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遙坐在會議室的角落,翻閱著桌上的資料。整整一摞關於“波德萊爾計劃”的項目企劃被堆疊在她麵前,紙頁上標注著她密密麻麻的注釋和疑問。剛接觸這個項目的幾天裏,她已被接踵而至的困惑和不安壓得喘不過氣來。溫懷璟那含蓄的笑容時不時浮現在她的腦海裏,讓她心中隱約生出一種被操縱的感覺——她知道自己被迫推上了這場不確定的棋局,而自己似乎從一開始就處於劣勢。
會議室的氣氛緊張而壓抑,周圍的幾位投資人帶著疑慮的目光注視著她,他們當中有人略顯不耐,甚至小聲討論著“這部電影的價值究竟在哪裏”。就在此時,門外傳來一陣低沉的腳步聲,隨即,一個熟悉而讓人如坐針氈的身影緩緩進入——溫懷璟。他微微一笑,向在座的每一位點頭示意,而後將目光投向葉遙。
“葉總,這就是我們新引進的核心項目——‘波德萊爾計劃’。這部影片的創意來自於查爾斯·波德萊爾的詩歌和其在現代都市文化中的反思,相信各位會在其中看到無限的可能性。”
葉遙感到自己的心髒微微一縮,溫懷璟的語調如刀鋒般精準,帶有一種讓人無法拒絕的強勢。她清楚,溫懷璟從未真正期望過她的成功,他更關心的是能否將她牢牢綁定在這場高難度的賭局中。
“溫總,”一位投資人不滿地打斷,“這種高難度的藝術電影在市場上並不一定有多大吸引力。商業價值何在?”
溫懷璟不緊不慢地回頭,微笑著回應:“波德萊爾的主題在現代觀眾中其實並不冷門,它揭示了欲望與孤獨的深層聯係。而且,我們已為這部影片特別邀請了一位外國文學家,他將為影片的藝術性提供無可比擬的支持。”
葉遙的眉頭微微一皺。溫懷璟口中所謂的“外國文學家”,正是法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弗朗索瓦·貝爾特朗。貝爾特朗在學術界備受尊崇,但他對電影的實戰經驗少之又少,且他的名氣在電影圈中遠不及在文學領域的影響力。葉遙無法想象這樣一位固執的文學家如何指導一部極富商業風險的影片,甚至開始懷疑這位文學家的參與是為了給影片製造一種“高冷”而疏離的藝術氛圍,但顯然並沒有任何商業的考量。
幾天後,貝爾特朗準時抵達,他穿著一身老派的灰色西裝,手中拿著一副深度的眼鏡,表情不苟言笑。葉遙第一眼看到他便感到一絲距離感,這位法國文學家的一舉一動都帶著一種學術圈的傲慢,仿佛整個電影計劃在他眼中隻是一次實踐他理論的實驗。
“葉女士,”貝爾特朗用緩慢但精準的中文說道,眼神略顯不耐,“我聽說,你們計劃將波德萊爾的詩歌融入現代電影。我得說,這樣的嚐試很大膽,當然,也很不穩定。”
葉遙努力維持冷靜,微微一笑:“貝爾特朗先生,我們希望能通過您的幫助,提升影片的藝術深度。觀眾不止需要視覺上的享受,也需要精神上的共鳴。”
“共鳴?”貝爾特朗皺眉,冷冷地注視著她,“波德萊爾的詩歌本質上是對人類陰暗麵的探索,尤其是現代社會的虛無。你們真的打算在商業環境下去呈現這種泥濘與破碎嗎?”
葉遙聽出他語氣中的質疑和傲慢,心中暗暗煩躁。她意識到溫懷璟的計劃更具深意,不僅僅是讓她擔負起一部極其複雜的電影項目,更是將她置於一種難以調和的局麵之中。她一方麵要滿足貝爾特朗的藝術野心,另一方麵又要顧及投資人的商業需求,這讓她感到自己如同被擠壓在兩堵牆中,進退兩難。
貝爾特朗冷冷的表情讓她無法擺脫一種被審視的錯覺,他仿佛在暗暗批判她的“淺薄”和“功利”,而她在他麵前竟然感到一絲羞恥。
“葉遙,”溫懷璟帶著一種若無其事的笑容走到她身旁,低聲說道,“貝爾特朗的到來可是為我們項目帶來了不小的吸引力。畢竟,藝術與商業的結合,不正是我們需要的爆點嗎?”
他的話語溫和,卻透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意味。葉遙強忍住心中的憤怒,微微點頭,但她已經意識到,溫懷璟的真正意圖是讓她在這場藝術與商業的博弈中失控。
幾天後,項目籌備進入了正式啟動階段。作為總負責人,葉遙開始每日與貝爾特朗和劇組團隊開會,試圖找到一條藝術與商業的平衡之路。然而,貝爾特朗的幹預幾乎讓她的每一個決定都充滿困難。
“我不明白,為何你們一定要在電影中添加那些迎合觀眾的情節。”貝爾特朗冷冷說道,“波德萊爾的世界並不是為了取悅大眾,它的核心是破碎、腐爛、絕望。”
葉遙深吸一口氣,試圖耐心解釋:“貝爾特朗先生,觀眾也需要一些觸動心靈的情節,這樣才能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如果電影隻是片麵的灰暗,恐怕會失去大眾的關注。”
“葉女士,”貝爾特朗冷笑一聲,“你恐怕低估了藝術的力量。藝術不必迎合觀眾,它應該逼迫觀眾麵對自己的真實。否則,這樣的電影就失去了意義。”
葉遙感到一陣頭疼。她明白貝爾特朗的執著,但在現實的電影市場中,他的理念根本行不通。然而,她也清楚,如果貿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很可能引發貝爾特朗的不滿,從而導致更多的阻力。
在一旁的溫懷璟則始終以一副若無其事的姿態冷眼旁觀,仿佛一切早已在他的掌控之中。葉遙忽然意識到,自己正被一步步推上一個無路可退的賭桌,身後是溫懷璟的強迫,前方則是貝爾特朗的藝術執念。
就在這時,貝爾特朗突然轉身,對溫懷璟說道:“溫先生,我希望這部電影能保持它的純粹性。波德萊爾的作品從來不屬於大眾,如果你們真的在意商業上的回報,恐怕我的參與並不適合。”
溫懷璟微微一笑,輕輕擺手:“貝爾特朗先生,請放心,我們會在各個方麵給予支持。我們追求的,是打破界限,創造一種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請繼續按照您的藝術要求推進,至於商業的部分,我相信葉總會找到平衡。”
葉遙心中微微一緊,她知道溫懷璟正將自己逼入一種無法脫身的境地。他讓貝爾特朗“隨意發揮”,而自己則必須承擔如何調和藝術與市場的責任。這讓她感到深深的孤立與無助,仿佛她正在走上一個不可知的深淵。
幾天後的劇本討論會上,貝爾特朗提出的情節設定近乎激進,甚至打破了葉遙的底線。他希望電影采用非線性敘事,以一種完全反叛常規的方式,表現出主角從極端孤獨走向毀滅的過程。
葉遙翻閱著劇本,感到頭皮發麻。這樣的劇本無疑會嚇退絕大多數投資人,不僅因為它對情節的割裂處理,更因為它的觀影難度極高,幾乎無法在普通觀眾中引起共鳴。
會議室的氣氛緊張而壓抑,周圍的幾位投資人帶著疑慮的目光注視著她,他們當中有人略顯不耐,甚至小聲討論著“這部電影的價值究竟在哪裏”。就在此時,門外傳來一陣低沉的腳步聲,隨即,一個熟悉而讓人如坐針氈的身影緩緩進入——溫懷璟。他微微一笑,向在座的每一位點頭示意,而後將目光投向葉遙。
“葉總,這就是我們新引進的核心項目——‘波德萊爾計劃’。這部影片的創意來自於查爾斯·波德萊爾的詩歌和其在現代都市文化中的反思,相信各位會在其中看到無限的可能性。”
葉遙感到自己的心髒微微一縮,溫懷璟的語調如刀鋒般精準,帶有一種讓人無法拒絕的強勢。她清楚,溫懷璟從未真正期望過她的成功,他更關心的是能否將她牢牢綁定在這場高難度的賭局中。
“溫總,”一位投資人不滿地打斷,“這種高難度的藝術電影在市場上並不一定有多大吸引力。商業價值何在?”
溫懷璟不緊不慢地回頭,微笑著回應:“波德萊爾的主題在現代觀眾中其實並不冷門,它揭示了欲望與孤獨的深層聯係。而且,我們已為這部影片特別邀請了一位外國文學家,他將為影片的藝術性提供無可比擬的支持。”
葉遙的眉頭微微一皺。溫懷璟口中所謂的“外國文學家”,正是法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弗朗索瓦·貝爾特朗。貝爾特朗在學術界備受尊崇,但他對電影的實戰經驗少之又少,且他的名氣在電影圈中遠不及在文學領域的影響力。葉遙無法想象這樣一位固執的文學家如何指導一部極富商業風險的影片,甚至開始懷疑這位文學家的參與是為了給影片製造一種“高冷”而疏離的藝術氛圍,但顯然並沒有任何商業的考量。
幾天後,貝爾特朗準時抵達,他穿著一身老派的灰色西裝,手中拿著一副深度的眼鏡,表情不苟言笑。葉遙第一眼看到他便感到一絲距離感,這位法國文學家的一舉一動都帶著一種學術圈的傲慢,仿佛整個電影計劃在他眼中隻是一次實踐他理論的實驗。
“葉女士,”貝爾特朗用緩慢但精準的中文說道,眼神略顯不耐,“我聽說,你們計劃將波德萊爾的詩歌融入現代電影。我得說,這樣的嚐試很大膽,當然,也很不穩定。”
葉遙努力維持冷靜,微微一笑:“貝爾特朗先生,我們希望能通過您的幫助,提升影片的藝術深度。觀眾不止需要視覺上的享受,也需要精神上的共鳴。”
“共鳴?”貝爾特朗皺眉,冷冷地注視著她,“波德萊爾的詩歌本質上是對人類陰暗麵的探索,尤其是現代社會的虛無。你們真的打算在商業環境下去呈現這種泥濘與破碎嗎?”
葉遙聽出他語氣中的質疑和傲慢,心中暗暗煩躁。她意識到溫懷璟的計劃更具深意,不僅僅是讓她擔負起一部極其複雜的電影項目,更是將她置於一種難以調和的局麵之中。她一方麵要滿足貝爾特朗的藝術野心,另一方麵又要顧及投資人的商業需求,這讓她感到自己如同被擠壓在兩堵牆中,進退兩難。
貝爾特朗冷冷的表情讓她無法擺脫一種被審視的錯覺,他仿佛在暗暗批判她的“淺薄”和“功利”,而她在他麵前竟然感到一絲羞恥。
“葉遙,”溫懷璟帶著一種若無其事的笑容走到她身旁,低聲說道,“貝爾特朗的到來可是為我們項目帶來了不小的吸引力。畢竟,藝術與商業的結合,不正是我們需要的爆點嗎?”
他的話語溫和,卻透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意味。葉遙強忍住心中的憤怒,微微點頭,但她已經意識到,溫懷璟的真正意圖是讓她在這場藝術與商業的博弈中失控。
幾天後,項目籌備進入了正式啟動階段。作為總負責人,葉遙開始每日與貝爾特朗和劇組團隊開會,試圖找到一條藝術與商業的平衡之路。然而,貝爾特朗的幹預幾乎讓她的每一個決定都充滿困難。
“我不明白,為何你們一定要在電影中添加那些迎合觀眾的情節。”貝爾特朗冷冷說道,“波德萊爾的世界並不是為了取悅大眾,它的核心是破碎、腐爛、絕望。”
葉遙深吸一口氣,試圖耐心解釋:“貝爾特朗先生,觀眾也需要一些觸動心靈的情節,這樣才能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如果電影隻是片麵的灰暗,恐怕會失去大眾的關注。”
“葉女士,”貝爾特朗冷笑一聲,“你恐怕低估了藝術的力量。藝術不必迎合觀眾,它應該逼迫觀眾麵對自己的真實。否則,這樣的電影就失去了意義。”
葉遙感到一陣頭疼。她明白貝爾特朗的執著,但在現實的電影市場中,他的理念根本行不通。然而,她也清楚,如果貿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很可能引發貝爾特朗的不滿,從而導致更多的阻力。
在一旁的溫懷璟則始終以一副若無其事的姿態冷眼旁觀,仿佛一切早已在他的掌控之中。葉遙忽然意識到,自己正被一步步推上一個無路可退的賭桌,身後是溫懷璟的強迫,前方則是貝爾特朗的藝術執念。
就在這時,貝爾特朗突然轉身,對溫懷璟說道:“溫先生,我希望這部電影能保持它的純粹性。波德萊爾的作品從來不屬於大眾,如果你們真的在意商業上的回報,恐怕我的參與並不適合。”
溫懷璟微微一笑,輕輕擺手:“貝爾特朗先生,請放心,我們會在各個方麵給予支持。我們追求的,是打破界限,創造一種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請繼續按照您的藝術要求推進,至於商業的部分,我相信葉總會找到平衡。”
葉遙心中微微一緊,她知道溫懷璟正將自己逼入一種無法脫身的境地。他讓貝爾特朗“隨意發揮”,而自己則必須承擔如何調和藝術與市場的責任。這讓她感到深深的孤立與無助,仿佛她正在走上一個不可知的深淵。
幾天後的劇本討論會上,貝爾特朗提出的情節設定近乎激進,甚至打破了葉遙的底線。他希望電影采用非線性敘事,以一種完全反叛常規的方式,表現出主角從極端孤獨走向毀滅的過程。
葉遙翻閱著劇本,感到頭皮發麻。這樣的劇本無疑會嚇退絕大多數投資人,不僅因為它對情節的割裂處理,更因為它的觀影難度極高,幾乎無法在普通觀眾中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