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了寧安村,王氏去還牛車,帶了點東西去沈族長家。


    沈族長佝僂著背在家門口晃悠呢,見王氏過來,連忙招呼她。


    王氏把東西和銅板放在桌上。


    “都是一家人何必這麽客氣,借個牛車又給錢又給東西的。”沈族長推辭著。


    王氏按著桌上的東西,不容拒絕道:


    “大堂兄,今兒這些東西你們一定要收。”


    “這些年多虧了大堂兄周旋和幫襯,要不是有你們在,家裏怕是早已家破人亡了。”


    沈族長見王氏是真心感激,心中也頗為感慨。


    “當年若不是小叔,咱們沈家也沒這些好日子,雖說是到了這苦寒之地,可小叔也為族親安定殫思極慮,咱們沈氏一族隻有齊心才能過得更好。”


    雙方都有些感慨,當年的事誰都沒錯。


    是,沈鴻儒當年死諫連累沈氏一族流放苦寒之地。


    可在那之前,因為沈鴻儒,沈氏一族也沾不少光。


    加上流放到這邊後,沈鴻儒安頓好族親才與世長辭。


    有幾個不感恩的,也最多是埋怨沈鴻儒太過耿直,連累他們被流放到這苦寒之地。


    但沈氏族親大多數人也承沈鴻儒的情。


    再說當年那種情況,要不是沈鴻儒,若他們是一般老百姓,說不定早就餓死了。


    沈鴻儒是為了百姓死諫的,有良心的也不能怪上他。


    加上沈族長的父親,也就是之前的族長是沈鴻儒的兄長,兩家關係親近,自是多關照些的。


    二人說了一會兒家常,得知王氏送沈遇安去縣裏的書院,沈族長有些詫異。


    “弟妹,你這是?”沈族長試探地問。


    難不成打算讓狗蛋去科舉?雖說已然過了三代,但有些見識的沈族長知曉這件事很難。


    他讓家中幾個孩子去讀書,不過是放去私塾一兩年。


    多條路可走,但是沒想過科舉。


    “石頭鎮私塾的廬舍不太好,安哥兒的身子堂兄也知道,那麽多人擠在一起是不行的。”王氏沒有正麵回答他。


    這時張氏走過來留飯。


    王氏婉拒了,起身和兩人告辭。


    等人一走,老夫妻倆嘀咕著沈遇安讀書的事。


    “弟妹不會是想讓狗蛋參加科舉吧?狗蛋的身子怕是頂不住。”張氏有些擔憂。


    “哎,就是身子好,這科舉不易,咱沈家的情況你也知道。”


    “要我說你們沈氏一族最聰明的就屬三房了,說不定還能成呢,我看狗蛋是個機靈的。”


    想到家中幾個蠢曾孫和沈遇安,沈族長無比讚同張氏的說法。


    這一年來為數不多的接觸,見過沈遇安忽悠家裏幾個曾孫,人老成精的沈族長已經看出來。


    對方一人抵他家裏幾個曾孫的全部心眼子。


    不,沈遇安和幾個曾孫加起來八百個心眼,沈遇安有八百多個心眼。


    他幾個曾孫加一起倒欠幾十個心眼。


    那廂沈遇安再見到他娘掏醃豆角,想著開春要種什麽菜好。


    今年怎麽都不能再種豆角了。


    三日後,沈遇安天還沒亮就起床洗漱。


    一樣還是王氏和劉氏帶著他一起。


    鍋裏給盼姐兒留幾個餅子,三人就出發了。


    到了百川書院,才發現門口外和之前招收學子那天一樣多人。


    大人們被留在書院外,學子們十人一組進書院。


    沈遇安挎著他奶給做的書袋,走進書院。


    百川書院規模也不大,沈遇安跟著周圍的小豆子們一起圍觀,沒多久就看完了。


    說來也巧,這十人裏還有沈遇安那日見過的金家小公子,想來是報名的時候離得不遠的原因。


    對方瞧著六七歲的模樣。


    丙學堂這次入學的學子,除了沈遇安,基本都是六七歲這麽大。


    雖然沈遇安先天不足看著比尋常孩子瘦一點,但比這些小豆丁們高了不少。


    “你這麽大個才進丙學堂,也不怎麽樣嘛。”


    沈遇安尋聲看去,就見那金家小少爺,拉著幾個小豆丁一起嘲笑地看著他。


    若是原主或者一般的小孩,可能會有些羞愧。


    但沈遇安不一樣,他是個成年人了,不會被幾個小孩子的話弄得破防。


    反而上下打量了金家小少爺和他周圍的幾個小豆丁。


    “長得高總比長得矮好吧。”


    金子來一噎,踮著腳抬頭生氣地瞪沈遇安。


    這小屁孩長得挺好,生氣瞧著也不可憎。


    沈遇安沒多跟對方糾纏,因為小廝要帶他去廬舍。


    金子來幾人家在永安縣,自是不用去。


    廬舍的環境還行,不過要四個人一起住。


    “廬舍自己打掃,家人送的被褥物件,讓師兄們幫忙到房門那邊取。”


    小廝說完就走了。


    可見今日是真的忙。


    別看百川書院一年也就招了二十來個學子,但今日是真忙。


    不止要帶新的學子熟悉環境,還要安排諸多事宜。


    百川書院甲乙丙三個學堂加起來,也有大幾十個學子了,卻隻有一位杜夫子。


    小廝門房各一人,人都要忙瘋了。


    今日情況特殊,就連杜夫子的夫人和粗使婆子都一起幫忙也忙得腳不沾地。


    百川書院的廬舍安排是兩個新學子和兩個去年入學的師兄。


    和沈遇安同時入學萬文山懵懂地看向沈遇安。


    沈遇安對屋內的兩位師兄行禮,“兩位師兄,這位,呃,賢弟,在下沈遇安,寧安村人士。”


    “兩位師兄,我是萬文山,下坡村人,人士。”萬文山學著沈遇安跟廬舍內的人介紹自己。


    “李清泉。”


    “吳達。”


    李清泉和吳達多看了兩眼沈遇安。


    這家夥剛入學怎麽感覺比他們懂得還多啊。


    雙方互相了解之後,才發現剛入學的沈遇安是廬舍中最大的。


    就連去年入學的李清泉也才九歲,吳達八歲。


    而今年剛入學的萬文山就更小了,才七歲。


    互相認識之後,李清泉和吳達帶著兩人去門房那裏取東西。


    “夫子說既已上學,就要培養獨自生活的能力,所以隻要在廬舍生活的學子,萬事親力親為。”


    沈遇安和萬文山的東西有點多,四人一趟拿不完。


    回廬舍前,沈遇安到書院門口和家人道別。


    “奶,娘,這是我的同窗好友,”沈遇安一一給王氏和劉氏二人介紹。


    “清泉,吳達,文山,這是我的祖母和母親。”


    “沈奶奶,沈伯母。”


    “好孩子。”王氏笑著和兩人打招呼。


    “沈奶奶可否請你們幫個忙,遇安從小身子不太好,你們幫著看顧一二,若遇安有個不舒服,讓人捎個話到家裏來。”


    三人一聽,看了下沈遇安,連忙答應。


    怪不得他們總覺得沈遇安臉色不是很好。


    沈遇安知道家裏人擔心他的身子,隻能無奈歎息。


    這要是擱現代,去上學還讓年紀比自家孩子小的孩子看顧,怕不是被人家長噴了。


    沒多會兒萬文山也帶著三人去跟他家人認識。


    沈家兩個女人直接和萬家人聊上了。


    沈遇安他們離開的時候,剛剛還萬般不舍的沈萬兩家聊得忘乎所以,擺擺手讓他們進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代不能科舉?我剛好第四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層肚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層肚腩並收藏三代不能科舉?我剛好第四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