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劉邦才是最有威脅的那個!
從指點李斯開始教導曆代天才 作者:青山炸魚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知道,這下是真的賺大了!
果然相信蕭何沒問題。
這韓信的見識廣博,能力出眾,還對項羽十分了解,實在是他們的上上之選!
更何況,劉邦覺得韓信最離譜的一個地方還是:
他甚至在拜將之前還隻不過是一個士卒。
一個士卒就能對天下有如此的了解?
實在誇張。
“我有兩策,一策應對項羽,一策應對始皇。”
韓信繼續說道:
“三秦之公,原本是秦將,帶領秦子弟多年,殺戮無數。
這讓秦子弟無論到了什麽地方,都遭到無數人的唾罵。
可最後,三秦之公卻帶著他們投降諸侯,弄得秦朝子弟裏外不是人,難道他們民眾還會再擁戴他們嗎?
到新安,項羽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隻有蒙元、欣、翳得以幸存,秦人怨恨這三人,痛入骨髓。
這就是我們的破局的機會啊!我們完全可以依靠這一點,來想辦法拿下三秦之地!”
劉邦皺了皺眉頭,問道:
“現在就和項羽撕破臉?未免為時過早。
現在選擇和項羽互相拚命,恐怕會招來項羽的報複吧?”
韓信搖了搖頭,說道:“沛公誤解了我的意思。”
“我沒有說現在就要去和他們爆了,而是現在就可以開始埋下伏筆。”
“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還是攻滅函穀關,從道理上先成為王者。”
“等到我們先入了函穀關,再去清剿項羽的時候,就可以用上了。”
“我們現在可以先散布消息出去,讓他們認為三秦之公是被錯怪的,項羽才是那個罪魁禍首。”
“這是應對項羽的計策。”
“在這之後,還有應對秦國的方法。”
韓信輕輕一笑,說道:“我聽說沛公治理眼下的民眾,廢除了秦國的嚴刑峻法,轉而隻有三章律法?”
劉邦點了點頭,“天下戰亂久,不該再添負擔了。”
韓信點了點頭,“這才是我們攻克秦地的方法!”
“以您現在的聲望,隻需要向天下發出號召,那麽天下散亂的士兵都會盡數前來投奔您。”
“其實您一直以來的決策都是正確的,雖然從傳統的兵家觀念上來說,突然做出脫離後方補給而深入敵境的決定而深入敵後,是很不理智的,但現在來看這一招險棋十分奏效。”
“您現在攻打洛陽,試圖由此西進函穀關,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洛陽說到底也是古都,守衛十分堅韌。
不過還好,您已經肅清了洛陽周邊之敵。
進入關中的道路,除了函穀關,就隻有武關了。”
劉邦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現在完全可以轉而從武關走?”
韓信點了點頭,“我可以帶兵,從先鋒位置走,先摸清前往武關的路線,在不讓其他人察覺的前提下,先抵達武關。”
劉邦很震驚,有人能做到這樣的事情嗎?
如果有人帶兵能做到這樣的成果,那稱之為兵線恐怕也不為過了吧?
但他還是選擇了相信。
他略帶遲疑地問道:“五百?”
韓信輕輕一笑,“可以。”
劉邦皺了皺眉頭,有些疑惑地繼續問道:
“一千?”
韓信依舊平靜地回答:“可以。”
劉邦心中充滿了疑惑。
他低頭沉思,琢磨韓信的用兵之道,覺得這個年輕的將領果然不同凡響。此前他從未見過如此自信而又穩重的人物。
雖然韓信的策略聽起來大膽,但他能夠如此肯定地答應各個數量的兵力請求,必有深意。
劉邦抬起頭,眼神中閃爍著一絲期望與疑慮,終於問道:“那先生到底要多少兵?”
韓信微微一笑,眼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多多益善。”
“沛公給我越多的兵士,我便越是感覺到受到沛公的信任,自然就會更加自信,帶兵也會更加敏捷。”
“如果沛公願意,我可以帶領全部的兵士,直插武關!”
劉邦笑了。
就是這個感覺!
他這裏要的就是這種有本事,又意氣風發的自信的年輕人!
……
【韓信帶兵奔赴武關。】
【與此同時,另一邊,項羽同樣連戰連捷。】
【項羽十二月渡河擊退蒙元軍,配合諸侯聯軍合圍王離所部,於次年正月殲滅秦軍,殺蘇角、虜王離。】
【二月,聯軍南下,擊退蒙元,但因為聯軍內訌,未能成功追擊殺死蒙元。】
【其後秦軍多次出擊均被聯軍擊退,但從未退後防線】
【同時糧草越來越少,聯軍內部矛盾加劇】
【四月,申陽、司馬卬的軍隊繞過蒙元,襲擊了秦軍後方,截斷了蒙元的糧餉。】
【從此,蒙元再無機會翻盤。】
【曾經的虎狼之師現在已經變成了枯朽的軍隊,而現在真正的虎狼之師已經截斷了曾經的虎狼之師的糧餉。】
【七月,始皇親封九山公蒙元引軍降楚。】
【八月,項羽軟禁蒙元於軍中。】
【他告訴秦君,他們的蒙元將軍都已經投降了,更何況他們呢?】
【未果。於是坑殺降卒二十萬,待徹底控製秦軍以後,借秦軍之勢,裹挾聯軍朝關中一帶行進。】
【但此時,內訌繼續加劇,由於對攻克蒙元的功勞分配存在極大爭議,對指揮權產生了極大的分割】
【項羽依舊占據主指揮權,主張一路向西,可內部卻有諸侯軍擔心自己功勞不足,不願服從。】
【聯軍的行軍速度極為緩慢,直到十一月才進入新安。】
【而此時的沛公,已然開始從洛陽飛奔往武關。】
【沛公抵達武關之後,一路橫掃,清剿幹淨了武關附近的阻礙。】
【他將一路直插函穀關!】
【同時,七十歲高齡的秦始皇和重建的軍機堂,看到了東北部項羽的慢慢吞吞,看到了東南部劉邦的直插腹地,他們很快意識到了,劉邦才是威脅最大的那個!】
【劉邦的戰略太快了,快得讓人害怕,讓人感覺他整個軍隊完全共用同一個大腦。】
【項羽那個地方,隻需要固守,說不定熬著熬著他就自己分裂了,但是劉邦不同!】
果然相信蕭何沒問題。
這韓信的見識廣博,能力出眾,還對項羽十分了解,實在是他們的上上之選!
更何況,劉邦覺得韓信最離譜的一個地方還是:
他甚至在拜將之前還隻不過是一個士卒。
一個士卒就能對天下有如此的了解?
實在誇張。
“我有兩策,一策應對項羽,一策應對始皇。”
韓信繼續說道:
“三秦之公,原本是秦將,帶領秦子弟多年,殺戮無數。
這讓秦子弟無論到了什麽地方,都遭到無數人的唾罵。
可最後,三秦之公卻帶著他們投降諸侯,弄得秦朝子弟裏外不是人,難道他們民眾還會再擁戴他們嗎?
到新安,項羽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隻有蒙元、欣、翳得以幸存,秦人怨恨這三人,痛入骨髓。
這就是我們的破局的機會啊!我們完全可以依靠這一點,來想辦法拿下三秦之地!”
劉邦皺了皺眉頭,問道:
“現在就和項羽撕破臉?未免為時過早。
現在選擇和項羽互相拚命,恐怕會招來項羽的報複吧?”
韓信搖了搖頭,說道:“沛公誤解了我的意思。”
“我沒有說現在就要去和他們爆了,而是現在就可以開始埋下伏筆。”
“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還是攻滅函穀關,從道理上先成為王者。”
“等到我們先入了函穀關,再去清剿項羽的時候,就可以用上了。”
“我們現在可以先散布消息出去,讓他們認為三秦之公是被錯怪的,項羽才是那個罪魁禍首。”
“這是應對項羽的計策。”
“在這之後,還有應對秦國的方法。”
韓信輕輕一笑,說道:“我聽說沛公治理眼下的民眾,廢除了秦國的嚴刑峻法,轉而隻有三章律法?”
劉邦點了點頭,“天下戰亂久,不該再添負擔了。”
韓信點了點頭,“這才是我們攻克秦地的方法!”
“以您現在的聲望,隻需要向天下發出號召,那麽天下散亂的士兵都會盡數前來投奔您。”
“其實您一直以來的決策都是正確的,雖然從傳統的兵家觀念上來說,突然做出脫離後方補給而深入敵境的決定而深入敵後,是很不理智的,但現在來看這一招險棋十分奏效。”
“您現在攻打洛陽,試圖由此西進函穀關,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洛陽說到底也是古都,守衛十分堅韌。
不過還好,您已經肅清了洛陽周邊之敵。
進入關中的道路,除了函穀關,就隻有武關了。”
劉邦眼前一亮,“你的意思是,現在完全可以轉而從武關走?”
韓信點了點頭,“我可以帶兵,從先鋒位置走,先摸清前往武關的路線,在不讓其他人察覺的前提下,先抵達武關。”
劉邦很震驚,有人能做到這樣的事情嗎?
如果有人帶兵能做到這樣的成果,那稱之為兵線恐怕也不為過了吧?
但他還是選擇了相信。
他略帶遲疑地問道:“五百?”
韓信輕輕一笑,“可以。”
劉邦皺了皺眉頭,有些疑惑地繼續問道:
“一千?”
韓信依舊平靜地回答:“可以。”
劉邦心中充滿了疑惑。
他低頭沉思,琢磨韓信的用兵之道,覺得這個年輕的將領果然不同凡響。此前他從未見過如此自信而又穩重的人物。
雖然韓信的策略聽起來大膽,但他能夠如此肯定地答應各個數量的兵力請求,必有深意。
劉邦抬起頭,眼神中閃爍著一絲期望與疑慮,終於問道:“那先生到底要多少兵?”
韓信微微一笑,眼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多多益善。”
“沛公給我越多的兵士,我便越是感覺到受到沛公的信任,自然就會更加自信,帶兵也會更加敏捷。”
“如果沛公願意,我可以帶領全部的兵士,直插武關!”
劉邦笑了。
就是這個感覺!
他這裏要的就是這種有本事,又意氣風發的自信的年輕人!
……
【韓信帶兵奔赴武關。】
【與此同時,另一邊,項羽同樣連戰連捷。】
【項羽十二月渡河擊退蒙元軍,配合諸侯聯軍合圍王離所部,於次年正月殲滅秦軍,殺蘇角、虜王離。】
【二月,聯軍南下,擊退蒙元,但因為聯軍內訌,未能成功追擊殺死蒙元。】
【其後秦軍多次出擊均被聯軍擊退,但從未退後防線】
【同時糧草越來越少,聯軍內部矛盾加劇】
【四月,申陽、司馬卬的軍隊繞過蒙元,襲擊了秦軍後方,截斷了蒙元的糧餉。】
【從此,蒙元再無機會翻盤。】
【曾經的虎狼之師現在已經變成了枯朽的軍隊,而現在真正的虎狼之師已經截斷了曾經的虎狼之師的糧餉。】
【七月,始皇親封九山公蒙元引軍降楚。】
【八月,項羽軟禁蒙元於軍中。】
【他告訴秦君,他們的蒙元將軍都已經投降了,更何況他們呢?】
【未果。於是坑殺降卒二十萬,待徹底控製秦軍以後,借秦軍之勢,裹挾聯軍朝關中一帶行進。】
【但此時,內訌繼續加劇,由於對攻克蒙元的功勞分配存在極大爭議,對指揮權產生了極大的分割】
【項羽依舊占據主指揮權,主張一路向西,可內部卻有諸侯軍擔心自己功勞不足,不願服從。】
【聯軍的行軍速度極為緩慢,直到十一月才進入新安。】
【而此時的沛公,已然開始從洛陽飛奔往武關。】
【沛公抵達武關之後,一路橫掃,清剿幹淨了武關附近的阻礙。】
【他將一路直插函穀關!】
【同時,七十歲高齡的秦始皇和重建的軍機堂,看到了東北部項羽的慢慢吞吞,看到了東南部劉邦的直插腹地,他們很快意識到了,劉邦才是威脅最大的那個!】
【劉邦的戰略太快了,快得讓人害怕,讓人感覺他整個軍隊完全共用同一個大腦。】
【項羽那個地方,隻需要固守,說不定熬著熬著他就自己分裂了,但是劉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