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 同行不見麵
九零:錦鯉美人重生年代暴富了 作者:從心所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宜從心微挑了下眉毛,撿起盤子裏的一片黃精。
她聞了聞,又捏了捏。
還算不錯。
至少比鄭記之前那些4塊錢的好多了。
隻不過,盤子裏的黃精比起她親手製的那些嘛……
宜從心淡淡一笑,問道:“鄭哥,這盤子裏的製黃精,你多少錢收的?”
她見過鄭記之前製作黃精的手法,遠遠到不了這個水平,故而她十分肯定,這份黃精是鄭記收上來的,而非自製。
鄭冬根詭異地笑了起來,朝宜從心擠了擠眼睛。
“嘿嘿,沒花錢!我打算賣20塊錢一斤,你也是行家,快幫著瞅瞅,值不值這個價?”
這份製黃精是樣品,是他父親鄭明才請來的一位老藥工帶來,專門讓鄭記品鑒用的。
確實沒花錢。
但是!
一點兒也不妨礙他往外賣樣品啊!
能多賺一塊錢是一塊錢。
“值,肯定值,賣25塊錢都沒問題。”宜從心不動聲色地答道。
鄭冬根咧嘴,笑得更開了。
那就賣25塊!
他信得過宜從心的眼光。
宜從心的肯定,明顯讓鄭冬根更加得意起來。
他笑得美,宜從心心裏更美。
她說能賣25塊錢一斤,是誠懇的實話。
的確能試出來,盤子裏的黃精,製時不僅遵循了古法、且下了大工夫。
雖然無論是藥材本身,還是潤工、切工上都差了一點兒,但是不妨礙它本身的藥性,幾乎已經被發揮出了最大價值。
如果盤子裏的能賣25塊錢一斤,那她正在製的那份,零售價至少能到40塊,甚至50塊!
拋開鄭記要預留多少利潤不談,她批發給鄭記的價格嘛……
宜從心決定:到時間她就賣30塊錢一斤,一分不能少。
她不虧,鄭記更不虧。
宜從心慢慢打開草紙,露出一份石斛楓鬥,“鄭哥,別光忙著樂,您再瞅瞅這個。”
十大仙草之一的石斛??!!
鄭冬根定睛一看,立刻大喜過望。
他拿起了一顆楓鬥仔細端詳,捏了捏,又放到鼻尖上嗅了嗅。
還沒等他開口,鄭記的老東家,也就是鄭冬根的親爹鄭明才,陪著一位身材矮小、有些禿頂的老頭,從後堂走了過來。
鄭冬根忙放下楓鬥,迎了上去。
鄭冬根剛一離開櫃台,胡翠翠就扯了扯宜從心的衣袖,又用下巴點向盤子裏的黃精,麵露憂色。
她擔心鄭記有了更好的黃精,就不肯收從心表妹正在製的那份了。
宜從心回給她一個肯定的眼神,輕聲道:“表姐放心,咱們的更好。”
胡翠翠這才鬆了一口氣。
辛遇雖沒有說話,看向宜從心的眼神也愈發欣賞。
另一邊,鄭冬根走向那兩人,“爸、王老師傅,您二位在後邊好好喝著茶,怎麽出來了?”
“我帶王師傅隨便看看,你忙你的。”鄭明才答道。
他這些年已經不大管事,將鋪子交給兒子之後,他日常就是喝喝茶,逗逗孫子,在家享清福。
隻因首屆“本草交流會”著實要緊,鄭明才到底有些不放心。
他怕兒子一個人支應不了如此大的場麵,內外一把抓,結果內外都搞不好,反而誤了事。
故而,他打算近期親自坐鎮鄭記,且特地重金邀來一位炮製中藥的老藥工——王銓王老師傅,好幫鄭記製出幾味能一舉打響字號的好藥。
幹他們這行的,除了好藥材之外,老藥工是最重要的資源。
而具有精湛炮製技術的老藥工,特別是經過曆史上那十年的斷檔後,更是稀缺資源。
方才鄭明才帶著王老師傅在後堂喝了幾盅閑茶,又帶他看了看庫存的藥材。
王老師傅沒說別的,獨對其中一笸籮正在自然曬幹的黃精讚不絕口,說是如果這黃精讓他來親自炮製的話
——好料子配上好工藝,必能在交流會上獨占鼇頭。
鄭明才大喜之下,又帶著王銓來了藥鋪前廳,一來是為了秀秀鄭記的實力,二來也想讓老藥工進一步指點指點。
那邊幾人寒暄著,宜從心輕輕別過頭,專心聽那三人的對話。
聽聞禿頂老頭是有名的老藥工,她心思一轉,將石斛楓鬥重新包裹起來,且更嚴實了些。
宜從心包完藥材,赫然聽到鄭冬根正在努力彰顯他為“交流會”如何盡心盡力,更是將前些天收的好藥材吹上了天。
此刻,他手中拿著那份“製威靈仙”,忙著炫耀邀功呢。
宜從心忙將草紙包放回背簍,走向鄭冬根三人,“鄭哥,你要是忙我就先不打擾了,走了哈。”
說著,她朝胡翠翠、辛遇招了招手,示意兩人趕緊一起離開。
那兩人有點懵。
特別是胡翠翠,今天過來,不是給鄭老板藥材的嗎?這就走啦?
怎麽回事?
她剛要開口,卻見宜從心朝她輕輕搖了搖頭。
宜從心內心評估了一下:
她製的藥材絕對是好東西,可如果鄭記已經聘請了專門的老藥工負責製藥,對方還是一位上年紀的長者……
她打算,將這些石斛拿到其他藥鋪去問問。
都說同行不見麵,見麵分外眼紅。
都是炮製中藥的,遵循的也都是古方。
可每個製藥人由於五感感知力、手上功夫的不同,對火候、工藝的理解不同,更甚者,因為獨家製藥秘方的微調,即便是照著同樣的古籍藥經炮製,出來的藥也總有區別。
這就是為什麽同樣的藥材,有人能做成百年老字號,而有人手持好藥材,製出來的成品卻永遠隻是泛泛之輩,不能說沒有藥效,其效力卻遠遠比不上真正的好藥。
上好的藥吃下去,一副就見效。
而平庸的藥,得照著十副八副去吃,才能達到同樣效果。
宜從心幼時,聽祖父母講過不少同行相爭,直到頭破血流、家破人亡的故事。
個個驚心動魄,聽得她心有餘悸。
而她此番製的石斛楓鬥,不僅遵循古方,還跟著老頭現學了不少傳統手法,更是將傳統經驗數字化,將現代醫學中的各類標準引入傳統中藥炮製中。
畢竟上輩子宜家生物集團中,有個龐大專業的藥方藥劑研發團隊,她就是主要負責人之一。
她敢肯定,這份楓鬥的藥效幾乎可以發揮到極致。
隻是這一切,隻能讓她對自己帶來的藥有信心。
她聞了聞,又捏了捏。
還算不錯。
至少比鄭記之前那些4塊錢的好多了。
隻不過,盤子裏的黃精比起她親手製的那些嘛……
宜從心淡淡一笑,問道:“鄭哥,這盤子裏的製黃精,你多少錢收的?”
她見過鄭記之前製作黃精的手法,遠遠到不了這個水平,故而她十分肯定,這份黃精是鄭記收上來的,而非自製。
鄭冬根詭異地笑了起來,朝宜從心擠了擠眼睛。
“嘿嘿,沒花錢!我打算賣20塊錢一斤,你也是行家,快幫著瞅瞅,值不值這個價?”
這份製黃精是樣品,是他父親鄭明才請來的一位老藥工帶來,專門讓鄭記品鑒用的。
確實沒花錢。
但是!
一點兒也不妨礙他往外賣樣品啊!
能多賺一塊錢是一塊錢。
“值,肯定值,賣25塊錢都沒問題。”宜從心不動聲色地答道。
鄭冬根咧嘴,笑得更開了。
那就賣25塊!
他信得過宜從心的眼光。
宜從心的肯定,明顯讓鄭冬根更加得意起來。
他笑得美,宜從心心裏更美。
她說能賣25塊錢一斤,是誠懇的實話。
的確能試出來,盤子裏的黃精,製時不僅遵循了古法、且下了大工夫。
雖然無論是藥材本身,還是潤工、切工上都差了一點兒,但是不妨礙它本身的藥性,幾乎已經被發揮出了最大價值。
如果盤子裏的能賣25塊錢一斤,那她正在製的那份,零售價至少能到40塊,甚至50塊!
拋開鄭記要預留多少利潤不談,她批發給鄭記的價格嘛……
宜從心決定:到時間她就賣30塊錢一斤,一分不能少。
她不虧,鄭記更不虧。
宜從心慢慢打開草紙,露出一份石斛楓鬥,“鄭哥,別光忙著樂,您再瞅瞅這個。”
十大仙草之一的石斛??!!
鄭冬根定睛一看,立刻大喜過望。
他拿起了一顆楓鬥仔細端詳,捏了捏,又放到鼻尖上嗅了嗅。
還沒等他開口,鄭記的老東家,也就是鄭冬根的親爹鄭明才,陪著一位身材矮小、有些禿頂的老頭,從後堂走了過來。
鄭冬根忙放下楓鬥,迎了上去。
鄭冬根剛一離開櫃台,胡翠翠就扯了扯宜從心的衣袖,又用下巴點向盤子裏的黃精,麵露憂色。
她擔心鄭記有了更好的黃精,就不肯收從心表妹正在製的那份了。
宜從心回給她一個肯定的眼神,輕聲道:“表姐放心,咱們的更好。”
胡翠翠這才鬆了一口氣。
辛遇雖沒有說話,看向宜從心的眼神也愈發欣賞。
另一邊,鄭冬根走向那兩人,“爸、王老師傅,您二位在後邊好好喝著茶,怎麽出來了?”
“我帶王師傅隨便看看,你忙你的。”鄭明才答道。
他這些年已經不大管事,將鋪子交給兒子之後,他日常就是喝喝茶,逗逗孫子,在家享清福。
隻因首屆“本草交流會”著實要緊,鄭明才到底有些不放心。
他怕兒子一個人支應不了如此大的場麵,內外一把抓,結果內外都搞不好,反而誤了事。
故而,他打算近期親自坐鎮鄭記,且特地重金邀來一位炮製中藥的老藥工——王銓王老師傅,好幫鄭記製出幾味能一舉打響字號的好藥。
幹他們這行的,除了好藥材之外,老藥工是最重要的資源。
而具有精湛炮製技術的老藥工,特別是經過曆史上那十年的斷檔後,更是稀缺資源。
方才鄭明才帶著王老師傅在後堂喝了幾盅閑茶,又帶他看了看庫存的藥材。
王老師傅沒說別的,獨對其中一笸籮正在自然曬幹的黃精讚不絕口,說是如果這黃精讓他來親自炮製的話
——好料子配上好工藝,必能在交流會上獨占鼇頭。
鄭明才大喜之下,又帶著王銓來了藥鋪前廳,一來是為了秀秀鄭記的實力,二來也想讓老藥工進一步指點指點。
那邊幾人寒暄著,宜從心輕輕別過頭,專心聽那三人的對話。
聽聞禿頂老頭是有名的老藥工,她心思一轉,將石斛楓鬥重新包裹起來,且更嚴實了些。
宜從心包完藥材,赫然聽到鄭冬根正在努力彰顯他為“交流會”如何盡心盡力,更是將前些天收的好藥材吹上了天。
此刻,他手中拿著那份“製威靈仙”,忙著炫耀邀功呢。
宜從心忙將草紙包放回背簍,走向鄭冬根三人,“鄭哥,你要是忙我就先不打擾了,走了哈。”
說著,她朝胡翠翠、辛遇招了招手,示意兩人趕緊一起離開。
那兩人有點懵。
特別是胡翠翠,今天過來,不是給鄭老板藥材的嗎?這就走啦?
怎麽回事?
她剛要開口,卻見宜從心朝她輕輕搖了搖頭。
宜從心內心評估了一下:
她製的藥材絕對是好東西,可如果鄭記已經聘請了專門的老藥工負責製藥,對方還是一位上年紀的長者……
她打算,將這些石斛拿到其他藥鋪去問問。
都說同行不見麵,見麵分外眼紅。
都是炮製中藥的,遵循的也都是古方。
可每個製藥人由於五感感知力、手上功夫的不同,對火候、工藝的理解不同,更甚者,因為獨家製藥秘方的微調,即便是照著同樣的古籍藥經炮製,出來的藥也總有區別。
這就是為什麽同樣的藥材,有人能做成百年老字號,而有人手持好藥材,製出來的成品卻永遠隻是泛泛之輩,不能說沒有藥效,其效力卻遠遠比不上真正的好藥。
上好的藥吃下去,一副就見效。
而平庸的藥,得照著十副八副去吃,才能達到同樣效果。
宜從心幼時,聽祖父母講過不少同行相爭,直到頭破血流、家破人亡的故事。
個個驚心動魄,聽得她心有餘悸。
而她此番製的石斛楓鬥,不僅遵循古方,還跟著老頭現學了不少傳統手法,更是將傳統經驗數字化,將現代醫學中的各類標準引入傳統中藥炮製中。
畢竟上輩子宜家生物集團中,有個龐大專業的藥方藥劑研發團隊,她就是主要負責人之一。
她敢肯定,這份楓鬥的藥效幾乎可以發揮到極致。
隻是這一切,隻能讓她對自己帶來的藥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