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老板,我們正在謀劃坎灘的特色產業園區,到時候會建成一片標準化的廠房,如果你還想從事這個行業的話,你可以趁著這段時間去辦好一切手續,我給你應個諾,如果到時候你手續還有一切資質符合的話,建成後的標準化廠房可以適當減免一定的租金。”
“謝所長,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是我第二次找你談論環保問題裏,我也不希望有第三次,春耕之前,我希望磚瓦廠問題得到好的解決。”
撂下兩句話後高懷瑾就帶著李力朝著鎮政府方向走去。
“謝所長,那我們現在怎麽辦?”翟光輝看著謝同問道。
“廠先關了吧,書記的話你也聽到了,工人們你協商出一個方案來吧,盡快弄好,不然我也要跟著你倒黴。”
說完謝同帶著身邊的兩人起身離去,還有四家要通知到位,他可不想成為鎮上第一個因為辦事不力被調動的所長。
這邊高懷瑾回到鎮政府後就著手合作社的事情,想要把“政府—企業—合作社”模式推動成為“企業—市場—合作社—農戶—政府”的模式還需要多加商榷。
合作社是各村裏自己的經濟組織,農戶的自然身份就是合作社社員的應然象征,其宗旨是趨於共同的目標和利益而做單個農戶辦不到的事件,例如集約化生產,這種基於農戶這一弱勢群體為合作社治理主體的經濟組織想要從無到有地開創出較好的經濟績效,市場化運行機製、企業化管理模式是他們的硬傷,也是一道必須跨越的硬坎。
否則,這一組織的市場生機和活力是難以發揮出來的,並且時間一長會滋生許多內部外部的問題,例如合作社分配不公平,分工不公平,外部則是缺乏自己的主動性。企業一旦源頭上出了問題,那整個模式會迅速崩塌。
坎灘的情況可以說就是這樣的,自己舅舅的盧農集團在後麵背書,有動力進行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自然也就撐起了整個‘企-政-商’的運轉,如果盧農出了問題,那麽高懷瑾這個坎灘模式可能不會迅速崩塌,但是也會麵臨一個很大的困難。
高懷瑾也明白過去的一年裏坎灘農業上盡管發展很快,但大多缺乏自我持續發展能力,並且還導致過度競爭和主體分化。這樣的產業項目雖然能滿足坎灘政府短期“政績”的需求,但未必能適應消費需求和市場競爭,一旦政府支持減弱,就可能成為“僵屍”項目。
所以這個情況下,市場和合作社的自主能力就成了模式轉型的重中之重!
想了下高懷瑾找來了康愷,讓東近村和東梁村的村支書過來一趟。
沒一會康愷就領著兩人就到了。
“高書記好!”
東近村的村支書叫蔣華,東梁的則是劉乘福。
“蔣支書,劉支書簡單匯報一下你們兩個村的農業發展情況吧。”
兩人互相看了眼,蔣華率先開口:“書記,東近村經濟以稻麥兩茬輪作等傳統種植為主,由於交通不發達,合作社方麵去年主要是承接水稻、和一小部分梨樹.....”
高懷瑾聽到這裏打斷了一下:“蔣支書,之前沒有合作社的時候,村裏主要就是稻麥業為主嗎?”
蔣華點了點頭,開口道:“高書記,我們東近村,水塘眾多,之前就有水稻種植,但是都是以各家各戶為主,這次從流轉出來的土地都是村裏的利用率不高的土地,現在的東近幾乎都在種植水稻了。”
想了下蔣華又說道:“書記,之前也有個別人家在水裏養荷藕,經濟效益比種水稻好一些,但是要跑到幾十公裏外的縣城去賣所以大家種植情緒不太高。”
高懷瑾沉思了下,問道:“蔣支書,我記得之前我問過大家村裏有什麽,你就給我寫的是荷藕,你看能不能這樣,村裏合作社介入農戶的荷藕生產,合作社製定科學的管理機製。對接市場,采取統一的標準比如肥料購買什麽的,再由合作社統一收購賣入市場,這樣推動荷藕產業由分散、小規模、單打獨鬥闖市場格局,逐漸向自願聯合、規模化生產方向轉變。”
蔣華聽的很仔細,甚至拿出本子來記錄。
想了想說道:“高書記,那原有的農戶會願意嗎?荷藕種植技術他們願意分享給合作社嗎?”
“蔣書記,荷藕種植技術不是隻有他們有,金陵大學農學院現在有定期來村裏做農業技術指導,你可以去多谘詢一下,並且我們也不一定局限於這個荷藕種植,可以搭配上水產之類的進行複合套養,達到利益的最大化。並且你想,合作社如果統一起來,那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生產成本,隻要能增收,我相信村民們是會願意的。”
“劉支書,你們東梁呢?”
劉乘福氣算高懷瑾比較熟悉的了,之前搞圍爐的時候沒少去找他。
聽到高懷瑾發問劉乘福趕忙回道:“高書記,我們東梁合作社承接了一部分的黑山羊養殖,然後水稻沒有,咱們村土地大部分都是種植的高粱,大部分是供應給酒廠了。”
高懷瑾點了點頭,頓了下問道:“對接酒廠是農戶個體?”
“嗯嗯,書記,酒廠每年會有人下來挨家挨戶收。”
“這樣,你找個時間‘圍爐’的時候和大家談一下,可以經手合作社,進行統一化種植,把利弊給群眾說清楚,讓群眾們自己選擇是聯合起來還是維持現狀的。”
“好的,書記。”
“兩位,離春耕還有個十幾天,你們抓緊時間調研,如果可行,能行,拿出方案春耕的時候一道落實下去,你們兩個村作為村裏‘政府—企業—市場—農戶—合作社’模式的領頭羊,一定要多上心。”
“明白,書記!”
等兩人走後,高懷瑾看了下時間也到了五點多,能下班了。
剛準備收拾,手機響了起來,看了眼來電高懷瑾有些詫異。
來電顯示:林正風。
“謝所長,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是我第二次找你談論環保問題裏,我也不希望有第三次,春耕之前,我希望磚瓦廠問題得到好的解決。”
撂下兩句話後高懷瑾就帶著李力朝著鎮政府方向走去。
“謝所長,那我們現在怎麽辦?”翟光輝看著謝同問道。
“廠先關了吧,書記的話你也聽到了,工人們你協商出一個方案來吧,盡快弄好,不然我也要跟著你倒黴。”
說完謝同帶著身邊的兩人起身離去,還有四家要通知到位,他可不想成為鎮上第一個因為辦事不力被調動的所長。
這邊高懷瑾回到鎮政府後就著手合作社的事情,想要把“政府—企業—合作社”模式推動成為“企業—市場—合作社—農戶—政府”的模式還需要多加商榷。
合作社是各村裏自己的經濟組織,農戶的自然身份就是合作社社員的應然象征,其宗旨是趨於共同的目標和利益而做單個農戶辦不到的事件,例如集約化生產,這種基於農戶這一弱勢群體為合作社治理主體的經濟組織想要從無到有地開創出較好的經濟績效,市場化運行機製、企業化管理模式是他們的硬傷,也是一道必須跨越的硬坎。
否則,這一組織的市場生機和活力是難以發揮出來的,並且時間一長會滋生許多內部外部的問題,例如合作社分配不公平,分工不公平,外部則是缺乏自己的主動性。企業一旦源頭上出了問題,那整個模式會迅速崩塌。
坎灘的情況可以說就是這樣的,自己舅舅的盧農集團在後麵背書,有動力進行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自然也就撐起了整個‘企-政-商’的運轉,如果盧農出了問題,那麽高懷瑾這個坎灘模式可能不會迅速崩塌,但是也會麵臨一個很大的困難。
高懷瑾也明白過去的一年裏坎灘農業上盡管發展很快,但大多缺乏自我持續發展能力,並且還導致過度競爭和主體分化。這樣的產業項目雖然能滿足坎灘政府短期“政績”的需求,但未必能適應消費需求和市場競爭,一旦政府支持減弱,就可能成為“僵屍”項目。
所以這個情況下,市場和合作社的自主能力就成了模式轉型的重中之重!
想了下高懷瑾找來了康愷,讓東近村和東梁村的村支書過來一趟。
沒一會康愷就領著兩人就到了。
“高書記好!”
東近村的村支書叫蔣華,東梁的則是劉乘福。
“蔣支書,劉支書簡單匯報一下你們兩個村的農業發展情況吧。”
兩人互相看了眼,蔣華率先開口:“書記,東近村經濟以稻麥兩茬輪作等傳統種植為主,由於交通不發達,合作社方麵去年主要是承接水稻、和一小部分梨樹.....”
高懷瑾聽到這裏打斷了一下:“蔣支書,之前沒有合作社的時候,村裏主要就是稻麥業為主嗎?”
蔣華點了點頭,開口道:“高書記,我們東近村,水塘眾多,之前就有水稻種植,但是都是以各家各戶為主,這次從流轉出來的土地都是村裏的利用率不高的土地,現在的東近幾乎都在種植水稻了。”
想了下蔣華又說道:“書記,之前也有個別人家在水裏養荷藕,經濟效益比種水稻好一些,但是要跑到幾十公裏外的縣城去賣所以大家種植情緒不太高。”
高懷瑾沉思了下,問道:“蔣支書,我記得之前我問過大家村裏有什麽,你就給我寫的是荷藕,你看能不能這樣,村裏合作社介入農戶的荷藕生產,合作社製定科學的管理機製。對接市場,采取統一的標準比如肥料購買什麽的,再由合作社統一收購賣入市場,這樣推動荷藕產業由分散、小規模、單打獨鬥闖市場格局,逐漸向自願聯合、規模化生產方向轉變。”
蔣華聽的很仔細,甚至拿出本子來記錄。
想了想說道:“高書記,那原有的農戶會願意嗎?荷藕種植技術他們願意分享給合作社嗎?”
“蔣書記,荷藕種植技術不是隻有他們有,金陵大學農學院現在有定期來村裏做農業技術指導,你可以去多谘詢一下,並且我們也不一定局限於這個荷藕種植,可以搭配上水產之類的進行複合套養,達到利益的最大化。並且你想,合作社如果統一起來,那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生產成本,隻要能增收,我相信村民們是會願意的。”
“劉支書,你們東梁呢?”
劉乘福氣算高懷瑾比較熟悉的了,之前搞圍爐的時候沒少去找他。
聽到高懷瑾發問劉乘福趕忙回道:“高書記,我們東梁合作社承接了一部分的黑山羊養殖,然後水稻沒有,咱們村土地大部分都是種植的高粱,大部分是供應給酒廠了。”
高懷瑾點了點頭,頓了下問道:“對接酒廠是農戶個體?”
“嗯嗯,書記,酒廠每年會有人下來挨家挨戶收。”
“這樣,你找個時間‘圍爐’的時候和大家談一下,可以經手合作社,進行統一化種植,把利弊給群眾說清楚,讓群眾們自己選擇是聯合起來還是維持現狀的。”
“好的,書記。”
“兩位,離春耕還有個十幾天,你們抓緊時間調研,如果可行,能行,拿出方案春耕的時候一道落實下去,你們兩個村作為村裏‘政府—企業—市場—農戶—合作社’模式的領頭羊,一定要多上心。”
“明白,書記!”
等兩人走後,高懷瑾看了下時間也到了五點多,能下班了。
剛準備收拾,手機響了起來,看了眼來電高懷瑾有些詫異。
來電顯示:林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