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其所長,不強其所不能。


    ——《明太祖實錄》


    科研的道路,永無坦途,而華為的研發道路正是處處充滿了艱辛。在研製c&c08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的時候,任正非曾經悲壯地告訴大家:如果搞不成功的話,他第一個從五樓跳下去!


    華為c&c08兩千門數字交換機一經推出,立刻銷售得風生水起。華為憑借這一款“爭氣”機,一舉打破國外的技術和市場壟斷,逐步將國內的競爭對手如巨龍、大唐等公司遠遠地拋在身後。華為還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不斷地蠶食國際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最終成為國內電信行業的領軍企業。


    看到華為取得的成就,相信一定會有人得出這樣的結論:華為的成功,就是注重研發的結果,不管國內哪家電信供貨商,隻要最先研製出類似c&c08兩千門數字交換機的產品,都會賣得一路飄紅,然後,借此成為國內電信行業的翹楚。


    其實,華為絕對不是國內第一家研製出兩千門機乃至後來萬門數字交換機的公司。提起國產萬門數字交換機,必須要提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的鄔江興。


    鄔江興1953年9月12日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他才是中國程控電話交換機之父。早在1991年,鄔江興就組織和研發出了hjd04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


    美國研製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的時候,曾經集中數千名專業人才,並動用了14億美元,才得以將萬門數字交換機研製成功。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的大容量程控交換機隻能依賴進口。當時,國外的評論是:“搞程控交換機,沒有幾千名科技人員,沒有數億美元的資金支持,想要研製萬門數字交換機,那是不可能的。”外國同行甚至斷言:“中國人根本不可能研製出萬門程控交換機。”


    鄔江興迎難而上,他和戰友們一起,終於在1991年將hjd04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研製了出來。


    鄔江興的背後,有國家在支持,研究環境和實驗儀器都是華為公司比不了的。李一男和鄭寶用聯袂站在c&c08萬門數字交換機起跑線的時候,他們已經比鄔江興整整晚了兩年。


    在電信市場上,莫說晚了兩年,即使差了兩天,結果都大不一樣。可是令人想不到的事情卻比比皆是——1995年,巨龍公司將hjd04萬門交換機推向了電信市場,很快巨龍的hjd04交換機就搶占了國內交換機市場的14%份額。巨龍公司立足京城,有政府做靠山,hjd04萬門機一出,一舉打破了外國壟斷中國通信市場的狀況。這在當時確實是一件大漲中國電信人誌氣的好事。


    可是hjd04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經曆了短暫的輝煌後,卻終因巨龍公司的製度僵化、經營者隻注重短期市場收益、缺乏長期的戰略眼光、其產品升級換代不及時等原因,很快步履蹣跚地失去了戰鬥力,而後被華為等國內其他公司快速超越,並將其遠遠地甩到了身後。


    再反觀華為公司,他們在向市場推出自己的數字交換機的同時,還不惜巨額投入,下大力氣研發了ngn,即以軟交換為核心的下一代通信網絡,還有光纖網絡、移動通信等領域的技術。並很好地解決了中國通信市場的骨幹網,由“七國八製”遺留下來的“病根”(即不同國家的設備管轄不同的區域,在跨區通信時就出現一些問題,如串線、無法連接等問題)。


    故此,當巨龍意識到通信網絡、光纖網絡等市場價值的時候,為時已晚。隨著光纖通信、移動時代的來臨,巨龍公司沒有技術儲備,無力再追趕華為等公司,就隻能等待著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巨龍公司能夠迅速成功的原因,就是背後有政府做靠山。但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背後有政府做靠山。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當時,巨龍公司的很多訂單都是上級直接指派,公司的銷售人員坐在公司裏就可以直接拿單。這樣不費力的經營方式,自然缺乏市場競爭能力。


    再有一點,巨龍公司的研發和生產部門嚴重脫節,導致其生產能力落後。hjd04萬門交換機的售後服務做得非常差。用戶買到hjd04萬門交換機後,一旦出現毛病,遲遲得不到修理,一個產品如果在顧客那裏失去了良好的口碑,那結果無異於自殺。


    通信設備一路飛速發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想從產品上賺大錢很困難,主要賺錢的方式是增值服務——即委托維護、設備更新等售後領域才能賺取更多的錢。這也是華為在投標時屢屢爆出罕見的低價,甚至低於自己成本價的原因。


    市場不能等、靠、要。研發更不能慢、緩、停。售後決不能延、拖、推。從巨龍公司的失敗,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萬門交換機的技術確實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與技術相互配套的宣傳、營銷和售後等環節。而讓這些環節都變得順暢的人,則是這個企業的老總,企業老總的眼光和魄力,才是最終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所在。


    任正非在他一篇《祝酒詞》的講話上,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從事的事業,是為了祖國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相信我們的事業一定會勝利,一定能勝利。


    任正非軍人出身,他在為華為全體員工增加財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從來也沒有忘記,要為國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這份為國為民的境界,豈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高度?


    心有多高,就能飛多遠;境界有多高,企業就能做多大。


    換一句更通俗的話講,不是c&c08數字交換機成就了任正非,而是任正非成就了c&c08數字交換機。


    但此時,華為公司準備研製的萬門數字交換機連一張圖紙都沒有,更別說是買來的樣品和實物了。


    1993年年初,華為所有的開發力量都放在c&c08兩千門交換機的開發上。當時的總工鄭寶用已經在讓李一男等科技人員考慮萬門機的方案。其實,李一男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用內部的高速總線,將五個兩千門交換模塊連接在一起,不就成了一個萬門機?


    這個擴展和連接的方案,就是上海貝爾的s1240、富士通的交換機的核心結構,經過大家仔細分析,一致認為,這些競爭對手的解決方案絕對是一條死胡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即便是五個兩千門機,通過高速線連接在一起,成了一個萬門機,但以後怎麽辦,要做一個十萬門機的時候,難道要將50個兩千門機連接到一起?那麽後續產品——二十萬門機?一百萬門機呢?這種擴展和連接的方案原理實在太簡單,類似於用積木搭房子、小學生作算數題。不管它在技術上是否能成功,最後都因交換機無法升級,終將成為被市場無情淘汰的“敝帚”。


    萬門機的設計方案被研究人員們討論來討論去,最後就是無法落實。其實這時候研究人員心裏麵已經有了“不著急”的情緒,因為華為公司的c&c08兩千門機數字交換機現在賣得非常好。


    華為c&c08兩千門數字交換機市場最主要集中在農村縣鎮,而農村縣鎮根本就不需要萬門交換機,c&c08萬門交換機和大家有些遠,有一種隔雲望月的感覺。


    鄭寶用為了給大家鼓勁,他拍著胸脯說:“你們研製吧,一旦開發出來,我保證賣出去10台8台的!”


    任正非的目光絕對是超人一等,他發現鄭寶用不僅有很強的科研開發能力,而且還富有組織管理能力,他就升任鄭寶用做了中央研究部的第一任總裁。這個部門下設交換機業務部、智能業務部、新業務部和基礎部。


    當然這四個部裏,最大的是交換機業務部,由李一男任總經理。華為將來畢竟要多條腿走路,一旦國內的交換機市場飽和,華為要在包含移動電話、光纖傳輸、數據通訊等新領域繼續有所作為。


    李一男因為在研製c&c08兩千門機數字交換機的時候表現出色,故此萬門機項目一直都是他在負責。


    萬門機項目比之c&c08兩千門機絕對要複雜得多,李一男縱使生了三頭六臂,也不可能將所有的研製項目全都包攬下來。項目一開始,他就招了劉平和餘厚林兩個人,劉平負責萬門機的軟件,餘厚林負責硬件。餘厚林和劉平年紀差不多,來自武漢的一個研究所,是一個很有經驗的硬件工程師。劉平和餘厚林這對搭檔,絕對是一對很有成效的黃金組合。


    交換機業務部科研人員為了盡快出結果,他們在李一男的帶領下,根本沒有休息日,從早到晚,吃住都在機房。


    任正非知道科研人員辛苦,就叮囑食堂,必須將一日三餐搞得豐富些,讓大家吃飽吃好,晚上9點之後,還要預備宵夜。他為了鼓舞士氣,還經常到交換機業務部來,他會和科研人員一起聊天,還會親切地稱呼李一男為“紅孩兒”。


    任正非看到c&c08萬門機進展緩慢,心急如焚。有一次他甚至悲壯地告訴大家,搞交換機的錢都是高利息借來的,如果搞不成功的話,他第一個從五樓跳下去!


    李一男和鄭寶用都是研製萬門機的中堅力量,c&c08萬門機是在c&c08兩千門機的模塊上研製升級的產品。可是如何將多個模塊連接在一起,他們同時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光纖……然而,當時光纖技術還不太成熟,華為的c&c08萬門機真的能利用這個並不成熟的技術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洪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洪文並收藏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