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與燭九陰的談話內容,遠在三十三天外的博淵自然不知。若是知道了,肯定免不得好好教訓這小子一頓。
卻說又過了兩日,博淵別了女媧,自媧皇宮中出來,腳下升起祥雲,飄飄渺渺,下了三十三天,回轉鍾山而來,不消多時,便到了燭淵宮。
“拜見帝尊。”孟極諸將見博淵到來,趕忙上前迎接。
“都起來吧。此番本尊出去了許久,宮中可一切如常?”不知為何,博淵的臉上隱隱透出一絲淡淡的憂慮。
“回稟帝尊,一切安好。”孟極想了想,卻是幽幽道:“隻是前日東華師兄回來,問及您的去向,行為舉止有些奇怪。”
“這小子不是應該在藏書閣裏抄寫道經嗎?這麽快就抄完了?想必是偷懶了。”博淵歎了口氣,有些無奈道,“他行事向來隨心,不必管他。”說罷,身形一動,緩步往宮內走去。
“啟稟帝尊,東華帝君求見。”
博淵方想回蓮池密室閉關修煉,卻見一道童行至近前,朝自己行禮之後,開口稟道。
“讓他到禦蓮池邊的華音亭等我。”博淵點頭吩咐道。自己不去找這小子麻煩,他倒是自己尋來了,便正好問問孟極口中的奇怪舉動是什麽情況。
片刻之後,博淵換了身自在些的衣服,來到華音亭。見東華已經在其中等候,身旁還跟著一人,細看之下,卻是那燭九陰。
“弟子拜見師尊,願祈聖安。”東華上前躬身行禮,嘴角還帶著一絲賤兮兮的笑意。
“見過帝尊。”燭九陰亦是跟著抱拳一禮道。
“九陰道友怎麽也有空來我燭淵宮。東華這小子也不告知我一聲,倒是我們待客不周了。”博淵走上前,抬手讓東華起身,也朝那燭九陰回了一禮。
“帝尊言重了。”燭九陰的表情倒沒有像東華那樣不著調,恭敬道:“此次前來叨擾,乃是有一事想請帝尊幫忙,還望帝尊應允。”
“既是你所求,我自當盡力而為。都別站著了,坐下說吧。”博淵招呼著兩人到華音亭中坐下,又拂袖將一套紫砂茶具置於桌上。
“九陰道友好福氣。我家師尊的茶藝一絕,等閑之人還真品不到。待會兒可要仔細品嚐一番。”東華也喝過一次博淵泡的茶,那沁人心脾的滋味讓他一下子就記掛住了,後麵央求了好幾次想要再喝,卻每次都被博淵拒絕了,讓他好生抄完道經再想其他。這次卻是托了燭九陰的福,想必也能再品上一品,解解饞。
“如此,便謝過帝尊了。”燭九陰也知道這茶是特意為了招待自己而泡,心裏感動之餘亦幾分期待。
“九陰道友不必如此客氣。”博淵手中泡茶的動作不停,卻朝東華問道:“你的道經抄完了?有這閑工夫到處瞎晃悠,還跑到宮外去了。”
“師尊明鑒啊!徒兒一直老老實實待在藏書閣裏抄寫道經,奈何字數實在太多,根本吵不完,哪裏還有時間出宮……”東華說著一臉苦笑地看了一眼燭九陰。
“帝尊勿怪東華道友,他的確未曾出宮。是九陰此行想隱藏行蹤,不欲讓人知曉我來此,故而再借東華道友的身份進燭淵宮,倒是讓那守宮神將誤會了。”燭九陰會意,出言幫東華解釋道,“是九陰的不是,還請帝尊恕罪。”
“無妨。”博淵頓時便明白了是怎麽一回事了。隻是燭九陰還是不夠了解東華,這小子哪怕沒有這茬子事,也不會老老實實待在宮裏抄經,這次隻是剛好被他碰上罷了。
“既是為師冤枉你了,那便喝完這盞茶,趕緊回去繼續抄經。”博淵看著東華,笑道。後者則是苦笑。
“當日吾巫族兩位大巫爭鬥,致使不周山天柱坍塌,給洪荒蒼生帶來了滅頂之災。好在有諸位聖人合力護佑,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方才安然渡劫。隻是我那兩位兄長命隕不周山,其屍首卻不見了蹤跡,幾番苦尋俱是無果。”
“如今吾巫族十二祖巫已缺其三,這兩具屍骨不僅是兩位兄長留給巫族的念想,也對我們操練十二天都神煞大陣有大用。還望帝尊幫忙算算,這兩具屍骨現在在何處?”燭九陰站起身來,朝博淵恭敬行了一禮,言辭十分懇切,“若能成功找到,巫族必有重謝!”
“不是吧?巫族也在找這兩具祖巫屍骨?”博淵心中暗自疑惑,更加覺得百思不得其解。
那日在媧皇宮中,博淵便求女媧幫忙推算祝融和共工兩具祖巫肉身的下落。可沒想到連女媧以聖人的無上神通窺探天機,卻也隻見一片混沌,推算不出結果,隻是得到了一個結論:有人在暗處遮蔽天機,不讓人找到這兩具祖巫肉身。故而至今博淵也是沒有半點關於此事的音訊。
眼下他想借十二天都神煞圖重聚盤古肉身,用以在混沌珠中開天辟地,以力證道成就天道聖人尊位,卻也少不了這兩具祖巫肉身的助力,這也是剛剛他回宮時神色憂慮的原因。此事若不解決,他的成聖之日,卻是遙遙無期。
針對此結果,當時博淵也曾細問了女媧。如今洪荒天地,有能力遮掩天機,讓她這位聖人亦推測不出結果的。除了已經合道的鴻鈞道祖以外,便隻有同為聖人的三清和西方二聖了。女媧為功德成聖,而不像他們是以立教功德斬卻三屍成聖,實力要稍弱些。可即便如此,也沒理由完全一點消息也推測不到。
所以兩人合計下來,唯一的解釋隻能是:祝融和共工兩具肉身下落不明,不僅背後有聖人以上境界的人暗中出手遮掩天機,本身也是這次量劫當中的一部分。隻有如此,方才能解釋得通。當然,博淵要想在此次量劫中成聖,也確實是艱難險阻,重重難關,也是急不得。
這番因果本不好向燭九陰透露太多,但博淵念在和博淵老祖的師徒情分上,不忍叫那同為其化身的燭九陰蒙在鼓裏,遭了算計,故而思慮再三,還是選擇據實相告。而後者聽完,卻是一時啞然,不願相信。
“我知道這個情況你暫時無法接受,甚至有所懷疑。”博淵見燭九陰這副模樣,卻是輕歎道:“你若信我,便暫時不去想如何搜尋這兩具祖巫肉身的下落,而是該勸說帝江,好好地將心思和精力花在治理巫族和為洪荒萬千眾生謀求福祉上。”
“前番祝融和共工相爭身隕,釀成大禍。平心娘娘曾與我說,背後可能有些蹊蹺。如此看來,隻怕現在洪荒的形勢隻會比我們看到的凶險萬分。巫妖兩族之外,必定還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想讓這洪荒徹底亂起來,趁機謀利。”
博淵將桌上泡好的茶遞了一杯給燭九陰,接著說道:“但巫族有此橫禍,焉知不是帝江平日漠視洪荒眾生的身家性命,卻對巫族部眾過分縱容的緣故?若要巫族重聚氣運,在洪荒天地上屹立不倒,便需得先痛定思痛,改過自強再談其他。”
“帝尊之言猶如醍醐灌頂,九陰受教了!回去必當好生勸勸大哥,參照此法行事。”燭九陰將杯中之茶一口飲盡,起身拱手道:“事不宜遲,九陰也不再打擾帝尊清修,這便告辭了。”
“好,你去吧。改日得空多來坐坐。若不欲人知,還是依舊借用東華這小子的模樣身份即可。他這道經抄完尚需時日,不常在洪荒走動,旁人瞧不出端倪。”博淵亦起身一禮,笑著提醒道,“女媧聖人已親口承諾,一切遵從天意,不會插手巫妖相爭,你讓帝江放心。除此之外,更要保重自身,諸事小心。”
“謝帝尊關懷。”
雖說十二祖巫血脈同源,同氣連枝,彼此都是至親兄弟姐妹,但可能是盤古精血所化,少了些精氣神在,大多都是脾氣暴躁,性情有失之輩,燭九陰還是第一次感受到被人關懷的滋味,卻是心中一暖,朝博淵告別之後,卻被東華領著出宮,回轉巫族去了。
就在這時,卻聽得白矖和騰蛇急匆匆來報:“啟稟師尊,四海龍皇宮和青丘狐族同時傳來消息。”
“狐後娘娘,薨了!”
「持續更新中,各位道友多多關注支持哇!有任何想法和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
卻說又過了兩日,博淵別了女媧,自媧皇宮中出來,腳下升起祥雲,飄飄渺渺,下了三十三天,回轉鍾山而來,不消多時,便到了燭淵宮。
“拜見帝尊。”孟極諸將見博淵到來,趕忙上前迎接。
“都起來吧。此番本尊出去了許久,宮中可一切如常?”不知為何,博淵的臉上隱隱透出一絲淡淡的憂慮。
“回稟帝尊,一切安好。”孟極想了想,卻是幽幽道:“隻是前日東華師兄回來,問及您的去向,行為舉止有些奇怪。”
“這小子不是應該在藏書閣裏抄寫道經嗎?這麽快就抄完了?想必是偷懶了。”博淵歎了口氣,有些無奈道,“他行事向來隨心,不必管他。”說罷,身形一動,緩步往宮內走去。
“啟稟帝尊,東華帝君求見。”
博淵方想回蓮池密室閉關修煉,卻見一道童行至近前,朝自己行禮之後,開口稟道。
“讓他到禦蓮池邊的華音亭等我。”博淵點頭吩咐道。自己不去找這小子麻煩,他倒是自己尋來了,便正好問問孟極口中的奇怪舉動是什麽情況。
片刻之後,博淵換了身自在些的衣服,來到華音亭。見東華已經在其中等候,身旁還跟著一人,細看之下,卻是那燭九陰。
“弟子拜見師尊,願祈聖安。”東華上前躬身行禮,嘴角還帶著一絲賤兮兮的笑意。
“見過帝尊。”燭九陰亦是跟著抱拳一禮道。
“九陰道友怎麽也有空來我燭淵宮。東華這小子也不告知我一聲,倒是我們待客不周了。”博淵走上前,抬手讓東華起身,也朝那燭九陰回了一禮。
“帝尊言重了。”燭九陰的表情倒沒有像東華那樣不著調,恭敬道:“此次前來叨擾,乃是有一事想請帝尊幫忙,還望帝尊應允。”
“既是你所求,我自當盡力而為。都別站著了,坐下說吧。”博淵招呼著兩人到華音亭中坐下,又拂袖將一套紫砂茶具置於桌上。
“九陰道友好福氣。我家師尊的茶藝一絕,等閑之人還真品不到。待會兒可要仔細品嚐一番。”東華也喝過一次博淵泡的茶,那沁人心脾的滋味讓他一下子就記掛住了,後麵央求了好幾次想要再喝,卻每次都被博淵拒絕了,讓他好生抄完道經再想其他。這次卻是托了燭九陰的福,想必也能再品上一品,解解饞。
“如此,便謝過帝尊了。”燭九陰也知道這茶是特意為了招待自己而泡,心裏感動之餘亦幾分期待。
“九陰道友不必如此客氣。”博淵手中泡茶的動作不停,卻朝東華問道:“你的道經抄完了?有這閑工夫到處瞎晃悠,還跑到宮外去了。”
“師尊明鑒啊!徒兒一直老老實實待在藏書閣裏抄寫道經,奈何字數實在太多,根本吵不完,哪裏還有時間出宮……”東華說著一臉苦笑地看了一眼燭九陰。
“帝尊勿怪東華道友,他的確未曾出宮。是九陰此行想隱藏行蹤,不欲讓人知曉我來此,故而再借東華道友的身份進燭淵宮,倒是讓那守宮神將誤會了。”燭九陰會意,出言幫東華解釋道,“是九陰的不是,還請帝尊恕罪。”
“無妨。”博淵頓時便明白了是怎麽一回事了。隻是燭九陰還是不夠了解東華,這小子哪怕沒有這茬子事,也不會老老實實待在宮裏抄經,這次隻是剛好被他碰上罷了。
“既是為師冤枉你了,那便喝完這盞茶,趕緊回去繼續抄經。”博淵看著東華,笑道。後者則是苦笑。
“當日吾巫族兩位大巫爭鬥,致使不周山天柱坍塌,給洪荒蒼生帶來了滅頂之災。好在有諸位聖人合力護佑,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方才安然渡劫。隻是我那兩位兄長命隕不周山,其屍首卻不見了蹤跡,幾番苦尋俱是無果。”
“如今吾巫族十二祖巫已缺其三,這兩具屍骨不僅是兩位兄長留給巫族的念想,也對我們操練十二天都神煞大陣有大用。還望帝尊幫忙算算,這兩具屍骨現在在何處?”燭九陰站起身來,朝博淵恭敬行了一禮,言辭十分懇切,“若能成功找到,巫族必有重謝!”
“不是吧?巫族也在找這兩具祖巫屍骨?”博淵心中暗自疑惑,更加覺得百思不得其解。
那日在媧皇宮中,博淵便求女媧幫忙推算祝融和共工兩具祖巫肉身的下落。可沒想到連女媧以聖人的無上神通窺探天機,卻也隻見一片混沌,推算不出結果,隻是得到了一個結論:有人在暗處遮蔽天機,不讓人找到這兩具祖巫肉身。故而至今博淵也是沒有半點關於此事的音訊。
眼下他想借十二天都神煞圖重聚盤古肉身,用以在混沌珠中開天辟地,以力證道成就天道聖人尊位,卻也少不了這兩具祖巫肉身的助力,這也是剛剛他回宮時神色憂慮的原因。此事若不解決,他的成聖之日,卻是遙遙無期。
針對此結果,當時博淵也曾細問了女媧。如今洪荒天地,有能力遮掩天機,讓她這位聖人亦推測不出結果的。除了已經合道的鴻鈞道祖以外,便隻有同為聖人的三清和西方二聖了。女媧為功德成聖,而不像他們是以立教功德斬卻三屍成聖,實力要稍弱些。可即便如此,也沒理由完全一點消息也推測不到。
所以兩人合計下來,唯一的解釋隻能是:祝融和共工兩具肉身下落不明,不僅背後有聖人以上境界的人暗中出手遮掩天機,本身也是這次量劫當中的一部分。隻有如此,方才能解釋得通。當然,博淵要想在此次量劫中成聖,也確實是艱難險阻,重重難關,也是急不得。
這番因果本不好向燭九陰透露太多,但博淵念在和博淵老祖的師徒情分上,不忍叫那同為其化身的燭九陰蒙在鼓裏,遭了算計,故而思慮再三,還是選擇據實相告。而後者聽完,卻是一時啞然,不願相信。
“我知道這個情況你暫時無法接受,甚至有所懷疑。”博淵見燭九陰這副模樣,卻是輕歎道:“你若信我,便暫時不去想如何搜尋這兩具祖巫肉身的下落,而是該勸說帝江,好好地將心思和精力花在治理巫族和為洪荒萬千眾生謀求福祉上。”
“前番祝融和共工相爭身隕,釀成大禍。平心娘娘曾與我說,背後可能有些蹊蹺。如此看來,隻怕現在洪荒的形勢隻會比我們看到的凶險萬分。巫妖兩族之外,必定還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想讓這洪荒徹底亂起來,趁機謀利。”
博淵將桌上泡好的茶遞了一杯給燭九陰,接著說道:“但巫族有此橫禍,焉知不是帝江平日漠視洪荒眾生的身家性命,卻對巫族部眾過分縱容的緣故?若要巫族重聚氣運,在洪荒天地上屹立不倒,便需得先痛定思痛,改過自強再談其他。”
“帝尊之言猶如醍醐灌頂,九陰受教了!回去必當好生勸勸大哥,參照此法行事。”燭九陰將杯中之茶一口飲盡,起身拱手道:“事不宜遲,九陰也不再打擾帝尊清修,這便告辭了。”
“好,你去吧。改日得空多來坐坐。若不欲人知,還是依舊借用東華這小子的模樣身份即可。他這道經抄完尚需時日,不常在洪荒走動,旁人瞧不出端倪。”博淵亦起身一禮,笑著提醒道,“女媧聖人已親口承諾,一切遵從天意,不會插手巫妖相爭,你讓帝江放心。除此之外,更要保重自身,諸事小心。”
“謝帝尊關懷。”
雖說十二祖巫血脈同源,同氣連枝,彼此都是至親兄弟姐妹,但可能是盤古精血所化,少了些精氣神在,大多都是脾氣暴躁,性情有失之輩,燭九陰還是第一次感受到被人關懷的滋味,卻是心中一暖,朝博淵告別之後,卻被東華領著出宮,回轉巫族去了。
就在這時,卻聽得白矖和騰蛇急匆匆來報:“啟稟師尊,四海龍皇宮和青丘狐族同時傳來消息。”
“狐後娘娘,薨了!”
「持續更新中,各位道友多多關注支持哇!有任何想法和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