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秦為何而亡?
從指點李斯開始教導曆代天才 作者:青山炸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曆史,從來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交雜的結果。
秦王朝的郡縣製邁步太大,沒有封邦建國製到郡縣製的遞進過渡階段,必然會引起舊貴族的強烈反撲;
加上秦末又正好處於曆史地理學上的全新世的溫暖期,農業生產條件極好,農民不太容易遭到天災,本質上是農業土地兼並很難發達的一個時期,新生的封建統治階級無法站出來。
故而舊封邦建國製的貴族無法被新生的貴族淘汰。
可以說,秦王朝是曆史上的一個奇跡:
這樣的一個朝代能出現在曆史上,實現大一統和書同文車同軌,借助封建社會極難出現的強大的國家組織能力大修直道馳道,這都是曆史上的奇跡——
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天佑華夏,讓華夏有了秦王朝這樣一個王朝。”
趙平安看著麵前的文獻,思索著。
“這大秦到底是怎麽滅亡的?”
就在剛才,他看著手機上的秦始皇再次東征,很是疑惑:
這不對啊?
【秦始皇東征,以強大的兵力,再次撲殺又起的六國貴族。】
【包括原本好不容易從侯國獨立為王國的齊國,同樣也被撲殺統一。】
【秦王朝的疆土相較於陳勝吳廣起義之前,甚至還得到了擴大】
【現在,秦王朝的舊土隻有楚地還沒有收複了。】
“在曆史上,秦王朝這個時間節點都快死的差不多了啊……”
秦王朝的覆滅,是大秦無數年累積的結果:
這個政體的形式隻適合打仗,並不適合治理太平天下。
這句話,趙平安還記得是之前讀《王朝變遷史》的時候看到的。
可現在的大秦怎麽還是這麽猛?
“應該是這樣的吧?”
曆史上的秦國到底是因為什麽而走向覆滅?
是因為秦王暴政?
經過趙平安的一係列考證,他已經排除了這個原因。
暴政,暴嗎?
鐵犁牛耕初步普及,大秦重農抑商,有什麽問題?
但賦稅確實繁多,為了保證國家統治力,鎮壓六國遺民,秦始皇用了太大的心思。
“難不成是因為胡亥太昏庸?”
也不盡然,胡亥固然昏庸,但是其在位不過三年。
很顯然秦國的覆滅是長久以來的積累,不可能在這三年之中一蹴而就,胡亥也沒有這個本事。
哦,不對,有可能是有的。
不過更大的可能性應該是大秦之所以會在胡亥在位之時而亡,是因為胡亥之時大秦朝堂動蕩國力日弱,國家組織控製能力減弱。
就算是扶蘇繼位,民怨也在,隻是隱而不發而已。
想要整頓秦國,扶蘇也必須做出改革,不然依舊會爆發起義。
糾其根本,秦國的覆滅無非就是對於六國之民的舉措有失。
不能給予六國之民和秦人等同的待遇,使得六國之民依舊像是戰國年月難辦生活。
“那應該是眼下的李斯改革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趙平安很快理解了,李斯改革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業發展的需求。
這樣的改革本質其實是融入了一定程度的現代人思想,和趙平安有關。
現代人從上帝視角去分析一個時代,肯定和當局者分析一個時代的方式不同。
李斯有了趙平安的幫助,就能更全局,從而推出李斯改革。
“而且,秦始皇在位,能力也要比胡亥強多了。”
他繼續閱讀著文獻,大概知道了原因所在。
現在秦始皇的在位能力,其實已經很強了。
之所以會發生陳勝吳廣起義,主要還是天下的壓力實在太大,兜不住了。
始皇在時,秦國手腕強硬,不敢有變,始皇故去,起義軍就呼嘯而起了。
秦國本身在各地都有駐軍,若是隻是一處起隨時可以調用軍隊鎮壓。
但是六國積怨,同時動亂,各地起義軍四起,超出了秦軍能夠鎮壓的範圍。
這幾乎就等同於秦國同時麵對六國之軍的圍攻一般。
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的覆滅也就成了必然。
所以想要秦國真的成為一個盛世,少不了修整民生,土地改革。
商鞅變法之中的土地改革沒有錯,是非常超前的舉措,也奠定了秦國一統的根本。
但是若是不能讓六國之民也得以如此,民亂也必生。
而李斯改革正是針對這件事情而來。
“秦雖然統一了天下,但熟悉秦法和深諳六國風俗的官吏遠遠不足,又做不到移風易俗,不能像治理秦民一樣治理六國百姓,而且秦法對於六國百姓來說又過於嚴苛了些……”
趙平安看著手機屏幕,手機屏幕上,曆史還在繼續滾動著:
【秦始皇東進,再次想要統一】
【天下如今僅剩下兩股大勢力】
【一股是項梁為首的楚國,說是國家,不過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
【各地起義軍相互幫助,聯係並不緊密。】
【還有一股就是大秦。】
【除此之外,還有昭軍,這一批神秘的群體在九州大地上聲名遠播】
【這一批神秘群體四處遊走,隻是斬殺各地惡貫滿盈的惡徒,並沒有任何首領。】
【而此時此刻的朝堂上。】
【李斯再次提出更為偏離大秦原本走向的改革方案】
【這是主人當時第一次見到李斯時傳授他的思想。】
【這方案十分激進,但很適合大秦。】
趙平安看著手機,手機裏麵,建模緩緩出現:
……
朝堂上。
秦始皇和李斯相對。
秦始皇坐在龍椅上,而李斯直直地站在朝堂上。
身後,文武百官都在李斯身後站著。
李斯改革後,效果顯著,七十歲高齡的李斯再次成為了百官之首。
秦始皇握著青銅杯,看著李斯,問道:“李愛卿之改革,收效甚好。”
“但如今為何還要反對我改回?”
“那不過是戰時的特殊政策,如今那楚國內亂便夠他們憂愁的了。”
“我大秦自有大秦的民風,自有大秦的律法。”
“自從商君以來,我大秦無數代秉持的政策,我們正是靠著這個政策統一,應當改回。”
“不然李愛卿,還有什麽其他方案嗎?”
秦王朝的郡縣製邁步太大,沒有封邦建國製到郡縣製的遞進過渡階段,必然會引起舊貴族的強烈反撲;
加上秦末又正好處於曆史地理學上的全新世的溫暖期,農業生產條件極好,農民不太容易遭到天災,本質上是農業土地兼並很難發達的一個時期,新生的封建統治階級無法站出來。
故而舊封邦建國製的貴族無法被新生的貴族淘汰。
可以說,秦王朝是曆史上的一個奇跡:
這樣的一個朝代能出現在曆史上,實現大一統和書同文車同軌,借助封建社會極難出現的強大的國家組織能力大修直道馳道,這都是曆史上的奇跡——
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天佑華夏,讓華夏有了秦王朝這樣一個王朝。”
趙平安看著麵前的文獻,思索著。
“這大秦到底是怎麽滅亡的?”
就在剛才,他看著手機上的秦始皇再次東征,很是疑惑:
這不對啊?
【秦始皇東征,以強大的兵力,再次撲殺又起的六國貴族。】
【包括原本好不容易從侯國獨立為王國的齊國,同樣也被撲殺統一。】
【秦王朝的疆土相較於陳勝吳廣起義之前,甚至還得到了擴大】
【現在,秦王朝的舊土隻有楚地還沒有收複了。】
“在曆史上,秦王朝這個時間節點都快死的差不多了啊……”
秦王朝的覆滅,是大秦無數年累積的結果:
這個政體的形式隻適合打仗,並不適合治理太平天下。
這句話,趙平安還記得是之前讀《王朝變遷史》的時候看到的。
可現在的大秦怎麽還是這麽猛?
“應該是這樣的吧?”
曆史上的秦國到底是因為什麽而走向覆滅?
是因為秦王暴政?
經過趙平安的一係列考證,他已經排除了這個原因。
暴政,暴嗎?
鐵犁牛耕初步普及,大秦重農抑商,有什麽問題?
但賦稅確實繁多,為了保證國家統治力,鎮壓六國遺民,秦始皇用了太大的心思。
“難不成是因為胡亥太昏庸?”
也不盡然,胡亥固然昏庸,但是其在位不過三年。
很顯然秦國的覆滅是長久以來的積累,不可能在這三年之中一蹴而就,胡亥也沒有這個本事。
哦,不對,有可能是有的。
不過更大的可能性應該是大秦之所以會在胡亥在位之時而亡,是因為胡亥之時大秦朝堂動蕩國力日弱,國家組織控製能力減弱。
就算是扶蘇繼位,民怨也在,隻是隱而不發而已。
想要整頓秦國,扶蘇也必須做出改革,不然依舊會爆發起義。
糾其根本,秦國的覆滅無非就是對於六國之民的舉措有失。
不能給予六國之民和秦人等同的待遇,使得六國之民依舊像是戰國年月難辦生活。
“那應該是眼下的李斯改革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趙平安很快理解了,李斯改革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業發展的需求。
這樣的改革本質其實是融入了一定程度的現代人思想,和趙平安有關。
現代人從上帝視角去分析一個時代,肯定和當局者分析一個時代的方式不同。
李斯有了趙平安的幫助,就能更全局,從而推出李斯改革。
“而且,秦始皇在位,能力也要比胡亥強多了。”
他繼續閱讀著文獻,大概知道了原因所在。
現在秦始皇的在位能力,其實已經很強了。
之所以會發生陳勝吳廣起義,主要還是天下的壓力實在太大,兜不住了。
始皇在時,秦國手腕強硬,不敢有變,始皇故去,起義軍就呼嘯而起了。
秦國本身在各地都有駐軍,若是隻是一處起隨時可以調用軍隊鎮壓。
但是六國積怨,同時動亂,各地起義軍四起,超出了秦軍能夠鎮壓的範圍。
這幾乎就等同於秦國同時麵對六國之軍的圍攻一般。
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的覆滅也就成了必然。
所以想要秦國真的成為一個盛世,少不了修整民生,土地改革。
商鞅變法之中的土地改革沒有錯,是非常超前的舉措,也奠定了秦國一統的根本。
但是若是不能讓六國之民也得以如此,民亂也必生。
而李斯改革正是針對這件事情而來。
“秦雖然統一了天下,但熟悉秦法和深諳六國風俗的官吏遠遠不足,又做不到移風易俗,不能像治理秦民一樣治理六國百姓,而且秦法對於六國百姓來說又過於嚴苛了些……”
趙平安看著手機屏幕,手機屏幕上,曆史還在繼續滾動著:
【秦始皇東進,再次想要統一】
【天下如今僅剩下兩股大勢力】
【一股是項梁為首的楚國,說是國家,不過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
【各地起義軍相互幫助,聯係並不緊密。】
【還有一股就是大秦。】
【除此之外,還有昭軍,這一批神秘的群體在九州大地上聲名遠播】
【這一批神秘群體四處遊走,隻是斬殺各地惡貫滿盈的惡徒,並沒有任何首領。】
【而此時此刻的朝堂上。】
【李斯再次提出更為偏離大秦原本走向的改革方案】
【這是主人當時第一次見到李斯時傳授他的思想。】
【這方案十分激進,但很適合大秦。】
趙平安看著手機,手機裏麵,建模緩緩出現:
……
朝堂上。
秦始皇和李斯相對。
秦始皇坐在龍椅上,而李斯直直地站在朝堂上。
身後,文武百官都在李斯身後站著。
李斯改革後,效果顯著,七十歲高齡的李斯再次成為了百官之首。
秦始皇握著青銅杯,看著李斯,問道:“李愛卿之改革,收效甚好。”
“但如今為何還要反對我改回?”
“那不過是戰時的特殊政策,如今那楚國內亂便夠他們憂愁的了。”
“我大秦自有大秦的民風,自有大秦的律法。”
“自從商君以來,我大秦無數代秉持的政策,我們正是靠著這個政策統一,應當改回。”
“不然李愛卿,還有什麽其他方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