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著長大的童年。


    ——羅大佑《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可是如果不幸遇到了戰亂,那戰亂的鐵蹄就會碾碎童年的鳥鳴,那隆隆的槍炮聲,就會驚醒童年的夢境。任正非的童年雖然得到了父母無盡的關愛,可是鳥鳴和夢境呢?都遺失在了戰亂的深穀中……


    任正非祖籍浙江金華浦江縣黃宅鎮任店村。黃宅鎮是浦江的第一大鎮,任店村在清末民初的時候住戶雖然不多,但這裏男耕女織,民風淳樸,鄰裏祥和。


    任店村前有清澈秀麗的浦江,後有獅蹲虎踞的官岩山,任店村裏有樹有竹,花香鳥語,景色優美。


    任正非老家黃宅鎮轄區內,有一座官岩山,該山之上有一處名勝古跡——官岩寺,該寺始建於唐鹹通年間,是老百姓為紀念祖登大師舍身投岩祈雨,依岩而建的一座古廟。


    明代初期,大文學家宋濂來到此地,他在《官岩教寺記》中寫到:“俯瞰縣北岩坑,仙華諸峰如萬馬東行,或駐或躍,而浦陽江之水蜿蜿蜒蜒,又如白龍南飛一瀉數十裏,繞岩腹而去,周圍原野星羅棋布……誠天地間勝絕之地也。”


    在任店村中,任姓是個大姓。任三和——也就是任正非的爺爺,當時是醃製金華火腿的大師傅。他在舊浦江縣城做工的時候,製作的火腿皮色黃亮,肉色紅潤,香氣濃鬱,這一手絕活使他遠近聞名。故此,任三和家的家境在任店村可稱富裕。任家當年在該村的老宅便是一座氣派的四合院,單單請木匠雕窗花就花了整整三年時間。


    任三和在浦江縣城醃製火腿,而家卻安在任店村。雖然兩地不過幾十裏的距離,但要在土路上騎驢坐車來往一趟,至少也要一天。很會做生意的任三和真的沒有想到,他的晚輩任正非竟用高科技手段,讓那些相隔兩地的人可以在轉瞬間“相見”——打一個電話,便可跨越千山萬水。


    任三和娶妻得子,起名任木生,字摩遜。他給兒子起這個名字,實是希望晚輩要“不遜於”任何人。任摩遜天資聰穎,讀書寫字過目不忘。任三和瞧在眼裏,喜在心頭。他為了兒子以後能有個遠大的前程,便將任摩遜送北平讀大學去了。


    任摩遜成了任店村第一個大學生,這在當時幾乎等同於古代考中了舉人和狀元的榮耀。


    任摩遜就讀於北平民大經濟係。他求學的同時,還參加了共青團,並與校內很多熱血青年一起,走上街頭、奔走呼號,投身於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然而,世事無常,任摩遜的父母相繼病逝,任摩遜失去了經濟來源,他的大學生涯也驀然走到了盡頭。任摩遜輟學回家,為了生計,他曾經先後在浙江定海水產職業學校、南京農業職中等學校任教。


    1937年12月,日軍攻占南京,國家民族岌岌可危。任摩遜懷著一腔報國熱血,在浙江同鄉的介紹下,來到國民黨412軍工廠任會計。這是一家專門生產防毒麵具的兵工廠。


    任摩遜身在國民黨的兵工廠,卻認同共產黨提出的“全國上下一致抗日”的主張。他不僅在廠子裏積極宣傳抗日,還組織了讀書會,和大家一起探討抗日問題。但是,任摩遜的愛國舉動引起了廠內國民黨特務的注意。


    由於戰局的變化,412軍工廠經廣西輾轉遷到貴州桐梓。1944年,任摩遜發覺形勢不好,他以送家眷回鄉定居為由,悄悄離開了兵工廠。可是國民黨特務幽靈般跟蹤而至,結果卻誤捉他人。第二天,任摩遜裝病托村裏人用皮龍(類似於轎子),將自己抬到鄭家塢火車站,就此擺脫了國民黨特務的魔爪,最後悄然離鄉,來到貴州生活。


    在貴州,任摩遜為了躲避國民黨特務的迫害,他暫時棲身在安順地區的鎮寧縣山區。這裏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造就了聞名中外的黃果樹瀑布奇觀。可是在當時,因為沒有旅遊業的支撐,鎮寧縣山區的生活非常清苦。


    愛情是生命裏的鹽。任摩遜在這裏遇到了17歲的程遠昭女士,兩個人相愛並結婚。他們婚後不久,也就是1944年10月25日,一個健康、機靈的男娃降生了。雖然當時任摩遜和程遠昭兩個人婚後的日子過得不寬裕,但這個男娃的到來還是給他們帶來無限的歡樂。


    任摩遜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懷裏抱著哭聲洪亮的男娃,對在床上坐月子的程遠昭說:“我要給兒子起一個有意義的名字。”


    程遠昭女士說:“起什麽名字呢?”


    任摩遜想了想:“就叫他正非吧!”


    “這個名字好。”程遠昭女士從丈夫懷中接過愛子,憐愛地說:“你有名字了,你以後就叫任正非了!”


    人世間充滿了是是非非,究竟何為正,何為非?真得需要一個人用一輩子去探究、去領悟。隻要將是是非非悟透,那麽他就能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都有用的人。


    程遠昭是山區裏長大的姑娘,她性格開朗、樸實。貴州山區雖然是個清貧之地,但程家家長還是讓程遠昭一直讀到高中畢業。程遠昭受丈夫影響,以後靠自學成為了一名數學教師。


    任摩遜和程遠昭是一對恩愛夫妻,他們婚後共育有二子五女,任正非是老大。他們一家九口人,都靠著任程兩個人教書賺來的微薄薪水生活,而且任摩遜還要按月給老家的家眷寄生活費。


    因為戰亂,處處民不聊生。任父任母雖然能給任正非等孩子聰明的頭腦,可是卻無法給他們溫飽的生活。任家父母為了讓7個孩子都有書讀,他們寧可省吃儉用、四處借錢,即使幾個人合用一條被子、在地炕裏做三餐,也不覺得苦。


    任家的日子處處充滿了艱難。任正非就在貧困的環境中一點點長大。1958年,任摩遜終於在國家吸收一批高級知識分子入黨時光榮地入了黨。可是“文革”開始後,因為任摩遜曾經在國民黨的工廠當過會計,造反派就說他曆史不清,便派紅衛兵上門抄家。這些紅衛兵本以為任摩遜是高級知識分子又是大校長,家裏一定很富裕,可是推門一看,隻見任家四壁空空,哪有一件值錢的東西?破舊的被單下麵更是鋪滿了簡單的稻草……任家的清貧讓這些造反小將們感到震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洪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洪文並收藏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