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羽微微歎了口氣,低聲說道:“王公公,當日的情形您也看到了,連武才人都被迫承認是自己太過緊張。
奴婢和白月,身份低微,人微言輕,就算當時以死明誌,也不過是無謂的犧牲而已。
而且,當時武才人給奴婢使了一個眼色,讓奴婢不要再說,奴婢不敢隨意亂說,怕打亂了武才人的思路。”
黃羽知道王福來是真的關心武媚娘,
所以這些話沒有隱瞞王福來。
王福來聽後,沉思片刻,說道:“既然武才人自有打算,那咱家就不摻和。”
說著,他看著黃羽手上的托盤說道:“那你快去給武才人送藥吧,等武才人喝下藥,穩定些了,咱家再進去。”
黃羽說道:“好,那奴婢就先進去了。”
黃羽小心翼翼地端著托盤走進殿內,李治正和武媚娘不知在說著什麽。
隻聽李治語氣中充滿了憂傷,說道:“朕不知道百年以後該如何麵對父皇。”
“皇上,才人,安胎藥好了,才人是否現在就喝?”
黃羽輕聲問道。
武媚娘向來不是一個矯情之人,她微笑著招手對黃羽說道:“嗯,不燙的話現在就喝。”
黃羽恭敬地上前,將藥碗小心地遞給武媚娘。
武媚娘用手輕輕摸摸碗底,試試溫度認已然不燙了。
她毫不猶豫地端起碗,一飲而盡。
李治見狀,馬上貼心地喂了一顆蜜餞到她嘴裏。
蜜餞的甜味瞬間與苦澀的藥味融合,起初的味道非常難以言說。
武媚娘咬開蜜餞之後,甜味漸漸占領了上風,苦味漸漸退去。
她展開笑顏對李治說道:“皇上,這蜜餞真甜,吃一個臣妾都覺得心情變好了,你也嚐嚐吧!”
其實,她並不是喜好甜食之人,太甜的東西入口,總會有一種甜膩難忍的感覺。
隻是這段時日因為喝了太多的苦藥,這樣的蜜餞才會顯得如此誘人。
李治見她臉上滿足的樣子,也伸手拿了一顆蜜餞放進嘴裏。
的確是很甜。
他說道:“朕記得,父皇就不愛吃這般甜膩的東西。”
武媚娘當然也知道,她對著黃羽說道:“黃羽,我這裏不用伺候,你先退下,我和皇上說說話。”
黃羽行禮:“是,奴婢告退。”
李治看著她,眼中滿是疼惜,說道:“這事本來不該煩擾你,你眼下該好好的養胎才是,朕就是每每想起,總是有些難以釋懷,父皇最不願看到的就是我們兄弟互相殘殺。”
武媚娘剛剛喝了藥,又吃了蜜餞,精神確實還不錯。
她對李治說道:“皇上,臣妾每日困在這方寸之地,太無聊了,你和我說說話,讓我知道知道外麵的事情,我才能感覺到我還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一隻金貴的鳥兒活在一隻華美的鳥籠裏。”
李治聽了她的話,心中的陰霾瞬間消散了許多。
語氣寵溺說道:“金貴是真的,隻是哪裏還有像朕的媚娘這麽美的鳥兒?”
武媚娘嬌嗔地看著他,說道:“臣妾可不願做鳥兒。”
李治笑笑,說道:“朕也沒說你是鳥兒呀。”
一時間,殿內充滿了溫馨與甜蜜的氣息,將外界的紛紛擾擾都隔絕在了門外。
武媚娘嬌豔的臉龐白裏透紅,像一顆誘人的蘋果,李治忍不住在她臉上啄了一口。
武媚娘推開他,說道:“皇上,說起先帝,臣妾真的很是懷念當初和先帝還有你,一起談論古今的美好時光,你今日跟臣妾說的這些,臣妾覺得好像又回到了當初。”
李治說道:“是朕疏忽了,你本就對天下事非常的感興趣,朕卻將你困在了這方寸之地,讓你這樣枯燥乏味,以後朕會多跟你說說朝堂上的事情,讓你不至於這麽無聊。”
武媚娘低下眼眸,李治說的事,是她非常希望能實現的。
她抬頭,眼中露出欣喜,雙眼亮晶晶的看著李治,說道:“好,皇上說話要算話!”
李治隻要她高興,怎麽會不算數?
再說了,他的父皇就經常和武媚娘說起朝堂上的事,父皇都可以說,他怎麽就不能說了?
他點頭應允道:“朕可是天子,君無戲言。”
武媚娘雙手摟著李治的脖子,獻上一吻,說道:“那你再跟臣妾說說吳王的事吧,皇上對他不薄,他為什麽要聯合高陽公主造反?”
李治也想不明白。
他說道:“高陽那個性子,本就被父皇養的嬌縱跋扈,當年她和那個和尚,如此荒謬,父皇都不忍心責怪他半句,將那和尚腰斬,最後還規勸她要和駙馬好好過日子,沒想到她一直懷恨在心,攛掇房遺愛那個廢物造反,這也就罷了,不知道她是如何說動李恪的。”
武媚娘隻是聽宮人們七嘴八舌的說起過這件事,隻知道二月初二,李恪死在長安宮內,加上她那時候正在調理身體備孕,並沒有過多的了解此事。
她說道:“皇上怎麽確定,吳王是被高陽公主說動的?而不是吳王主動聯絡的高陽公主?”
李治說道:“哎呀,朕的媚娘,高陽隻是一個女人而已,她要造反當然要找一個李家的男人坐上龍椅,她再傻也不會把我們李家的皇位搶給一個外姓人吧?所以肯定是高陽起了這個心,然後命令房遺愛這個窩囊廢,再去說服了李恪。”
武媚娘微微蹙起眉頭,眼瞼下垂,掩飾她心中的猜測和疑慮。
她問道:“這些事,是長孫大人查出來的?”
這是自然,
如今這滿朝文武,除了長孫無忌,還有誰能有如此魄力和擔當呢?
“自然是他。”
李治回道。
武媚娘心中思量,說道:“皇上,你了解吳王嗎?”
了解嗎?
李治在心裏問自己。
若不論嫡庶隻論血統,李恪這位兄長,無疑是他們這些兄弟姐妹當中最高貴的一個。
李治說道:“他的母親是隋朝公主,他的血統比我們都高貴,若父皇有意,今日這龍椅上坐著的,應該是他。”
武媚娘說道:“你又怎麽知道,先帝不曾有意立他為太子呢?”
奴婢和白月,身份低微,人微言輕,就算當時以死明誌,也不過是無謂的犧牲而已。
而且,當時武才人給奴婢使了一個眼色,讓奴婢不要再說,奴婢不敢隨意亂說,怕打亂了武才人的思路。”
黃羽知道王福來是真的關心武媚娘,
所以這些話沒有隱瞞王福來。
王福來聽後,沉思片刻,說道:“既然武才人自有打算,那咱家就不摻和。”
說著,他看著黃羽手上的托盤說道:“那你快去給武才人送藥吧,等武才人喝下藥,穩定些了,咱家再進去。”
黃羽說道:“好,那奴婢就先進去了。”
黃羽小心翼翼地端著托盤走進殿內,李治正和武媚娘不知在說著什麽。
隻聽李治語氣中充滿了憂傷,說道:“朕不知道百年以後該如何麵對父皇。”
“皇上,才人,安胎藥好了,才人是否現在就喝?”
黃羽輕聲問道。
武媚娘向來不是一個矯情之人,她微笑著招手對黃羽說道:“嗯,不燙的話現在就喝。”
黃羽恭敬地上前,將藥碗小心地遞給武媚娘。
武媚娘用手輕輕摸摸碗底,試試溫度認已然不燙了。
她毫不猶豫地端起碗,一飲而盡。
李治見狀,馬上貼心地喂了一顆蜜餞到她嘴裏。
蜜餞的甜味瞬間與苦澀的藥味融合,起初的味道非常難以言說。
武媚娘咬開蜜餞之後,甜味漸漸占領了上風,苦味漸漸退去。
她展開笑顏對李治說道:“皇上,這蜜餞真甜,吃一個臣妾都覺得心情變好了,你也嚐嚐吧!”
其實,她並不是喜好甜食之人,太甜的東西入口,總會有一種甜膩難忍的感覺。
隻是這段時日因為喝了太多的苦藥,這樣的蜜餞才會顯得如此誘人。
李治見她臉上滿足的樣子,也伸手拿了一顆蜜餞放進嘴裏。
的確是很甜。
他說道:“朕記得,父皇就不愛吃這般甜膩的東西。”
武媚娘當然也知道,她對著黃羽說道:“黃羽,我這裏不用伺候,你先退下,我和皇上說說話。”
黃羽行禮:“是,奴婢告退。”
李治看著她,眼中滿是疼惜,說道:“這事本來不該煩擾你,你眼下該好好的養胎才是,朕就是每每想起,總是有些難以釋懷,父皇最不願看到的就是我們兄弟互相殘殺。”
武媚娘剛剛喝了藥,又吃了蜜餞,精神確實還不錯。
她對李治說道:“皇上,臣妾每日困在這方寸之地,太無聊了,你和我說說話,讓我知道知道外麵的事情,我才能感覺到我還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一隻金貴的鳥兒活在一隻華美的鳥籠裏。”
李治聽了她的話,心中的陰霾瞬間消散了許多。
語氣寵溺說道:“金貴是真的,隻是哪裏還有像朕的媚娘這麽美的鳥兒?”
武媚娘嬌嗔地看著他,說道:“臣妾可不願做鳥兒。”
李治笑笑,說道:“朕也沒說你是鳥兒呀。”
一時間,殿內充滿了溫馨與甜蜜的氣息,將外界的紛紛擾擾都隔絕在了門外。
武媚娘嬌豔的臉龐白裏透紅,像一顆誘人的蘋果,李治忍不住在她臉上啄了一口。
武媚娘推開他,說道:“皇上,說起先帝,臣妾真的很是懷念當初和先帝還有你,一起談論古今的美好時光,你今日跟臣妾說的這些,臣妾覺得好像又回到了當初。”
李治說道:“是朕疏忽了,你本就對天下事非常的感興趣,朕卻將你困在了這方寸之地,讓你這樣枯燥乏味,以後朕會多跟你說說朝堂上的事情,讓你不至於這麽無聊。”
武媚娘低下眼眸,李治說的事,是她非常希望能實現的。
她抬頭,眼中露出欣喜,雙眼亮晶晶的看著李治,說道:“好,皇上說話要算話!”
李治隻要她高興,怎麽會不算數?
再說了,他的父皇就經常和武媚娘說起朝堂上的事,父皇都可以說,他怎麽就不能說了?
他點頭應允道:“朕可是天子,君無戲言。”
武媚娘雙手摟著李治的脖子,獻上一吻,說道:“那你再跟臣妾說說吳王的事吧,皇上對他不薄,他為什麽要聯合高陽公主造反?”
李治也想不明白。
他說道:“高陽那個性子,本就被父皇養的嬌縱跋扈,當年她和那個和尚,如此荒謬,父皇都不忍心責怪他半句,將那和尚腰斬,最後還規勸她要和駙馬好好過日子,沒想到她一直懷恨在心,攛掇房遺愛那個廢物造反,這也就罷了,不知道她是如何說動李恪的。”
武媚娘隻是聽宮人們七嘴八舌的說起過這件事,隻知道二月初二,李恪死在長安宮內,加上她那時候正在調理身體備孕,並沒有過多的了解此事。
她說道:“皇上怎麽確定,吳王是被高陽公主說動的?而不是吳王主動聯絡的高陽公主?”
李治說道:“哎呀,朕的媚娘,高陽隻是一個女人而已,她要造反當然要找一個李家的男人坐上龍椅,她再傻也不會把我們李家的皇位搶給一個外姓人吧?所以肯定是高陽起了這個心,然後命令房遺愛這個窩囊廢,再去說服了李恪。”
武媚娘微微蹙起眉頭,眼瞼下垂,掩飾她心中的猜測和疑慮。
她問道:“這些事,是長孫大人查出來的?”
這是自然,
如今這滿朝文武,除了長孫無忌,還有誰能有如此魄力和擔當呢?
“自然是他。”
李治回道。
武媚娘心中思量,說道:“皇上,你了解吳王嗎?”
了解嗎?
李治在心裏問自己。
若不論嫡庶隻論血統,李恪這位兄長,無疑是他們這些兄弟姐妹當中最高貴的一個。
李治說道:“他的母親是隋朝公主,他的血統比我們都高貴,若父皇有意,今日這龍椅上坐著的,應該是他。”
武媚娘說道:“你又怎麽知道,先帝不曾有意立他為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