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接近尾聲,現場的記者們已經被“波德萊爾計劃”深深吸引,然而,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高潮還未到來。他們在等待,等待那個最終的揭示——電影的名字。然而,貝爾特朗和荒木洋介似乎刻意保持了這種懸念,讓人們的好奇心在安靜而緊張的氣氛中逐漸膨脹。


    荒木洋介站在簡潔布置的舞台中央,麵對眾多聚焦的閃光燈與注視的目光。他輕輕咳嗽了一聲,仿佛是在刻意放慢節奏。他看向貝爾特朗,像是等著某種暗示,而貝爾特朗則淡然地微笑,示意他繼續。


    “各位,在我們揭曉影片的名字之前,我想先談談它的意義。”荒木的語調如水般緩慢,卻帶著某種堅韌的力量。他的目光逐漸掃過全場,仿佛在與每個人進行短暫的眼神交流。“‘波德萊爾計劃’不僅僅是我們對於詩人作品的影像化嚐試。它更是一種反思——一種對生命的反思,對人性中黑暗與光明共生的反思。正如波德萊爾的詩中所呈現的那樣,我們的鏡頭將帶領觀眾走入一個介於現實與夢幻之間的世界。”


    他說話時,屏幕上開始播放幾組預告片段,宛如散落的記憶碎片,帶有荒木式的獨特風格:一個靜止在晨霧中的庭院、窗前搖曳的黑色紗幔、一雙被水浸濕的雙眼……鏡頭裏的一切都像是從詩句中生長出來,帶著夢幻般的美感,同時又隱含著某種不安的氣息。隨著畫麵的切換,現場逐漸陷入一種凝重的沉默,每一秒都在催促那個最終答案的到來。


    一位年長的記者在沉默中站起,打破了氣氛。“荒木導演,您提到這是一部基於波德萊爾詩歌的作品,是否意味著電影僅僅是在詩意的畫麵中呈現情節?”


    荒木洋介微微一笑,回答道:“波德萊爾的詩歌確實是我們的靈感來源,它們是黑暗與美的混合體,帶有一種近乎殘忍的詩意。我們選擇用這些詩歌作為鏡頭的‘表象’,因為它們能夠帶出人性的複雜和無常。但是,我們並不隻是複刻他的文字,而是試圖將詩歌轉化為一種視覺的體驗,讓觀眾在影像中看到那些未曾被語言直接表達的情感。”


    “這種表象與實質之間的張力,正是我們所希望的。”貝爾特朗接著說道,聲音冷靜卻帶有一種無法忽視的力量。“影像是波德萊爾詩句的延伸,同時又是對人性真實麵貌的審視。在這部電影裏,詩句隻是開端,之後的故事將帶領觀眾進入一段更加深邃的旅程。我們會讓每個觀眾在鏡頭的轉換中逐漸失去方向,正如在波德萊爾的文字中那樣,感到一種迷失。”


    他的話引起了現場的一陣低語。人們彼此交換著疑惑的眼神,仿佛試圖從中找到某種暗示,但誰也無法確切理解他們的意圖。


    這時,屏幕上的畫麵逐漸變暗,留下一個黑色的空白。會場靜默下來,所有人都屏息以待。貝爾特朗轉向荒木,兩人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荒木緩緩說道:“接下來,我們將揭曉這部影片的名字。這不是波德萊爾的詩句,也不是他曾經寫下的任何詞語,但卻是貫穿整部作品的核心——”


    他的話音落下,屏幕上突然亮起幾個字母,宛如雕刻在黑暗中的白色閃電:“反諷”(irony)。


    全場一片驚愕。所有人都知道波德萊爾的作品充滿反諷,充滿對生命和死亡的矛盾思考,但用“反諷”作為影片的名字,顯然讓人始料未及。這一標題既簡單又直白,卻也帶有某種極具衝擊力的深意。它似乎暗示著電影的每一個鏡頭、每一段台詞都帶有雙重含義,既是對詩意的追尋,也是對人性的揭露。貝爾特朗和荒木的選擇,充滿了一種戲劇化的荒誕,卻又讓人無法抗拒。


    一位年輕的女記者舉手,語氣激動:“貝爾特朗先生,為什麽選擇‘反諷’這個詞作為片名?它似乎和詩歌本身存在矛盾。”


    貝爾特朗笑了笑,回答道:“正是這種矛盾,才讓波德萊爾的作品如此迷人。反諷是一種藝術的對抗方式,它不直接呈現,而是通過掩飾來揭露。電影中的每一幕,都帶有一種反諷的意味。我們希望觀眾在觀看時,不隻是接受情節,而是不斷質疑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細節。正如人們往往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其背後的真實。”


    另一位男記者接著問:“那麽這部影片是否有明確的道德指向,或者說,您是否希望傳達某種特定的價值觀?”


    荒木輕輕搖頭,神情中帶著一絲冷漠。“如果你在我的作品中尋找道德指向,那你大概會失望。道德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終點,而是一種途徑。這部電影沒有明確的教條,我們並不希望觀眾被某種價值觀束縛。相反,我們期待每個人能夠在觀看時從各自的角度找到自己的答案,哪怕是自相矛盾的答案。”


    這時,屏幕上再次出現一組新的畫麵,帶有隱約的色調變化——一束月光映在荒蕪的原野上,一扇開裂的門後露出空蕩的黑暗,似乎象征著未知的危險。影像風格充滿不安的張力,仿佛在邀請觀眾穿越鏡頭直抵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貝爾特朗在場中央,目光微妙地掃過全場,最後說道:“‘反諷’不僅僅是波德萊爾作品的內核,它也是我們對人類經驗的描述。這部電影將帶領大家探索一種真實的反諷——一種在人類的困惑與掙紮中顯現的黑暗幽默。”


    現場安靜片刻,緊接著,記者們的提問聲又開始此起彼伏,大家被這一深邃的命題深深觸動。一部分記者帶著疑惑,另一部分則帶著若有所思的表情,仿佛在細細咀嚼“反諷”二字的分量。荒木和貝爾特朗站在閃爍的鎂光燈中,麵對著喧鬧的提問聲,眼神卻依舊篤定,他們知道,在這荒涼而真實的南非大地上,這場揭曉剛剛開始,而電影所帶來的衝擊力,將在很久以後才會徹底顯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硝子之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薊並收藏硝子之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