是你是真心地在想。如果你是真心的,你又怎麽可能不想辦法去做呢?如果你是真的想,而且努力了,但是因為能力所限而做不到,就沒關係。但是,你懂了這個道理並不一定有好處。你很容易地就想去利用這個道理,那麽這個道理就成了你的負擔。所以說天機不可泄漏,聖人行不言之教,做了卻不說破。”
李二狗道:“《道德經》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就是說,心中不起分別,做了好事也沒感覺,正因為他不覺得自己做了好事,這做好事的功德誰也搶不去。”
臨淵道:“是的,不明白這個道理,容易行而無功;明白這個道理,又容易見而無功。因為,想,是錯的,不想還是錯的。”
“所以說,既不是想,也不是不想,是非想非非想。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差不多吧。但是現在,你去插柳也成了有心的了。”
“既然是無心還做不到,那有心的花還要不要栽呢?”
“當然要,這叫有心修道,無心得道。帶有目的的善,畢竟也是善,雖然效果差了不少,但也勝過沒有。小善積多了,也是有益的。當積善成為一種習慣,慢慢地就變成無心之善了。”
“看來,關鍵還是在修心啊!”
“是的。在修身階段,是養精氣神;而在修性階段,是養心,也叫護念。這是入玄門的基礎。這個不是學雷鋒做好事,而是需要大智慧的。是行合乎道,而不違乎心。所謂知行合一。孔子說,他到七十歲的時候才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他能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離道,就解脫了。”
“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想什麽、做什麽是完全可以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嗎?當命運裏那些惡緣、孽緣現前的時候,我們不是身不由己嗎?”
“惡緣、孽緣也是業力所現,這也是我們為什麽要消業的原因。當它們來的時候,我們可能躲不掉。有人生來就能得遇善知識,有人從小就生在惡人堆中。投胎並不是一門學問,而是一種緣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命運,普通人很難抗爭。現在的人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這是有道理的。所以人身難得,善緣難結,天道難聞。所謂百千萬劫難遭遇。古人雲:朝聞道,夕死可矣。所以,善緣是累世的善業修出來的,今天的惡緣也是昨天惡業的果報,當然身不由已了。因此,時間緊迫,需要未雨綢繆,在惡緣、孽緣到來之前,就弱化它,消除它。等到它真的來了,就躲不過了。”
“還有一個問題,我現在有很多錢,而我的生活根本不需要這麽多錢,那麽我需要捐出去嗎?”
“你為什麽要捐出去?捐給誰?”
“捐錢就是布施啊!布施可以消業啊!捐給需要錢的人啊!”
“有錢本身並不是錯,關鍵是這錢要來得正。這些錢也並不是你的,它是這個社會的,隻有你為自己花掉的那部分才算是你的。其餘部分隻是暫時寄存在你這裏,讓你代管而已。所以,你並不能隨意處置它們,如果你處理不好,把它們用錯了地方是要造業的。”
“看來這錢也不能隨便捐啊!”
“當然囉。”
“那我把錢捐給xx慈善基金會如何?”
“我隻能說嗬嗬!”
“為什麽?”
“舉個例子:如果張三看到一個人在街邊賣慘乞討,張三知道那人就是一個騙子,但是張三有個五歲的兒子,見那人可憐,就拿出自己的一塊錢零花錢給了那個騙子,而張三並沒有阻止他兒子。你說張三和他的兒子做的對嗎?”
李二狗略思索,回答道:“首先,張三的兒子做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他隻是想幫助那個乞討的人,並沒有什麽功利心,隻是出於天生的同情心。而張三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動機的。不過他並不是為自己好,當然也不是為那個乞丐好,他是為他的兒子好。在客觀上,他用不作為替兒子守住了善,但也縱容了乞丐的惡。作為普通人,張三並不是警察,他沒有製止騙子的義務。捐錢的事也不是他的主張,他隻是順勢而為,有揚善的目的,沒有助惡的主觀故意。因此,張三做的也沒有問題。”
“那我問你,你是張三,還是張三的兒子?”
“有什麽區別?”
“如果你是張三的兒子,那你隻能捐你自己的零花錢。如果你是張三本人,那你根本就不應該捐。”
“可前提是張三要提前知道對方是個騙子。”
“所以我並沒有說你把錢捐給xx慈善基金會不可以,我隻能說,嗬嗬!”
“明白了,現在你可以說不可以了。”李二狗想了一下,又道:“我還有一個問題,我把甘硒泉賣那麽貴,是不是有些不妥。”
“哪裏貴了?那麽好的東西被你賣得白菜價一樣,簡直是糟踐東西了!”
“那窮人不就沒有機會喝到了嗎?”
“你這是慈悲心泛濫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機緣,窮與富也是有原因的。你那結石消除機的掛號費倒是便宜,可結果呢?還不是便宜了那幫賣號的人!你就算把甘硒泉定價到一分錢一瓶,窮人也還是喝不起。很多東西他們得不到,是因為他們還不配得到。如果你的善心還停留在這個層次,那離解脫還有很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