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出京
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作者:金色魚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紫禁城,禦書房。
崇禎敲了敲發酸的頸椎從禦座上站了起來。
“大伴,把前幾天朕穿的那件袍子找來,午後咱們去京營看看。”
“是,老奴這就去。”
王承恩先是應了一句,然後斟酌著開口道:“皇爺,成國公執掌京營,此行要不要讓成國公陪同。”
崇禎聞言擺了擺手:“不用,朕自己去就行。”
王承恩愣了愣,臉上透著些許難色:“皇爺此去京營不著龍袍、不擺聖架、不讓人陪同,京營的人不認識陛下,怕是不會讓皇爺進營。”
聽到這話,崇禎忍不住撇頭看了一眼王承恩,隨即打趣道:“大伴,你身為朕的貼身秉筆太監,難道連一張兵部的視察文書都搞不到?”
王承恩聽得老臉一紅,趕忙躬身:“是老奴愚鈍,老奴這就去辦。”
半個時辰後,崇禎一身青色錦緞華服,帶著王承恩一行十幾人牽著馬出了皇城。
走在出城的街道上,崇禎四下打量,這一路上都能看到身著順天府衙門製服的差官在不同的路段給災民發放饅頭和米粥。
目光所過之處,隱於街角的流民已經沒了,與惡犬爭食的乞丐和頭插枯黃稻草的童男童女也消失不見。
從這些領到饅頭米粥的災民臉上已經能看到少許的鎮定與欣喜,目光也不再那麽無神,身上的精氣神多了,破敗腐朽之氣少了。
看著這一切,崇禎很是欣慰的暗自點頭,這是他穿越這幾天以來最值得高興的事了。
馮琦、孫傳庭短短三日能做到這種地步,實屬不易,可見兩人在救災方麵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隻不過救災事宜任重道遠,僅如此是不夠的,還得盡快實施後麵的改革才行。
崇禎心裏盤算著,不知不覺就到了外城城門口,隨後一行人躍上馬背,向著京營駐地方向而去。
京營的駐地原本是分散在順義、通州、門頭溝、大興幾地的。
隻因崇禎三年和崇禎七年皇太極曾兩次入關兵圍京師,所以兵部才集中把京營調到距離京師更近的豐台,以便於遇事能做到快速反應。
京營的前身是明成祖朱棣組建的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隻是到了明末,三大營因拱衛京師才多了個京營的稱謂。
三大營名字不同,兵種和分屬的職能也不盡相同。
三大營裏麵大家最為熟知的莫過於神機營,神機營是由完全的火銃兵和炮兵組成,組建之初隻有五千人,神機營雖然人不多但戰力非凡。
五軍營則是由少量騎兵和步兵組成,也是三大營裏人數最多的。
三千營是純粹的騎兵,由重騎兵和輕騎兵組成,組建之初隻有投降的三千蒙古騎兵,也正是因此才叫三千營。
後又經明成祖多次擴軍,三千營最巔峰時期人數一度達到十二萬之眾。
當然了,三大營最輝煌、最巔峰也是在明成祖在位期間。
那時候三大營的兵力高達四十八萬,戰力雄冠天下,兵鋒所指,所向無敵。
隻可惜這樣一支冠絕天下的雄師,最後毀在大明戰神朱祁鎮手裏,土木堡一戰大明滿朝武將和五十萬精銳一朝散盡,三大營的精神傳承就此終結。
京師保衛戰後三大營重新組建,戰力自然大不如前。
到了明末,遼東建奴五次攻入長城燒殺搶奪、奸淫擄掠,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城掠地、勢如破竹,三大營都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
說來也是,假如三大營還有明成祖巔峰時期一半的戰力,那遼東的建奴和國內的農民起義軍別說打進長城、別說攻城掠地,恐怕早就被踏平了。
是以現在的三大營應該是自組建以來最弱的,即便如此,她依然是當下最大規模的正規軍。
這些事作為穿越者的崇禎心知肚明,也知道現在的京營戰力堪憂,但心裏多少還是懷揣著那麽一點希望的。
豐台距離京師並不遠,隻用了半個時辰崇禎一行人就來到了京營駐地。
還不及靠近京營轅門,值守的兵卒就手持長槍圍了上來。
“前麵是軍營駐地,閑雜人等一律不得靠近,爾等速速離開。”
不等崇禎說話,王承恩就已跳下馬背,從懷裏掏出文書舉在胸前喊道:“我們是兵部過來視察的,可不是什麽閑雜人,速速讓你們上官來見。”
聞言,幾個兵卒裏為首的一人站了出來,示意另外幾人收起長槍,而後向王承恩一拱手。
“原來是兵部視察的大人,還請稍候片刻,小的這就去稟報統領。”
馬背上的崇禎對此也不在意,反而覺得京營的門麵還挺像那麽回事,就不知戰力如何。
不一會兒,一個身高七尺、虎背熊腰、身掛長刀的虯髯大漢來到轅門,確認王承恩手裏的文書無誤後,這才拱手道:
“末將成國公麾下京營副統領張萬泉見過大人。”
張萬泉說話之時,目光有意無意的在崇禎一行人裏翻找,見人群裏沒有成國公,也沒有他認識的官員,而且這群人還都穿著便衣,一時間不免有些生疑,於是開口問道:
“既是兵部巡查,為何不見執掌京營的成國公隨行陪同,這似乎不符合視察章程?”
張萬群的問題,王承恩像早有預料一般,隨即拱手回道:“此次過來隻是兵部例行視察,這點小事我等怎好叨擾成國公。”
張萬泉挑了挑橫眉,好像也是這個理,況且有兵部文書為憑,做不得假。
一念及此,張萬泉神色一緩“哈哈”大笑,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大人言之有理,還請隨末將進營。”
就這樣在張萬泉的帶領下,一群人進了軍營。
從一行人的穿衣打扮和言行舉止,張萬泉已然明了,這群人是以崇禎為首。
於是剛進營張萬泉就對崇禎抱拳含笑道:“還請大人隨末將先到中軍大帳稍作休息,末將這就讓人將一應兵冊、帳目取來給大人過目。”
崇禎笑著擺了擺手:“張將軍不必如此,隻是例行視察,兵冊、賬目本官就不看了,隨便在營裏走走瞧瞧就好了。”
崇禎敲了敲發酸的頸椎從禦座上站了起來。
“大伴,把前幾天朕穿的那件袍子找來,午後咱們去京營看看。”
“是,老奴這就去。”
王承恩先是應了一句,然後斟酌著開口道:“皇爺,成國公執掌京營,此行要不要讓成國公陪同。”
崇禎聞言擺了擺手:“不用,朕自己去就行。”
王承恩愣了愣,臉上透著些許難色:“皇爺此去京營不著龍袍、不擺聖架、不讓人陪同,京營的人不認識陛下,怕是不會讓皇爺進營。”
聽到這話,崇禎忍不住撇頭看了一眼王承恩,隨即打趣道:“大伴,你身為朕的貼身秉筆太監,難道連一張兵部的視察文書都搞不到?”
王承恩聽得老臉一紅,趕忙躬身:“是老奴愚鈍,老奴這就去辦。”
半個時辰後,崇禎一身青色錦緞華服,帶著王承恩一行十幾人牽著馬出了皇城。
走在出城的街道上,崇禎四下打量,這一路上都能看到身著順天府衙門製服的差官在不同的路段給災民發放饅頭和米粥。
目光所過之處,隱於街角的流民已經沒了,與惡犬爭食的乞丐和頭插枯黃稻草的童男童女也消失不見。
從這些領到饅頭米粥的災民臉上已經能看到少許的鎮定與欣喜,目光也不再那麽無神,身上的精氣神多了,破敗腐朽之氣少了。
看著這一切,崇禎很是欣慰的暗自點頭,這是他穿越這幾天以來最值得高興的事了。
馮琦、孫傳庭短短三日能做到這種地步,實屬不易,可見兩人在救災方麵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隻不過救災事宜任重道遠,僅如此是不夠的,還得盡快實施後麵的改革才行。
崇禎心裏盤算著,不知不覺就到了外城城門口,隨後一行人躍上馬背,向著京營駐地方向而去。
京營的駐地原本是分散在順義、通州、門頭溝、大興幾地的。
隻因崇禎三年和崇禎七年皇太極曾兩次入關兵圍京師,所以兵部才集中把京營調到距離京師更近的豐台,以便於遇事能做到快速反應。
京營的前身是明成祖朱棣組建的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隻是到了明末,三大營因拱衛京師才多了個京營的稱謂。
三大營名字不同,兵種和分屬的職能也不盡相同。
三大營裏麵大家最為熟知的莫過於神機營,神機營是由完全的火銃兵和炮兵組成,組建之初隻有五千人,神機營雖然人不多但戰力非凡。
五軍營則是由少量騎兵和步兵組成,也是三大營裏人數最多的。
三千營是純粹的騎兵,由重騎兵和輕騎兵組成,組建之初隻有投降的三千蒙古騎兵,也正是因此才叫三千營。
後又經明成祖多次擴軍,三千營最巔峰時期人數一度達到十二萬之眾。
當然了,三大營最輝煌、最巔峰也是在明成祖在位期間。
那時候三大營的兵力高達四十八萬,戰力雄冠天下,兵鋒所指,所向無敵。
隻可惜這樣一支冠絕天下的雄師,最後毀在大明戰神朱祁鎮手裏,土木堡一戰大明滿朝武將和五十萬精銳一朝散盡,三大營的精神傳承就此終結。
京師保衛戰後三大營重新組建,戰力自然大不如前。
到了明末,遼東建奴五次攻入長城燒殺搶奪、奸淫擄掠,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城掠地、勢如破竹,三大營都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
說來也是,假如三大營還有明成祖巔峰時期一半的戰力,那遼東的建奴和國內的農民起義軍別說打進長城、別說攻城掠地,恐怕早就被踏平了。
是以現在的三大營應該是自組建以來最弱的,即便如此,她依然是當下最大規模的正規軍。
這些事作為穿越者的崇禎心知肚明,也知道現在的京營戰力堪憂,但心裏多少還是懷揣著那麽一點希望的。
豐台距離京師並不遠,隻用了半個時辰崇禎一行人就來到了京營駐地。
還不及靠近京營轅門,值守的兵卒就手持長槍圍了上來。
“前麵是軍營駐地,閑雜人等一律不得靠近,爾等速速離開。”
不等崇禎說話,王承恩就已跳下馬背,從懷裏掏出文書舉在胸前喊道:“我們是兵部過來視察的,可不是什麽閑雜人,速速讓你們上官來見。”
聞言,幾個兵卒裏為首的一人站了出來,示意另外幾人收起長槍,而後向王承恩一拱手。
“原來是兵部視察的大人,還請稍候片刻,小的這就去稟報統領。”
馬背上的崇禎對此也不在意,反而覺得京營的門麵還挺像那麽回事,就不知戰力如何。
不一會兒,一個身高七尺、虎背熊腰、身掛長刀的虯髯大漢來到轅門,確認王承恩手裏的文書無誤後,這才拱手道:
“末將成國公麾下京營副統領張萬泉見過大人。”
張萬泉說話之時,目光有意無意的在崇禎一行人裏翻找,見人群裏沒有成國公,也沒有他認識的官員,而且這群人還都穿著便衣,一時間不免有些生疑,於是開口問道:
“既是兵部巡查,為何不見執掌京營的成國公隨行陪同,這似乎不符合視察章程?”
張萬群的問題,王承恩像早有預料一般,隨即拱手回道:“此次過來隻是兵部例行視察,這點小事我等怎好叨擾成國公。”
張萬泉挑了挑橫眉,好像也是這個理,況且有兵部文書為憑,做不得假。
一念及此,張萬泉神色一緩“哈哈”大笑,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大人言之有理,還請隨末將進營。”
就這樣在張萬泉的帶領下,一群人進了軍營。
從一行人的穿衣打扮和言行舉止,張萬泉已然明了,這群人是以崇禎為首。
於是剛進營張萬泉就對崇禎抱拳含笑道:“還請大人隨末將先到中軍大帳稍作休息,末將這就讓人將一應兵冊、帳目取來給大人過目。”
崇禎笑著擺了擺手:“張將軍不必如此,隻是例行視察,兵冊、賬目本官就不看了,隨便在營裏走走瞧瞧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