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軍,報國誌氣高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 作者:李洪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楊炯《從軍行》
一個書生和一個戰士之間,就是一念之差。任正非雖然一步就輕鬆地跨越了過去,可是再回頭,卻已經隔著11年戎裝鐵馬的歲月。
任正非還能接著往前行,他還能繼續自己的軍旅之路嗎?為了一雙兒女,為了家庭的責任,任正非還是選擇了轉業,可是任正非身上的軍裝穿得時間夠久,深圳這個商業之都,真的能容得下他的理想與現實嗎?
任正非坐火車又回到了重慶。那時,重慶市造反派林立,武鬥不斷,完全是一個“槍林彈雨”的環境。
任正非回到學校後,他靜下心來,什麽派係鬥爭、文攻武衛,都成了他耳邊的秋風、眼前的落葉和頭頂的閑雲。任正非重新回到了課堂,端起了書本,他將虧欠的知識都一點一滴地補了回來。他甚至將電子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製這些看似沒有用的課程,也都自學完畢。後來,他的家人都說:沒什麽用的東西也這麽努力學,真是很佩服、感動。
任正非還在校外認識了幾個西安交大的老師,這些老師經常會給他一些油印的書看。另外,他還把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一道不落地做了兩遍,並自修了哲學和邏輯學。最後,任正非還自學了英、日等外語,並達到了可以閱讀大學外語課本的程度。如今,任正非去歐美市場考察,他和當地的客戶洽談業務的時候,可以不帶翻譯,直接用外語對話。
任正非知識淵博,見解獨到,故此他的講話旁征博引,總能一針見血地戳中要害。他之所以能達到這個境界,和他讀大學時的努力自學是分不開的。
任正非知道自己父親的處境很艱難,他就收集了許多傳單,並夾在信中,寄給自己的母親。其中有一張傳單上印有周恩來總理的一段講話:幹部要實事求是,不是的不要亂承認,事情總會搞清的。
任母就把周總理這段話藏在飯碗裏,送給關在牛棚中每日掛著牌子遭受批鬥的任父。後來任摩遜說,是這張條子救了他的命,他看了這張條子才沒有自殺。
其實,為了自己的孩子們,任摩遜也不能自殺。如果他自殺了,就等於自絕於人民,孩子們將背上父輩沉重的政治包袱,一輩子都無法生存。
任正非大學畢業後,首先就職於建築工程單位。1974年,國家為了盡快實現工業現代化,做出了一個決定:從法國引進一套世界先進的化纖項目,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並將在東北的遼陽市建廠。為了保證遼陽化纖基地的建設順利完成,急需從全國各地調集優秀人才參加這項重點工程,而這些建設人員首先要參軍,然後再以軍隊的形式參與建設。
此時,“文革”已經到了後期,任正非的出身問題,就顯得不那麽突出了。任正非報名參軍,應征入伍的事情受到的阻礙不大。任正非就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基建工程兵的一員,並遠赴遼陽,參加施工建設。
任正非1974年入伍,正式穿上了軍裝,成為遼陽化纖建設工地基建工程兵部隊的一員。基建工程兵部隊是我國獨有的特殊兵種,承擔著國家大中型工程建設的任務。該兵種組建日期為1966年8月1日,這支部隊後來發展到10個軍級單位,總人數近50萬人,成為國家基建戰線上的一支突擊隊。
任正非正式入伍,最初的時候從事化工相關方麵的自動操縱工作。當時有數百個法國專家在現場親臨指導,他們教會了中國工人化工自動化操縱等必要的技術。
任正非在後來曾經這樣回憶道:因為其時中國比較貧窮,國家的理想就是每一個老百姓都能穿上化纖的衣服。中國人那時認為化纖的衣服很挺,不打皺,很美麗。那個化纖廠建好以後,中國就改革開放了,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認為棉布比化纖好。化纖有個缺點,不透氣,一旦著火以後,沾在身上燒,會很危險。這個廠沒有實現給每個中國人提供化纖打扮的夢想,後來轉變為做包裝袋質料,而不是做衣服了。
任正非入伍不久,由於技術突出,就當上了通信兵,他隨後便被抽調到貴州安順地區的一個飛機製造廠,參與開發一項代號為011的軍事通訊係統工程。任正非上進好學,刻苦鑽研,有多項科技發明創造,還有兩次曾經填補國家空白。由於任正非的出身問題,雖然他的發明不斷,但他從未受到過嘉獎,想要入黨更是奢談。
飛機製造廠的工作雖然艱苦,但火熱的青春和艱苦環境的碰撞更能激起絢麗的火花。經過多年建設,部隊在貴州陸續完成了包括總裝廠、飛機洞庫、試驗場地在內的幾十個建設項目,這些項目分布在貴州至安順公路兩側的山溝裏,綿延400多公裏。1970年,該製造廠生產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這裏麵自然有任正非的一份功勞。
即使在條件艱苦的戈壁灘上,也能長出一朵愛情的小花來。任正非當兵的時候,他結了婚,有家的男人才像個男人的樣子,有家的男人就好像一艘孤舟終於找到了可以停泊的港灣。
任正非結婚的時候,任家經濟也是很拮據,但他的弟弟和妹妹們還是為他辛苦地湊了一百塊錢。這一百塊錢雖然不多,但卻是任家兄弟姐妹之間最濃、最真、最深的情誼!
1976年之後,“文革”結束。社會生活、科學研究,一切都走上了正軌。任正非的各種榮譽也隨即接踵而來。1978年3月,年僅33歲的任正非來到北京,出席了有6000名代表參加的全國科學大會。這些人中,僅有150多人在35歲以下,可見任正非當時很受重視,他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後來,任正非出席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任摩遜也為兒子的成就感到高興,他還做了一個相框,將任正非和黨中央領導的合影放進去,並將相框高高地掛在了自己家的牆上。
任正非在多年的軍營生活中,除了發明創造,他還通讀了馬克思的《資本論》,對四卷本的《毛澤東選集》也有深刻研究。《毛澤東選集》的精華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任正非的腦海中,以後他在華為的經營和管理中,借鑒了很多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並借此開創了獨特的華為企業管理文化。
隨著1982年的到來,任正非的從軍之路終於走到了盡頭。根據國民經濟調整和國家體製、軍隊體製改革的要求,黨中央最後決定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部隊。
裁軍,退伍?任正非沒有想過,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他有些茫然。任正非早已經熟悉了研究室和軍營這兩點一線的生活,讓他轉業去人際關係複雜的地方,他一下子怎能適應得了?
由於任正非是部隊裏的技術骨幹,部隊的領導也非常希望能將他留下來,並準備將他轉到另外一個科研基地。任正非爭求了愛人的意見,先領著一雙兒女到基地參觀一下,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去留的最終決定。
任正非當時已經有一兒一女,小兒子被他抱在懷中,尚不懂事。他的大女兒看完科研基地周圍連綿的群山,說了一句讓他心情複雜的話:“爸爸,這地方好荒涼!”
任正非婚後,夫妻雙方長期兩地分居。他可以留在軍隊的科研單位,繼續自己的研究工作,但他的一雙兒女也要陪著自己在這個荒涼的山區生活和學習,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任正非思前想後,最後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那就是轉業。為了孩子的前途,任正非隻能和部隊說再見了。
任正非的愛人這時已經先他一步到深圳的南油集團高層工作去了。隨後,任正非辦完了轉業手續,他領著一雙兒女南下廣東,來到了祖國邊陲這座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
深圳出現至今雖然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但最早的時候這裏隻是一個小漁村。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深圳建市後,毗鄰香港,水陸運輸方便,並連續25年創造了經濟年均增長達28%的高速度,堪稱國內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奇跡。
深圳市南油集團創立於1984年,負責當時深圳西部南頭半島23平方公裏土地的開發建設和綜合經營管理工作,是深圳最大的工業園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南油集團一度成為深圳市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集團,並為特區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任正非加入了南油集團,可是他卻看不慣一些部門領導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官僚作風。他曾豪情滿懷地給老總立“軍令狀”,要求將旗下的一個公司交給他管理。然而熱情換來的隻是冷漠,他的要求沒有獲得批準。
企業老總為了安撫任正非,讓他去了該集團下屬的一家電子公司,任命他為那家公司的副總經理。
根據任正非之女孟晚舟(隨母姓)後來回憶,當時任正非和妻子初到深圳,生活條件很艱苦,他們住在漏雨的房子裏。深圳是多雨地區,在這個四通透風的屋子裏,常常是外麵下大雨,裏麵下小雨。不久之後,孟晚舟要上初中了,為了不影響學習,她便被送到了貴州的爺爺奶奶家。
巴頓將軍說:“作為男人,隻有對艱苦和嚴格習以為常,在困難麵前才能夠盡職盡責。”
任正非軍人出身,自然不怕艱苦。他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他好比一張繃緊的弓,正在尋找新的人生目標,他要向這個目標射出自己的希望之箭。他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要讓自己的家人都過上好日子,他冥冥中有一個感覺,這個目標,一定會在這座城市中實現。
——楊炯《從軍行》
一個書生和一個戰士之間,就是一念之差。任正非雖然一步就輕鬆地跨越了過去,可是再回頭,卻已經隔著11年戎裝鐵馬的歲月。
任正非還能接著往前行,他還能繼續自己的軍旅之路嗎?為了一雙兒女,為了家庭的責任,任正非還是選擇了轉業,可是任正非身上的軍裝穿得時間夠久,深圳這個商業之都,真的能容得下他的理想與現實嗎?
任正非坐火車又回到了重慶。那時,重慶市造反派林立,武鬥不斷,完全是一個“槍林彈雨”的環境。
任正非回到學校後,他靜下心來,什麽派係鬥爭、文攻武衛,都成了他耳邊的秋風、眼前的落葉和頭頂的閑雲。任正非重新回到了課堂,端起了書本,他將虧欠的知識都一點一滴地補了回來。他甚至將電子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製這些看似沒有用的課程,也都自學完畢。後來,他的家人都說:沒什麽用的東西也這麽努力學,真是很佩服、感動。
任正非還在校外認識了幾個西安交大的老師,這些老師經常會給他一些油印的書看。另外,他還把樊映川的高等數學習題集從頭到尾,一道不落地做了兩遍,並自修了哲學和邏輯學。最後,任正非還自學了英、日等外語,並達到了可以閱讀大學外語課本的程度。如今,任正非去歐美市場考察,他和當地的客戶洽談業務的時候,可以不帶翻譯,直接用外語對話。
任正非知識淵博,見解獨到,故此他的講話旁征博引,總能一針見血地戳中要害。他之所以能達到這個境界,和他讀大學時的努力自學是分不開的。
任正非知道自己父親的處境很艱難,他就收集了許多傳單,並夾在信中,寄給自己的母親。其中有一張傳單上印有周恩來總理的一段講話:幹部要實事求是,不是的不要亂承認,事情總會搞清的。
任母就把周總理這段話藏在飯碗裏,送給關在牛棚中每日掛著牌子遭受批鬥的任父。後來任摩遜說,是這張條子救了他的命,他看了這張條子才沒有自殺。
其實,為了自己的孩子們,任摩遜也不能自殺。如果他自殺了,就等於自絕於人民,孩子們將背上父輩沉重的政治包袱,一輩子都無法生存。
任正非大學畢業後,首先就職於建築工程單位。1974年,國家為了盡快實現工業現代化,做出了一個決定:從法國引進一套世界先進的化纖項目,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並將在東北的遼陽市建廠。為了保證遼陽化纖基地的建設順利完成,急需從全國各地調集優秀人才參加這項重點工程,而這些建設人員首先要參軍,然後再以軍隊的形式參與建設。
此時,“文革”已經到了後期,任正非的出身問題,就顯得不那麽突出了。任正非報名參軍,應征入伍的事情受到的阻礙不大。任正非就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基建工程兵的一員,並遠赴遼陽,參加施工建設。
任正非1974年入伍,正式穿上了軍裝,成為遼陽化纖建設工地基建工程兵部隊的一員。基建工程兵部隊是我國獨有的特殊兵種,承擔著國家大中型工程建設的任務。該兵種組建日期為1966年8月1日,這支部隊後來發展到10個軍級單位,總人數近50萬人,成為國家基建戰線上的一支突擊隊。
任正非正式入伍,最初的時候從事化工相關方麵的自動操縱工作。當時有數百個法國專家在現場親臨指導,他們教會了中國工人化工自動化操縱等必要的技術。
任正非在後來曾經這樣回憶道:因為其時中國比較貧窮,國家的理想就是每一個老百姓都能穿上化纖的衣服。中國人那時認為化纖的衣服很挺,不打皺,很美麗。那個化纖廠建好以後,中國就改革開放了,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認為棉布比化纖好。化纖有個缺點,不透氣,一旦著火以後,沾在身上燒,會很危險。這個廠沒有實現給每個中國人提供化纖打扮的夢想,後來轉變為做包裝袋質料,而不是做衣服了。
任正非入伍不久,由於技術突出,就當上了通信兵,他隨後便被抽調到貴州安順地區的一個飛機製造廠,參與開發一項代號為011的軍事通訊係統工程。任正非上進好學,刻苦鑽研,有多項科技發明創造,還有兩次曾經填補國家空白。由於任正非的出身問題,雖然他的發明不斷,但他從未受到過嘉獎,想要入黨更是奢談。
飛機製造廠的工作雖然艱苦,但火熱的青春和艱苦環境的碰撞更能激起絢麗的火花。經過多年建設,部隊在貴州陸續完成了包括總裝廠、飛機洞庫、試驗場地在內的幾十個建設項目,這些項目分布在貴州至安順公路兩側的山溝裏,綿延400多公裏。1970年,該製造廠生產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這裏麵自然有任正非的一份功勞。
即使在條件艱苦的戈壁灘上,也能長出一朵愛情的小花來。任正非當兵的時候,他結了婚,有家的男人才像個男人的樣子,有家的男人就好像一艘孤舟終於找到了可以停泊的港灣。
任正非結婚的時候,任家經濟也是很拮據,但他的弟弟和妹妹們還是為他辛苦地湊了一百塊錢。這一百塊錢雖然不多,但卻是任家兄弟姐妹之間最濃、最真、最深的情誼!
1976年之後,“文革”結束。社會生活、科學研究,一切都走上了正軌。任正非的各種榮譽也隨即接踵而來。1978年3月,年僅33歲的任正非來到北京,出席了有6000名代表參加的全國科學大會。這些人中,僅有150多人在35歲以下,可見任正非當時很受重視,他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後來,任正非出席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任摩遜也為兒子的成就感到高興,他還做了一個相框,將任正非和黨中央領導的合影放進去,並將相框高高地掛在了自己家的牆上。
任正非在多年的軍營生活中,除了發明創造,他還通讀了馬克思的《資本論》,對四卷本的《毛澤東選集》也有深刻研究。《毛澤東選集》的精華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任正非的腦海中,以後他在華為的經營和管理中,借鑒了很多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並借此開創了獨特的華為企業管理文化。
隨著1982年的到來,任正非的從軍之路終於走到了盡頭。根據國民經濟調整和國家體製、軍隊體製改革的要求,黨中央最後決定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部隊。
裁軍,退伍?任正非沒有想過,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他有些茫然。任正非早已經熟悉了研究室和軍營這兩點一線的生活,讓他轉業去人際關係複雜的地方,他一下子怎能適應得了?
由於任正非是部隊裏的技術骨幹,部隊的領導也非常希望能將他留下來,並準備將他轉到另外一個科研基地。任正非爭求了愛人的意見,先領著一雙兒女到基地參觀一下,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去留的最終決定。
任正非當時已經有一兒一女,小兒子被他抱在懷中,尚不懂事。他的大女兒看完科研基地周圍連綿的群山,說了一句讓他心情複雜的話:“爸爸,這地方好荒涼!”
任正非婚後,夫妻雙方長期兩地分居。他可以留在軍隊的科研單位,繼續自己的研究工作,但他的一雙兒女也要陪著自己在這個荒涼的山區生活和學習,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任正非思前想後,最後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那就是轉業。為了孩子的前途,任正非隻能和部隊說再見了。
任正非的愛人這時已經先他一步到深圳的南油集團高層工作去了。隨後,任正非辦完了轉業手續,他領著一雙兒女南下廣東,來到了祖國邊陲這座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
深圳出現至今雖然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但最早的時候這裏隻是一個小漁村。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深圳建市後,毗鄰香港,水陸運輸方便,並連續25年創造了經濟年均增長達28%的高速度,堪稱國內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奇跡。
深圳市南油集團創立於1984年,負責當時深圳西部南頭半島23平方公裏土地的開發建設和綜合經營管理工作,是深圳最大的工業園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南油集團一度成為深圳市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集團,並為特區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任正非加入了南油集團,可是他卻看不慣一些部門領導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官僚作風。他曾豪情滿懷地給老總立“軍令狀”,要求將旗下的一個公司交給他管理。然而熱情換來的隻是冷漠,他的要求沒有獲得批準。
企業老總為了安撫任正非,讓他去了該集團下屬的一家電子公司,任命他為那家公司的副總經理。
根據任正非之女孟晚舟(隨母姓)後來回憶,當時任正非和妻子初到深圳,生活條件很艱苦,他們住在漏雨的房子裏。深圳是多雨地區,在這個四通透風的屋子裏,常常是外麵下大雨,裏麵下小雨。不久之後,孟晚舟要上初中了,為了不影響學習,她便被送到了貴州的爺爺奶奶家。
巴頓將軍說:“作為男人,隻有對艱苦和嚴格習以為常,在困難麵前才能夠盡職盡責。”
任正非軍人出身,自然不怕艱苦。他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他好比一張繃緊的弓,正在尋找新的人生目標,他要向這個目標射出自己的希望之箭。他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要讓自己的家人都過上好日子,他冥冥中有一個感覺,這個目標,一定會在這座城市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