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仰仗著李治,如果李治都要聽從於長孫無忌,那她豈不是永遠都隻能過這種任人宰割的日子?
她的孩子們也和她一樣,永遠都隻能被人踩在腳下,永無翻身之日?
想到此處,武媚娘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不甘和憤懣。
她對王福來行禮致謝:“媚娘要多謝王公公提醒。”
王福來趕忙躲開,沒有受她的禮,說道:“武才人不用和奴才客氣,奴才也盼著武才人能夠一飛衝天,過上自由自在的日子。”
武媚娘聞言歡喜,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說道:“媚娘也期盼著那一天。”
王福來說道:“武才人,奴才已經查到紫苑臨死前見過誰了。”
紫苑臨死前見過的,自然不是真的紫米。
王福來為了查這件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暗中查核,其過程可謂是曲折艱辛。
甚至故意有兩個月對紫苑的死絲毫沒有懷疑,讓宮中的人都以為他們相信了紫苑真的是畏罪自盡。
到第三個月的時候,他才找了尚衣局和紫苑走的比較近的幾個宮女查問,紫苑那段時日見過什麽人。
紫苑的死一直是武媚娘心裏難以言說的痛,她聽到王福來的話,急忙問道:“是誰?”
王福來走到桌子邊,用手沾了茶水,在桌子上寫了一個果字。
武媚娘馬上就想到了王氏身邊的橙果。她看向王福來,問道:“王?”
王福來點頭:“是的!”
武媚娘急切的說道:“王公公,我就說她不安好心!她一定是想要害我和我的孩子!”
她的聲音因憤怒而微微顫抖,眼神中滿是怒火。
王福來的天秤本來就偏向武媚娘,再加上他查出來的事情,所以他此時堅定的站在武媚娘這邊。
他說道:“武才人不要驚慌,奴才一定會查清楚的,她安的什麽心,總會暴露出來!”
武媚娘感動不已,強忍住眼淚,說道:“媚娘多謝王公公!”
晚上,李治果然興致衝衝的回來,臉上洋溢著笑容,對武媚娘說道:“媚娘,果然就像你說的,世間萬事皆有走向圓滿的時候,這次皇後主動提出晉你的位分,果然順利許多。”
因為王氏提出來,王家和柳家都會支持,所以的確是比李治提出來要順利的多。
武媚娘看到李治如此歡喜的樣子,她卻忍住內心的酸澀,聲音平靜的問道:“不知道皇後娘娘提出來為臣妾晉的什麽位分呢?”
李治聞言,覺得武媚娘似乎並不像他心裏想象的那麽高興和熱切,臉色稍微暗了暗,說道:“婕妤。”
武媚娘也沒有露出欣喜的樣子。
她生了一兒一女,晉到婕妤這個位分,還需要王氏施舍才能成功?
一個早該自己得到的位分,如今還需要她對王氏感恩戴德?
往日她還能假意周旋一二,現在她知道了紫苑的死是王氏做的,而且此時隻有她和李治在,她一點也不想再偽裝自己。
她看向李治,目光灼灼,說道:“李治,當初徐妹妹隻是侍寢,第二天就被封了婕妤,如今我生了弘兒和安寧,難道一個妃位都得不到?”
武媚娘的話語中帶著質問和不滿,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
武媚娘這話就差直接說李治不如李世民。
李治聽到武媚娘的話,看著武媚娘悲傷的表情和倔強的眼神。
心裏觸動,武媚娘鮮少有和他說話帶著這麽有攻擊性的時候。
他想起吳太醫的話:“武才人本就因為在孕期被害,導致她情緒不穩,再加上現在剛剛生產,安寧公主體弱,母子連心,武才人此時心理十分的脆弱,故而會過度緊張和憂鬱,脾氣也會有些暴躁。”
李治上前,輕輕地將武媚娘抱進他的懷裏,溫柔地說道:“媚娘,你不要這樣,我的本意是封你為妃。”
他的聲音充滿了安撫和疼惜。
“為妃我也不是不配吧?”
武媚娘的內心已經厭惡這種處處受限、看人臉色的日子,故而她說話的語氣帶著強烈的情緒。
李治心裏自然是認同武媚娘的話。
他說道:“是,媚娘為妃應當應分的!”
武媚娘正要說什麽,李治又說道:“在朕心裏,皇後你也做得。”
武媚娘心中的煩躁被李治這句話撫平了些許,說道:“皇後之位,臣妾還不敢肖想,貴妃這個位置,臣妾覺得可行。”
但李治已有貴妃。
李治笑道:“媚娘,你放心,朕知道該怎麽做了。”
武媚娘抬頭看著他,說道:“李治,我隻要你給的,不要別人為我求的。”
她的目光堅定,尤其是不想接受王氏這樣的人的“恩賜”。
李治看著她那堅定又倔強的樣子,很是心疼,點頭說道:“好,媚娘,我答應你。”
武媚娘以為他說的是答應她做貴妃。
麵上隻是笑笑,心中也知道是不可能。
貴淑德賢,貴妃排在第一位,是四妃之首,僅次於皇後。
而且,四妃已滿,李治不可能為了晉升她為貴妃,而廢掉現在的鄭貴妃。
武媚娘想的事李治也在想。
皇後他給不了媚娘,可他的媚娘,也不能在四妃之下。
一個晚上冥思苦想,李治終於想出來一個位分:宸妃。
位同副後,在貴妃之上。
宸,有性格不爭、官位亨通、一世富貴的寓意。
“宸”字本義指屋簷、宮殿,引申義為王位,象征著祥瑞之氣,且尊貴,完美。
宸這個字,正好能完美的體現他的媚娘身上的那種氣質。
更能彰顯她在李治心中的獨特地位。
第二天,李治在朝堂之上,鄭重地提出要封武媚娘為宸妃。
當李治宣布這一決定時,朝堂上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
大臣們麵麵相覷,眼中滿是震驚和憂慮。
隨後,宰相韓瑗站了出來,他拱手行禮,聲音洪亮而堅定地說道:“皇上,此舉萬萬不可!武媚娘身份本就不妥,且以一個才人之位封妃,實難服眾!而且,妃嬪有數,皇上如今又別立號,實為不妥!”
他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傳到每個大臣的耳朵裏。
她的孩子們也和她一樣,永遠都隻能被人踩在腳下,永無翻身之日?
想到此處,武媚娘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不甘和憤懣。
她對王福來行禮致謝:“媚娘要多謝王公公提醒。”
王福來趕忙躲開,沒有受她的禮,說道:“武才人不用和奴才客氣,奴才也盼著武才人能夠一飛衝天,過上自由自在的日子。”
武媚娘聞言歡喜,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說道:“媚娘也期盼著那一天。”
王福來說道:“武才人,奴才已經查到紫苑臨死前見過誰了。”
紫苑臨死前見過的,自然不是真的紫米。
王福來為了查這件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暗中查核,其過程可謂是曲折艱辛。
甚至故意有兩個月對紫苑的死絲毫沒有懷疑,讓宮中的人都以為他們相信了紫苑真的是畏罪自盡。
到第三個月的時候,他才找了尚衣局和紫苑走的比較近的幾個宮女查問,紫苑那段時日見過什麽人。
紫苑的死一直是武媚娘心裏難以言說的痛,她聽到王福來的話,急忙問道:“是誰?”
王福來走到桌子邊,用手沾了茶水,在桌子上寫了一個果字。
武媚娘馬上就想到了王氏身邊的橙果。她看向王福來,問道:“王?”
王福來點頭:“是的!”
武媚娘急切的說道:“王公公,我就說她不安好心!她一定是想要害我和我的孩子!”
她的聲音因憤怒而微微顫抖,眼神中滿是怒火。
王福來的天秤本來就偏向武媚娘,再加上他查出來的事情,所以他此時堅定的站在武媚娘這邊。
他說道:“武才人不要驚慌,奴才一定會查清楚的,她安的什麽心,總會暴露出來!”
武媚娘感動不已,強忍住眼淚,說道:“媚娘多謝王公公!”
晚上,李治果然興致衝衝的回來,臉上洋溢著笑容,對武媚娘說道:“媚娘,果然就像你說的,世間萬事皆有走向圓滿的時候,這次皇後主動提出晉你的位分,果然順利許多。”
因為王氏提出來,王家和柳家都會支持,所以的確是比李治提出來要順利的多。
武媚娘看到李治如此歡喜的樣子,她卻忍住內心的酸澀,聲音平靜的問道:“不知道皇後娘娘提出來為臣妾晉的什麽位分呢?”
李治聞言,覺得武媚娘似乎並不像他心裏想象的那麽高興和熱切,臉色稍微暗了暗,說道:“婕妤。”
武媚娘也沒有露出欣喜的樣子。
她生了一兒一女,晉到婕妤這個位分,還需要王氏施舍才能成功?
一個早該自己得到的位分,如今還需要她對王氏感恩戴德?
往日她還能假意周旋一二,現在她知道了紫苑的死是王氏做的,而且此時隻有她和李治在,她一點也不想再偽裝自己。
她看向李治,目光灼灼,說道:“李治,當初徐妹妹隻是侍寢,第二天就被封了婕妤,如今我生了弘兒和安寧,難道一個妃位都得不到?”
武媚娘的話語中帶著質問和不滿,聲音也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
武媚娘這話就差直接說李治不如李世民。
李治聽到武媚娘的話,看著武媚娘悲傷的表情和倔強的眼神。
心裏觸動,武媚娘鮮少有和他說話帶著這麽有攻擊性的時候。
他想起吳太醫的話:“武才人本就因為在孕期被害,導致她情緒不穩,再加上現在剛剛生產,安寧公主體弱,母子連心,武才人此時心理十分的脆弱,故而會過度緊張和憂鬱,脾氣也會有些暴躁。”
李治上前,輕輕地將武媚娘抱進他的懷裏,溫柔地說道:“媚娘,你不要這樣,我的本意是封你為妃。”
他的聲音充滿了安撫和疼惜。
“為妃我也不是不配吧?”
武媚娘的內心已經厭惡這種處處受限、看人臉色的日子,故而她說話的語氣帶著強烈的情緒。
李治心裏自然是認同武媚娘的話。
他說道:“是,媚娘為妃應當應分的!”
武媚娘正要說什麽,李治又說道:“在朕心裏,皇後你也做得。”
武媚娘心中的煩躁被李治這句話撫平了些許,說道:“皇後之位,臣妾還不敢肖想,貴妃這個位置,臣妾覺得可行。”
但李治已有貴妃。
李治笑道:“媚娘,你放心,朕知道該怎麽做了。”
武媚娘抬頭看著他,說道:“李治,我隻要你給的,不要別人為我求的。”
她的目光堅定,尤其是不想接受王氏這樣的人的“恩賜”。
李治看著她那堅定又倔強的樣子,很是心疼,點頭說道:“好,媚娘,我答應你。”
武媚娘以為他說的是答應她做貴妃。
麵上隻是笑笑,心中也知道是不可能。
貴淑德賢,貴妃排在第一位,是四妃之首,僅次於皇後。
而且,四妃已滿,李治不可能為了晉升她為貴妃,而廢掉現在的鄭貴妃。
武媚娘想的事李治也在想。
皇後他給不了媚娘,可他的媚娘,也不能在四妃之下。
一個晚上冥思苦想,李治終於想出來一個位分:宸妃。
位同副後,在貴妃之上。
宸,有性格不爭、官位亨通、一世富貴的寓意。
“宸”字本義指屋簷、宮殿,引申義為王位,象征著祥瑞之氣,且尊貴,完美。
宸這個字,正好能完美的體現他的媚娘身上的那種氣質。
更能彰顯她在李治心中的獨特地位。
第二天,李治在朝堂之上,鄭重地提出要封武媚娘為宸妃。
當李治宣布這一決定時,朝堂上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
大臣們麵麵相覷,眼中滿是震驚和憂慮。
隨後,宰相韓瑗站了出來,他拱手行禮,聲音洪亮而堅定地說道:“皇上,此舉萬萬不可!武媚娘身份本就不妥,且以一個才人之位封妃,實難服眾!而且,妃嬪有數,皇上如今又別立號,實為不妥!”
他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傳到每個大臣的耳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