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火銃是個雞肋
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作者:金色魚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出了天武軍駐地,並沒有著急回宮,而是向著距離不遠處的天雄軍駐地而去。
兩軍駐地相距不過十餘裏,小半個時辰後,崇禎便來到了天雄軍駐地。
提前收到王承恩通傳的天雄軍主帥盧象升早已等候在營前。
見崇禎一行人到來,趕忙上前行禮,一通繁文縟節後,盧象升將崇禎請到了中軍大帳。
大帳內,崇禎剛坐下就迫不及待詢問出聲:“建鬥,眼下天雄軍的情況如何?”
“回稟陛下,微臣按陛下旨意將原有的三大營並入天雄軍後,天雄軍現下共計八萬人。”
“這其中三萬是原來天雄軍的老兵,剩餘的五萬則是從三大營中精簡而來。”
“雖然天雄軍的人數規模尚不足和以前的京營相比,但戰力卻有所提升。”
“至於陛下說從流民中招募新兵,擴充天雄軍的事,微臣卻還沒來得及實施。”
崇禎聽著盧象升言簡意賅的話,不禁有些奇怪,盧象升隻說人員情況,卻沒說軍械裝備。
崇禎心裏想著,麵上笑了笑:“建鬥,朕來一趟不容易,走,陪朕到教場上去看看。”
崇禎雷厲風行,說話間便已起身向外走去。
不一會兒,崇禎來到教場外圍,見教場上有練習弓馬的,有練習刺殺的,有練習火炮的,唯獨沒有練習火銃的。
這一景象,不禁讓崇禎有些狐疑,天雄軍接收了神機營是有火銃的,可有火銃為何不練習?
狐疑之下,崇禎扭頭向盧象升問道:“建鬥,天雄軍可是有火銃的,為何不見有人練習呀?”
“回稟陛下,火銃倒是有,可神機營留下來的那些火銃十有八九都以老舊,用不了不說,還極容易炸彈。”
“這一炸彈,火銃兵非死即傷,無奈之下微臣隻得暫停火銃的訓練。”
盧象升把不訓練火銃的原因一口氣說完,繼而一轉話鋒,對崇禎躬身道:
“陛下,恕微臣直言,微臣覺得這火銃很是雞肋,炸彈率高不說,而且一碰到雨天就沒法用。”
“在有就是這火銃的威力也很有限,就以前兩次建奴入關為例,微臣親眼所見,我大明的火銃兵與建奴騎兵對戰,全麵處於下風,完全沒有優勢。”
聽到盧象升這話,崇禎不由心下一涼,若是這火繩槍對戰建奴沒有優勢,那自己還忙著加大規模生產出來幹什麽,那不是浪費錢嗎?
崇禎一念及此,隨而追問道:這是怎麽回事?”
“建鬥,你和朕仔細說說。”
“哎……”
盧象升眸中透著追憶,長歎出聲:
“陛下有所不知,我大明的三眼火銃的以及火繩槍,有效射程約有二百五十步。”
“但有效的殺傷射程卻隻有一百二十步左右。”
“更要命的是建奴隻要把身著三重重甲的騎兵擋在前麵衝鋒,即使在一百二十步以內的有效殺傷範圍,三眼銃和火繩槍也難以對建奴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而且建奴多以騎兵為主,即使沒有三層重甲,以騎兵衝鋒的速度火銃對其造成的傷害也很有限,而且隻來得及打一輪。”
“一旦建奴的騎兵近身,火銃兵將毫無反抗之力,隻有被屠殺的份。”
“所以,微臣才說火銃是雞肋,也隻能用在國內打打流賊,和關外的韃子、建奴對戰卻是占不到半分便宜。”
聽完盧象升一席話,崇禎不由在心裏感慨:看來這不論是人還是武器,隻有經過實戰檢驗才最有發言權,一切紙上談兵都是扯淡。
“建鬥,你說的很好。”
崇禎心裏想著點了點頭,臉色凝重地說了一句,便徑直邁步走向教場中央。
待崇禎靠近這些教場上訓練的士兵,這才明白盧象升為什麽不和自己提天雄軍裝備的情況。
隻因這些士兵手中拿著的刀兵,依舊還是自己第一次探訪京營時那種鏽跡斑斑布滿裂紋的刀兵。
唯一不同的是上麵的鏽跡被清除,裂紋顯現得更清晰了。
崇禎將這一切看在眼底,記在心裏,隨即對跟在身側的盧象升叫道:
“建鬥,你是文武全才,既然到了教場不妨與朕比試比試如何?”
聞聽此言,盧象升麵露詫異,受寵若驚的回道:“陛下之言微臣愧不敢當,更何況陛下萬金之軀,不宜舞刀弄槍。”
崇禎選擇性的過濾了盧象升的後半句話。
“唉……建鬥不必謙虛,朕知道你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崇禎說著“哈哈”爽朗一笑,不給盧象升搭話的機會,便直接向王承恩吩咐:
“大伴,把朕的馬牽過來。”
盧象升一臉脹紅,愣在原地久久不語,著實被崇禎剛才那句話給震驚到了。
能得到皇帝如此評價的人,古往今來也沒多少,這是何等殊榮。
不過一會兒,一匹棗紅色戰馬便被王承恩牽到了靶場。
崇禎接過馬韁在馬頸上拍了拍,隨即抓住馬鞍一躍而上,穩穩坐上馬背對盧象升叫道:
“建鬥,牽你的戰馬來吧!”
崇禎隻是說了一句便一提馬韁小跑了起來。
本想勸說的盧象升見狀,無奈的搖了搖頭,隻得從場邊隨便拉過一匹戰馬跟了上去。
王承恩見狀,不甘寂寞的整起了花活,他快步走到戰鼓邊拿起鼓錘敲了起來。
霎時間,沉悶的“咚咚”戰鼓聲傳遍整個教場,把正在教場訓練的士兵全都吸引了過來。
“快看……快看,那不是盧督帥麽,他前麵騎馬的那個年輕人是誰?”
“你問我,我哪知道他是誰?”
“盧督帥,這是要親自教我們弓馬騎射嗎?”
“都閉嘴,別瞎叨叨,看著不就知道了。”
教場上人聲鼎沸,你一句我一句議論聲絡繹不絕。
隨著聲聲戰鼓,崇禎腳踩馬鐙,在飛奔的馬背上彎弓搭箭,隻聞“嗖”的一聲箭矢飛掠而出,不偏不倚的紮在箭把上。
見崇禎一擊上靶,跟在身後的盧象升不由也放下心中擔憂,同樣彎弓搭箭,“咻”的一聲毫無意外的命中靶心。
(注:上文中的“步”就是步子的意思,不是古代長度單位。)
兩軍駐地相距不過十餘裏,小半個時辰後,崇禎便來到了天雄軍駐地。
提前收到王承恩通傳的天雄軍主帥盧象升早已等候在營前。
見崇禎一行人到來,趕忙上前行禮,一通繁文縟節後,盧象升將崇禎請到了中軍大帳。
大帳內,崇禎剛坐下就迫不及待詢問出聲:“建鬥,眼下天雄軍的情況如何?”
“回稟陛下,微臣按陛下旨意將原有的三大營並入天雄軍後,天雄軍現下共計八萬人。”
“這其中三萬是原來天雄軍的老兵,剩餘的五萬則是從三大營中精簡而來。”
“雖然天雄軍的人數規模尚不足和以前的京營相比,但戰力卻有所提升。”
“至於陛下說從流民中招募新兵,擴充天雄軍的事,微臣卻還沒來得及實施。”
崇禎聽著盧象升言簡意賅的話,不禁有些奇怪,盧象升隻說人員情況,卻沒說軍械裝備。
崇禎心裏想著,麵上笑了笑:“建鬥,朕來一趟不容易,走,陪朕到教場上去看看。”
崇禎雷厲風行,說話間便已起身向外走去。
不一會兒,崇禎來到教場外圍,見教場上有練習弓馬的,有練習刺殺的,有練習火炮的,唯獨沒有練習火銃的。
這一景象,不禁讓崇禎有些狐疑,天雄軍接收了神機營是有火銃的,可有火銃為何不練習?
狐疑之下,崇禎扭頭向盧象升問道:“建鬥,天雄軍可是有火銃的,為何不見有人練習呀?”
“回稟陛下,火銃倒是有,可神機營留下來的那些火銃十有八九都以老舊,用不了不說,還極容易炸彈。”
“這一炸彈,火銃兵非死即傷,無奈之下微臣隻得暫停火銃的訓練。”
盧象升把不訓練火銃的原因一口氣說完,繼而一轉話鋒,對崇禎躬身道:
“陛下,恕微臣直言,微臣覺得這火銃很是雞肋,炸彈率高不說,而且一碰到雨天就沒法用。”
“在有就是這火銃的威力也很有限,就以前兩次建奴入關為例,微臣親眼所見,我大明的火銃兵與建奴騎兵對戰,全麵處於下風,完全沒有優勢。”
聽到盧象升這話,崇禎不由心下一涼,若是這火繩槍對戰建奴沒有優勢,那自己還忙著加大規模生產出來幹什麽,那不是浪費錢嗎?
崇禎一念及此,隨而追問道:這是怎麽回事?”
“建鬥,你和朕仔細說說。”
“哎……”
盧象升眸中透著追憶,長歎出聲:
“陛下有所不知,我大明的三眼火銃的以及火繩槍,有效射程約有二百五十步。”
“但有效的殺傷射程卻隻有一百二十步左右。”
“更要命的是建奴隻要把身著三重重甲的騎兵擋在前麵衝鋒,即使在一百二十步以內的有效殺傷範圍,三眼銃和火繩槍也難以對建奴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而且建奴多以騎兵為主,即使沒有三層重甲,以騎兵衝鋒的速度火銃對其造成的傷害也很有限,而且隻來得及打一輪。”
“一旦建奴的騎兵近身,火銃兵將毫無反抗之力,隻有被屠殺的份。”
“所以,微臣才說火銃是雞肋,也隻能用在國內打打流賊,和關外的韃子、建奴對戰卻是占不到半分便宜。”
聽完盧象升一席話,崇禎不由在心裏感慨:看來這不論是人還是武器,隻有經過實戰檢驗才最有發言權,一切紙上談兵都是扯淡。
“建鬥,你說的很好。”
崇禎心裏想著點了點頭,臉色凝重地說了一句,便徑直邁步走向教場中央。
待崇禎靠近這些教場上訓練的士兵,這才明白盧象升為什麽不和自己提天雄軍裝備的情況。
隻因這些士兵手中拿著的刀兵,依舊還是自己第一次探訪京營時那種鏽跡斑斑布滿裂紋的刀兵。
唯一不同的是上麵的鏽跡被清除,裂紋顯現得更清晰了。
崇禎將這一切看在眼底,記在心裏,隨即對跟在身側的盧象升叫道:
“建鬥,你是文武全才,既然到了教場不妨與朕比試比試如何?”
聞聽此言,盧象升麵露詫異,受寵若驚的回道:“陛下之言微臣愧不敢當,更何況陛下萬金之軀,不宜舞刀弄槍。”
崇禎選擇性的過濾了盧象升的後半句話。
“唉……建鬥不必謙虛,朕知道你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崇禎說著“哈哈”爽朗一笑,不給盧象升搭話的機會,便直接向王承恩吩咐:
“大伴,把朕的馬牽過來。”
盧象升一臉脹紅,愣在原地久久不語,著實被崇禎剛才那句話給震驚到了。
能得到皇帝如此評價的人,古往今來也沒多少,這是何等殊榮。
不過一會兒,一匹棗紅色戰馬便被王承恩牽到了靶場。
崇禎接過馬韁在馬頸上拍了拍,隨即抓住馬鞍一躍而上,穩穩坐上馬背對盧象升叫道:
“建鬥,牽你的戰馬來吧!”
崇禎隻是說了一句便一提馬韁小跑了起來。
本想勸說的盧象升見狀,無奈的搖了搖頭,隻得從場邊隨便拉過一匹戰馬跟了上去。
王承恩見狀,不甘寂寞的整起了花活,他快步走到戰鼓邊拿起鼓錘敲了起來。
霎時間,沉悶的“咚咚”戰鼓聲傳遍整個教場,把正在教場訓練的士兵全都吸引了過來。
“快看……快看,那不是盧督帥麽,他前麵騎馬的那個年輕人是誰?”
“你問我,我哪知道他是誰?”
“盧督帥,這是要親自教我們弓馬騎射嗎?”
“都閉嘴,別瞎叨叨,看著不就知道了。”
教場上人聲鼎沸,你一句我一句議論聲絡繹不絕。
隨著聲聲戰鼓,崇禎腳踩馬鐙,在飛奔的馬背上彎弓搭箭,隻聞“嗖”的一聲箭矢飛掠而出,不偏不倚的紮在箭把上。
見崇禎一擊上靶,跟在身後的盧象升不由也放下心中擔憂,同樣彎弓搭箭,“咻”的一聲毫無意外的命中靶心。
(注:上文中的“步”就是步子的意思,不是古代長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