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占領錦州、寧遠
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作者:金色魚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說多爾袞為何這般忌憚皇太極,那當然是有原因的。
當年老奴努爾哈赤臨終前是有意將後金汗位傳給多爾袞的。
奈何天不隨他願,這消息還沒有公布出去努爾哈赤就翹了辮子。
而當時知道這事的隻有守在努爾哈赤身邊的阿巴亥,也就是多爾袞和多鐸的生母。
努爾哈赤死後阿巴亥自知憑自己孤兒寡母絕對難保汗位,於是阿巴亥去找皇太極說願把多爾袞的汗位讓給他。
可皇太極聽到這話後並沒有感激,反而因努爾哈赤把汗位傳給多爾袞而心生不滿。
為了守住這個秘密,皇太極讓阿巴亥懸梁自盡,美其名曰隨老奴努爾哈赤而去。
而當時的多爾袞隻有十二歲根本無力與皇太極相抗,於是隻得委屈求全活在皇太極的陰影之下直到現在。
別看史上的多爾袞多麽雄才偉略、多麽牛逼,可那也都是在皇太極死了以後。
皇太極這死胖子還活著的時候多爾袞可不敢那麽跳。
不多時,收到皇太極傳召的寧完我、範文程匆匆而來,齊齊向大殿上首位坐著的皇太極行禮。
“奴才參見大汗。”
皇太極大手虛抬:“兩位先生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奴才謝大汗。”寧完我、範文程應聲而起。
可就在起身的刹那,範文程剛好對上多鐸那雙狡黠的眼眸,這不由讓範文程身形一顫,擠出一抹難看的苦笑,諂媚的衝多鐸點了點頭。
你當範文程為何會這樣?
那是因為範文程有個如花似玉的美嬌妻,而這美嬌妻又恰好被多鐸給看上了。
寧完我、範文程兩人剛直起身,皇太極便出聲詢問:
“前線來報明軍突然撤出了錦州、寧遠,依兩位先生之見,我大金可否占領錦州、寧遠,這其中會不會有詐?”
聽到皇太極這話,寧完我、範文程互視一眼並沒有馬上作答。
略微琢磨後範文程率先開口:“大汗,能否與我們說說具體情況?”
聽到範文程的話,還不及皇太極出聲代善就站了出來。
“事情是這樣的,前不久杜度率軍抵達錦州,本隻是想去襲擾一番,可城牆上的明軍卻背對杜度一動不動。”
“杜度覺得奇怪便下令放箭試探,可守城的明軍依然絲毫不動,就連箭矢插在身上都無動於衷,後來才發現那些守城的明軍士兵竟是草人。”
“待杜度率軍撞開城門後,城內早與人去樓空,杜度怕明軍耍詐是以並未占領錦州。”
“而是率軍趕往寧遠,可到寧遠後那裏的情況和錦州如出一轍。”
範文程聽完代善的敘述,捋了捋額下胡須這才斟酌著開口道:
“這是明軍的疑兵之策,錦州、寧遠兩地的明軍肯定是退了,故意把草人擺上城牆裝腔作勢。”
範文程說著轉向皇太極躬身一禮:“大汗,依奴才之見,我大金應立刻占領寧遠、錦州。”
“占領了寧遠、錦州這兩個戰略要地,我大金不但進可攻退可守,而且盛京從此也多了兩道屏障。”
皇太極微微頷首並沒有立刻下決定,而是扭頭看向了寧完我。
寧完我見狀,趕忙一個踏步上前躬身道:“大汗,奴才讚同憲鬥兄之言,望大汗即刻派兵占領錦州、寧遠。”
“有了錦州、寧遠兩座城池,我大金便可對明朝形成前壓之勢。”
“往後隻要我大金在錦州、寧遠兩城囤積糧草派重兵把守,明軍就隻能龜縮在山海關,將不會再對我大金有任何威脅。”
皇太極這個死胖子是一個心機深沉、且有勇有謀、又極其自負,還生性多疑的人。
所以即便是寧完我、範文成的建議都一樣,他也沒有著急下決定,而是又扭頭看向代善幾人。
見皇太極目光投來,幾人裏一個年約三十五六的中年人站了出來。
“大汗,要我說咱們不如趁明軍撤退立足未穩之際,一鼓作氣打進關內好好洗劫一番,那豈不痛快!”
“我看現在這個薊遼總督吳阿衡多半是個草包,應該比之前那個孫承宗要好對付得多。”
“大汗您看,咱們都還沒打,他自個兒就先棄城跑路了,哈哈……”
聞言,皇太極喜怒不形於色的掃了一眼中年人。
“濟爾哈朗,你即使在好戰也不該在此刻說出進攻明朝的話來。”
皇太極這句不輕不重的話,頓時讓濟爾哈朗收住笑聲退了回去。
皇太極話音落下,範文程隨即拍起了馬屁。
“大汗英明,咱們確實不宜現在向明朝發起進攻,即使要進攻明朝也需等過了冬季。”
皇太極輕輕點頭掃視眾人,見沒人再應聲這才“哈哈”一笑:
“範先生所言極是,眼下時節不宜進攻,還是先占領寧遠、錦州再圖後計。”
話說到這,皇太極才算是表明了同意占領錦州、寧遠的態度。
直到這時代善才站出來一躬身:“大汗既已準允,那我這就給杜度傳信,讓他即刻率軍占領錦州、寧遠。”
“嗬嗬……那就有勞大貝勒。”
皇太極含笑客氣了一句,隨而一轉話鋒:“這說起來還真是有些怪,恰如方才濟爾哈朗所言,咱們都還沒攻打,錦州、寧遠兩地的明軍為何自己就退了?”
“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這明朝人不會是在耍什麽陰謀詭計吧?”
從皇太極這句話不難聽出,他雖然同意了讓杜度占領寧遠、錦州,但心裏卻依然對明軍無緣無故撤軍抱有懷疑。
皇太極話音剛落,急於表現的寧完我隨即站了出來,一臉諂媚道:
“大汗不必憂心,依奴才之見,明軍此次撤退乃是大勢所趨,並非無跡可尋。”
“哦……聽寧先生之意,似有高見?”皇太極看向寧完我故作驚詫問道。
寧完我捋了捋額下長髯,緩緩解釋道:“大汗,據奴才所知,明朝國內饑荒不斷、流民四起,連番的天災人禍使得明朝國力急劇下滑。”
“而錦州、寧遠又孤懸於長城關外,需要常年駐守大軍,大軍駐守又需要大量的糧草補給。”
“奴才猜測眼下明朝的情況定是入不敷出難以供給大軍所需,所以才選擇撤軍。”
寧完我話音落下,範文程就緊隨其後補充道:“大汗,公甫兄說的不錯。”
“但奴才認為,明軍撤退這其中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那便是寧遠、錦州的地理位置,錦州、寧遠孤懸關外隨時有被我大金攻陷的風險,再加之現在明朝國力不濟,這兩相相加,才使得明軍不得不退。”
當年老奴努爾哈赤臨終前是有意將後金汗位傳給多爾袞的。
奈何天不隨他願,這消息還沒有公布出去努爾哈赤就翹了辮子。
而當時知道這事的隻有守在努爾哈赤身邊的阿巴亥,也就是多爾袞和多鐸的生母。
努爾哈赤死後阿巴亥自知憑自己孤兒寡母絕對難保汗位,於是阿巴亥去找皇太極說願把多爾袞的汗位讓給他。
可皇太極聽到這話後並沒有感激,反而因努爾哈赤把汗位傳給多爾袞而心生不滿。
為了守住這個秘密,皇太極讓阿巴亥懸梁自盡,美其名曰隨老奴努爾哈赤而去。
而當時的多爾袞隻有十二歲根本無力與皇太極相抗,於是隻得委屈求全活在皇太極的陰影之下直到現在。
別看史上的多爾袞多麽雄才偉略、多麽牛逼,可那也都是在皇太極死了以後。
皇太極這死胖子還活著的時候多爾袞可不敢那麽跳。
不多時,收到皇太極傳召的寧完我、範文程匆匆而來,齊齊向大殿上首位坐著的皇太極行禮。
“奴才參見大汗。”
皇太極大手虛抬:“兩位先生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奴才謝大汗。”寧完我、範文程應聲而起。
可就在起身的刹那,範文程剛好對上多鐸那雙狡黠的眼眸,這不由讓範文程身形一顫,擠出一抹難看的苦笑,諂媚的衝多鐸點了點頭。
你當範文程為何會這樣?
那是因為範文程有個如花似玉的美嬌妻,而這美嬌妻又恰好被多鐸給看上了。
寧完我、範文程兩人剛直起身,皇太極便出聲詢問:
“前線來報明軍突然撤出了錦州、寧遠,依兩位先生之見,我大金可否占領錦州、寧遠,這其中會不會有詐?”
聽到皇太極這話,寧完我、範文程互視一眼並沒有馬上作答。
略微琢磨後範文程率先開口:“大汗,能否與我們說說具體情況?”
聽到範文程的話,還不及皇太極出聲代善就站了出來。
“事情是這樣的,前不久杜度率軍抵達錦州,本隻是想去襲擾一番,可城牆上的明軍卻背對杜度一動不動。”
“杜度覺得奇怪便下令放箭試探,可守城的明軍依然絲毫不動,就連箭矢插在身上都無動於衷,後來才發現那些守城的明軍士兵竟是草人。”
“待杜度率軍撞開城門後,城內早與人去樓空,杜度怕明軍耍詐是以並未占領錦州。”
“而是率軍趕往寧遠,可到寧遠後那裏的情況和錦州如出一轍。”
範文程聽完代善的敘述,捋了捋額下胡須這才斟酌著開口道:
“這是明軍的疑兵之策,錦州、寧遠兩地的明軍肯定是退了,故意把草人擺上城牆裝腔作勢。”
範文程說著轉向皇太極躬身一禮:“大汗,依奴才之見,我大金應立刻占領寧遠、錦州。”
“占領了寧遠、錦州這兩個戰略要地,我大金不但進可攻退可守,而且盛京從此也多了兩道屏障。”
皇太極微微頷首並沒有立刻下決定,而是扭頭看向了寧完我。
寧完我見狀,趕忙一個踏步上前躬身道:“大汗,奴才讚同憲鬥兄之言,望大汗即刻派兵占領錦州、寧遠。”
“有了錦州、寧遠兩座城池,我大金便可對明朝形成前壓之勢。”
“往後隻要我大金在錦州、寧遠兩城囤積糧草派重兵把守,明軍就隻能龜縮在山海關,將不會再對我大金有任何威脅。”
皇太極這個死胖子是一個心機深沉、且有勇有謀、又極其自負,還生性多疑的人。
所以即便是寧完我、範文成的建議都一樣,他也沒有著急下決定,而是又扭頭看向代善幾人。
見皇太極目光投來,幾人裏一個年約三十五六的中年人站了出來。
“大汗,要我說咱們不如趁明軍撤退立足未穩之際,一鼓作氣打進關內好好洗劫一番,那豈不痛快!”
“我看現在這個薊遼總督吳阿衡多半是個草包,應該比之前那個孫承宗要好對付得多。”
“大汗您看,咱們都還沒打,他自個兒就先棄城跑路了,哈哈……”
聞言,皇太極喜怒不形於色的掃了一眼中年人。
“濟爾哈朗,你即使在好戰也不該在此刻說出進攻明朝的話來。”
皇太極這句不輕不重的話,頓時讓濟爾哈朗收住笑聲退了回去。
皇太極話音落下,範文程隨即拍起了馬屁。
“大汗英明,咱們確實不宜現在向明朝發起進攻,即使要進攻明朝也需等過了冬季。”
皇太極輕輕點頭掃視眾人,見沒人再應聲這才“哈哈”一笑:
“範先生所言極是,眼下時節不宜進攻,還是先占領寧遠、錦州再圖後計。”
話說到這,皇太極才算是表明了同意占領錦州、寧遠的態度。
直到這時代善才站出來一躬身:“大汗既已準允,那我這就給杜度傳信,讓他即刻率軍占領錦州、寧遠。”
“嗬嗬……那就有勞大貝勒。”
皇太極含笑客氣了一句,隨而一轉話鋒:“這說起來還真是有些怪,恰如方才濟爾哈朗所言,咱們都還沒攻打,錦州、寧遠兩地的明軍為何自己就退了?”
“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這明朝人不會是在耍什麽陰謀詭計吧?”
從皇太極這句話不難聽出,他雖然同意了讓杜度占領寧遠、錦州,但心裏卻依然對明軍無緣無故撤軍抱有懷疑。
皇太極話音剛落,急於表現的寧完我隨即站了出來,一臉諂媚道:
“大汗不必憂心,依奴才之見,明軍此次撤退乃是大勢所趨,並非無跡可尋。”
“哦……聽寧先生之意,似有高見?”皇太極看向寧完我故作驚詫問道。
寧完我捋了捋額下長髯,緩緩解釋道:“大汗,據奴才所知,明朝國內饑荒不斷、流民四起,連番的天災人禍使得明朝國力急劇下滑。”
“而錦州、寧遠又孤懸於長城關外,需要常年駐守大軍,大軍駐守又需要大量的糧草補給。”
“奴才猜測眼下明朝的情況定是入不敷出難以供給大軍所需,所以才選擇撤軍。”
寧完我話音落下,範文程就緊隨其後補充道:“大汗,公甫兄說的不錯。”
“但奴才認為,明軍撤退這其中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那便是寧遠、錦州的地理位置,錦州、寧遠孤懸關外隨時有被我大金攻陷的風險,再加之現在明朝國力不濟,這兩相相加,才使得明軍不得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