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一百八十六載
大明:崇禎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 作者:金色魚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範景文還想再說什麽,崇禎卻是沒給他再開口的機會,直接叫道:“高時明。”
被晾了半天沒搭上話的高時明聽到皇帝叫自己,趕忙一個踏步上前。
“奴婢在。”
“內帑配合兵部,盡快把朕剛才說的那種軍糧製作出來,內帑的物資可以任由調用。”
“另外先前不是與你說皇莊農戶養豬、雞、鴨的事麽,以後皇莊所有產出的豬和雞鴨回收後都轉到兵部供給給軍隊。”
“具體的實施細節你與範愛卿下去自行商量吧!”崇禎說著,向高時明、範景文擺了擺手。
“奴婢遵旨。”
高時明很是暢快的應聲,並沒有像範景文那樣心疼內帑的物資。
範景文見狀很是無奈,隻得躬身退去。
“微臣遵旨,微臣告退。”
高時明、範景文兩人走後,崇禎將思緒收了回來。
他總有一種預感,憑借著自己之前給盧九德、李若璉兩人回信中提及的辦法,相信他們一定會有所作為。
至於察哈爾部最後能不能落到大明手中,努力過,即使最後沒能得手也無遺憾了……
崇禎在心裏琢磨了十幾息,這才緩緩開口:“伯雅、建鬥你們下去後即刻從軍中抽調一支夜不收,先到草原去探探地形,摸摸情況。”
崇禎這話一出,孫傳庭、盧象升兩人麵麵相覷。
張之極更是一臉不解的站了出來:“陛下,北邊草原的地圖咱們大明是有收藏的,又何必在此時派夜不收深入草原,若是有個萬一,恐有暴露的風險呐!”
張之極話音剛落,孫傳庭就接過話茬:“陛下,英國公所言極是,倘若到時大軍真需要進入草原,讓駐守邊防的兵軍做向導即可。”
兩人話落,一直沒說話的盧象升也沒有提出不同的意見,由此可見,他是認同了張之極、孫傳庭剛才話。
見狀,崇禎不喜不怒的接過話頭,緩緩說道:“英國公說的是沒錯,咱們大明的確有草原的地圖,可上麵隻標注了草原各部落大致的分布位置。”
“草原部落是遊牧民族,在他們各自部落的領地範圍內,三兩個月就會遷移一次,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坐標。”
“眼下天氣逐漸轉暖,枯草生嫩芽,很多部落都會在這個時候選擇遷移到更好更適合放牧的草場。”
“所以,提前讓夜不收去探探情況是很有必要的。”
崇禎說到這頓了頓,繼而看向孫傳庭無奈補充道:“至於伯雅說‘到時讓邊軍做向導’,可放眼我大明九邊的六十多萬邊軍,又有誰深入過草原?”
“且不說駐守九邊的邊軍,爾等可知,我大明的騎兵有多少年沒有踏足過草原了?”
崇禎話音剛落,張之極緊隨著邁步而出。
“回稟陛下,我大明的騎兵自土木堡戰敗後就再也沒有踏足過草原,對北方的韃子異族都是采取主動防守的策略。”
崇禎微微頷首,抬起茶碗抿了一口:“嗬嗬……,那你們自己算一算,從土木堡戰敗到現在有多少年了?”
“回稟陛下,土木堡之戰又稱‘己巳之變’是正統十四年,距今已有一百八十六載。”盧象升一臉正色恭敬地回道。
“哎……是啊!整整一百八十六年了。”
崇禎長歎一聲,隨即感慨道:“草原上沒有高大的樹木山川作為參照物,隻憑一張百年前的簡易地圖,把我大明現在的任意一支軍隊放到草原上,估計都會迷路吧!”
崇禎這一聲感歎,讓盧象升、張之極、孫傳庭三人頓時臉色大變。
這時候他們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皇帝為什麽要派夜不收去草原勘察情況和地形。
孫傳庭、張之極更是為剛才說出口的那番話感到無地自容,是以異口同聲躬身道:“陛下恕罪,先前是微臣冒昧無知了。”
無地自容的豈止是他們倆,盧象升也覺得臉上一片火辣。
他這個親自領兵上過戰場的人,同樣沒考慮到大明鐵騎久未涉足草原,對草原的地形地貌完全不熟悉。
在完全陌生的地域和不熟悉的地貌下與敵人對戰,乃是兵家大忌。
盧象升心裏想著跟著躬身道:“微臣也很是愚昧。”
崇禎看著麵前不知所措的三人,不在意的擺了擺手。
“爾等無需妄自菲薄,你們先前之所以沒考慮到,是因為缺乏在草原與敵作戰的經驗。”
“待以後去草原的次數多了,朕相信爾等會思慮周全、麵麵俱到的。”
“所以這次去草原一定要派精幹得力的人手,一旦進入草原能深入多遠就深入多遠。”
“要盡可能把察哈爾部到大明這段距離上的地形地貌以及各部落的分布標注清楚。”
“你們記住,無論什麽時候,任何向導都不如自己了然於胸來的實際。”
崇禎最後說教了一句,隨即向三人擺了擺手:“好了,你們盡快下去安排吧!”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
三人齊齊應聲,隨即退出了禦書房。
三人走後不久,眼看天色近暗,正當崇禎準備結束一天的工作,去坤寧宮探望懷孕的周皇後時,門外一小太監快步而來稟報道:
“陛下,駱養性求見。”
聞言,崇禎揉了揉發脹的額頭,忍不住在心裏泛起了嘀咕:這他喵的狗皇帝做的是真累。
從早到晚都得提心吊膽的燒腦幹活,也隻有在後宮開車時才能找到一點點樂趣。
崇禎心裏腹誹,嘴上卻是口不由心的叫道:“宣他進來。”
轉眼間,寬宏大量身著飛魚服邁步來到禦書房。
“微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隨意抬了抬手:“起來說話。”
“謝陛下隆恩!”
“你此前來所為何事啊?”駱養性剛起身崇禎便出聲詢問。
“回稟陛下,楊士聰、陳必謙已於今早出京去往江南……”
就這還用稟報?昨天老子同意他們離開京師時,你不也在場嗎?
駱養性話還沒說完,崇禎就目光不善的盯了駱養性一眼:“說重點。”
被晾了半天沒搭上話的高時明聽到皇帝叫自己,趕忙一個踏步上前。
“奴婢在。”
“內帑配合兵部,盡快把朕剛才說的那種軍糧製作出來,內帑的物資可以任由調用。”
“另外先前不是與你說皇莊農戶養豬、雞、鴨的事麽,以後皇莊所有產出的豬和雞鴨回收後都轉到兵部供給給軍隊。”
“具體的實施細節你與範愛卿下去自行商量吧!”崇禎說著,向高時明、範景文擺了擺手。
“奴婢遵旨。”
高時明很是暢快的應聲,並沒有像範景文那樣心疼內帑的物資。
範景文見狀很是無奈,隻得躬身退去。
“微臣遵旨,微臣告退。”
高時明、範景文兩人走後,崇禎將思緒收了回來。
他總有一種預感,憑借著自己之前給盧九德、李若璉兩人回信中提及的辦法,相信他們一定會有所作為。
至於察哈爾部最後能不能落到大明手中,努力過,即使最後沒能得手也無遺憾了……
崇禎在心裏琢磨了十幾息,這才緩緩開口:“伯雅、建鬥你們下去後即刻從軍中抽調一支夜不收,先到草原去探探地形,摸摸情況。”
崇禎這話一出,孫傳庭、盧象升兩人麵麵相覷。
張之極更是一臉不解的站了出來:“陛下,北邊草原的地圖咱們大明是有收藏的,又何必在此時派夜不收深入草原,若是有個萬一,恐有暴露的風險呐!”
張之極話音剛落,孫傳庭就接過話茬:“陛下,英國公所言極是,倘若到時大軍真需要進入草原,讓駐守邊防的兵軍做向導即可。”
兩人話落,一直沒說話的盧象升也沒有提出不同的意見,由此可見,他是認同了張之極、孫傳庭剛才話。
見狀,崇禎不喜不怒的接過話頭,緩緩說道:“英國公說的是沒錯,咱們大明的確有草原的地圖,可上麵隻標注了草原各部落大致的分布位置。”
“草原部落是遊牧民族,在他們各自部落的領地範圍內,三兩個月就會遷移一次,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坐標。”
“眼下天氣逐漸轉暖,枯草生嫩芽,很多部落都會在這個時候選擇遷移到更好更適合放牧的草場。”
“所以,提前讓夜不收去探探情況是很有必要的。”
崇禎說到這頓了頓,繼而看向孫傳庭無奈補充道:“至於伯雅說‘到時讓邊軍做向導’,可放眼我大明九邊的六十多萬邊軍,又有誰深入過草原?”
“且不說駐守九邊的邊軍,爾等可知,我大明的騎兵有多少年沒有踏足過草原了?”
崇禎話音剛落,張之極緊隨著邁步而出。
“回稟陛下,我大明的騎兵自土木堡戰敗後就再也沒有踏足過草原,對北方的韃子異族都是采取主動防守的策略。”
崇禎微微頷首,抬起茶碗抿了一口:“嗬嗬……,那你們自己算一算,從土木堡戰敗到現在有多少年了?”
“回稟陛下,土木堡之戰又稱‘己巳之變’是正統十四年,距今已有一百八十六載。”盧象升一臉正色恭敬地回道。
“哎……是啊!整整一百八十六年了。”
崇禎長歎一聲,隨即感慨道:“草原上沒有高大的樹木山川作為參照物,隻憑一張百年前的簡易地圖,把我大明現在的任意一支軍隊放到草原上,估計都會迷路吧!”
崇禎這一聲感歎,讓盧象升、張之極、孫傳庭三人頓時臉色大變。
這時候他們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皇帝為什麽要派夜不收去草原勘察情況和地形。
孫傳庭、張之極更是為剛才說出口的那番話感到無地自容,是以異口同聲躬身道:“陛下恕罪,先前是微臣冒昧無知了。”
無地自容的豈止是他們倆,盧象升也覺得臉上一片火辣。
他這個親自領兵上過戰場的人,同樣沒考慮到大明鐵騎久未涉足草原,對草原的地形地貌完全不熟悉。
在完全陌生的地域和不熟悉的地貌下與敵人對戰,乃是兵家大忌。
盧象升心裏想著跟著躬身道:“微臣也很是愚昧。”
崇禎看著麵前不知所措的三人,不在意的擺了擺手。
“爾等無需妄自菲薄,你們先前之所以沒考慮到,是因為缺乏在草原與敵作戰的經驗。”
“待以後去草原的次數多了,朕相信爾等會思慮周全、麵麵俱到的。”
“所以這次去草原一定要派精幹得力的人手,一旦進入草原能深入多遠就深入多遠。”
“要盡可能把察哈爾部到大明這段距離上的地形地貌以及各部落的分布標注清楚。”
“你們記住,無論什麽時候,任何向導都不如自己了然於胸來的實際。”
崇禎最後說教了一句,隨即向三人擺了擺手:“好了,你們盡快下去安排吧!”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
三人齊齊應聲,隨即退出了禦書房。
三人走後不久,眼看天色近暗,正當崇禎準備結束一天的工作,去坤寧宮探望懷孕的周皇後時,門外一小太監快步而來稟報道:
“陛下,駱養性求見。”
聞言,崇禎揉了揉發脹的額頭,忍不住在心裏泛起了嘀咕:這他喵的狗皇帝做的是真累。
從早到晚都得提心吊膽的燒腦幹活,也隻有在後宮開車時才能找到一點點樂趣。
崇禎心裏腹誹,嘴上卻是口不由心的叫道:“宣他進來。”
轉眼間,寬宏大量身著飛魚服邁步來到禦書房。
“微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隨意抬了抬手:“起來說話。”
“謝陛下隆恩!”
“你此前來所為何事啊?”駱養性剛起身崇禎便出聲詢問。
“回稟陛下,楊士聰、陳必謙已於今早出京去往江南……”
就這還用稟報?昨天老子同意他們離開京師時,你不也在場嗎?
駱養性話還沒說完,崇禎就目光不善的盯了駱養性一眼:“說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