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變,一時風雲急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 作者:李洪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該來的總會來的,你躲不掉。
——來自網絡
港灣網絡的崛起,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沒有港灣興起並和華為爭奪市場,是不是會有“港江”、“港海”等網絡公司逆勢崛起呢?
華為公司是有性格的,賦予它豁達大氣性格的就是任正非。華為公司麵對波譎雲詭的商界,誰知道下一步會遇到什麽事兒,會發生什麽情況?但華為公司始終能在商海的潮頭淡定穩健如斯。
任正非曾經這樣說過: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麽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經這樣說過: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隻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這些歸根到底就一條:幹得不爽。大家在分開的時候,還得互相找一些靠譜的離職理由,畢竟人性本善,將來還得再見麵。
任正非性格剛毅耿直,說話辦事有時近乎粗暴,這應該與他的軍旅生涯有關。一個軍人,注定不能唯唯諾諾,這種性格可以幫助他成功。但他強悍的性格對於公司內部管理,對外展示華為的形象,卻有諸多不利的因素。
1998年,任正非在公司內部的一次會議上,半開玩笑地說:“我以前一直不知道,為什麽自己在部隊裏很難得到晉升,還是朱建萍(當時華為的宣傳部部長)的一段話說出了其中的緣由,他講:怪不得你在部隊裏得不到提拔,像你這樣壞的脾氣肯定很難與領導處好關係。華為人之所以可以容忍你火爆的脾氣,隻是因為你是老板而已。”
華人首富李嘉誠,對用人之道研究頗深,他有過這樣的感悟: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人,在哪裏都有。你千萬別傷害別人的尊嚴,尊嚴是非常脆弱的,經不起任何的傷害。
任正非有任正非的性格,李一男有李一男的秉性。李一男在加入華為的時候,就應該認同了任正非的經商理念,也應該認同了任正非的性格。換句更明白一點的話,如果任正非不是那麽敢打敢衝、勇於擔當,華為公司也不能聚集那麽多商業精英、業內才俊。
李一男的離職,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來自其他人的壓力。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叢林中,一隻敏捷的豹子不會去窺視老虎的地盤,可是他卻不能忍受其他動物對自己的挑戰,即使是同類的豹子也不成。
猜測和推斷都有個人的主觀色彩,李一男在離職之前,他的思想是否很躊躇,他的心裏是否經過鬥爭,那就不是我們能夠窺測到的了。
事實不容假設,結果更不容推測。李一男的港灣網絡已經在京城落地生根。借助華為這塊金字招牌,李一男的大名在電信界早已經盡人皆知。隨後,風險投資商們都聞風而動,來到港灣找到了李一男。
在電影《非誠勿擾》中,範偉飾演的風險投資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風險投資就是越有風險越投資,沒有風險絕不投資。這兩句話雖然不能完全概括風險投資的全部意義,但講得也是相當到位。
那些找到港灣公司的風險投資商重複得都是一樣的話:港灣如果隻做華為的代理,賺取微薄的利益,那麽他們就沒有投資的必要。如果李一男拉起隊伍,然後推出自己的產品,接著再上市,他們就會往港灣注入龐大的風險投資。
李一男創業一年多,他手裏的1000萬資金很快就花完了。成立公司,研發、推廣處處需要花錢,但更大的一筆錢李一男卻花在了“挖華為牆角”上。
港灣網絡是一家新公司,也是一家小公司,它不可能學華為一樣,招來員工,然後進行長達一年多的培訓。李一男沒有時間,他也等不起。他隻能用自己的影響力,從華為“挖”來以前和自己一起共過事的研發和銷售方麵的精英。
2001年,李一男在華為公司已經挖來了上百號研發和市場銷售的骨幹加盟港灣。其中包括前華為公司國內市場主管副總裁彭鬆,原華為技術數據通信部總經理路新。2003年底,同是華為係的黃耀旭,也率領他創辦的鈞天科技投奔李一男。
在十多年前,李一男的港灣網絡想複製華為神話首先不缺的就是時機,因為一個巨大的寬帶數據通信市場正在形成。李一男手下雖然不敢說兵強馬壯,但至少是人才濟濟。他現在缺的是“東風”,那就是——錢。
李一男確實需要風險投資。他為了讓風險投資商們對港灣網絡擁有更大的信心,在公司成立一年之內,便推出了自主研發的路由器和交換機等產品。港灣公司隨後進軍寬帶ip領域,港灣網絡因為技術新穎,市場越做越順,其市場的占有率竟高達7%~8%。
再看華為公司,努力了多年,他們在國內寬帶ip領域的占有率也隻不過是10%~15%。李一男在公司的管理以及員工的使用上,用得都是任正非的辦法,故此外界都稱港灣網絡為“小華為”。
李一男為了給部下打氣,他說:“隻要三年的時間,就能讓投到港灣的一毛錢變一塊錢!”
港灣的飛速發展,令那些風險投資商們的屁股再也坐不住了。2001年9月,美國華平投資公司找到了李一男,他們首先向港灣公司注資1600萬,龍科創投隨後跟進,接著向港灣注資300萬美元。
李一男雖然刻意低調,從來不談“華為”兩個字,但兩家的商品疊合,全麵競爭已經不可避免地展開了。李一男拿到了這兩筆風險投資後,他憑著自己聰明的頭腦,迅速研發出了屬於港灣的通信設備,這些通信設備在技術方麵比華為的產品更先進,在功能上比華為的產品更全麵,華為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位已經被電信業的“黑馬”——港灣網絡撼動了。
港灣網絡經營得風生水起,華平投資、tvc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公司以及龍科創投,都對“電信小巨人”李一男的港灣網絡公司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經過他們的多次追加,李一男前後共獲得了1.16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李一男有錢之後,花錢也開始變得大手大腳……
當時負責管理港灣網絡公司財務的副總裁,曾經私下對朋友感歎道:“一個裝修就花去了2000萬,真是拿著風險投資的錢不心痛!”
任正非籌措資金的方法是內部員工持股,而李一男的方法是引進風險投資。後者雖然給力快捷,但李一男卻漠視了一點,那就是風險投資股東的壓力:投資越多,股東們對李一男的經營就越掣肘。巨大的風險投資,在港灣網絡的經營上,首先種上了失敗的種子。
李一男也知道,風險投資是一把雙刃劍,這把劍的一麵可以幫他擴大公司,拓展市場,使港灣取得一連串成績,另一麵卻是被割傷的危險。但是,港灣在輝煌的麵前,還是淡化了這把劍的另一麵,即危機的感覺。
根據華為的壓強原理,即:集中優勢資源在一定時間內做一件事情。港灣首先要做的就是“寬帶市場”,事實證明,李一男是對的,港灣網絡首先在寬帶新產品方麵做得風生水起。
李一男再接再厲,很快在市場上推出了機架式以太網骨幹交換機,接著adsl\\vdsl混插大容量機架式ipdm係統上市,隨後,支持oc192接口的t比特核心路由器也被研製出來。
其中,港灣網絡在萬兆核心路由器領域有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在asic芯片設計上已經達到1700萬門,0.13微米的水平。
港灣網絡公司當時曾經信心滿滿地聲稱:這些寬帶網絡建設中應用最廣泛、最主流的產品領先於國內主要競爭對手12~18個月的時間!
據一位港灣廣東地區的員工回憶,第一個產品在市場上“簡直賣瘋了”,其中在寧波網通一個工程中就中標3000萬。
2000年,港灣網絡創業的第一年,營收為7600萬元,隨著風險投資的湧入,港灣網絡這個“小巨人”公司,就好像插上了翅膀,2001年,銷售額度便達到1.47億元;到了2002年,港灣的收入便又上了一個台階,竟高達4.2億元;2003年,更是有了成倍的增長,竟高達12個億。
2003年,華為在國內的銷售收入為150個億,也就是說港灣網絡的營業額,已經有華為的十二分之一了。
李一男絕對是個聰明的人,港灣網絡和華為公司比起來,好像是一艘汽船和航空母艦。他之所以敢挑起競爭,並開始搶占華為公司的市場,首先是對自己的技術有強大的信心,二是現在思科公司正在狀告華為專利侵權。
華為上下為了應對這場國際知識產權官司,已經忙作了一團。很顯然,任正非對應勢崛起的港灣網絡,暫時無暇全力以赴地應對了。
華為和思科這場世人矚目的國際官司,不管任正非是贏是輸,都將為港灣網絡帶來一個野蠻發展的空窗期。一旦港灣網絡發展到一定規模,能夠一舉上市,那麽港灣網絡這艘小汽艇就會搖身一變,成為一首戰列艦。
雖然港灣網絡短時間無法對國內電信業的老大——華為公司產生顛覆性的威脅,但港灣公司一旦順利上市,能從股市上籌募到大量的資金,那麽華為公司再想對付港灣網絡,可就困難得多了。
任正非對李一男的一舉一動確實是了如指掌,他對李一男吸納風險資金野蠻發展,並大挖華為公司人才、瘋狂搶占華為產品市場的舉動,早就一肚子都是“火”了。
華為在這段時間裏也有一些無法施展手腳的感覺,他們重金投入的3g技術隻能苦苦等待,在聯通cdma的招標中意外失手,因為忽略小靈通,讓中興這個老對手一步步地趕了上來。就在任正非準備對付李一男的時候,思科卻在美國將華為公司告上了法庭。
這種國際知識產權的官司是最難打的,前有港灣圍追堵截,後有思科公司高舉法律的“大棒”,華為陷入了成立以來一場最大的危機之中。
——來自網絡
港灣網絡的崛起,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沒有港灣興起並和華為爭奪市場,是不是會有“港江”、“港海”等網絡公司逆勢崛起呢?
華為公司是有性格的,賦予它豁達大氣性格的就是任正非。華為公司麵對波譎雲詭的商界,誰知道下一步會遇到什麽事兒,會發生什麽情況?但華為公司始終能在商海的潮頭淡定穩健如斯。
任正非曾經這樣說過: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麽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經這樣說過: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隻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這些歸根到底就一條:幹得不爽。大家在分開的時候,還得互相找一些靠譜的離職理由,畢竟人性本善,將來還得再見麵。
任正非性格剛毅耿直,說話辦事有時近乎粗暴,這應該與他的軍旅生涯有關。一個軍人,注定不能唯唯諾諾,這種性格可以幫助他成功。但他強悍的性格對於公司內部管理,對外展示華為的形象,卻有諸多不利的因素。
1998年,任正非在公司內部的一次會議上,半開玩笑地說:“我以前一直不知道,為什麽自己在部隊裏很難得到晉升,還是朱建萍(當時華為的宣傳部部長)的一段話說出了其中的緣由,他講:怪不得你在部隊裏得不到提拔,像你這樣壞的脾氣肯定很難與領導處好關係。華為人之所以可以容忍你火爆的脾氣,隻是因為你是老板而已。”
華人首富李嘉誠,對用人之道研究頗深,他有過這樣的感悟: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人,在哪裏都有。你千萬別傷害別人的尊嚴,尊嚴是非常脆弱的,經不起任何的傷害。
任正非有任正非的性格,李一男有李一男的秉性。李一男在加入華為的時候,就應該認同了任正非的經商理念,也應該認同了任正非的性格。換句更明白一點的話,如果任正非不是那麽敢打敢衝、勇於擔當,華為公司也不能聚集那麽多商業精英、業內才俊。
李一男的離職,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來自其他人的壓力。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叢林中,一隻敏捷的豹子不會去窺視老虎的地盤,可是他卻不能忍受其他動物對自己的挑戰,即使是同類的豹子也不成。
猜測和推斷都有個人的主觀色彩,李一男在離職之前,他的思想是否很躊躇,他的心裏是否經過鬥爭,那就不是我們能夠窺測到的了。
事實不容假設,結果更不容推測。李一男的港灣網絡已經在京城落地生根。借助華為這塊金字招牌,李一男的大名在電信界早已經盡人皆知。隨後,風險投資商們都聞風而動,來到港灣找到了李一男。
在電影《非誠勿擾》中,範偉飾演的風險投資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風險投資就是越有風險越投資,沒有風險絕不投資。這兩句話雖然不能完全概括風險投資的全部意義,但講得也是相當到位。
那些找到港灣公司的風險投資商重複得都是一樣的話:港灣如果隻做華為的代理,賺取微薄的利益,那麽他們就沒有投資的必要。如果李一男拉起隊伍,然後推出自己的產品,接著再上市,他們就會往港灣注入龐大的風險投資。
李一男創業一年多,他手裏的1000萬資金很快就花完了。成立公司,研發、推廣處處需要花錢,但更大的一筆錢李一男卻花在了“挖華為牆角”上。
港灣網絡是一家新公司,也是一家小公司,它不可能學華為一樣,招來員工,然後進行長達一年多的培訓。李一男沒有時間,他也等不起。他隻能用自己的影響力,從華為“挖”來以前和自己一起共過事的研發和銷售方麵的精英。
2001年,李一男在華為公司已經挖來了上百號研發和市場銷售的骨幹加盟港灣。其中包括前華為公司國內市場主管副總裁彭鬆,原華為技術數據通信部總經理路新。2003年底,同是華為係的黃耀旭,也率領他創辦的鈞天科技投奔李一男。
在十多年前,李一男的港灣網絡想複製華為神話首先不缺的就是時機,因為一個巨大的寬帶數據通信市場正在形成。李一男手下雖然不敢說兵強馬壯,但至少是人才濟濟。他現在缺的是“東風”,那就是——錢。
李一男確實需要風險投資。他為了讓風險投資商們對港灣網絡擁有更大的信心,在公司成立一年之內,便推出了自主研發的路由器和交換機等產品。港灣公司隨後進軍寬帶ip領域,港灣網絡因為技術新穎,市場越做越順,其市場的占有率竟高達7%~8%。
再看華為公司,努力了多年,他們在國內寬帶ip領域的占有率也隻不過是10%~15%。李一男在公司的管理以及員工的使用上,用得都是任正非的辦法,故此外界都稱港灣網絡為“小華為”。
李一男為了給部下打氣,他說:“隻要三年的時間,就能讓投到港灣的一毛錢變一塊錢!”
港灣的飛速發展,令那些風險投資商們的屁股再也坐不住了。2001年9月,美國華平投資公司找到了李一男,他們首先向港灣公司注資1600萬,龍科創投隨後跟進,接著向港灣注資300萬美元。
李一男雖然刻意低調,從來不談“華為”兩個字,但兩家的商品疊合,全麵競爭已經不可避免地展開了。李一男拿到了這兩筆風險投資後,他憑著自己聰明的頭腦,迅速研發出了屬於港灣的通信設備,這些通信設備在技術方麵比華為的產品更先進,在功能上比華為的產品更全麵,華為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位已經被電信業的“黑馬”——港灣網絡撼動了。
港灣網絡經營得風生水起,華平投資、tvc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公司以及龍科創投,都對“電信小巨人”李一男的港灣網絡公司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經過他們的多次追加,李一男前後共獲得了1.16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李一男有錢之後,花錢也開始變得大手大腳……
當時負責管理港灣網絡公司財務的副總裁,曾經私下對朋友感歎道:“一個裝修就花去了2000萬,真是拿著風險投資的錢不心痛!”
任正非籌措資金的方法是內部員工持股,而李一男的方法是引進風險投資。後者雖然給力快捷,但李一男卻漠視了一點,那就是風險投資股東的壓力:投資越多,股東們對李一男的經營就越掣肘。巨大的風險投資,在港灣網絡的經營上,首先種上了失敗的種子。
李一男也知道,風險投資是一把雙刃劍,這把劍的一麵可以幫他擴大公司,拓展市場,使港灣取得一連串成績,另一麵卻是被割傷的危險。但是,港灣在輝煌的麵前,還是淡化了這把劍的另一麵,即危機的感覺。
根據華為的壓強原理,即:集中優勢資源在一定時間內做一件事情。港灣首先要做的就是“寬帶市場”,事實證明,李一男是對的,港灣網絡首先在寬帶新產品方麵做得風生水起。
李一男再接再厲,很快在市場上推出了機架式以太網骨幹交換機,接著adsl\\vdsl混插大容量機架式ipdm係統上市,隨後,支持oc192接口的t比特核心路由器也被研製出來。
其中,港灣網絡在萬兆核心路由器領域有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在asic芯片設計上已經達到1700萬門,0.13微米的水平。
港灣網絡公司當時曾經信心滿滿地聲稱:這些寬帶網絡建設中應用最廣泛、最主流的產品領先於國內主要競爭對手12~18個月的時間!
據一位港灣廣東地區的員工回憶,第一個產品在市場上“簡直賣瘋了”,其中在寧波網通一個工程中就中標3000萬。
2000年,港灣網絡創業的第一年,營收為7600萬元,隨著風險投資的湧入,港灣網絡這個“小巨人”公司,就好像插上了翅膀,2001年,銷售額度便達到1.47億元;到了2002年,港灣的收入便又上了一個台階,竟高達4.2億元;2003年,更是有了成倍的增長,竟高達12個億。
2003年,華為在國內的銷售收入為150個億,也就是說港灣網絡的營業額,已經有華為的十二分之一了。
李一男絕對是個聰明的人,港灣網絡和華為公司比起來,好像是一艘汽船和航空母艦。他之所以敢挑起競爭,並開始搶占華為公司的市場,首先是對自己的技術有強大的信心,二是現在思科公司正在狀告華為專利侵權。
華為上下為了應對這場國際知識產權官司,已經忙作了一團。很顯然,任正非對應勢崛起的港灣網絡,暫時無暇全力以赴地應對了。
華為和思科這場世人矚目的國際官司,不管任正非是贏是輸,都將為港灣網絡帶來一個野蠻發展的空窗期。一旦港灣網絡發展到一定規模,能夠一舉上市,那麽港灣網絡這艘小汽艇就會搖身一變,成為一首戰列艦。
雖然港灣網絡短時間無法對國內電信業的老大——華為公司產生顛覆性的威脅,但港灣公司一旦順利上市,能從股市上籌募到大量的資金,那麽華為公司再想對付港灣網絡,可就困難得多了。
任正非對李一男的一舉一動確實是了如指掌,他對李一男吸納風險資金野蠻發展,並大挖華為公司人才、瘋狂搶占華為產品市場的舉動,早就一肚子都是“火”了。
華為在這段時間裏也有一些無法施展手腳的感覺,他們重金投入的3g技術隻能苦苦等待,在聯通cdma的招標中意外失手,因為忽略小靈通,讓中興這個老對手一步步地趕了上來。就在任正非準備對付李一男的時候,思科卻在美國將華為公司告上了法庭。
這種國際知識產權的官司是最難打的,前有港灣圍追堵截,後有思科公司高舉法律的“大棒”,華為陷入了成立以來一場最大的危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