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碎葉的普量標記既可以大而化之的操縱空間,同樣也可以將其依附到一個具體的物體上,強行改變物體對於“完整”的概念。
用普量標記將一個物體切成兩半,對於正常事物來說這已經可以說是破碎狀態了,但是對於被普量標記粘連的物體來說它依然處於完好狀態。
就拿破鏡重圓舉例,一個鏡子被摔成了兩半,一半a一半b,哪怕a和b之間的裂紋再嚴絲合縫,它們拚在一起也不能看成是一麵鏡子,因為兩片殘鏡中間的裂紋再小也代表著縫隙,是有距離的。
而用普量標記同樣將一整麵鏡子扯成ab兩片,看上去它們分開了,但是在物理意義上,a和b之間的裂紋是沒有縫隙距離的,所以它們依然是一個整體。
所以周餘臣篤定,沈碎葉肯定是用能力把石人分割成小塊,用更小的目標躲過了歐若拉的篩查。
但是他不明白,告死鴉為什麽非要讓他來抓沈碎葉,還要他站在沈碎葉要舉行一場儀式的角度來猜測沈碎葉的藏身之地。
所以他接著問道:“如果你不能告訴我沈碎葉可能要做什麽儀式,那麽我也猜不出來他會帶著石人藏在哪裏。因為如果他毫不擔心為此普量標記的靈力消耗的話,他甚至可以把六塊石人碎片分別放置在帝下之都的東南西北四個頂點,這你怎麽找?”
聞言,冉遺魚想了一下後說道:“你等我匯報一下,因為我也不知道為什麽上麵會篤定沈碎葉偷走獨眼石人是拿來做儀式的。”
一會兒過後,冉遺魚去而複返,言語中帶著一副吃到大瓜的情緒向周餘臣解釋。
“獨眼石人內有兩股相反的力量,目前是負責鎮壓濁河的力量占據主動,如果沈碎葉動用儀式將相反的那股力量反轉出來,甚至可能使得濁河暴動讓整個帝下之都都飛起來。
當然,單純的普通儀式可沒法反轉石人裏麵的這股力量,所以上麵許多告死鴉特工也推測,沈碎葉會用能力將石人進行切割,在多個地方同時進行規模稍微小一些的儀式。
我們找你來,就是想要利用你對沈碎葉的了解,篩選一下現在在帝下之都,有沒有什麽他比較可能選擇來舉行儀式的地點。歐若拉已經在監控係統中,縮減體型進行篩選了,找你不過是為了查漏補缺敲個邊鼓罷了。”
哦,冉遺魚一說周餘臣就明白了,無非是簍子太大了,所以得全方位無死角地排查。
如果這都讓沈碎葉搞成功了,那也是敵軍有高達,不是他們告死鴉不頂事。
於是周餘臣想了想,他說道:“那麽我們去帝灣燈塔吧,對於沈碎葉來說,在帝下之都一定有幾個想去的地方的話,或許可以先去帝灣燈塔看一看。”
帝灣燈塔其實是兩個主體,一個是帝灣,一個是燈塔。
在帝下之都建立以後,不斷擴張的城市外環也在引發更多的人地矛盾,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環數越來越多,總有一天有一部分東部外環會畫到海上。
於是一個極端大膽的計劃誕生了,明國從六十年前開始修建,在二十年前正式竣工,建成了帝灣工程。
這個工程是從膠東半島的島尖開始,連接關外五省之一關北省的省會平土城,將整個渤海化作一個巨大的淡水湖。
這樣不僅可以為明帝國提供一個超大的深水海港,還能提供一個擁有巨大戰略縱深的後勤淡水湖,同時還能在其被濁河帶來的流沙填海造陸吞噬前,提供一大片的淡水養殖場地,簡直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要達成這樣一個堪稱是奇跡中的奇跡的工程,建築專家和海洋學家們通過演算,發現修建一百座長城都不如修建一座渤海大堤來得費事。
但是在超凡力量的幫助下,它成功了,如果能評分的話,那麽它就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傳奇建築的總和。
為了這個工程,明帝國一共調集了五百萬的工人以及五萬的超凡者進行修建工作,渤海大堤合龍之後,更是在堤上另外修建了一座城市——帝港市,作為帝下之都的衛星城,五百多萬工人原地轉籍成為了市民。
於是原本在這個世界上還能排到前五的國際大都會倫敦直接掉到了第六,被第一都市的新衛星城打敗。
如果說渤海大堤圍成的帝灣是人類奇跡曆史上最閃亮的一顆明珠,那麽帝灣中矗立的帝灣燈塔就是明珠中的明珠。
因為帝灣的成功修建,帝港市成為了整個東亞最大的港口城市,如果將世界上所有油輪的路線勾勒,那麽會發現所有線的交點會指向四個地方——中美洲運河,蘇伊士運河,麻六甲海峽以及帝港市。
而為了給如此多的油輪引航,保證在極端天氣下,任何通訊工具都失靈後,領航員依然可以準確地找到帝港市。
於是在因為渤海大堤修建後,變得風平浪靜的帝灣內湖中又開始修建起了十一座高低不一的燈塔建築群。
這些高達三千米的燈塔,保證了油輪隻需要將任意兩個燈塔的燈光重合,就能確認自己目前在帝港市的哪個方位上。
因為高度的原因,所以修建帝灣燈塔的材料根本不是常規條件下人類能夠生產的建築材料,哪怕是一袋混凝土也是由超能力者浸染過的超凡水泥搭配超凡石材組成,天然抵抗物理意義上的斷裂,同時對於超凡能力也有抵抗作用,基本上可以說是物魔雙免了。
與其說矗立在帝灣裏的帝灣燈塔是一組偉大的建築物,不如說那是堆在帝灣上了十一座靈石巨山。
明帝國根本不是修建了堪稱奇跡的建築,而是把奇跡的本身,具現化的靈石堆在了帝灣上。
所以其他國家的人一談起明帝國的強大時,就會拿帝灣燈塔舉例,它隻要還立在帝灣上一天,就等於明帝國強大一天。
它的矗立,就是明帝國正確本身,是對大日皇帝道路的認可,也是外國人沈碎葉曾經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用普量標記將一個物體切成兩半,對於正常事物來說這已經可以說是破碎狀態了,但是對於被普量標記粘連的物體來說它依然處於完好狀態。
就拿破鏡重圓舉例,一個鏡子被摔成了兩半,一半a一半b,哪怕a和b之間的裂紋再嚴絲合縫,它們拚在一起也不能看成是一麵鏡子,因為兩片殘鏡中間的裂紋再小也代表著縫隙,是有距離的。
而用普量標記同樣將一整麵鏡子扯成ab兩片,看上去它們分開了,但是在物理意義上,a和b之間的裂紋是沒有縫隙距離的,所以它們依然是一個整體。
所以周餘臣篤定,沈碎葉肯定是用能力把石人分割成小塊,用更小的目標躲過了歐若拉的篩查。
但是他不明白,告死鴉為什麽非要讓他來抓沈碎葉,還要他站在沈碎葉要舉行一場儀式的角度來猜測沈碎葉的藏身之地。
所以他接著問道:“如果你不能告訴我沈碎葉可能要做什麽儀式,那麽我也猜不出來他會帶著石人藏在哪裏。因為如果他毫不擔心為此普量標記的靈力消耗的話,他甚至可以把六塊石人碎片分別放置在帝下之都的東南西北四個頂點,這你怎麽找?”
聞言,冉遺魚想了一下後說道:“你等我匯報一下,因為我也不知道為什麽上麵會篤定沈碎葉偷走獨眼石人是拿來做儀式的。”
一會兒過後,冉遺魚去而複返,言語中帶著一副吃到大瓜的情緒向周餘臣解釋。
“獨眼石人內有兩股相反的力量,目前是負責鎮壓濁河的力量占據主動,如果沈碎葉動用儀式將相反的那股力量反轉出來,甚至可能使得濁河暴動讓整個帝下之都都飛起來。
當然,單純的普通儀式可沒法反轉石人裏麵的這股力量,所以上麵許多告死鴉特工也推測,沈碎葉會用能力將石人進行切割,在多個地方同時進行規模稍微小一些的儀式。
我們找你來,就是想要利用你對沈碎葉的了解,篩選一下現在在帝下之都,有沒有什麽他比較可能選擇來舉行儀式的地點。歐若拉已經在監控係統中,縮減體型進行篩選了,找你不過是為了查漏補缺敲個邊鼓罷了。”
哦,冉遺魚一說周餘臣就明白了,無非是簍子太大了,所以得全方位無死角地排查。
如果這都讓沈碎葉搞成功了,那也是敵軍有高達,不是他們告死鴉不頂事。
於是周餘臣想了想,他說道:“那麽我們去帝灣燈塔吧,對於沈碎葉來說,在帝下之都一定有幾個想去的地方的話,或許可以先去帝灣燈塔看一看。”
帝灣燈塔其實是兩個主體,一個是帝灣,一個是燈塔。
在帝下之都建立以後,不斷擴張的城市外環也在引發更多的人地矛盾,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環數越來越多,總有一天有一部分東部外環會畫到海上。
於是一個極端大膽的計劃誕生了,明國從六十年前開始修建,在二十年前正式竣工,建成了帝灣工程。
這個工程是從膠東半島的島尖開始,連接關外五省之一關北省的省會平土城,將整個渤海化作一個巨大的淡水湖。
這樣不僅可以為明帝國提供一個超大的深水海港,還能提供一個擁有巨大戰略縱深的後勤淡水湖,同時還能在其被濁河帶來的流沙填海造陸吞噬前,提供一大片的淡水養殖場地,簡直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要達成這樣一個堪稱是奇跡中的奇跡的工程,建築專家和海洋學家們通過演算,發現修建一百座長城都不如修建一座渤海大堤來得費事。
但是在超凡力量的幫助下,它成功了,如果能評分的話,那麽它就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傳奇建築的總和。
為了這個工程,明帝國一共調集了五百萬的工人以及五萬的超凡者進行修建工作,渤海大堤合龍之後,更是在堤上另外修建了一座城市——帝港市,作為帝下之都的衛星城,五百多萬工人原地轉籍成為了市民。
於是原本在這個世界上還能排到前五的國際大都會倫敦直接掉到了第六,被第一都市的新衛星城打敗。
如果說渤海大堤圍成的帝灣是人類奇跡曆史上最閃亮的一顆明珠,那麽帝灣中矗立的帝灣燈塔就是明珠中的明珠。
因為帝灣的成功修建,帝港市成為了整個東亞最大的港口城市,如果將世界上所有油輪的路線勾勒,那麽會發現所有線的交點會指向四個地方——中美洲運河,蘇伊士運河,麻六甲海峽以及帝港市。
而為了給如此多的油輪引航,保證在極端天氣下,任何通訊工具都失靈後,領航員依然可以準確地找到帝港市。
於是在因為渤海大堤修建後,變得風平浪靜的帝灣內湖中又開始修建起了十一座高低不一的燈塔建築群。
這些高達三千米的燈塔,保證了油輪隻需要將任意兩個燈塔的燈光重合,就能確認自己目前在帝港市的哪個方位上。
因為高度的原因,所以修建帝灣燈塔的材料根本不是常規條件下人類能夠生產的建築材料,哪怕是一袋混凝土也是由超能力者浸染過的超凡水泥搭配超凡石材組成,天然抵抗物理意義上的斷裂,同時對於超凡能力也有抵抗作用,基本上可以說是物魔雙免了。
與其說矗立在帝灣裏的帝灣燈塔是一組偉大的建築物,不如說那是堆在帝灣上了十一座靈石巨山。
明帝國根本不是修建了堪稱奇跡的建築,而是把奇跡的本身,具現化的靈石堆在了帝灣上。
所以其他國家的人一談起明帝國的強大時,就會拿帝灣燈塔舉例,它隻要還立在帝灣上一天,就等於明帝國強大一天。
它的矗立,就是明帝國正確本身,是對大日皇帝道路的認可,也是外國人沈碎葉曾經最向往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