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生這一嗓子似有某種魔力,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


    隻是片刻之間,“吾皇萬歲,吾皇萬歲”的聲潮就將整個天際淹沒,久久不退。


    看到眼前的情形,崇禎心裏笑了,人心士氣可用,也不枉費自己這般騷操作了。


    崇禎這麽做固然是存了私心的,可這私心卻不是為自身,而是為大明。


    況且他說的也是心中真實的想法,並不是單純的畫大餅來白嫖、欺騙。


    崇禎在天武軍深情演說,忙著聚攏人心之際,京師城中的一眾朝臣也忙得不可開交。


    你當他們為何而忙?


    當然是為了崇禎在朝堂上提起的國子監’監生名額換糧一事。


    陳必謙府邸客廳,陳必謙與楊士聰兩人相對而坐。


    “還真是讓人想不到,溫體仁這老家夥還留了一手,孔貞運竟然和他們是一夥的。”


    “現在想來孔貞運之前在朝堂上與之不合顯然是裝的。”


    “現在孔貞運成了內閣首輔,還兼任了吏部尚書,以後咱們的人想要上位恐怕難了。”楊士聰略顯憂慮的說道。


    “呲溜……”


    陳必謙抬起熱茶吸了一口,才緩聲開口:


    “話雖如此,但朝徹兄也不必過於在意,就憑他孔貞運一人在朝中怕也獨木難支。”


    “昨日早朝,孔貞運既然推舉了我們的人,這說明前幾天溫體仁和咱們說的話還是算數的。”


    “眼下的局勢可不是和他們爭鬥的時候,當務之急,還得想辦法爭取到更多國子監’監生名額才是。”


    “益吾兄,言之有理。”


    楊士聰微微頷首,表示認同,繼而接著道:“憑借著我東林在江南的富庶,要拿下這區區十萬石糧食一個的監生名額又有何難。”


    聞言,陳必謙擺了擺手:“朝徹兄說的是不錯,若論富庶,整個大明都沒有比我東林所在的江南更富的地方,區區十萬石糧食一個名額也不算什麽。”


    “可朝徹兄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乾清宮那位說的是二十天以後換糧。”


    “江南距離京師足有千裏之遙,從江南運糧根本趕不上。”


    陳必謙說到這,似想到了什麽,不由哀歎出聲:


    “哎……,更要命的是上次在承天門我們東林的書生損失過多,秀才都沒剩下幾個。”


    “若以秀才功名進國子監,以後恐怕也難有作為,還得要舉人才行。”


    “可即使是現在傳訊回江南調人時間上也是趕不及的。”


    “所以現在咱們手上是既沒有糧也沒有人。”


    陳必謙這話一出,聽得楊士聰眉頭緊皺,愣了半晌後才緩緩開口:


    “從江南運糧趕不上倒也不怕,咱們出錢買就是,倒是沒有合適的舉子人選頗讓人頭疼。”


    聽到楊士聰這話,陳必謙不由眸中一亮,一拍腦袋“嗬嗬”笑了起來。


    “朝徹兄,你我都鑽進了死胡同,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這糧食可以用錢買,那人為什麽不可以用錢買呢!”


    聽到這話,楊士聰先是一愣,隨即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與此同時,溫體仁府邸客廳也是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


    “咱們能不能翻身,就看這次能讓多少門生故舊進國子監入學了。


    “隻要入學的人足夠多,等來年朝廷選仕,咱們總能扶植一批自己的心腹人手。”劉宇亮捋著胡須略帶激動的說道。


    主座上的溫體仁卻不像劉宇亮那麽樂觀,微微搖了搖頭緩聲說道:


    “監生換糧雖說是一次機會,但咱們卻不可大意。”


    “宮中那位奪了我們的職,卻又不同意我們歸隱,老夫總覺得這事有些蹊蹺。”


    “所以這次監生換糧,咱們不能站在明麵上,更不能出頭,若是讓乾清宮那位得知咱們參與其中,恐橫生變故。”


    溫體仁的話聽得幾人臉色各異,薛國觀點了點頭,接過話茬。


    “溫閣老所言極是,小心駛得萬年船,可不能讓宮中那位再血洗一次,咱們還是沉寂蟄伏一切低調行事方為上策。”


    薛國光話音剛落,張誌發隨即點頭附和。


    “溫閣老,孔閣老說的不錯,咱們隻需要把消息傳給門生故舊以及親近我們的鄉神豪族即可。”


    “至於他們能不能將人送入國子監,那就要看他們的本事了。”


    “若是這麽好的機會,他們都進不了,那也就不值得咱們扶持了。”


    “好……,既然大家意見統一,那便照此行事。”溫體仁手捧茶碗下了最後論調。


    談論此事的不止是東林黨和溫體仁一黨,京中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員,或多或少也都在談論此事。


    誰都想借此機會分一杯羹,將自己家的直係子嗣,親朋好友或是門生故舊送入國子監。


    可別奇怪這些人為何會如此執著想把人送入國子監。


    隻因國子監乃是大明的最高學府,在讀書人心中那就是仕途的起點。


    雖說入了國子監,不一定就能入朝為官,但隻要入了國子監,你就是距離官位最近的那批人。


    是以入了國子監,就相當於半隻腳踏上了為官仕途。


    在崇禎眼裏,這隻是一個名額,可在眾多鄉紳豪族眼裏,這就是一個能讓自己子孫後代步入仕途光耀門楣的機會。


    這樣的機會,試問又有幾人能不心動?


    崇禎正是抓住了鄉紳豪族的這種心理,所以才會說出用國子監’監生名額換糧的話。


    京師城中的議論紛擾,身在天武軍駐地的崇禎自然是不知。


    即使知道了,他也會樂見其成,隻有造成的轟動影響越大,籌集到的糧食才會越多。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天已經暗了下來,天武軍駐地,亮起了星星點點的火把。


    教場上,崇禎和一群大頭兵圍坐在火堆旁烤著肉,聊著天。


    “張書生,你老家是哪裏?”


    崇禎一手拿著烤肉吃得滿嘴流油,一手搭在張書生肩頭,沒有一點帝王形象的問道。


    被皇帝這麽搭著,張書生開始還有些拘謹,可慢慢的他發現似乎皇帝和普通人也沒什麽區別。


    皇帝甚至比他們村裏的土財主更加隨和,不知不覺間也就放鬆了。


    “回稟陛下,小的老家在山西。”


    張書生嘴裏說著,像是想到了什麽傷心事,神情變得低落起來。


    崇禎見狀,結合前兩次建奴入關的情況,已然猜到了張書生的遭遇。


    於是,他用力拍了拍張書生的肩膀,義正言辭的說道:“張兄弟放心,將來朕一定會帶你們殺到遼東滅了建奴。”


    “張兄弟你就好好在天武軍學習本領,說不定到時候還能讓你打前鋒。”


    崇禎說到這,話鋒一轉不再繼續這個話題,繼而問道:“隻聽大夥都管你叫張書生,朕還不知道你叫什麽名字呢?”


    張書生怔了怔神,收回悵然的思緒答道:“回稟陛下,小的姓張名’名振。”


    張名振?


    聽到這個名字,崇禎不由一愣,出身山西又叫“張名振”,這也太巧了吧!


    “張名振”不是南明的抗清名將麽,還能在這讓自己給碰到了?


    出來打個野,還碰到個名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色魚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色魚鉤並收藏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