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土道友為何發愁啊?”


    祖巫穀外,地獄黃泉深處,與幽冥血海相鄰之所,後土一個人走在路上,見周遭環境惡劣荒涼,盡是些無名的鬼影孤魂,飄飄蕩蕩,孤苦無依,哭聲淒厲,哀怨之聲四起,一旦被血海的血氣所吸引,遭惡浪吞噬,則神魂泯滅,再無生還之機,心中卻是一時萌生潸然之情,不免歎息神傷。


    見博淵來至,後土卻是上前見禮道:“後土見過燭淵帝尊。”


    “後土道友有禮,不知你如此黯然神傷,所因為何?”博淵亦是回了一禮,雖已明知其緣由,卻還是開口問道。


    “帝尊不知,我並非是為自己神傷,而是在為那些無主孤魂歎息罷了。”後土說著,又歎了口氣道。


    博淵順著後土視線遙望,隻見遠處血海之上,巨浪翻騰,一次便可將數千孤魂吞噬其中,鬼哭狼嚎之聲充斥著整片虛空,亦是歎道:“這些無名孤魂,或許生前也是顯赫一方的大神通者,死後卻不得安寧,終日在這幽冥血海中遊蕩,終至惡浪侵蝕,泯滅神識,身死道消的下場,著實可歎。”


    洪荒天地,自成立演化至今,已然不知過去了多少年數,自生靈初開靈智,相互爭鬥,到三族站起,龍漢劫至,再到而今的巫妖二族爭霸,就沒有一段時間是完全太平的,洪荒生靈繁衍生長至今,亦是屢屢受天降劫難所擾,故而在此期間,因互相爭鬥,遭逢劫難,卷入戰爭而逝去的生靈數量不計其數。


    這些逝去的生靈,無論生前榮辱如何,死後卻無一處是其安身之所,甚至還會有被那些大神通者搜尋掠奪,用來作為祭煉法寶,煉化丹藥材料的危險。即便僥幸躲過劫難,逃脫魔掌,卻也隻能永遠飄蕩在天地之間,直至神魂消散,徹底泯滅。


    無論如何,隻要一但肉身隕滅,其元神也難逃神死道消的命運,悲慘至極。


    “帝尊慈悲,但不知有何方法,可解此局麵?”後土聞言卻是問道。


    “後土化身六道輪回,乃是天數所定,看來是時候了。”博淵心想,“待我助她點明因果,也是功德無量。”


    “道友須知,天道之下,萬事萬物皆有因果。因果循環,生死輪轉,此消彼長,是為輪回。故唯有建立輪回法盤,借陰陽平衡之力接通生死,方能助蒼生逃脫身隕道消之禍。”


    “敢問帝尊,何為輪回法盤,又該如何建立?”後土一聽,卻是來了興趣,若有所思地問道。


    “輪回法盤者,乃是平衡陰陽,協調生死的無上妙物,該分天道、人道、畜牲道、阿修羅道、餓鬼道、地獄道,是為六道輪回。”


    博淵開口解釋道,“六道當中,當以人道為核心,按照人生前所言立行,所造諸業,衡量善惡禍福之事,更根據業報不同,決定死後''進入六道當中的哪一道,再世重生。”


    “萬千生靈,論生前所行善舉,功德圓滿者,化生天道。功過相抵者,入人道輪回,以修福報。有福而無德,雖行善而名利好勝者,化生阿修羅道。若是德行有虧,生慳貪心,則該入餓鬼道。生癡疑心者,入畜牲道。所犯五逆十惡,所謂十惡不赦者,則合該永墮地獄道,受罰減災,待災厄刑滿,再生他道。”


    “多謝帝尊指點,後土明白了。”後土聞言聽罷,頓時感到靈台清明,似有所明悟,仿佛知道這就是她的天命一般,卻是歎了口氣,現出了土之祖巫真身來,俯下身子,朝天道祈願道:“洪荒自成立以來,殺伐惡業不斷,可憐萬千生靈身隕之後,肉身彌消,元神漂泊無依,魂魄難逃厄難,著實令人不忍。”


    “吾後土,今願以此身,化生六道輪回。”


    “自此之後,生靈肉身隕滅,則元神精魄,可寄托於此,再世輪回,重修道果,不至受真靈泯滅之劫,特啟天道知之!”


    後土話音剛落,隻聽得九天之上一陣悸動,祥雲籠罩,瑞靄翻騰,自三十三天外降下無量功德,化為兩份,兩成功德賜予博淵,被他拂袖收下。


    剩下八成徑入後土之身,助其身化輪回,與此同時,不僅賜下先天功德靈寶判官筆和生死薄,更讓她正式擁有了一道元神寄托,瞬間修為暴漲,借助其對洪荒眾生的無邊善念,順利將一道善屍斬出,化身為後土皇地隻平心娘娘。


    至此,世間雖再無祖巫後土,而地獄黃泉之中,血海之畔,卻多了一個六道輪回法盤,以及一位與後土樣貌、身形一般無二的女子,代替她執掌六道輪回,坐鎮幽冥。


    “平心娘娘,在下這廂有禮了。”博淵笑著說道。


    “帝尊無須如此,吾乃後土善屍所化,雖不複後土之名,卻亦是與她一般無二。此番多謝帝尊指點之恩,平心感激莫名,且代億萬生靈,謝過帝尊!”平心娘娘躬身一禮,拜謝道。


    “娘娘不必多禮。”博淵將其扶起,卻是說道:“而今六道輪回已立,乃是洪荒萬世生靈的無上福音,生生不息,演化萬物輪回之道,日後億萬生靈的死後歸宿,就要多仰仗娘娘安排了。”


    “帝尊放心,平心一定盡心盡責,秉公處置,不負眾望。”平心娘娘態度十分懇切地躬身再道。


    “娘娘慈悲,然洪荒眾多生靈,數量不計其數,僅憑一人,隻怕難以運作。該當再建幽冥地府,分殿判決處置之,最後再安排生靈魂魄進入六道輪回,方為上計。”


    博淵卻是記起,前世人間有幽冥地府十殿閻羅、四大判官及一眾陰間冥官,陰兵等眾,或負責接引生靈魂魄入陰間冥界,或司掌按察審判,禍福休咎,依照其生前所造善行惡報不同,進行評判裁決,再決定其最終歸宿,故而提醒道。


    “帝尊所言,正與平心所思不謀而合。”平心娘娘再是一笑,虛心問道:“不知幽冥地府該如何建之?”


    “幽冥地府,乃是生靈死後,元神魂魄的歸屬之所。該立五方鬼帝,十殿閻羅,四大判官,羅酆六天等眾,各行職司,以作地府日常運作之用。”


    “五方鬼帝,分治陽間與陰間交界的五個關口,為桃止山鬼門關、嶓塚山、羅酆山、羅浮山、抱犢山。”


    “十殿閻羅,乃為: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一殿秦廣王,專管人間的壽元休咎,生死集冊,統管陰間刑獄及來生吉凶禍福。善人壽終,接引超升,功過兩半者,送交第十殿發放,再入人道輪回。惡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鏡台,令之一望,照見在世之心好壞,隨即批解第二殿,發獄受苦。”


    “二殿楚江王,主掌大海之底,活大地獄,又名剝衣亭寒冰地獄,另設十六小地獄,凡在陽間傷人肢體、奸盜殺生者,即入此獄受刑,另依惡行不一,發入十六小獄受苦,待刑滿期後轉押第三殿,再行判決。”


    “三殿宋帝王,司掌黑繩大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陽世忤逆尊長,教唆興訟者,該入此獄,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滿轉解第四殿。”


    “四殿五官王,司掌合大地獄,又名剝剹血池地獄,另再設十六小地獄。凡陽世抗糧賴租,交易欺詐者,推入此獄,另依罪行不同,再判以小獄受苦,刑期難滿,送解第五殿察核評判,再行安排。”


    “五殿閻羅王,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獄。凡到此殿者,俱先押赴望鄉台,令之明見上世因果,因罪遭殃各事,隨即推入此獄,細查曾犯何惡,沾惹是非,罪證確鑿之後,再發入誅心十六小獄,鉤出其心,受蛇食之苦,再以鍘刀斷其身首,受苦滿日,另發往別殿。”


    “六殿卞城王,司掌大叫喚大地獄、枉死城,另設十六小地獄。凡世間忤逆不孝者,以鋸分屍。凡世人怨天尤地,對北溺便涕泣者,發落此獄。查明其所犯事件,亦受鐵錐擊打、火燒燎舌之刑罰。受過諸刑之後,再發往小獄受苦,刑滿獲釋之日,轉解至第七殿,再查有無別惡。”


    “七殿泰山王,司掌熱惱地獄,又名碓磨肉醬地獄,另設十六小地獄。凡於陽世取骸合藥、離人至戚者,先罰往此獄,再入小獄。受苦滿日,轉解第八殿,收獄查治。另司,凡陽世犯盜竊、誣告、敲詐、謀財害命者,均於此受下油鍋之刑罰。”


    “八殿都市王,司掌大熱大惱大地獄,又名惱悶鍋地獄,另設十六小地獄。凡在世之時所行不孝,使父母親人愁悶煩惱者,擲入此獄。受刑之後,再視其惡行深淺,交由各小獄加刑,受盡痛苦之後,押解至第十殿,改頭換麵之後,罰入畜牲道輪回。”


    “九殿平等王,司掌酆都城阿鼻地獄,另設十六小獄。凡於陽世殺人放火、斬絞正法者,押付此殿,以空心銅樁,鏈其手足,煽火焚燒,燙嗜其心肝,而後阿鼻地獄受刑。待到被害之人逐一投生之後,方準釋出,解交第十殿,入六道輪回。”


    “十殿轉輪王,殿居正東方,直對五濁世界,專司各殿押解鬼魂,辨明善惡,評定分級,發往六道輪回,往四大部洲投生。”


    博淵介紹了五方鬼帝,十殿閻羅各職司之後,又言明了四大判官,羅酆六天等幽冥之神,各司職能,平心娘娘終有所悟,一番拜謝之後,自去召集後土部落眾巫人,興建幽冥地府去了。


    後土身化六道輪回,建立幽冥地府的消息傳遍洪荒天地之後,再次引發了各大勢力的關注。


    道門三清雖不喜祖巫粗暴好戰,但畢竟同出於盤''古一脈,後土又是當中頗具賢名之人,此番倒是沒有過多評判,隻聽得老子道了句:“功德無量。”三人隨即繼續閉關體育大道去了。


    三十三天外,媧皇宮中,女媧正與妖皇帝俊,東皇太一等人商議妖族歸屬,忽然間心下一沉,掐指推算,瞬間明了因果,卻是歎了口氣:“天意如此,後土妹子雖死猶生,倒是為巫族氣運爭取了一線生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燭淵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博淵尊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博淵尊少並收藏燭淵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