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上下下都感到這天的氣氛有些怪異,中午都過了,還沒有人吩咐開飯。
二太太房子裏靜悄悄的,就是她平時起來晚,也該招呼劉媽準備梳洗了。隻有自鳴鍾的聲音間或報告著時間的意義,它顫抖而悠長的尾音,響得也有點蹊蹺。
溫媽後來說:“那天一早我就覺著烏鴉叫得個怪,連朝著它啐了三口唾沫,也沒破了這個邪廚子老魏等得很急,他做的那道香酥雞再不上桌子可要過火候了。他出來進去往樓-上看著,嘟嘟嚷嚷地說:“我這個廚子真不好當,菜上早了不行,上晚了也不行。您倒是正點吃飯呀,我們也好有個準頭兒,回頭還得說我做的不行。”
正說著,溫媽從小學接了包立回家,包立進門就嚷嚷:“我餓了,我餓了。怎麽還不開飯?”
見沒人答應,徑自進了廚房,見到香酥雞上去就掰了一隻雞腿,老魏攔也不是不攔也不是,央告他說:“我的大少爺,你媽還沒吃呢。”轉過臉來又對溫媽說,“勞您駕上去瞧瞧,這是怎麽回事,要是不在家吃飯也說一聲,我們傭人也好行事。”溫媽拿糖地說:“現在求著我了,昨兒晚上打完牌,讓你給我們姐兒幾個下碗餛飩你都不幹!”說歸說,她還是上樓去了。
溫媽先是站在二太太臥室門外,說:“太太,我們回來了,小少爺嚷嚷餓了.您看要不要吩咐大師傅開飯?”
沒回聲。溫媽提高嗓門兒又問了一遍。
屋裏還是沒人答應。溫媽先是探開一窄條門縫,接著兩隻手並排推了個大開,一腳邁進二太太的臥室——
床上床下被褥亂作一團,大櫃小櫃門敞開,裏麵的衣服或掉在地上或耷拉在櫃門上,皮鞋、繡花鞋東一隻西一隻,不成雙不成對地散了一地。她就床前床後、岔聲岔氣地喊起來:“太太,太太……”
然後她衝到門外,對著樓下的傭人們喊:“可了不得啦,太太沒了,太太沒了……”雖然她心裏已經明白二太太卷逃了,可她不敢那麽說。樓下的人一聽以為二太太過世了,忙忙跑到樓上,一看屋裏的情形也就明白。劉媽就說:“趕快稟報老太爺吧。”
包家鬧得翻江倒海也沒找到二太太,又不便登報尋人,隻好花錢雇了私家偵探,很快就知道二太太跟小叔子包天心一起走了。
直到包天心在報紙上登了一份與家裏斷絕一切關係的聲明,這場風波才不了了之。
溫媽一邊說一邊咬著水蘿卜,吭哧、吭哧,好像給她那些話伴奏,“我早就看出來有事,你們瞧她這一年淨做大紅緞子旗袍,淨買大紅緞子繡花鞋。四十多歲的人了,幹嗎?”
又說:“有次我到上房送點心,就瞅見小叔子躺在嫂子懷裏,打那兒以後二太太對我就特別好,打碎那個花瓶也沒說我,隻讓我以後當心點兒。”
一會兒一個水蘿卜就咬完了,然後就打帶有蘿卜味兒的嗝,“吃了蘿卜喝熱茶,氣得大夫滿街爬。”溫媽說。她不缺熱茶也不缺水蘿卜,茶葉都是從上房偷來的,水蘿卜是跟廚房大師傅要的。
二太太的熱鬧過去了,人就越來越散。包立回到了親娘三太太那裏,老魏也辭掉了,沒了主人,大師傅還給誰做飯?
溫媽能說會道,伺候包老太爺去了。其他人紛紛離散,就剩下劉媽和葉蓮子看房子。葉蓮子。心裏明白,看房子用得著兩個傭人嗎?
葉蓮子能在包家討生活是二太太做的主,又在二太太手下幹了兩年多:‘好像就是二太太的人了。’就說她不是二太太的人,就說看在包天劍把她丈夫帶走的分兒上,包老太爺或大太太、三太太也不能為了安排她就把幹得好好的傭人辭了……
葉蓮子更賣勁地打理著這棟沒了主人的房子,心想也許她的忠心能感動包老太爺,留給她,也就是留給她們娘兒倆一口飯吃。
2
二太太脫離包家後,自以為靠著在社會上闖蕩多年的經驗和不算愚笨的頭腦,還有手裏那些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錢,總能找到獨立生活的辦法。
到上海之後先是頂下一處房子,當起了二房東。因為沒經驗,頂房子付的錢又沒有要收據,出租時也不懂得寫下疏而不漏的契約,遇上不三不四的房客,房租根本不能悉數收回。物價狠得下心飛漲,她卻狠不下心漲房租,試著漲了幾次房租都遭到房客的抵製,那些房客都是久經房業沙場的,她這個房業新手怎能糾纏得過?她所謂在社會上闖蕩多年的經驗,不過就是青樓裏練就的那些本事,那種本事在爾虞我詐的商海裏就顯得捉襟見肘。二房東幹不下去隻好退房,因為沒有收據,頂房子的錢也就白瞎了。
有個房客介紹她往返於上海、嘉興間,跑香煙、布料生意,賺個地方差價,從包家的二太太到二房東,再從二房東到跑單幫,她是一落再落了。
現在誰也認不出這個滿身風塵,手提肩扛幾個包袱,見了稽查就躲的女人是包家的二太太了,躲不過就得被稽查全部沒收。對一個曾經生活在德劃、洋樓裏的女人來說,這種生活是太辛苦了。
又聽信他人的話,將最後一些錢在嘉興買了一百八十畝地轉租。
今天剛從鄉下一無所獲地回來。原因是那些佃農比她還窮苦,她又沒有“黃世仁”的心黑手辣,隻好“顆粒無收”。看來隻好把地賣掉,她是連當地主的本領也沒有的。
錢也就這樣折騰光了。
除了賣身她又有什麽別的本領?就是賣身,現在也是人老珠黃不值錢。
哪裏是出路?此時此刻,她連出家的心都有了。
屋外的年節氣氛更讓她覺得孤身女人闖蕩江湖的不易,但她並不哭泣,也不一個勁兒地吸煙,隻是陰沉著臉子躺在床上想心事。
如今連向人傾訴一番也是不能的了。包天心在香港讀書,即便他們有時通信,她也從未對他說過這些。何況有些事可以對人言,有些事不可以對人言。不能對人言並非因為關係遠近而是無濟於事,那些注定由你消受的事必得由你親自消受。即便如此,日暮途窮的二太太每月照舊給包天心寄些錢,不多,也就是十塊左右,足夠支付他在香港的食宿,包天心因此一直以為二太太的日子還混得下去。
包天心在二太太心目中雖不是大丈夫卻是個好人,為表示清高,離開家時連手上的白金戒指也摘了下來,還在報紙上登了一份脫離家庭關係的聲明。初到上海時,她在銀行租了個保險櫃,存放她的首飾和現金,用的時候就請包天心去取,從來沒有發生過意外,他要是拆白黨,早把她的保險箱拿走了。
可他是少爺的命,比她還沒有社會經驗,更沒有什麽社會關係,他的社會關係都是包家的社會關係,一旦脫離與家裏的關係,那些關係也都跟著脫離了。
人一不痛快就會想起很多事,而且是不幸的事。先是沒趕上好父母,父親是個非常窩囊的人,母親看不上他的窩囊,三天兩頭和他打架。父親在男人中也算少有,竟讓母親打跑了,從此音信全無,再也沒有回過家。
之後母親又找了一個男人,這是一個高瞻遠矚的男人,在他的策劃下母親逼她當了妓女,成了他們的一棵搖錢樹。那一年,她才十六歲。有個在鹽務局當差的男人要娶她,母親卻借這個機會狠狠敲了那好心的男人一把,也不管這樣一來是否會使她從良的機會告吹。母親振振有詞地說:“不是我心狠,我還指望女兒過日子呢,她走了誰還能養活我?”
跟著丈夫到了南方,才知道家裏還有一位大太太。大太太對她還不錯,那是知書達禮的人家,知道應該怎樣行事。誰想到丈夫得了癆病,死了。
大太太自己也失去了生活的依靠,還怎麽善待她?她心想出嫁時母親撈的那筆錢肯定還沒花完,隻好拿著大太太給的最後那點盤纏回老家找母親。
回到老家時,母親卻說那筆錢早就花完,她還得出去當妓女。
就這樣又碰上包天劍,不過那時候包天劍還不是師長,家裏雖然有錢,自己手上卻沒多少。包天劍一定要娶她,她說:“你要是拿錢買我,我還不幹呢。咱們是你有情我有意,隻要你真心待我,能養活我媽、供我弟弟上學就行了。”
包天劍明媒正娶地把二太太迎進了門。她倒是豁達,說:“我就是當二的命,誰讓我和你有這個緣分呢。”包天劍很尊重也很信任二太太,不但全部家當交她掌管,家裏家外的事也交她大拿。可她不能生育的事讓包天劍為了-難。包老太爺又一再提醒他不能後繼無人,雖然包寥上上下下百十口子人,可他總得有自己的親骨肉,就這樣娶了三太太。他覺得對不起:二太太;也就沒敢往家裏安排,在外麵給三太太置了個小公館。要不是包家奶奶過世,二太太在挽幛的子孫排名榜裏看到一個陌生的名字包立,還一直蒙在鼓裏。包立是誰?問起家裏人,家裏人都支支吾吾。
可家裏百十口子人,人多嘴雜,二太太要是有心打聽是包不住的。
這才知道包天劍在外麵有了三太太還有了孩子,她鬧了起來,包天劍隻好承認。
二太太要求把三太太打發走,包天劍說:“孩子都有了,怎麽打發呢!我不是對你負心……”他不敢說後繼無人的事,怕傷了二太太不能生養的痛處。二太太也知道這是她最站不住腳的地方,“是,我明白,誰讓我養不出兒子?當初你我指天指地發誓又有什麽用?說什麽你情我意,到頭來還不是母隨子貴?算了,不說了……這樣吧,把這個包立抱來過繼給我,送三太太走人。”
包天劍哼哼哈哈地應著。
包立從小公館抱過來後,二太太非常寵愛。因為隻有幾個月大,必得雇奶媽照看,沒文化的奶媽二太太還不相信,從醫院請來個特別護士。小衣服一買二十多件,小孩子家正是猛長的時候,有些衣服穿都沒有穿就小得不能穿了。在這種養育下,包立不論將來上學或是做人,隻能落人“劣”
等。
葉蓮子來到包家時,包立已經七八歲了。
他常常一把搶下吳為的小飯碗;說:“你憑嗎吃我們家的大米子兒?”
吳為就癟著嘴垂頭而立。
包立要的是吳為的啼哭,吳為不哭他就氣得跳著腳說:“小要飯的,小要飯的!”
包家的剩飯一桶一桶往陰溝裏倒,怎麽就容不下吳為這一小口飯?
一到吃飯的時候葉蓮子心裏就念叨:包立千萬別到下房來,讓吳為吃頓囫圇飯吧。可是包立上躥下跳、東跑西顛,誰能防得了他?
不知道什麽時候,包立就拿著水槍站在了身後,非讓吳為陪著他玩。吳為要是不陪他玩,他就拿水槍往吳為臉上滋,滋得吳為睜不開眼。
眼巴巴在一旁守著的葉蓮子就賠著笑臉攔阻:“小少爺,小少爺,太太叫你呢,太大叫你呢!”
這樣一來,吳為就更不陪包立玩了。越是不陪他玩他就越氣,氣不過了伸手就打。
包立往吳為臉上滋水葉蓮子還能忍,要是大打出手她就無法忍了,一把將吳為護在懷裏,包立的拳頭就隻好落在她的身上。她是傭人,能對主人的孩子說什麽?隻能用兩隻眼睛恨恨地盯著包立。
溫媽就說:“讓小少爺打幾下怕什麽?”
葉蓮子說:“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幹嗎讓人家打著玩兒?”
溫媽不瘟不火地說:“誰讓你是傭人呢。”
她說:“我是傭人,我孩子不是傭人。”
“是傭人就不該帶孩子,主家讓你帶孩子就不錯了,你還不讓人家小少爺打幾下?瞧你的眼睛,瞪得像個老爺,你要是有老爺的命也行,偏偏地沒有呀!”
劉媽就說:“說的!要是你的孩子,你樂意讓人打嗎?”葉蓮子過世後,吳為也去找過三:太太,巧遇包立從台灣回大陸探親,看上去很是遭遇過的樣子,往昔的囂張、跋扈,似乎也被攔腰橫砍,謹慎而又陰沉地坐在燈光照不到的暗影裏。
一九四九年政權易手前夕,包天劍不是不想遠走高飛,可是他們已經窮困得湊不上盤纏,這個行伍出身不善思索的人,竟像預言家那樣看到了自己的大限,惶惶然對三太太說:“要是不走,下場就太慘啦!”三太太冷絲絲地笑笑:“你到底明白過來了!”
此時隻好讓包立先走,說是他們的盤纏慢慢再想辦法。其實心裏再明白不過,所謂“慢慢再想辦法”,不過是人們墜人深淵前那絕望而又不甘的最後一瞥。
包立上路時隻能帶幾箱衣物,其他什麽也沒有了。到台灣後先在舅舅家落腳,而後進了中學。人到沒錢的時候,除了爹娘老子,很少有人再顧念你這個社會關係,舅舅待他自然一天不如一天。他隻好搬出去,靠變賣那幾箱子衣物念完高中,又考上了航空學校,後在空軍服役。靠著空軍往來便利做了些生意,才有了穩定的生活。
回到離別幾十年的北京真是百感交集,對著三太大又是涕淚交流,又是磕頭下跪……他不是不知道,一九四九年後生母三太太在毛衣廠織毛衣,兄弟姐妹或在菜站賣菜,或在工廠當小工……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據,可他就是一分錢也不往外拿,——也許不能怪他不講骨肉之情,他足窮怕了。
總而言之,他過去怎樣折磨吳為,現在生活也就怎樣折磨著他。
包天劍走後,二太太生活並不很寬裕,但她從沒找過包老太爺,隻靠變賣首飾度日。首飾本是玩物,怎能以此為生?而且上當鋪的心情好受嗎?人知道包家太太上當鋪,算怎麽回事!
她也一直以為包天劍把三太太送走了,沒想到三太大沒走。
不久三太太就對包老太爺說包天劍留下的三千塊錢花光了。也不知道真假,包老太爺惦記自己的孫兒孫女,決定每月再貼補三太太一百塊錢生活費。但是沒。人敢去送這個錢,怕二太太知道,她的脾氣太大了。
隻好把這個活兒派給包天心。他倒沒有什麽顧慮,反正可以趁上廠學時把錢給三太太送去。
那是包天心第一次看到三太太。覺得她人很年輕也很清秀,卻不知她那麽精明。與外部世界相比,三太太的段數也許不能算高,但在直來直去、一根筋到底的包家人中,她的精明就顯得一枝獨秀,萬事順遂。早在包天劍意氣風發投奔共產黨之始她就說過:“瞎折騰什麽?包家的氣勢自打‘九一八’就完了,咱們走著瞧,沒什麽好結果。”
盡管三太太給包家生兒育女,可她根本看不起包家,嫁給包天劍更非所願。這也許就是她一有機會就劃拉錢的原因?
包老太爺過世後,包家大院自是飛鳥各投林。
‘院中那幾棟由德國工程師設計的小樓,幾經易手,最後都變做本書第一部中所描述的情形。
包天劍一房搬回他們北平那所宅子,因為沒有謀生手段,三太太隻好買一輛卡車讓董貴跑運輸。解放前夕,時局不定,商家格外謹慎,家家緊縮銀根,卡車也就少有大宗托運,自然也就沒有掙到什麽錢,為此三太太十分遷怒於董貴。
一九四九年後包家隻得將傭人遣散。董貴從小跟隨包天劍,本該對他有個妥善的安置,可是三太太不管。包天心對她說:“人家跟了你們一輩子啊!”
她說:“誰不願意做個菩薩,可我這一家子人吃不上飯誰管?”
包天劍剛一咽氣,三太太就高瞻遠矚地賣房子,當初四十多根條子買下的房子,如今隻能賣到十幾根。就是這樣買家還說:“太太,您也不看看時局,我都不敢擔保這是不是一步臭棋,說不定這十幾根條子全折了。”
三太太說:“不敢和那些王府比,這樣的房子在北平可說是一等一,您花十幾根條子就享用這樣的房子還說什麽呢?”房子真是好房子,便宜也是真便宜,可買主沒有估計到,他最後趕的這趟車,日後將在他的階級成分上發揮何等的作用。
按照法律,這筆錢三太太應該和大太太平分秋色,即或三太太孩子多,按人頭分也行。可是包天劍還沒人殮,三太大就把娘家人叫來,說是包天劍生病時借了娘家兩根金條,其實包天劍生病用錢,都是母親故去後存放在幾位姐妹那裏的錢。
三太太又請包天劍的朋友幫忙,說是包天劍什麽錢也沒留下,拋下她一個人帶那麽多孩於今後怎麽活?看在可憐見的孩子分上,請對包家人說包天劍在世時借過你幾根條子未還。
就這樣,三太太先從賣房錢裏提了幾根金條,餘下的錢又按人頭分配,大太太最後隻分到幾兩黃金,她又沒有一點生計,隻好改嫁。
大家閨秀三太太運籌帷幄的能力,顯然比闖蕩過江湖的二太太高明多了。而後包家人隻能靠賣金子或賣東西過日子,一套帶大理石的紅木椅子和茶幾才賣十五塊,買家還不願意要。三太太的條子沒多久也花光了,隻好到毛衣廠織毛衣。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伊始,三太太被紅衛兵小將打得皮開肉綻,在街道監督下勞動改造。天津的包家大院被造反派沒收,包家人全被趕進了葉蓮子住過的地下室……
當皮開肉綻的三太太一笤帚一笤帚打掃著胡同的時候,也一笤帚一笤帚打掃著往事的塵埃,等到打掃幹淨,事情的本質就無比清楚地凸現出來。三太太終於明白,她不過是一個陪葬品,在包家開始走向衰落、滅亡的時刻來到包家,既沒有享受過情愛也沒有享受過榮華富貴,比起二太太,她才是兩手空空一樣沒落著。她更常常想起那個從來沒讓她稱過心,從來沒幹過一件正經事的包天劍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說的話:“要是不走,下場就太慘啦廠那大概是他惟一正確的選擇,但卻未能實現。包家是個大家庭,人多嘴雜,事情總有包不住的一天。
二太太得知三太太不但沒有被送走,比之她的生活還多出諸多特殊照顧.心裏很不個衡.就追問包天心。包天心說:“人家有兒有女,不管怎麽行?你住在包家大院,有了問題白會有人照管,這樣比起來,她的困難是不是比你大?”
二太太又追問三太太的地址,包天心沒有告訴她。她說:“我不是要和她吵架,而是要把她接到家裏來,那不是可以節省一些開支?”
包天心說:“你脾氣那麽不好,要是出了王熙風和尤二姐那樣的事怎麽辦?”
二太太雖是青樓出身,卻不大在乎錢。不大在乎錢的人,多半會在其他方麵不依不饒,比如說感情,這很可能與她從小沒有得到多少關愛有關。
很少得到關愛的人,大都屬於情感反應不太正常的“高危人群”,一旦得到哪怕如一滴眼藥水的關愛,都能在那滴眼藥水裏翻江倒海,興風作浪。反過來說,一旦感情上淪為赤貧,也有“窮極生風”的可能,特別在男人背叛之際,總會追悔自己曾經的投入,完全沒有了當初的自我犧牲,從而走向極端。
在這一點上,應該說二太太和吳為非常相近。
幾天之後她對包天心說:“你二哥失信於我,我和他的感情看來是到頭了。既然事已如此,我要走了。”
包天心和二太太一起出走,原因是多方麵的。可以說是受了新思潮的啟發,也可以說是追隨富家子弟出走的時尚,還可以說他一心隻想離開那個勾心鬥角、沒有文化的大家庭。姐妹們都沒上過學,家庭又封建,這讓有了點文化的包天心深感鬱悶,而同學的家庭大多是職員,雖說經濟條件中等,但是非常溫馨,每每到同學家探訪都讓他心生渴望。
母親雖然愛他可是已經離世,不論需用什麽錢都得向姐姐們討要:她們又捏得很緊,花一塊,要一塊,給一塊,這更讓他感到沒有母親的悲涼。
廚子做了什麽好吃的,二太太總會對包立說:“去,叫你小叔叔來吃點兒。”都不是什麽山珍海味,但他覺得二太太比姐姐們還關心他。
他也受不了包老太爺的大蔥蘸醬。一家子人圍在大桌上吃大蔥蘸醬,無非是走走天倫之樂的過場,下了飯桌各自再到外麵下飯館。也許還因為和二太太有些投契。不過男女間的投契與男女間的私情,區別從來就不明確,不然走就走,還在報紙上登什麽與家庭脫離關係的聲明?
有一次乘火車從北平回天津,車上日本人很多,包立因為坐在車門旁,小手扶著門縫,有個日本人關車門時夾了包立的手,把手夾流血了。二太太站起來,一把揪住那日本人的領子不依不饒。當時日本人還算講理,讓車上的衛生員把包立的手包紮上了。
別一次乘火車包立睡著了,車上有人大聲說笑,包天劍發了火,衝著人家嚷:“你們這樣吵,把我孩子嚇著啦!”
二太太當時就說:“你孩子有什麽了不起?這是公眾場合,你有什麽權利幹涉人家說笑?”
都是青年學生感興趣的場景。
其實包天心沒有必須離家出走的原因,隻是他趕上了一個離家出走的時代。他既沒有包天劍收複東北王國的雄心,又沒有胡秉宸的偉大理想,隻能跟著那些不清不楚跑往內地或香港的同學趕一回時髦,離開這個他也說不清楚到底哪兒不合心意的家庭。
當他向姐姐索要路費不得的時候,二太太說:“你要是真想走,我幫你。”於是他們一起到了上海,而後他又轉道香港,讀書去了。
二太太突然中斷了對包天心的經濟援助,給她寫的信也被郵局退回,信封上蓋著“查無此人”的郵戳。這一來包天心的流浪生活便無以為繼,隻好寫信給姐姐。包天劍這時已然回到天津,包天心能不能回家要看他的態度。包天心和二太太是不是私奔、情奔不好說,但他們確是一起出走的。
包天劍能說不讓包天心回家嗎?他在外頭混不下去,做哥哥的不讓他回家,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以浪子回頭定位的包天心,似乎並沒有充分吸取教訓、改邪歸正,仍然是大少爺一個,整天騎一輛“三槍”跑車,車把上掛個鏡子,飛輪上纏著五彩毛線圈,花裏胡哨,招搖過市……
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前夕,包天劍讓包天心盡快逃亡。經過上:海、香港之旅的包天心,再不向往流浪的時尚。經過延安之旅的包天劍就語重心長地提醒他:“你要是不走,思想上就要有所準備,運動可是一個接著一個。”
騎著花裏胡哨“三槍”自行車的包天心說:“我沒幹過共產黨忌諱的事,不在乎什麽政治運動,反正是幹活兒吃飯,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就是吃苦幹活嗎?他又不是沒有吃過苦,比如在外流浪的日子。可沒想到的是不能說真話了,這比吃苦還讓他受不了。
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廠長說產量可以翻一番,計劃科長包天心說:“從我們的設備來看根本完不成。”
廠長很不高興。包天心想,你不高興頂多不讓我在這兒幹,我還可以到別處於去。以為江湖上的規矩“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生命之樹長青,最後隻好落得看大門的下場。
二太太想到出走前給母親買的那一處房子,該是天不絕人?她回到了北平,在那處房子落下腳,有時經過隆福寺,偶爾也會想一想,包天劍那所宅子就在附近。
母親死後,二太太又把小四合院賣了,在白塔寺附近買了兩間鋪麵房,開個小鋪賣牛奶,日子勉強維持。
一九四九年後改賣雞蛋為生,買了二百多隻雞養在兩間房子裏,到處都是雞和雞屎。可是雞蛋賣不出去,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甘子。又來了場雞瘟,雞都死了,東西也都當光賣盡,最後淪落到以糊紙盒為生。又因為從沒幹過這些事所以幹得不好,街道上的幹部、胡同裏的居民也看不起她,還有人叫她:“小老婆”、“老妓女”。生性高傲的她也就孤身進出,與誰也不來往,正應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那句話。
日後重新落戶北京的葉蓮子,常常想起給過她一線生機的:二太太,希望再次聚首以報答一二。
有時提著水桶到西單為禪月買活魚的葉蓮子經過白塔寺,就是不知道這個咫尺天涯的地方住著她念念不忘的二太太。包天心參加工作後月工資約七十塊雇北京這個不算大的圈子裏,很快就得知二太太的情況,從此每月周濟二太太三十塊錢。隻有這樣他良心上才說得過去,因為他在外麵那兩年全靠二:太太供養。包天心的太太柴米油鹽全不管,從不過問他的收入。她結婚時什麽陪嫁也沒有,隻從娘家帶來一架破鋼琴,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彈破鋼琴,不論誰到包天心家串門,都是隻聽琴聲不見人。
都說包天心的這位太太有點傻,也許她心裏暗笑,還不知道誰傻!
隻有包天心常去看望二太太,他們沽一壺散酒,擺一碟煮花生,什麽也不說,隻是低頭喝悶酒,可也從不喝醉。包天心或留下一些錢,或留下一些物,便無言而去。
3
伴著葉蓮子新新舊舊、一個個不知何時才能了結的憂愁,秋天又一天天近了。
那天打開箱子給吳為找冬衣,一挪箱子,從箱子後麵掉下一個白紙包,打開一看,裏麵有二十四塊錢和一封信。信封上寫著:葉蓮子親啟。
拆開信封先.看落款,才知道是二太太寫給她的信。
信上寫著——
“……我很傷心,包師長負了我,這個家我等不下去了。我走之後這兒的人就更欺負你了,找顧秋水去吧,別傻等了,他在香港呢……
“錢是留給你的,不多,我這一走,不知是吉是凶,所以不能給你多留……”
葉蓮子這才知道顧秋水到了香港!
二太太怎知道顧秋水到了香港?當然是包天劍來了信。包天劍能給家裏來信,顧秋水怎麽就不能給她來封信?讓她在這兒死心塌地地傻等,還老擔心顧秋水不知她到了包家,回到北平找不著她。
可她馬上責怪自己不該這麽想,兵荒馬亂的年頭,顧秋水在外麵出生人死,不來信一定有他的難處。
他走的時候不是說過“等我回來”?既然讓她等,她就等,現在回不來,天下太平了一定會回來。
這個相當模糊的信息,卻讓葉蓮子馬上覺得有了奔頭,不再覺得包家這口隨時都會丟失的飯像從前那樣危及她們的生活了。她趕快告訴丁董貴。
董貴私下對他老婆說:“這是怎麽回事?怎麽到現在顧連長也不給他家裏來封信?也不說把她們接去,就這樣把她們娘兒倆甩給包家了?難怪包家對她們娘兒倆越來越不像話,簡直比對下人還不如。”董貴老婆說:“男人老在外麵待著又不給家裏寫信,算怎麽回事?你有難不怕,得給家裏捎封信,兵荒馬亂的,你是死了還是活著,總得讓家裏人知道是不是?”
不過這些話他們不當著葉蓮子說。
他們商議了好久,猶豫了好久。包家這口飯顯然維持不了多久,到了該想條後路的時候了。
真要說走,葉蓮子也非常害怕。她從沒獨自出過遠門,就是來天津也由董貴帶著,更不要說去香港那祥遠的地方。
董貴思量著說:“這二十四塊錢也不夠到香港去的盤纏呀……”
葉蓮子說:“我倒還有隻金鐲子。”
董貴說:“那也差得遠……要不先到顧連長老家住住?你是他家的媳婦,他們家總不能不管,同時也給顧連長寫封信,看他回信怎麽說。”葉蓮子馬上給顧秋水和顧秋水的老家寫了信,一九四o年夏天,顧秋水的二弟到天津來接她們娘兒倆。葉蓮子拿著二太太留下的二十四塊錢,一鼓作氣、沒頭沒腦地投奔了二道河子婆婆家。見到婆婆,葉蓮子就像終於見到親人,甚至覺得和遠方的顧秋水都靠得更近了,進門就跪下磕頭,叫了聲:“媽!”婆婆淡淡地說:“噢,來了。”好像她們不是第一次見麵,而是十分不和諧地一起生活了多年。然後婆婆看看吳為,問道:“幾歲了?”葉蓮子說:“告訴奶奶,幾歲了。”
吳為說:“三歲半。”婆婆說了句“個子可不小”,就沒話了。婆婆整天坐在炕上盤著腿吞雲吐霧,小老太太精瘦,方腦袋,不愛說話卻愛罵。炕上有豬又有雞,來來去去。她口沫飛濺地罵了豬之後罵雞,罵了雞之後罵天氣,罵了天氣之後罵莊稼,罵了莊稼之後罵在遠方的兒子:“你這沒有良心的東西,淨顧自己在外頭過好日子,不顧家,不顧爹娘,不顧妻兒……”
罵完遠方的兒子又罵兒媳:“嫌雞上炕?雞不上炕上哪兒?自打一有雞,雞就上炕。小丫頭長虱子怪誰?怪雞?怪豬?豬不進屋進哪兒?這麽冷的天,你當就你們知道冷豬就不知道冷?我和它們睡了一輩子也沒長虱子,看把你們嬌氣的,有本事找你男人去。”
罵完媳婦罵孫女:“你給我住手,拔雞毛幹什麽?啊?看把雞拔得嘎嘎叫。雞蛋呢?雞蛋哪兒上了,啊?你這個小挨刀的,打了?啁?我揍死你,看你還淘不淘?”
她繃著薄薄的嘴唇,使勁擰吳為的耳朵。
雞也不會還嘴,豬也不會還嘴,天氣也不會還嘴,莊稼也不會還嘴,遠在外地的兒子也不會還嘴,兒媳婦也不會還嘴,——隻有吳為大叫大跳,又轟雞又轟豬,還跟著地說:“你個小挨刀的……
婆婆說:“你給我揍她,往死揍!”
婆婆說:“有你這麽護孩子的嗎?這孩子長大還不上房揭瓦禍害人!”吳為也說:“……禍害人。”
“你看,你看,話還不會說就會頂嘴了。”不知道婆婆哪兒來的一肚子氣。豬也沒氣著她,雞也沒氣著她;公公一天也不說一句話,和豬、和雞差不多;葉蓮子也沒話;——隻有吳為說著天上地下的孩子話。
婆婆說:“這孩子真像她爹,將來也是個惹是生非的家夥。十六歲上就跑了,一去不回頭,連信也不打一封,不問問他娘他爹死啦還是活著,你倒是說說自己是死了還是活著也行啊!我還當他死了呢,也忘了我還生過這麽-個兒子……不承想就塞給我個媳婦和孫女……”
說著婆婆的眼睛向葉蓮子一刺,那目光一定非常銳利,要不銳利就沒法穿過糊在眼睛上的那堆眵目糊。
然後把三尺長的煙袋往炕沿上敲了敲,就像兵營裏吹了熄燈就寢號,敲完煙袋一眨巴眼,兩道銳利的目光就被她關進了眼皮,立刻就睡著了。
她一睡著就不能罵人了,院子裏安靜下來,甚至有點寂寞了。連豬連雞都不叫了,好像全想趁她不罵人的時候趕緊歇口氣。葉蓮子這時候就駕輕就熟地熬豬食、剁雞食,這套技能她從小就熟悉。
她一麵用柴火棍攪和著大鐵鍋裏的豬食,一麵怔怔地想,她真的去過那麽遠的地方嗎?
進過城,看見過汽車、火車、洋房、自來水?
生過孩子,結過婚?
隻有虱子才能把她從愣怔中咬醒。原來她走了那麽多路,不過是繞了一個大圈,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婆婆醒了。婆婆睡覺就和雞婆一樣,雞婆一蹲就睡著了,一眯瞪就是一覺。婆婆也是一會兒一眯瞪,一眯瞪就是一覺,醒來就嚷嚷:“人呢,人都哪兒去了?”“我見您睡著了,就去熬豬食了。”“誰說我睡著了?誰說我睡著了?”吳為說:“奶奶睡著了。”她嘟起嘴學奶奶打呼嚕。
“胡說八道,你們別以為我睡著了,你們幹的什麽事全在我眼皮子裏裝著呢!”
吳為想,奶奶的眼皮一定很大、很大,可以裝下很多東西,跟著院子裏就熱鬧起來,豬們又開始到處亂竄,雞又開始鬥架或者下蛋。
公公說:“別往心裏去,她要不罵人幹什麽呢?這也是她的活汁。”
怎能不往心裏去?兒子們全都散了出去,家裏又沒地,全靠公公給人打木器過日子。鄉下人誰老打木器?城裏人打木器也犯不著尋訪這個窮鄉僻壤的鄉下木匠。
他們也窮啊,就是他們有收留她的那份心,也沒有那份力。
晚上,每當葉蓮子挨著雞婆們睡下,聽著雞婆們在夢中咕咕、嗅著雞婆們的穢氣,就會想她和吳為連雞婆都不如……雞婆還能給婆婆下蛋呢,她們不但不能下蛋還得吃婆婆家的口糧。
可是等她帶著吳為決定離開婆家時,老太太的臉卻抽巴了,小發髻在她的腦袋上一搖一顫地抖著,“兔崽子,隻管撒種不管養……六親不認哪!”
當吳為說“奶奶再見”的時候,婆婆臉朝炕裏歪著,也沒轉過臉來看她們一眼。
她們就這樣地離開了二道河子。公公送她們上火車站。穿過高梁地時公公說:“你大伯就是在這塊高梁地裏讓日本人活埋的……老二呢,卻給日本人幹活兒,就是一家人長短也不齊。”高粱還是那個高梁,看不出埋過活人的樣子,沒多長個穗兒也沒少長個穗兒,“你男人呢,說是幹著反對日本人的事……”神情之淡就像說著別人的事而不是自己兒子的事。葉蓮子說:“爹,您回去吧。”
“路上不安靜,我得把你們送割火車站。來,讓爺爺背一會兒。”
他背起吳為,往上顛了顛,吳為兩隻厚厚的手就熱烘烘地勒著他的脖子,他有了貼著自己血脈的一種感動。可是她們這就往火車站去呢,火車一會兒就要把她們拉走了,兒子在的那個地方和天邊一樣,孫女一走也和去了天邊一樣。一個山屯裏的老人,覺得凡是屯外的地方都和天邊一樣了。
他又想,兒子也好孫女也好,一旦到了外邊就和自己沒關係了,自己就像沒有過這麽一個兒子和這麽一個孫女。
人生在世,虛虛實實,一晃就過、一晃就過地倒騰著多少人和多少事。
可他也沒對葉蓮子說,要是在外頭混不下去就回來吧。
直到火車開了,冒著一串白煙越走越遠,他才往家返。又走過那高梁地,他才想起剛才還背著孫女呢,一轉眼就成了過去。葉蓮子回到天津後,董貴說,還是到香港找顧秋水才是正經。
是啊,包家是回不去了,就是能回去也不能回去了,一個女人怎麽不靠自己丈夫老靠他人過日子?要是她不知道丈夫的下落還好說。
又沒錢,再不去找顧秋水,隻有上街討飯了。
董貴擔心得不行,柔弱的葉蓮子怎麽上路呢?出了事他怎麽向顧秋水交代?
葉蓮子卻鐵了心,說:“我行。”事到如今,不行也得行了。
董貴老婆說:“唉,換第二個人都不敢去,就是男人也不敢。”
而且他們一直沒有收到顧秋水的回信。
董貴左想右想:“還是一步步來比較穩當,先到江蘇淮安落腳,那是一一二師駐地,你父親還在那裏,看看情況再做到香港去的打算。就是去你父親那裏一路也很危險,一個孤身年輕女人帶著個三歲多的孩子,又沒個伴兒,還要經過日本敵占區、汪精衛的敵偽區……”
葉蓮子頭也不抬,還是那句話:“我行。”
董貴先去打聽南下路線,然後前前後後對葉蓮子交代了幾遍,在哪兒-下車,在哪兒換車,換什麽車,到什麽地方找什麽人聯絡,最後聯絡人會送她到一一二師的駐地……葉蓮子一遍又一遍默記在心。
又幫葉蓮子賣掉僅存的鐲子。這隻金鐲子自顧秋水走後葉蓮於就沒有戴過,隻在夜深入靜吳為睡著之後,才拿出來套在手腕上細細端詳,這一端詳就像和顧秋水相會了一番……為了千裏尋夫,現在隻好把它賣了。賣了鐲子,董貴又帶她到銀行兌換了通行於各個占區的貨幣,買了火車票,送她們上了去徐州的火車。
董貴是一千個、一萬個對得起顧秋水的囑托了。
葉蓮子從來沒忘記過董貴對她的關照,常常對吳為念叨董貴一家的情誼,可是他們從此一別再沒見過麵,雖然二十年後也就是七十年代,他們都住在北京西直門附近。
本以為解放以後是窮人的天下,可是他們又有了別的煩惱,在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他們不得不丟掉人和人之間那份溫馨,去奔他們的日子。
直到葉蓮子去世後吳為才找到他們,董貴和他的妻子都還健在。
吳為一進門,他們就老淚縱橫地說:“你媽太不易、太不易啦,你能長大也是太不易、太不易啦……”
他們相對無言,隻能不停地流下濃縮著他們一生辛酸的淚。回家之後,吳為激動地對胡秉宸說到與董貴的會麵,胡秉宸隻待答不理地點了點頭。
到徐州後沒有當即轉往淮安的汽車,葉蓮子母女非得在徐州過夜不可。
雖然北平和天津也是日本人的天下,可還不像這裏,如此赤裸地對人訴說著亡國的慘狀。每棟燒焦的房子都像一顆死去的頭顱,黑洞洞的窗戶像大張著的嘴,凝固著臨死前的呼救和死不暝目的控訴。僥幸留下的半堵牆壁,像一本被槍彈翻閱過的書,每一個彈孔、每一處焚燒的地方都是劫難的字符。最讓人恐懼的是被日本人強暴後又殺死的女人,她們陰戶裏插著木棒或是鐵具。
日本人的的確確是有創造力的民族,凡是人類無法想像的殘暴的生命雜耍,都被日本人發掘得淋漓盡致,也許連希特勒都不如日本人那樣,能把殺人變成一項精雕細刻的手藝。葉蓮子像是等過鬼門關,抱著吳為,提著一個小箱子,排在出站隊伍中一步步往前挪。
眼見一個獨行青年男子被拉出隊伍,——那時,獨自進入敵占區的男人或女人都會被日本人懷疑為奸細。隨著一聲槍響,鮮紅的血美如詩畫飛濺開來,灑落在四周束手待斃的人群中。
葉蓮子一把將吳為的腦袋按進懷裏,又閉上了自己的眼睛。吳為不哭,小小的身子卻猛烈抖動著。
日本兵聲色俱厲地對她說:“快點,快點廣她努力想要邁出沉重無比的腳,可沒等她邁出自己的腳,日本兵的槍托就重重地打在她的背上,手裏的箱子也就掉在地上,裏麵的東西撒了一地。她放下吳為,手腳並用,忙把散落在地的東西扒拉到站口外,然後再往箱子裏撿,要是丟了這些必要的衣物,她們就真是饑寒交迫了。
吳為也蹲了下來,一邊膽怯地用小眼睛瞄著日本兵,一邊幫葉蓮子往箱子裏撿東西。
幸虧有吳為,日本人才不致懷疑葉蓮子是奸細,隻對攤在地上的箱子看了看就放行了。
葉蓮子驚魂未定地走出車站,明知應該趕快逃離這個虎口,可不知何去何從,哪裏好像都是魔窟。往東走幾步退了回來,往西走幾步又退了回來……除了從車站陸陸續續走出的人和不時在街上遊蕩的餓狗,滿街沒有一個活物。
望望從站裏出來的旅客,各個都像死裏逃生的灰狗,夾著尾巴、貼著牆根嗖嗖地、溜溜地疾走,想找個人打聽一下都不好張嘴。好不容易看到一個沒把腦袋紮進胸口的旅客,便趕快上前打探住店的事。那人把她帶到附近一家小店,還幫她提著箱子,隻是一路無話。她千謝萬謝,那人還是無言地苦著臉,走了。
嘴上總是叼著香煙的枉偽軍軍官在小店裏走來走去,一麵噴煙吐霧,一麵吆五喝六地使喚著他們的馬弁或是店小二,好像這裏不是小店而是兵營。店後的灶膛裏嫗著濕柴火,店麵裏的煙氣更加混濁,大白天也看不清人們的嘴臉,又在人們臉上添上如許的猙獰。
葉蓮子的目光小心翼翼在煙中搜索,希望看到一個女人。可是除她和吳為,即便有個把女人往來,也是賣春的女人。
向店老板租房時,旁邊一個偽警官說道:“聽說話,你是東北的口音。”
她不敢說是也不敢說不是,隻是歪著頭求助地看著店東。那偽警官挺有人情味兒,說:“咱們是老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呀。”不過再調轉頭來臉色就酷了起來,“你一個人能大老遠的跑到這裏,也真不簡單……”已經站在老虎嘴下的時候就是害怕也沒有用了,葉蓮子隻有聽天由命垂頭而立、還好,他沒有再刁難就走回自己房間去了。恰巧在葉蓮子隔壁!
到了晚上,小店更是熱鬧而不是更加安靜,她那間小房前後左右住的都是汪偽軍官,各房之間隻隔一牆薄板,四周的酗酒聲、麻將聲、狎弄聲,聲聲入耳。其中倒是有許多東北口音。
偏偏有人對著牆板怪聲地咳,葉蓮子甚至看見一隻眼睛,在寬闊的牆板縫裏閃爍又閃爍。
看遍窄小的房子,再低頭看看自己的手掌,苦於想刁;出辦法擋住外麵的世界,隻能用椅子把房門毫無意義地頂了又頂。這就是她麵對一個凶險世界所能想出的保護自己的辦法。這辦法以後就成了她的常規武器,用來對付無數可怕的夜晚。
惟恐有人進來鬧事,葉蓮子一夜沒敢合眼,連吳為都斂聲屏氣,睜著驚恐的眼睛,傾聽著四周的動靜。也許正是一點鄉情,那些當兵的才沒來刁難。
第二天登上去淮安的汽車,同座的正是那個自稱老鄉的偽警官。他說:“你到淮安去對不對?”
葉蓮子隻好點頭承認。
“幹嗎去?”“找我父親。”
“你父親在那邊幹什麽?”
“經商。”
“東北人這時候到淮安經什麽商!”說到這裏,他似乎沒有再逼問下去的意思,而是往椅子背上一靠,開始閉目養神。葉蓮子的心跳得又快又。向,她真擔心一旁的偽警官聽見,可又無處逃遁,隻有假作鎮定,直挺挺地坐著。
偽警官很快下車了,臨下車前低聲對葉蓮子說:“我知道你去淮安找什麽人。你說你父親在那裏經商,不對,淮安以北駐的都是抗日東北軍。你可要多加小心,前麵還有好長的路呢!”對著那個遠去的背影,她默默地說了聲謝謝。一下汽車就到了東北軍的地盤淮安。可是距董貴告訴她的那個聯絡點還有十幾裏,隻好雇輛人力車,按董貴說的路線,向淮安附近一個小鎮而去。
拉車的是個身強力壯、臉色陰沉的小夥兒,沒穿上衣,肌肉強健的後背在陽光下閃著生機勃勃的光澤。
即將收割的秋莊稼經過腰際,行走在莊稼圍。屏的土路上,就像被埋葬在莊稼地裏。葉蓮子左看右看,希望碰見一個行人,可是沒有,一個也沒有,太陽底下隻有他們三個人,四周靜得都能聽見莊稼成熟的聲音。吳為也在她的懷裏睡著了,經過一路折騰,現在就是在她耳邊打雷,地也醒不了了。
路也好像越走越背,越走越像是往回而不是前行,她也不敢問,問又有什麽用?天這麽高,地這麽遠,哪兒能夠得著,抓得著一縷安全?
走到一個僻靜之處,拉車的不聲不響將車停下,並回頭朝她望著,葉蓮子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她垂下眼睛看看腳下的皮箱,期望這隻皮箱能在關鍵時候起點作用。
拉車的說:“歇歇腳,那邊地裏有口井,我去喝口水。”說罷,就丟下她們走了。
她縮頭縮腦坐在車上。莊稼地裏一片此起彼伏的蟲鳴,似暗藏殺機,歎暗藏著激戰前夜的騷動不安。很長時間也不見拉車人回來,葉蓮子更加焦急,似乎時間拉得越長陰謀醞釀得越大。
終於聽到背後漸走漸近的腳步,她絕望地想,來了,來了,可又不敢回頭張望。她的兩眼在太陽底下發了花,一陣陣黑霧也隨之在眼前浮升滾騰。
拉車人轉到她的麵前,看出她的恐懼,冷冷笑著把手裏一個甜瓜遞給她,說:“想必你們連飯也沒吃、水也沒喝吧?這個甜瓜你拿著。”
葉蓮子不敢接也不敢不接,盡量往靠背上縮著身子。
拉車人也不強讓,順手把甜瓜放在葉蓮子腳下的踏板上,拉起車又往前走了。
當越來越多的樹、越來越多的房子出現時,葉蓮子才知道地多慮了。’付錢時拉車人冷冷地接下錢,沒說個什麽就走了,把葉蓮子尷尬地丟在那裏。
她們終於找到了聯絡員的家。
結婚時葉蓮子曾想,她是再也不會回這個家了,可是才過五六年,她就回來了,而且落魄成這個樣子。
結婚時的風光已成舊事,師裏入無不稱讚的“郎才女貌”,這樣快就殘敗凋零,天各一方。葉蓮子一眼就認出,繼母穿的居然還是參加她婚禮時做的一件旗袍,而自己的風采不但早已消散,嫁衣也早就進了當鋪。
“回來啦。”繼母說。對著這樣落魄的人真就沒法兒客氣,然後看看吳為,“這就是南南?”
“叫姥姥。”吳為嚇得緊往後捎。
“認生呢。”葉蓮子忙說。繼母並不在意,葉蓮子本不是她的女兒。
“路上還好走吧?”父親比她沒出嫁之前客氣許多。
“好——好走。”
在父親的眼裏,葉蓮子再不是那個瘦弱的鄉下小姑娘而是個成年婦女了。可幼年時就鑄在她身上的畏瑟不但沒有消逝,反倒亨那懵懂之上又增添了一種頗為明確、自覺、滄桑的畏,讓葉誌清一陣悲從衷來,——不論怎樣,父親還是父親。“老顧家真行,自己家的媳婦卻——推六二五。”繼母從髻子上抽下簪子,一邊挖著耳朵眼兒一邊評論著。
“是我自己要走的。”
“想必也是待不下去吧。”繼母一針見血地說。
葉蓮子求救地望望父親。父親說:“把行李放下,先去洗把臉,再煮點兒東西吃吧。”吳為就貼著葉蓮子的腿出去了。
她們的腳後跟剛擦過門檻,就聽見繼母對父親說:“你打算怎麽辦?”
父親說:“給她男人寫封信吧。”
“蓮子不是說到婆家之前就給他寫了信,怎麽老不回信?你指望那個拆白黨能來接她們?我早、就看出他不是個東西,沒和蓮子結婚前就跳郭連長家的牆,一邊打牌一邊和李營長的太太吊膀子。”
父親的目光頻頻向外掃去,他怕葉蓮子聽見,她這會兒是山窮水盡哪。
“你當初為什麽不說?”
“你們家蓮子閨女做得不耐煩了嘛。”
葉誌清有點不悅,“蓮子不是那樣的人。”
“忘了她塞在你口袋裏的字條了?”父親沒的說了,無形中就有些埋怨葉蓮子,若是聽他的安排,就不會落到這個局麵。什麽局麵他也不清楚,葉蓮子也沒跟他說,不過看還看不出來嗎?
繼母就說:“說話得公平,她是不是有點兒自找?不過呢,既然是自己家閨女也不能不管,還是想個辦法吧。唉!——”這一聲長歎真是苦不堪言,苦如葉蓮子還歎不出這樣一聲歎息呢。
一一二師裏有顧秋水的許多朋友,葉蓮子一到,顧秋水最好的把兄弟、排行老七的於高祥就抱起吳為問大家:“你們看這孩子像誰?顧秋水!不用說,一看就是他的閨女。”
顧秋水從沒給葉蓮子寫過信,倒是接長不短地給於高祥寫信,所以到了一一二師,葉蓮子立刻就得到了顧秋水的確切地址。
吳為吃得很多,葉蓮子憂愁地看著她吃下一碗米飯又吃下一個雞蛋,想著以後她要是天天這樣吃起來怎麽得了。吳為很久沒見過雞蛋和米飯了,所以吃得很慢,好像在延長享受一個轉眼就會消失並且再不會有的夢境。
葉蓮子一再朝上房望去,生怕繼母這時到廚房裏來,吳為還沒吃夠呢。
小孩子真不懂事,吃個半飽就可以了,她卻非要吃個肚兒圓。可葉蓮子又巴不得吳為多吃一些,對窮人來說,吃飯真是世上最費思量的一件事。
吳為吃完一個雞蛋又說:“媽媽,我還要。”葉蓮子拍拍她鼓起來的小肚子說:“你飽了。”
“媽媽,我還要。”“不能再吃了。”
“再吃一個,”她伸出小手指,又像懇求又像保證地說,“媽媽,一個!”“不行。”葉蓮子斬釘截鐵地說,“你吃飽了。”吳為尖聲哭了起來,而且哭得很響,葉蓮子馬上捂住她的嘴。婆婆雖然愛罵人,隻是罵罵而已,沒有什麽實際意義。老包家深宅大院,上房聽不見下房的動靜。這兒雖然沒人罵吳為或她,可老覺得有個無形的鉗子夾著她,這鉗子其實夾得不重,既不痛也不癢,就是老窩著她,讓她不能伸直。
吳為哭得額上冒汗,青筋暴起,聲嘶力竭……為什麽?不過為了一個小小的雞蛋,又不是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又不是大海裏的珍珠、石頭裏的金子。
這樣一想,葉蓮子似乎有了勇氣,又從櫃櫥裏拿了一個雞蛋給吳為。
吳為不哭了,安靜地等著葉蓮子為她剝去蛋殼。她接過葉蓮子剝好的雞蛋,一小口、一小口安靜地咬著,睫毛上掛著淚珠的眼睛緊盯著手裏的雞蛋,眨都不眨。
看得葉蓮子心裏一酸,可她不能掉淚,吳為哭起來的時候有她呢,她哭起來有誰?掉下一塊蛋黃,吳為伸出小手指頭去捏,卻捏碎了。那塊蛋黃變成更小、更小的碎渣,小得都晶不出雞蛋味了,可吳為還是一點一點捏進了嘴裏。緊跟著就是繼母整天說不是丟了這個,就是丟了那個。偏偏人家一說丟了什麽葉蓮子就禁不住臉紅,連後脖頸都紅得無法見人,好像是她偷了那些東西。
她痛覺自己的無能、窩囊,既不能一跺腳離開,又不能不臉紅。
一個多月過去,顧秋水還是沒有回信。繼母猜到他可能在外頭有了別的女人。男人都是這樣,你緊盯著他,他還出事呢,不要說這樣大撒手地一別三年多。得趕快把這娘兒倆送走,顧秋水要是真在外邊有了別的女人,把妻兒往他們這裏一撂,可就沒頭了。可她並不說出自己的猜測,隻對葉誌清說:“不如把蓮子送她丈夫那兒去,讓他們小兩口兒團圓吧。現在兵荒馬亂,她還年輕,出了什麽事咱們不好向女婿交代。”
父親說:“這可要一大筆路費。”
繼母說:“她說手裏還有些賣鐲子的錢,剩下的你當爹的還不應該給添上?”她算過賬,就是添上這筆路費,也比沒年沒月把這母女二人留下合算。
“去信也不見回信,搬家了?人死了?蓮子這樣冒蒙著去了,要是找不著人怎麽辦?連回來的路費都沒有……她還帶著孩子呢,那可讓她如何是好?”“於高祥說的地址能有錯嗎?”繼母又對葉蓮子說:“他到現在還不回信……我看你頂好帶著孩子找他去。我是說,你們守在一起總是好些。”繼母說得對,不能再傻等顧秋水的回信了,她這就去找他。自生下來也沒清楚過的葉蓮子,一下清楚起來。
她不管顧秋水回不回信,是不是搬了家,死了還是活著,就是死了她也要看一看他的墳頭,更不想萬一找不著連回來的路費都沒有。已是滿眼蕭瑟的十月末,不但葉子開始發黃,江水開始發黃,連秋風也日慚地黃了。
葉蓮子匆匆忙忙抱著吳為登上小輪船的時候,父親突然流下了老淚,——這一路有太多的風險,葉蓮子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啊!
“到了鎮江別誤了去上海的火車。到上海後就按著我給你的地址去找趙營長的哥哥,他在日本軍營裏做事,可是,是這邊兒的人。他會給你買張到香港的船票,也會給你辦好去香港的手續。”
他們父女間的感情,到了此時才略見分曉。可他們又不能不遠遠地分離著,就是她不去找顧秋水也是嫁出去的人了,就是不嫁出去他們也不可能長相守著。
看著漸漸老去的父親,葉蓮子想,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見了。
十八九年後葉誌清一家遷往他鄉,途經葉蓮子工作的小城,下車看望離別多年的女兒。
正是三年饑荒時期,葉蓮子不知怎麽弄到一小碗肉,恭敬地放在父親麵前。葉誌清還像從前一樣,不知道為了什麽小事吹胡子瞪眼。
吳為忍不住說:“姥爺,我媽從小就沒少受嗬斥,如今她也是五十歲的人了,也該歇歇了是不是?”吳為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到母親工作的小城,算是組織上對她這個獨生女兒的照顧。
其實北京各單位需要的大學畢業生名額很多,隻不過她無法說服自己,去和班上的黨支部書記進行一個交換。
大學自解放區搬遷而來,每個班級確保共產黨支部和黨支部書記製度,書記由調幹同學擔任,領導班上同學的學習、生活、思想,握有畢業分配去向的“生殺大權”。
如果吳為同意這種交換,就能留在北京,但她振振有詞地說:“為了愛情上床是風流,為了交換上床是下流。”
那麽她後來為了調回北京,嫁給根本不愛的韓木林,難道不是交換?
不是掌自己的嘴巴又是什麽?
不是下流又是什麽?
隻不過那是一個有法律保證的交換,聽起來堂皇一些。如果她當初同意這個交換,後來也就不會有私生女楓丹;那麽也就不會因為她更大的自私,讓楓丹、禪月和葉蓮子跟著深受其害。上床一睡,畢竟比有一個私生子簡單多了。
葉誌清用他很大的眼珠子看了看吳為,什麽也沒說,從此結束了他吹胡子瞪眼的曆史;又看了看“也該歇歇”的葉蓮子,奇怪這十幾年不見,女兒怎麽就和自己差不多了。
葉蓮子輕輕地斥責吳為:“怎麽跟姥爺說話呢!”可吳為的話分明讓葉蓮子想起過往的一切,既慶幸自己已從裏麵走出又惋惜它們已然過去,對父親反倒有了青春年少時所沒有的依戀。
-到了現在,他們才覺得彼此像是父女了。可惜葉蓮子和父親這一麵之見竟是永訣。
他們是白做了一世父女,等到他們開始珍惜這份親情的時候,卻什麽也沒來得及說,什麽也沒:來得及表示,就永別了。一路上仍是滿目瘡痍、滿目蕭條,不要說沒有了樹、沒有了房子、沒有了人,連雞鴨貓狗都沒有,如同到了世界末日……
岸邊,離小輪船不遠的地方,一個日本兵正在把一個不會遊泳的人,一次又一次推下河去。可是那人並不呼叫,隻是在水裏無聲地掙紮著,好不容易爬上岸,又被日本兵推下河去……日本兵終於玩膩了,一刀把那人的腦袋削進水裏,又把屍體推進河裏才結束遊戲。
好在幼年的吳為不像後來那樣讓人厭惡,雖談不上美麗,卻讓人一看就發出歡喜的微笑。她們能夠順利到達上海,可能與此有關。
到了上海,滿眼還是日本人。都說日本是個小國,可哪兒來這麽多日本人?從天津到徐州到上海,一路都是,好像全體日本人都搬遷到了中國。
出了上海北站,葉蓮子給吳為買了個燒餅,正在低頭付錢,就聽得吳為一聲驚叫,回頭一看,吳為手裏的燒餅被人搶走了。
當葉蓮子為那個被搶的燒餅痛心疾首之時,胡秉宸正和表姐綠雲從四爹爹家出來,漫步在霞飛路上。如果胡秉宸和吳為不是幾世情緣,又為什麽總是前前後後在許多地方擦肩而過?
葉蓮子既無仇恨也無報複之念,隻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個搶燒餅的人——拐著八字腳,穿一身藍布短衣,一頭短發像比葉蓮子和吳為受到更大驚嚇地豎在頭上,一邊跑一邊大口咬著燒餅。她想:你就是搶也不挑個人,我要是有錢,能隻買一個燒餅嗎?
繼而又想,不搶她搶誰?誰都比她不容易搶。一看就是個該挨搶的人,一看就是個舉目無親的外地人,一看就是個不會還手的人……她咽下自己的饑餓,又在心裏埋怨道:你就是搶了燒餅也要好好享受一下它的美味,不能這樣狼吞虎咽糟蹋那個來之不易的燒餅啊。
她隻好再給吳為買個燒餅,把錢往懷裏揣了又揣,然後把吳為更緊地抱在懷裏,以防燒餅再次故人搶去。
葉蓮子一路行來,一路打聽。滿眼都是沒有生計、衣衫襤褸的窮人,遊蕩在街頭巷尾,好像街頭巷尾裏藏著解救他們的機會。
不難,就找到了趙營長的哥哥。趙先生也沒有多問,看過葉誌清的信,幹練地為葉蓮子和吳為辦好了去香港的一應手續。
離開上海那天是個晴朗的日子,讓葉蓮子心中充滿憧憬;他們坐著人力車,經過沿黃浦江而建的百老匯路。馬路另一側多為西式建築,其中有許多店麵、錢莊、飯店和旅館……
不論街上的熱狗、美容、咖啡店,還是文明婚禮的照片,租界地上的手搖電話亭,印度巡捕,坐洋車的西洋男人,中英文並茂的先施、永安百貨公司,或是貼有“先施牙膏”各種廣告的雙層、單層有軌電車……葉蓮子不曾對這些留下一絲豔羨,她的目標在正前方。
倒是黃浦江上的濤聲、沙船上吱吱扭扭的搖櫓聲、輪船的汽笛聲、人力車的銅鈴聲以及外灘上的鍾聲,讓吳為心中似有所動。
過外白渡橋往北,就到了楊樹埔的公和祥碼頭。
葉蓮子不明白,為什麽不坐更便宜的有軌電車?可也不便多問,隻能跟著趙先生走。
該乘什麽車趙先生有數。他當然不能帶著她們坐有軌電車——誰知道日本軍營會不會派人跟蹤?為省幾個車錢讓他們懷疑他來自平民的身份?
分手時葉蓮子笨拙地說:“真不知道怎麽謝您才好,才好……”
趙先生皺著眉頭眯著眼睛,瞟著艙裏艙外往來人等,好像太陽晃得睜不開眼睛。他又看不出嘴唇嚅動地低聲叮嚀道:“沒開船之前一定要謹慎小心,就坐在船艙裏不要出去。羅斯福號雖然是美國輪船,可……誰知道會不會有意外?有人問什麽不必多說……”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並不對著葉蓮子,隻一味不舍似的撫摩著吳為的小臉.好像對這個從見麵起看也不曾看過一眼的孩子,突然地有了感情。
然後他就頭也不回地下船走了。舷梯上和他擦身而過的人,一看他那身日式軍裝,無不像是遭了瘟疫,惟恐躲之不及。
上上下下都感到這天的氣氛有些怪異,中午都過了,還沒有人吩咐開飯。
二太太房子裏靜悄悄的,就是她平時起來晚,也該招呼劉媽準備梳洗了。隻有自鳴鍾的聲音間或報告著時間的意義,它顫抖而悠長的尾音,響得也有點蹊蹺。
溫媽後來說:“那天一早我就覺著烏鴉叫得個怪,連朝著它啐了三口唾沫,也沒破了這個邪廚子老魏等得很急,他做的那道香酥雞再不上桌子可要過火候了。他出來進去往樓-上看著,嘟嘟嚷嚷地說:“我這個廚子真不好當,菜上早了不行,上晚了也不行。您倒是正點吃飯呀,我們也好有個準頭兒,回頭還得說我做的不行。”
正說著,溫媽從小學接了包立回家,包立進門就嚷嚷:“我餓了,我餓了。怎麽還不開飯?”
見沒人答應,徑自進了廚房,見到香酥雞上去就掰了一隻雞腿,老魏攔也不是不攔也不是,央告他說:“我的大少爺,你媽還沒吃呢。”轉過臉來又對溫媽說,“勞您駕上去瞧瞧,這是怎麽回事,要是不在家吃飯也說一聲,我們傭人也好行事。”溫媽拿糖地說:“現在求著我了,昨兒晚上打完牌,讓你給我們姐兒幾個下碗餛飩你都不幹!”說歸說,她還是上樓去了。
溫媽先是站在二太太臥室門外,說:“太太,我們回來了,小少爺嚷嚷餓了.您看要不要吩咐大師傅開飯?”
沒回聲。溫媽提高嗓門兒又問了一遍。
屋裏還是沒人答應。溫媽先是探開一窄條門縫,接著兩隻手並排推了個大開,一腳邁進二太太的臥室——
床上床下被褥亂作一團,大櫃小櫃門敞開,裏麵的衣服或掉在地上或耷拉在櫃門上,皮鞋、繡花鞋東一隻西一隻,不成雙不成對地散了一地。她就床前床後、岔聲岔氣地喊起來:“太太,太太……”
然後她衝到門外,對著樓下的傭人們喊:“可了不得啦,太太沒了,太太沒了……”雖然她心裏已經明白二太太卷逃了,可她不敢那麽說。樓下的人一聽以為二太太過世了,忙忙跑到樓上,一看屋裏的情形也就明白。劉媽就說:“趕快稟報老太爺吧。”
包家鬧得翻江倒海也沒找到二太太,又不便登報尋人,隻好花錢雇了私家偵探,很快就知道二太太跟小叔子包天心一起走了。
直到包天心在報紙上登了一份與家裏斷絕一切關係的聲明,這場風波才不了了之。
溫媽一邊說一邊咬著水蘿卜,吭哧、吭哧,好像給她那些話伴奏,“我早就看出來有事,你們瞧她這一年淨做大紅緞子旗袍,淨買大紅緞子繡花鞋。四十多歲的人了,幹嗎?”
又說:“有次我到上房送點心,就瞅見小叔子躺在嫂子懷裏,打那兒以後二太太對我就特別好,打碎那個花瓶也沒說我,隻讓我以後當心點兒。”
一會兒一個水蘿卜就咬完了,然後就打帶有蘿卜味兒的嗝,“吃了蘿卜喝熱茶,氣得大夫滿街爬。”溫媽說。她不缺熱茶也不缺水蘿卜,茶葉都是從上房偷來的,水蘿卜是跟廚房大師傅要的。
二太太的熱鬧過去了,人就越來越散。包立回到了親娘三太太那裏,老魏也辭掉了,沒了主人,大師傅還給誰做飯?
溫媽能說會道,伺候包老太爺去了。其他人紛紛離散,就剩下劉媽和葉蓮子看房子。葉蓮子。心裏明白,看房子用得著兩個傭人嗎?
葉蓮子能在包家討生活是二太太做的主,又在二太太手下幹了兩年多:‘好像就是二太太的人了。’就說她不是二太太的人,就說看在包天劍把她丈夫帶走的分兒上,包老太爺或大太太、三太太也不能為了安排她就把幹得好好的傭人辭了……
葉蓮子更賣勁地打理著這棟沒了主人的房子,心想也許她的忠心能感動包老太爺,留給她,也就是留給她們娘兒倆一口飯吃。
2
二太太脫離包家後,自以為靠著在社會上闖蕩多年的經驗和不算愚笨的頭腦,還有手裏那些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錢,總能找到獨立生活的辦法。
到上海之後先是頂下一處房子,當起了二房東。因為沒經驗,頂房子付的錢又沒有要收據,出租時也不懂得寫下疏而不漏的契約,遇上不三不四的房客,房租根本不能悉數收回。物價狠得下心飛漲,她卻狠不下心漲房租,試著漲了幾次房租都遭到房客的抵製,那些房客都是久經房業沙場的,她這個房業新手怎能糾纏得過?她所謂在社會上闖蕩多年的經驗,不過就是青樓裏練就的那些本事,那種本事在爾虞我詐的商海裏就顯得捉襟見肘。二房東幹不下去隻好退房,因為沒有收據,頂房子的錢也就白瞎了。
有個房客介紹她往返於上海、嘉興間,跑香煙、布料生意,賺個地方差價,從包家的二太太到二房東,再從二房東到跑單幫,她是一落再落了。
現在誰也認不出這個滿身風塵,手提肩扛幾個包袱,見了稽查就躲的女人是包家的二太太了,躲不過就得被稽查全部沒收。對一個曾經生活在德劃、洋樓裏的女人來說,這種生活是太辛苦了。
又聽信他人的話,將最後一些錢在嘉興買了一百八十畝地轉租。
今天剛從鄉下一無所獲地回來。原因是那些佃農比她還窮苦,她又沒有“黃世仁”的心黑手辣,隻好“顆粒無收”。看來隻好把地賣掉,她是連當地主的本領也沒有的。
錢也就這樣折騰光了。
除了賣身她又有什麽別的本領?就是賣身,現在也是人老珠黃不值錢。
哪裏是出路?此時此刻,她連出家的心都有了。
屋外的年節氣氛更讓她覺得孤身女人闖蕩江湖的不易,但她並不哭泣,也不一個勁兒地吸煙,隻是陰沉著臉子躺在床上想心事。
如今連向人傾訴一番也是不能的了。包天心在香港讀書,即便他們有時通信,她也從未對他說過這些。何況有些事可以對人言,有些事不可以對人言。不能對人言並非因為關係遠近而是無濟於事,那些注定由你消受的事必得由你親自消受。即便如此,日暮途窮的二太太每月照舊給包天心寄些錢,不多,也就是十塊左右,足夠支付他在香港的食宿,包天心因此一直以為二太太的日子還混得下去。
包天心在二太太心目中雖不是大丈夫卻是個好人,為表示清高,離開家時連手上的白金戒指也摘了下來,還在報紙上登了一份脫離家庭關係的聲明。初到上海時,她在銀行租了個保險櫃,存放她的首飾和現金,用的時候就請包天心去取,從來沒有發生過意外,他要是拆白黨,早把她的保險箱拿走了。
可他是少爺的命,比她還沒有社會經驗,更沒有什麽社會關係,他的社會關係都是包家的社會關係,一旦脫離與家裏的關係,那些關係也都跟著脫離了。
人一不痛快就會想起很多事,而且是不幸的事。先是沒趕上好父母,父親是個非常窩囊的人,母親看不上他的窩囊,三天兩頭和他打架。父親在男人中也算少有,竟讓母親打跑了,從此音信全無,再也沒有回過家。
之後母親又找了一個男人,這是一個高瞻遠矚的男人,在他的策劃下母親逼她當了妓女,成了他們的一棵搖錢樹。那一年,她才十六歲。有個在鹽務局當差的男人要娶她,母親卻借這個機會狠狠敲了那好心的男人一把,也不管這樣一來是否會使她從良的機會告吹。母親振振有詞地說:“不是我心狠,我還指望女兒過日子呢,她走了誰還能養活我?”
跟著丈夫到了南方,才知道家裏還有一位大太太。大太太對她還不錯,那是知書達禮的人家,知道應該怎樣行事。誰想到丈夫得了癆病,死了。
大太太自己也失去了生活的依靠,還怎麽善待她?她心想出嫁時母親撈的那筆錢肯定還沒花完,隻好拿著大太太給的最後那點盤纏回老家找母親。
回到老家時,母親卻說那筆錢早就花完,她還得出去當妓女。
就這樣又碰上包天劍,不過那時候包天劍還不是師長,家裏雖然有錢,自己手上卻沒多少。包天劍一定要娶她,她說:“你要是拿錢買我,我還不幹呢。咱們是你有情我有意,隻要你真心待我,能養活我媽、供我弟弟上學就行了。”
包天劍明媒正娶地把二太太迎進了門。她倒是豁達,說:“我就是當二的命,誰讓我和你有這個緣分呢。”包天劍很尊重也很信任二太太,不但全部家當交她掌管,家裏家外的事也交她大拿。可她不能生育的事讓包天劍為了-難。包老太爺又一再提醒他不能後繼無人,雖然包寥上上下下百十口子人,可他總得有自己的親骨肉,就這樣娶了三太太。他覺得對不起:二太太;也就沒敢往家裏安排,在外麵給三太太置了個小公館。要不是包家奶奶過世,二太太在挽幛的子孫排名榜裏看到一個陌生的名字包立,還一直蒙在鼓裏。包立是誰?問起家裏人,家裏人都支支吾吾。
可家裏百十口子人,人多嘴雜,二太太要是有心打聽是包不住的。
這才知道包天劍在外麵有了三太太還有了孩子,她鬧了起來,包天劍隻好承認。
二太太要求把三太太打發走,包天劍說:“孩子都有了,怎麽打發呢!我不是對你負心……”他不敢說後繼無人的事,怕傷了二太太不能生養的痛處。二太太也知道這是她最站不住腳的地方,“是,我明白,誰讓我養不出兒子?當初你我指天指地發誓又有什麽用?說什麽你情我意,到頭來還不是母隨子貴?算了,不說了……這樣吧,把這個包立抱來過繼給我,送三太太走人。”
包天劍哼哼哈哈地應著。
包立從小公館抱過來後,二太太非常寵愛。因為隻有幾個月大,必得雇奶媽照看,沒文化的奶媽二太太還不相信,從醫院請來個特別護士。小衣服一買二十多件,小孩子家正是猛長的時候,有些衣服穿都沒有穿就小得不能穿了。在這種養育下,包立不論將來上學或是做人,隻能落人“劣”
等。
葉蓮子來到包家時,包立已經七八歲了。
他常常一把搶下吳為的小飯碗;說:“你憑嗎吃我們家的大米子兒?”
吳為就癟著嘴垂頭而立。
包立要的是吳為的啼哭,吳為不哭他就氣得跳著腳說:“小要飯的,小要飯的!”
包家的剩飯一桶一桶往陰溝裏倒,怎麽就容不下吳為這一小口飯?
一到吃飯的時候葉蓮子心裏就念叨:包立千萬別到下房來,讓吳為吃頓囫圇飯吧。可是包立上躥下跳、東跑西顛,誰能防得了他?
不知道什麽時候,包立就拿著水槍站在了身後,非讓吳為陪著他玩。吳為要是不陪他玩,他就拿水槍往吳為臉上滋,滋得吳為睜不開眼。
眼巴巴在一旁守著的葉蓮子就賠著笑臉攔阻:“小少爺,小少爺,太太叫你呢,太大叫你呢!”
這樣一來,吳為就更不陪包立玩了。越是不陪他玩他就越氣,氣不過了伸手就打。
包立往吳為臉上滋水葉蓮子還能忍,要是大打出手她就無法忍了,一把將吳為護在懷裏,包立的拳頭就隻好落在她的身上。她是傭人,能對主人的孩子說什麽?隻能用兩隻眼睛恨恨地盯著包立。
溫媽就說:“讓小少爺打幾下怕什麽?”
葉蓮子說:“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幹嗎讓人家打著玩兒?”
溫媽不瘟不火地說:“誰讓你是傭人呢。”
她說:“我是傭人,我孩子不是傭人。”
“是傭人就不該帶孩子,主家讓你帶孩子就不錯了,你還不讓人家小少爺打幾下?瞧你的眼睛,瞪得像個老爺,你要是有老爺的命也行,偏偏地沒有呀!”
劉媽就說:“說的!要是你的孩子,你樂意讓人打嗎?”葉蓮子過世後,吳為也去找過三:太太,巧遇包立從台灣回大陸探親,看上去很是遭遇過的樣子,往昔的囂張、跋扈,似乎也被攔腰橫砍,謹慎而又陰沉地坐在燈光照不到的暗影裏。
一九四九年政權易手前夕,包天劍不是不想遠走高飛,可是他們已經窮困得湊不上盤纏,這個行伍出身不善思索的人,竟像預言家那樣看到了自己的大限,惶惶然對三太太說:“要是不走,下場就太慘啦!”三太太冷絲絲地笑笑:“你到底明白過來了!”
此時隻好讓包立先走,說是他們的盤纏慢慢再想辦法。其實心裏再明白不過,所謂“慢慢再想辦法”,不過是人們墜人深淵前那絕望而又不甘的最後一瞥。
包立上路時隻能帶幾箱衣物,其他什麽也沒有了。到台灣後先在舅舅家落腳,而後進了中學。人到沒錢的時候,除了爹娘老子,很少有人再顧念你這個社會關係,舅舅待他自然一天不如一天。他隻好搬出去,靠變賣那幾箱子衣物念完高中,又考上了航空學校,後在空軍服役。靠著空軍往來便利做了些生意,才有了穩定的生活。
回到離別幾十年的北京真是百感交集,對著三太大又是涕淚交流,又是磕頭下跪……他不是不知道,一九四九年後生母三太太在毛衣廠織毛衣,兄弟姐妹或在菜站賣菜,或在工廠當小工……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據,可他就是一分錢也不往外拿,——也許不能怪他不講骨肉之情,他足窮怕了。
總而言之,他過去怎樣折磨吳為,現在生活也就怎樣折磨著他。
包天劍走後,二太太生活並不很寬裕,但她從沒找過包老太爺,隻靠變賣首飾度日。首飾本是玩物,怎能以此為生?而且上當鋪的心情好受嗎?人知道包家太太上當鋪,算怎麽回事!
她也一直以為包天劍把三太太送走了,沒想到三太大沒走。
不久三太太就對包老太爺說包天劍留下的三千塊錢花光了。也不知道真假,包老太爺惦記自己的孫兒孫女,決定每月再貼補三太太一百塊錢生活費。但是沒。人敢去送這個錢,怕二太太知道,她的脾氣太大了。
隻好把這個活兒派給包天心。他倒沒有什麽顧慮,反正可以趁上廠學時把錢給三太太送去。
那是包天心第一次看到三太太。覺得她人很年輕也很清秀,卻不知她那麽精明。與外部世界相比,三太太的段數也許不能算高,但在直來直去、一根筋到底的包家人中,她的精明就顯得一枝獨秀,萬事順遂。早在包天劍意氣風發投奔共產黨之始她就說過:“瞎折騰什麽?包家的氣勢自打‘九一八’就完了,咱們走著瞧,沒什麽好結果。”
盡管三太太給包家生兒育女,可她根本看不起包家,嫁給包天劍更非所願。這也許就是她一有機會就劃拉錢的原因?
包老太爺過世後,包家大院自是飛鳥各投林。
‘院中那幾棟由德國工程師設計的小樓,幾經易手,最後都變做本書第一部中所描述的情形。
包天劍一房搬回他們北平那所宅子,因為沒有謀生手段,三太太隻好買一輛卡車讓董貴跑運輸。解放前夕,時局不定,商家格外謹慎,家家緊縮銀根,卡車也就少有大宗托運,自然也就沒有掙到什麽錢,為此三太太十分遷怒於董貴。
一九四九年後包家隻得將傭人遣散。董貴從小跟隨包天劍,本該對他有個妥善的安置,可是三太太不管。包天心對她說:“人家跟了你們一輩子啊!”
她說:“誰不願意做個菩薩,可我這一家子人吃不上飯誰管?”
包天劍剛一咽氣,三太太就高瞻遠矚地賣房子,當初四十多根條子買下的房子,如今隻能賣到十幾根。就是這樣買家還說:“太太,您也不看看時局,我都不敢擔保這是不是一步臭棋,說不定這十幾根條子全折了。”
三太太說:“不敢和那些王府比,這樣的房子在北平可說是一等一,您花十幾根條子就享用這樣的房子還說什麽呢?”房子真是好房子,便宜也是真便宜,可買主沒有估計到,他最後趕的這趟車,日後將在他的階級成分上發揮何等的作用。
按照法律,這筆錢三太太應該和大太太平分秋色,即或三太太孩子多,按人頭分也行。可是包天劍還沒人殮,三太大就把娘家人叫來,說是包天劍生病時借了娘家兩根金條,其實包天劍生病用錢,都是母親故去後存放在幾位姐妹那裏的錢。
三太太又請包天劍的朋友幫忙,說是包天劍什麽錢也沒留下,拋下她一個人帶那麽多孩於今後怎麽活?看在可憐見的孩子分上,請對包家人說包天劍在世時借過你幾根條子未還。
就這樣,三太太先從賣房錢裏提了幾根金條,餘下的錢又按人頭分配,大太太最後隻分到幾兩黃金,她又沒有一點生計,隻好改嫁。
大家閨秀三太太運籌帷幄的能力,顯然比闖蕩過江湖的二太太高明多了。而後包家人隻能靠賣金子或賣東西過日子,一套帶大理石的紅木椅子和茶幾才賣十五塊,買家還不願意要。三太太的條子沒多久也花光了,隻好到毛衣廠織毛衣。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伊始,三太太被紅衛兵小將打得皮開肉綻,在街道監督下勞動改造。天津的包家大院被造反派沒收,包家人全被趕進了葉蓮子住過的地下室……
當皮開肉綻的三太太一笤帚一笤帚打掃著胡同的時候,也一笤帚一笤帚打掃著往事的塵埃,等到打掃幹淨,事情的本質就無比清楚地凸現出來。三太太終於明白,她不過是一個陪葬品,在包家開始走向衰落、滅亡的時刻來到包家,既沒有享受過情愛也沒有享受過榮華富貴,比起二太太,她才是兩手空空一樣沒落著。她更常常想起那個從來沒讓她稱過心,從來沒幹過一件正經事的包天劍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說的話:“要是不走,下場就太慘啦廠那大概是他惟一正確的選擇,但卻未能實現。包家是個大家庭,人多嘴雜,事情總有包不住的一天。
二太太得知三太太不但沒有被送走,比之她的生活還多出諸多特殊照顧.心裏很不個衡.就追問包天心。包天心說:“人家有兒有女,不管怎麽行?你住在包家大院,有了問題白會有人照管,這樣比起來,她的困難是不是比你大?”
二太太又追問三太太的地址,包天心沒有告訴她。她說:“我不是要和她吵架,而是要把她接到家裏來,那不是可以節省一些開支?”
包天心說:“你脾氣那麽不好,要是出了王熙風和尤二姐那樣的事怎麽辦?”
二太太雖是青樓出身,卻不大在乎錢。不大在乎錢的人,多半會在其他方麵不依不饒,比如說感情,這很可能與她從小沒有得到多少關愛有關。
很少得到關愛的人,大都屬於情感反應不太正常的“高危人群”,一旦得到哪怕如一滴眼藥水的關愛,都能在那滴眼藥水裏翻江倒海,興風作浪。反過來說,一旦感情上淪為赤貧,也有“窮極生風”的可能,特別在男人背叛之際,總會追悔自己曾經的投入,完全沒有了當初的自我犧牲,從而走向極端。
在這一點上,應該說二太太和吳為非常相近。
幾天之後她對包天心說:“你二哥失信於我,我和他的感情看來是到頭了。既然事已如此,我要走了。”
包天心和二太太一起出走,原因是多方麵的。可以說是受了新思潮的啟發,也可以說是追隨富家子弟出走的時尚,還可以說他一心隻想離開那個勾心鬥角、沒有文化的大家庭。姐妹們都沒上過學,家庭又封建,這讓有了點文化的包天心深感鬱悶,而同學的家庭大多是職員,雖說經濟條件中等,但是非常溫馨,每每到同學家探訪都讓他心生渴望。
母親雖然愛他可是已經離世,不論需用什麽錢都得向姐姐們討要:她們又捏得很緊,花一塊,要一塊,給一塊,這更讓他感到沒有母親的悲涼。
廚子做了什麽好吃的,二太太總會對包立說:“去,叫你小叔叔來吃點兒。”都不是什麽山珍海味,但他覺得二太太比姐姐們還關心他。
他也受不了包老太爺的大蔥蘸醬。一家子人圍在大桌上吃大蔥蘸醬,無非是走走天倫之樂的過場,下了飯桌各自再到外麵下飯館。也許還因為和二太太有些投契。不過男女間的投契與男女間的私情,區別從來就不明確,不然走就走,還在報紙上登什麽與家庭脫離關係的聲明?
有一次乘火車從北平回天津,車上日本人很多,包立因為坐在車門旁,小手扶著門縫,有個日本人關車門時夾了包立的手,把手夾流血了。二太太站起來,一把揪住那日本人的領子不依不饒。當時日本人還算講理,讓車上的衛生員把包立的手包紮上了。
別一次乘火車包立睡著了,車上有人大聲說笑,包天劍發了火,衝著人家嚷:“你們這樣吵,把我孩子嚇著啦!”
二太太當時就說:“你孩子有什麽了不起?這是公眾場合,你有什麽權利幹涉人家說笑?”
都是青年學生感興趣的場景。
其實包天心沒有必須離家出走的原因,隻是他趕上了一個離家出走的時代。他既沒有包天劍收複東北王國的雄心,又沒有胡秉宸的偉大理想,隻能跟著那些不清不楚跑往內地或香港的同學趕一回時髦,離開這個他也說不清楚到底哪兒不合心意的家庭。
當他向姐姐索要路費不得的時候,二太太說:“你要是真想走,我幫你。”於是他們一起到了上海,而後他又轉道香港,讀書去了。
二太太突然中斷了對包天心的經濟援助,給她寫的信也被郵局退回,信封上蓋著“查無此人”的郵戳。這一來包天心的流浪生活便無以為繼,隻好寫信給姐姐。包天劍這時已然回到天津,包天心能不能回家要看他的態度。包天心和二太太是不是私奔、情奔不好說,但他們確是一起出走的。
包天劍能說不讓包天心回家嗎?他在外頭混不下去,做哥哥的不讓他回家,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以浪子回頭定位的包天心,似乎並沒有充分吸取教訓、改邪歸正,仍然是大少爺一個,整天騎一輛“三槍”跑車,車把上掛個鏡子,飛輪上纏著五彩毛線圈,花裏胡哨,招搖過市……
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前夕,包天劍讓包天心盡快逃亡。經過上:海、香港之旅的包天心,再不向往流浪的時尚。經過延安之旅的包天劍就語重心長地提醒他:“你要是不走,思想上就要有所準備,運動可是一個接著一個。”
騎著花裏胡哨“三槍”自行車的包天心說:“我沒幹過共產黨忌諱的事,不在乎什麽政治運動,反正是幹活兒吃飯,有什麽了不起的?”
不就是吃苦幹活嗎?他又不是沒有吃過苦,比如在外流浪的日子。可沒想到的是不能說真話了,這比吃苦還讓他受不了。
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廠長說產量可以翻一番,計劃科長包天心說:“從我們的設備來看根本完不成。”
廠長很不高興。包天心想,你不高興頂多不讓我在這兒幹,我還可以到別處於去。以為江湖上的規矩“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生命之樹長青,最後隻好落得看大門的下場。
二太太想到出走前給母親買的那一處房子,該是天不絕人?她回到了北平,在那處房子落下腳,有時經過隆福寺,偶爾也會想一想,包天劍那所宅子就在附近。
母親死後,二太太又把小四合院賣了,在白塔寺附近買了兩間鋪麵房,開個小鋪賣牛奶,日子勉強維持。
一九四九年後改賣雞蛋為生,買了二百多隻雞養在兩間房子裏,到處都是雞和雞屎。可是雞蛋賣不出去,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甘子。又來了場雞瘟,雞都死了,東西也都當光賣盡,最後淪落到以糊紙盒為生。又因為從沒幹過這些事所以幹得不好,街道上的幹部、胡同裏的居民也看不起她,還有人叫她:“小老婆”、“老妓女”。生性高傲的她也就孤身進出,與誰也不來往,正應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那句話。
日後重新落戶北京的葉蓮子,常常想起給過她一線生機的:二太太,希望再次聚首以報答一二。
有時提著水桶到西單為禪月買活魚的葉蓮子經過白塔寺,就是不知道這個咫尺天涯的地方住著她念念不忘的二太太。包天心參加工作後月工資約七十塊雇北京這個不算大的圈子裏,很快就得知二太太的情況,從此每月周濟二太太三十塊錢。隻有這樣他良心上才說得過去,因為他在外麵那兩年全靠二:太太供養。包天心的太太柴米油鹽全不管,從不過問他的收入。她結婚時什麽陪嫁也沒有,隻從娘家帶來一架破鋼琴,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彈破鋼琴,不論誰到包天心家串門,都是隻聽琴聲不見人。
都說包天心的這位太太有點傻,也許她心裏暗笑,還不知道誰傻!
隻有包天心常去看望二太太,他們沽一壺散酒,擺一碟煮花生,什麽也不說,隻是低頭喝悶酒,可也從不喝醉。包天心或留下一些錢,或留下一些物,便無言而去。
3
伴著葉蓮子新新舊舊、一個個不知何時才能了結的憂愁,秋天又一天天近了。
那天打開箱子給吳為找冬衣,一挪箱子,從箱子後麵掉下一個白紙包,打開一看,裏麵有二十四塊錢和一封信。信封上寫著:葉蓮子親啟。
拆開信封先.看落款,才知道是二太太寫給她的信。
信上寫著——
“……我很傷心,包師長負了我,這個家我等不下去了。我走之後這兒的人就更欺負你了,找顧秋水去吧,別傻等了,他在香港呢……
“錢是留給你的,不多,我這一走,不知是吉是凶,所以不能給你多留……”
葉蓮子這才知道顧秋水到了香港!
二太太怎知道顧秋水到了香港?當然是包天劍來了信。包天劍能給家裏來信,顧秋水怎麽就不能給她來封信?讓她在這兒死心塌地地傻等,還老擔心顧秋水不知她到了包家,回到北平找不著她。
可她馬上責怪自己不該這麽想,兵荒馬亂的年頭,顧秋水在外麵出生人死,不來信一定有他的難處。
他走的時候不是說過“等我回來”?既然讓她等,她就等,現在回不來,天下太平了一定會回來。
這個相當模糊的信息,卻讓葉蓮子馬上覺得有了奔頭,不再覺得包家這口隨時都會丟失的飯像從前那樣危及她們的生活了。她趕快告訴丁董貴。
董貴私下對他老婆說:“這是怎麽回事?怎麽到現在顧連長也不給他家裏來封信?也不說把她們接去,就這樣把她們娘兒倆甩給包家了?難怪包家對她們娘兒倆越來越不像話,簡直比對下人還不如。”董貴老婆說:“男人老在外麵待著又不給家裏寫信,算怎麽回事?你有難不怕,得給家裏捎封信,兵荒馬亂的,你是死了還是活著,總得讓家裏人知道是不是?”
不過這些話他們不當著葉蓮子說。
他們商議了好久,猶豫了好久。包家這口飯顯然維持不了多久,到了該想條後路的時候了。
真要說走,葉蓮子也非常害怕。她從沒獨自出過遠門,就是來天津也由董貴帶著,更不要說去香港那祥遠的地方。
董貴思量著說:“這二十四塊錢也不夠到香港去的盤纏呀……”
葉蓮子說:“我倒還有隻金鐲子。”
董貴說:“那也差得遠……要不先到顧連長老家住住?你是他家的媳婦,他們家總不能不管,同時也給顧連長寫封信,看他回信怎麽說。”葉蓮子馬上給顧秋水和顧秋水的老家寫了信,一九四o年夏天,顧秋水的二弟到天津來接她們娘兒倆。葉蓮子拿著二太太留下的二十四塊錢,一鼓作氣、沒頭沒腦地投奔了二道河子婆婆家。見到婆婆,葉蓮子就像終於見到親人,甚至覺得和遠方的顧秋水都靠得更近了,進門就跪下磕頭,叫了聲:“媽!”婆婆淡淡地說:“噢,來了。”好像她們不是第一次見麵,而是十分不和諧地一起生活了多年。然後婆婆看看吳為,問道:“幾歲了?”葉蓮子說:“告訴奶奶,幾歲了。”
吳為說:“三歲半。”婆婆說了句“個子可不小”,就沒話了。婆婆整天坐在炕上盤著腿吞雲吐霧,小老太太精瘦,方腦袋,不愛說話卻愛罵。炕上有豬又有雞,來來去去。她口沫飛濺地罵了豬之後罵雞,罵了雞之後罵天氣,罵了天氣之後罵莊稼,罵了莊稼之後罵在遠方的兒子:“你這沒有良心的東西,淨顧自己在外頭過好日子,不顧家,不顧爹娘,不顧妻兒……”
罵完遠方的兒子又罵兒媳:“嫌雞上炕?雞不上炕上哪兒?自打一有雞,雞就上炕。小丫頭長虱子怪誰?怪雞?怪豬?豬不進屋進哪兒?這麽冷的天,你當就你們知道冷豬就不知道冷?我和它們睡了一輩子也沒長虱子,看把你們嬌氣的,有本事找你男人去。”
罵完媳婦罵孫女:“你給我住手,拔雞毛幹什麽?啊?看把雞拔得嘎嘎叫。雞蛋呢?雞蛋哪兒上了,啊?你這個小挨刀的,打了?啁?我揍死你,看你還淘不淘?”
她繃著薄薄的嘴唇,使勁擰吳為的耳朵。
雞也不會還嘴,豬也不會還嘴,天氣也不會還嘴,莊稼也不會還嘴,遠在外地的兒子也不會還嘴,兒媳婦也不會還嘴,——隻有吳為大叫大跳,又轟雞又轟豬,還跟著地說:“你個小挨刀的……
婆婆說:“你給我揍她,往死揍!”
婆婆說:“有你這麽護孩子的嗎?這孩子長大還不上房揭瓦禍害人!”吳為也說:“……禍害人。”
“你看,你看,話還不會說就會頂嘴了。”不知道婆婆哪兒來的一肚子氣。豬也沒氣著她,雞也沒氣著她;公公一天也不說一句話,和豬、和雞差不多;葉蓮子也沒話;——隻有吳為說著天上地下的孩子話。
婆婆說:“這孩子真像她爹,將來也是個惹是生非的家夥。十六歲上就跑了,一去不回頭,連信也不打一封,不問問他娘他爹死啦還是活著,你倒是說說自己是死了還是活著也行啊!我還當他死了呢,也忘了我還生過這麽-個兒子……不承想就塞給我個媳婦和孫女……”
說著婆婆的眼睛向葉蓮子一刺,那目光一定非常銳利,要不銳利就沒法穿過糊在眼睛上的那堆眵目糊。
然後把三尺長的煙袋往炕沿上敲了敲,就像兵營裏吹了熄燈就寢號,敲完煙袋一眨巴眼,兩道銳利的目光就被她關進了眼皮,立刻就睡著了。
她一睡著就不能罵人了,院子裏安靜下來,甚至有點寂寞了。連豬連雞都不叫了,好像全想趁她不罵人的時候趕緊歇口氣。葉蓮子這時候就駕輕就熟地熬豬食、剁雞食,這套技能她從小就熟悉。
她一麵用柴火棍攪和著大鐵鍋裏的豬食,一麵怔怔地想,她真的去過那麽遠的地方嗎?
進過城,看見過汽車、火車、洋房、自來水?
生過孩子,結過婚?
隻有虱子才能把她從愣怔中咬醒。原來她走了那麽多路,不過是繞了一個大圈,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婆婆醒了。婆婆睡覺就和雞婆一樣,雞婆一蹲就睡著了,一眯瞪就是一覺。婆婆也是一會兒一眯瞪,一眯瞪就是一覺,醒來就嚷嚷:“人呢,人都哪兒去了?”“我見您睡著了,就去熬豬食了。”“誰說我睡著了?誰說我睡著了?”吳為說:“奶奶睡著了。”她嘟起嘴學奶奶打呼嚕。
“胡說八道,你們別以為我睡著了,你們幹的什麽事全在我眼皮子裏裝著呢!”
吳為想,奶奶的眼皮一定很大、很大,可以裝下很多東西,跟著院子裏就熱鬧起來,豬們又開始到處亂竄,雞又開始鬥架或者下蛋。
公公說:“別往心裏去,她要不罵人幹什麽呢?這也是她的活汁。”
怎能不往心裏去?兒子們全都散了出去,家裏又沒地,全靠公公給人打木器過日子。鄉下人誰老打木器?城裏人打木器也犯不著尋訪這個窮鄉僻壤的鄉下木匠。
他們也窮啊,就是他們有收留她的那份心,也沒有那份力。
晚上,每當葉蓮子挨著雞婆們睡下,聽著雞婆們在夢中咕咕、嗅著雞婆們的穢氣,就會想她和吳為連雞婆都不如……雞婆還能給婆婆下蛋呢,她們不但不能下蛋還得吃婆婆家的口糧。
可是等她帶著吳為決定離開婆家時,老太太的臉卻抽巴了,小發髻在她的腦袋上一搖一顫地抖著,“兔崽子,隻管撒種不管養……六親不認哪!”
當吳為說“奶奶再見”的時候,婆婆臉朝炕裏歪著,也沒轉過臉來看她們一眼。
她們就這樣地離開了二道河子。公公送她們上火車站。穿過高梁地時公公說:“你大伯就是在這塊高梁地裏讓日本人活埋的……老二呢,卻給日本人幹活兒,就是一家人長短也不齊。”高粱還是那個高梁,看不出埋過活人的樣子,沒多長個穗兒也沒少長個穗兒,“你男人呢,說是幹著反對日本人的事……”神情之淡就像說著別人的事而不是自己兒子的事。葉蓮子說:“爹,您回去吧。”
“路上不安靜,我得把你們送割火車站。來,讓爺爺背一會兒。”
他背起吳為,往上顛了顛,吳為兩隻厚厚的手就熱烘烘地勒著他的脖子,他有了貼著自己血脈的一種感動。可是她們這就往火車站去呢,火車一會兒就要把她們拉走了,兒子在的那個地方和天邊一樣,孫女一走也和去了天邊一樣。一個山屯裏的老人,覺得凡是屯外的地方都和天邊一樣了。
他又想,兒子也好孫女也好,一旦到了外邊就和自己沒關係了,自己就像沒有過這麽一個兒子和這麽一個孫女。
人生在世,虛虛實實,一晃就過、一晃就過地倒騰著多少人和多少事。
可他也沒對葉蓮子說,要是在外頭混不下去就回來吧。
直到火車開了,冒著一串白煙越走越遠,他才往家返。又走過那高梁地,他才想起剛才還背著孫女呢,一轉眼就成了過去。葉蓮子回到天津後,董貴說,還是到香港找顧秋水才是正經。
是啊,包家是回不去了,就是能回去也不能回去了,一個女人怎麽不靠自己丈夫老靠他人過日子?要是她不知道丈夫的下落還好說。
又沒錢,再不去找顧秋水,隻有上街討飯了。
董貴擔心得不行,柔弱的葉蓮子怎麽上路呢?出了事他怎麽向顧秋水交代?
葉蓮子卻鐵了心,說:“我行。”事到如今,不行也得行了。
董貴老婆說:“唉,換第二個人都不敢去,就是男人也不敢。”
而且他們一直沒有收到顧秋水的回信。
董貴左想右想:“還是一步步來比較穩當,先到江蘇淮安落腳,那是一一二師駐地,你父親還在那裏,看看情況再做到香港去的打算。就是去你父親那裏一路也很危險,一個孤身年輕女人帶著個三歲多的孩子,又沒個伴兒,還要經過日本敵占區、汪精衛的敵偽區……”
葉蓮子頭也不抬,還是那句話:“我行。”
董貴先去打聽南下路線,然後前前後後對葉蓮子交代了幾遍,在哪兒-下車,在哪兒換車,換什麽車,到什麽地方找什麽人聯絡,最後聯絡人會送她到一一二師的駐地……葉蓮子一遍又一遍默記在心。
又幫葉蓮子賣掉僅存的鐲子。這隻金鐲子自顧秋水走後葉蓮於就沒有戴過,隻在夜深入靜吳為睡著之後,才拿出來套在手腕上細細端詳,這一端詳就像和顧秋水相會了一番……為了千裏尋夫,現在隻好把它賣了。賣了鐲子,董貴又帶她到銀行兌換了通行於各個占區的貨幣,買了火車票,送她們上了去徐州的火車。
董貴是一千個、一萬個對得起顧秋水的囑托了。
葉蓮子從來沒忘記過董貴對她的關照,常常對吳為念叨董貴一家的情誼,可是他們從此一別再沒見過麵,雖然二十年後也就是七十年代,他們都住在北京西直門附近。
本以為解放以後是窮人的天下,可是他們又有了別的煩惱,在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他們不得不丟掉人和人之間那份溫馨,去奔他們的日子。
直到葉蓮子去世後吳為才找到他們,董貴和他的妻子都還健在。
吳為一進門,他們就老淚縱橫地說:“你媽太不易、太不易啦,你能長大也是太不易、太不易啦……”
他們相對無言,隻能不停地流下濃縮著他們一生辛酸的淚。回家之後,吳為激動地對胡秉宸說到與董貴的會麵,胡秉宸隻待答不理地點了點頭。
到徐州後沒有當即轉往淮安的汽車,葉蓮子母女非得在徐州過夜不可。
雖然北平和天津也是日本人的天下,可還不像這裏,如此赤裸地對人訴說著亡國的慘狀。每棟燒焦的房子都像一顆死去的頭顱,黑洞洞的窗戶像大張著的嘴,凝固著臨死前的呼救和死不暝目的控訴。僥幸留下的半堵牆壁,像一本被槍彈翻閱過的書,每一個彈孔、每一處焚燒的地方都是劫難的字符。最讓人恐懼的是被日本人強暴後又殺死的女人,她們陰戶裏插著木棒或是鐵具。
日本人的的確確是有創造力的民族,凡是人類無法想像的殘暴的生命雜耍,都被日本人發掘得淋漓盡致,也許連希特勒都不如日本人那樣,能把殺人變成一項精雕細刻的手藝。葉蓮子像是等過鬼門關,抱著吳為,提著一個小箱子,排在出站隊伍中一步步往前挪。
眼見一個獨行青年男子被拉出隊伍,——那時,獨自進入敵占區的男人或女人都會被日本人懷疑為奸細。隨著一聲槍響,鮮紅的血美如詩畫飛濺開來,灑落在四周束手待斃的人群中。
葉蓮子一把將吳為的腦袋按進懷裏,又閉上了自己的眼睛。吳為不哭,小小的身子卻猛烈抖動著。
日本兵聲色俱厲地對她說:“快點,快點廣她努力想要邁出沉重無比的腳,可沒等她邁出自己的腳,日本兵的槍托就重重地打在她的背上,手裏的箱子也就掉在地上,裏麵的東西撒了一地。她放下吳為,手腳並用,忙把散落在地的東西扒拉到站口外,然後再往箱子裏撿,要是丟了這些必要的衣物,她們就真是饑寒交迫了。
吳為也蹲了下來,一邊膽怯地用小眼睛瞄著日本兵,一邊幫葉蓮子往箱子裏撿東西。
幸虧有吳為,日本人才不致懷疑葉蓮子是奸細,隻對攤在地上的箱子看了看就放行了。
葉蓮子驚魂未定地走出車站,明知應該趕快逃離這個虎口,可不知何去何從,哪裏好像都是魔窟。往東走幾步退了回來,往西走幾步又退了回來……除了從車站陸陸續續走出的人和不時在街上遊蕩的餓狗,滿街沒有一個活物。
望望從站裏出來的旅客,各個都像死裏逃生的灰狗,夾著尾巴、貼著牆根嗖嗖地、溜溜地疾走,想找個人打聽一下都不好張嘴。好不容易看到一個沒把腦袋紮進胸口的旅客,便趕快上前打探住店的事。那人把她帶到附近一家小店,還幫她提著箱子,隻是一路無話。她千謝萬謝,那人還是無言地苦著臉,走了。
嘴上總是叼著香煙的枉偽軍軍官在小店裏走來走去,一麵噴煙吐霧,一麵吆五喝六地使喚著他們的馬弁或是店小二,好像這裏不是小店而是兵營。店後的灶膛裏嫗著濕柴火,店麵裏的煙氣更加混濁,大白天也看不清人們的嘴臉,又在人們臉上添上如許的猙獰。
葉蓮子的目光小心翼翼在煙中搜索,希望看到一個女人。可是除她和吳為,即便有個把女人往來,也是賣春的女人。
向店老板租房時,旁邊一個偽警官說道:“聽說話,你是東北的口音。”
她不敢說是也不敢說不是,隻是歪著頭求助地看著店東。那偽警官挺有人情味兒,說:“咱們是老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呀。”不過再調轉頭來臉色就酷了起來,“你一個人能大老遠的跑到這裏,也真不簡單……”已經站在老虎嘴下的時候就是害怕也沒有用了,葉蓮子隻有聽天由命垂頭而立、還好,他沒有再刁難就走回自己房間去了。恰巧在葉蓮子隔壁!
到了晚上,小店更是熱鬧而不是更加安靜,她那間小房前後左右住的都是汪偽軍官,各房之間隻隔一牆薄板,四周的酗酒聲、麻將聲、狎弄聲,聲聲入耳。其中倒是有許多東北口音。
偏偏有人對著牆板怪聲地咳,葉蓮子甚至看見一隻眼睛,在寬闊的牆板縫裏閃爍又閃爍。
看遍窄小的房子,再低頭看看自己的手掌,苦於想刁;出辦法擋住外麵的世界,隻能用椅子把房門毫無意義地頂了又頂。這就是她麵對一個凶險世界所能想出的保護自己的辦法。這辦法以後就成了她的常規武器,用來對付無數可怕的夜晚。
惟恐有人進來鬧事,葉蓮子一夜沒敢合眼,連吳為都斂聲屏氣,睜著驚恐的眼睛,傾聽著四周的動靜。也許正是一點鄉情,那些當兵的才沒來刁難。
第二天登上去淮安的汽車,同座的正是那個自稱老鄉的偽警官。他說:“你到淮安去對不對?”
葉蓮子隻好點頭承認。
“幹嗎去?”“找我父親。”
“你父親在那邊幹什麽?”
“經商。”
“東北人這時候到淮安經什麽商!”說到這裏,他似乎沒有再逼問下去的意思,而是往椅子背上一靠,開始閉目養神。葉蓮子的心跳得又快又。向,她真擔心一旁的偽警官聽見,可又無處逃遁,隻有假作鎮定,直挺挺地坐著。
偽警官很快下車了,臨下車前低聲對葉蓮子說:“我知道你去淮安找什麽人。你說你父親在那裏經商,不對,淮安以北駐的都是抗日東北軍。你可要多加小心,前麵還有好長的路呢!”對著那個遠去的背影,她默默地說了聲謝謝。一下汽車就到了東北軍的地盤淮安。可是距董貴告訴她的那個聯絡點還有十幾裏,隻好雇輛人力車,按董貴說的路線,向淮安附近一個小鎮而去。
拉車的是個身強力壯、臉色陰沉的小夥兒,沒穿上衣,肌肉強健的後背在陽光下閃著生機勃勃的光澤。
即將收割的秋莊稼經過腰際,行走在莊稼圍。屏的土路上,就像被埋葬在莊稼地裏。葉蓮子左看右看,希望碰見一個行人,可是沒有,一個也沒有,太陽底下隻有他們三個人,四周靜得都能聽見莊稼成熟的聲音。吳為也在她的懷裏睡著了,經過一路折騰,現在就是在她耳邊打雷,地也醒不了了。
路也好像越走越背,越走越像是往回而不是前行,她也不敢問,問又有什麽用?天這麽高,地這麽遠,哪兒能夠得著,抓得著一縷安全?
走到一個僻靜之處,拉車的不聲不響將車停下,並回頭朝她望著,葉蓮子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她垂下眼睛看看腳下的皮箱,期望這隻皮箱能在關鍵時候起點作用。
拉車的說:“歇歇腳,那邊地裏有口井,我去喝口水。”說罷,就丟下她們走了。
她縮頭縮腦坐在車上。莊稼地裏一片此起彼伏的蟲鳴,似暗藏殺機,歎暗藏著激戰前夜的騷動不安。很長時間也不見拉車人回來,葉蓮子更加焦急,似乎時間拉得越長陰謀醞釀得越大。
終於聽到背後漸走漸近的腳步,她絕望地想,來了,來了,可又不敢回頭張望。她的兩眼在太陽底下發了花,一陣陣黑霧也隨之在眼前浮升滾騰。
拉車人轉到她的麵前,看出她的恐懼,冷冷笑著把手裏一個甜瓜遞給她,說:“想必你們連飯也沒吃、水也沒喝吧?這個甜瓜你拿著。”
葉蓮子不敢接也不敢不接,盡量往靠背上縮著身子。
拉車人也不強讓,順手把甜瓜放在葉蓮子腳下的踏板上,拉起車又往前走了。
當越來越多的樹、越來越多的房子出現時,葉蓮子才知道地多慮了。’付錢時拉車人冷冷地接下錢,沒說個什麽就走了,把葉蓮子尷尬地丟在那裏。
她們終於找到了聯絡員的家。
結婚時葉蓮子曾想,她是再也不會回這個家了,可是才過五六年,她就回來了,而且落魄成這個樣子。
結婚時的風光已成舊事,師裏入無不稱讚的“郎才女貌”,這樣快就殘敗凋零,天各一方。葉蓮子一眼就認出,繼母穿的居然還是參加她婚禮時做的一件旗袍,而自己的風采不但早已消散,嫁衣也早就進了當鋪。
“回來啦。”繼母說。對著這樣落魄的人真就沒法兒客氣,然後看看吳為,“這就是南南?”
“叫姥姥。”吳為嚇得緊往後捎。
“認生呢。”葉蓮子忙說。繼母並不在意,葉蓮子本不是她的女兒。
“路上還好走吧?”父親比她沒出嫁之前客氣許多。
“好——好走。”
在父親的眼裏,葉蓮子再不是那個瘦弱的鄉下小姑娘而是個成年婦女了。可幼年時就鑄在她身上的畏瑟不但沒有消逝,反倒亨那懵懂之上又增添了一種頗為明確、自覺、滄桑的畏,讓葉誌清一陣悲從衷來,——不論怎樣,父親還是父親。“老顧家真行,自己家的媳婦卻——推六二五。”繼母從髻子上抽下簪子,一邊挖著耳朵眼兒一邊評論著。
“是我自己要走的。”
“想必也是待不下去吧。”繼母一針見血地說。
葉蓮子求救地望望父親。父親說:“把行李放下,先去洗把臉,再煮點兒東西吃吧。”吳為就貼著葉蓮子的腿出去了。
她們的腳後跟剛擦過門檻,就聽見繼母對父親說:“你打算怎麽辦?”
父親說:“給她男人寫封信吧。”
“蓮子不是說到婆家之前就給他寫了信,怎麽老不回信?你指望那個拆白黨能來接她們?我早、就看出他不是個東西,沒和蓮子結婚前就跳郭連長家的牆,一邊打牌一邊和李營長的太太吊膀子。”
父親的目光頻頻向外掃去,他怕葉蓮子聽見,她這會兒是山窮水盡哪。
“你當初為什麽不說?”
“你們家蓮子閨女做得不耐煩了嘛。”
葉誌清有點不悅,“蓮子不是那樣的人。”
“忘了她塞在你口袋裏的字條了?”父親沒的說了,無形中就有些埋怨葉蓮子,若是聽他的安排,就不會落到這個局麵。什麽局麵他也不清楚,葉蓮子也沒跟他說,不過看還看不出來嗎?
繼母就說:“說話得公平,她是不是有點兒自找?不過呢,既然是自己家閨女也不能不管,還是想個辦法吧。唉!——”這一聲長歎真是苦不堪言,苦如葉蓮子還歎不出這樣一聲歎息呢。
一一二師裏有顧秋水的許多朋友,葉蓮子一到,顧秋水最好的把兄弟、排行老七的於高祥就抱起吳為問大家:“你們看這孩子像誰?顧秋水!不用說,一看就是他的閨女。”
顧秋水從沒給葉蓮子寫過信,倒是接長不短地給於高祥寫信,所以到了一一二師,葉蓮子立刻就得到了顧秋水的確切地址。
吳為吃得很多,葉蓮子憂愁地看著她吃下一碗米飯又吃下一個雞蛋,想著以後她要是天天這樣吃起來怎麽得了。吳為很久沒見過雞蛋和米飯了,所以吃得很慢,好像在延長享受一個轉眼就會消失並且再不會有的夢境。
葉蓮子一再朝上房望去,生怕繼母這時到廚房裏來,吳為還沒吃夠呢。
小孩子真不懂事,吃個半飽就可以了,她卻非要吃個肚兒圓。可葉蓮子又巴不得吳為多吃一些,對窮人來說,吃飯真是世上最費思量的一件事。
吳為吃完一個雞蛋又說:“媽媽,我還要。”葉蓮子拍拍她鼓起來的小肚子說:“你飽了。”
“媽媽,我還要。”“不能再吃了。”
“再吃一個,”她伸出小手指,又像懇求又像保證地說,“媽媽,一個!”“不行。”葉蓮子斬釘截鐵地說,“你吃飽了。”吳為尖聲哭了起來,而且哭得很響,葉蓮子馬上捂住她的嘴。婆婆雖然愛罵人,隻是罵罵而已,沒有什麽實際意義。老包家深宅大院,上房聽不見下房的動靜。這兒雖然沒人罵吳為或她,可老覺得有個無形的鉗子夾著她,這鉗子其實夾得不重,既不痛也不癢,就是老窩著她,讓她不能伸直。
吳為哭得額上冒汗,青筋暴起,聲嘶力竭……為什麽?不過為了一個小小的雞蛋,又不是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又不是大海裏的珍珠、石頭裏的金子。
這樣一想,葉蓮子似乎有了勇氣,又從櫃櫥裏拿了一個雞蛋給吳為。
吳為不哭了,安靜地等著葉蓮子為她剝去蛋殼。她接過葉蓮子剝好的雞蛋,一小口、一小口安靜地咬著,睫毛上掛著淚珠的眼睛緊盯著手裏的雞蛋,眨都不眨。
看得葉蓮子心裏一酸,可她不能掉淚,吳為哭起來的時候有她呢,她哭起來有誰?掉下一塊蛋黃,吳為伸出小手指頭去捏,卻捏碎了。那塊蛋黃變成更小、更小的碎渣,小得都晶不出雞蛋味了,可吳為還是一點一點捏進了嘴裏。緊跟著就是繼母整天說不是丟了這個,就是丟了那個。偏偏人家一說丟了什麽葉蓮子就禁不住臉紅,連後脖頸都紅得無法見人,好像是她偷了那些東西。
她痛覺自己的無能、窩囊,既不能一跺腳離開,又不能不臉紅。
一個多月過去,顧秋水還是沒有回信。繼母猜到他可能在外頭有了別的女人。男人都是這樣,你緊盯著他,他還出事呢,不要說這樣大撒手地一別三年多。得趕快把這娘兒倆送走,顧秋水要是真在外邊有了別的女人,把妻兒往他們這裏一撂,可就沒頭了。可她並不說出自己的猜測,隻對葉誌清說:“不如把蓮子送她丈夫那兒去,讓他們小兩口兒團圓吧。現在兵荒馬亂,她還年輕,出了什麽事咱們不好向女婿交代。”
父親說:“這可要一大筆路費。”
繼母說:“她說手裏還有些賣鐲子的錢,剩下的你當爹的還不應該給添上?”她算過賬,就是添上這筆路費,也比沒年沒月把這母女二人留下合算。
“去信也不見回信,搬家了?人死了?蓮子這樣冒蒙著去了,要是找不著人怎麽辦?連回來的路費都沒有……她還帶著孩子呢,那可讓她如何是好?”“於高祥說的地址能有錯嗎?”繼母又對葉蓮子說:“他到現在還不回信……我看你頂好帶著孩子找他去。我是說,你們守在一起總是好些。”繼母說得對,不能再傻等顧秋水的回信了,她這就去找他。自生下來也沒清楚過的葉蓮子,一下清楚起來。
她不管顧秋水回不回信,是不是搬了家,死了還是活著,就是死了她也要看一看他的墳頭,更不想萬一找不著連回來的路費都沒有。已是滿眼蕭瑟的十月末,不但葉子開始發黃,江水開始發黃,連秋風也日慚地黃了。
葉蓮子匆匆忙忙抱著吳為登上小輪船的時候,父親突然流下了老淚,——這一路有太多的風險,葉蓮子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啊!
“到了鎮江別誤了去上海的火車。到上海後就按著我給你的地址去找趙營長的哥哥,他在日本軍營裏做事,可是,是這邊兒的人。他會給你買張到香港的船票,也會給你辦好去香港的手續。”
他們父女間的感情,到了此時才略見分曉。可他們又不能不遠遠地分離著,就是她不去找顧秋水也是嫁出去的人了,就是不嫁出去他們也不可能長相守著。
看著漸漸老去的父親,葉蓮子想,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見了。
十八九年後葉誌清一家遷往他鄉,途經葉蓮子工作的小城,下車看望離別多年的女兒。
正是三年饑荒時期,葉蓮子不知怎麽弄到一小碗肉,恭敬地放在父親麵前。葉誌清還像從前一樣,不知道為了什麽小事吹胡子瞪眼。
吳為忍不住說:“姥爺,我媽從小就沒少受嗬斥,如今她也是五十歲的人了,也該歇歇了是不是?”吳為剛從大學畢業,分配到母親工作的小城,算是組織上對她這個獨生女兒的照顧。
其實北京各單位需要的大學畢業生名額很多,隻不過她無法說服自己,去和班上的黨支部書記進行一個交換。
大學自解放區搬遷而來,每個班級確保共產黨支部和黨支部書記製度,書記由調幹同學擔任,領導班上同學的學習、生活、思想,握有畢業分配去向的“生殺大權”。
如果吳為同意這種交換,就能留在北京,但她振振有詞地說:“為了愛情上床是風流,為了交換上床是下流。”
那麽她後來為了調回北京,嫁給根本不愛的韓木林,難道不是交換?
不是掌自己的嘴巴又是什麽?
不是下流又是什麽?
隻不過那是一個有法律保證的交換,聽起來堂皇一些。如果她當初同意這個交換,後來也就不會有私生女楓丹;那麽也就不會因為她更大的自私,讓楓丹、禪月和葉蓮子跟著深受其害。上床一睡,畢竟比有一個私生子簡單多了。
葉誌清用他很大的眼珠子看了看吳為,什麽也沒說,從此結束了他吹胡子瞪眼的曆史;又看了看“也該歇歇”的葉蓮子,奇怪這十幾年不見,女兒怎麽就和自己差不多了。
葉蓮子輕輕地斥責吳為:“怎麽跟姥爺說話呢!”可吳為的話分明讓葉蓮子想起過往的一切,既慶幸自己已從裏麵走出又惋惜它們已然過去,對父親反倒有了青春年少時所沒有的依戀。
-到了現在,他們才覺得彼此像是父女了。可惜葉蓮子和父親這一麵之見竟是永訣。
他們是白做了一世父女,等到他們開始珍惜這份親情的時候,卻什麽也沒來得及說,什麽也沒:來得及表示,就永別了。一路上仍是滿目瘡痍、滿目蕭條,不要說沒有了樹、沒有了房子、沒有了人,連雞鴨貓狗都沒有,如同到了世界末日……
岸邊,離小輪船不遠的地方,一個日本兵正在把一個不會遊泳的人,一次又一次推下河去。可是那人並不呼叫,隻是在水裏無聲地掙紮著,好不容易爬上岸,又被日本兵推下河去……日本兵終於玩膩了,一刀把那人的腦袋削進水裏,又把屍體推進河裏才結束遊戲。
好在幼年的吳為不像後來那樣讓人厭惡,雖談不上美麗,卻讓人一看就發出歡喜的微笑。她們能夠順利到達上海,可能與此有關。
到了上海,滿眼還是日本人。都說日本是個小國,可哪兒來這麽多日本人?從天津到徐州到上海,一路都是,好像全體日本人都搬遷到了中國。
出了上海北站,葉蓮子給吳為買了個燒餅,正在低頭付錢,就聽得吳為一聲驚叫,回頭一看,吳為手裏的燒餅被人搶走了。
當葉蓮子為那個被搶的燒餅痛心疾首之時,胡秉宸正和表姐綠雲從四爹爹家出來,漫步在霞飛路上。如果胡秉宸和吳為不是幾世情緣,又為什麽總是前前後後在許多地方擦肩而過?
葉蓮子既無仇恨也無報複之念,隻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個搶燒餅的人——拐著八字腳,穿一身藍布短衣,一頭短發像比葉蓮子和吳為受到更大驚嚇地豎在頭上,一邊跑一邊大口咬著燒餅。她想:你就是搶也不挑個人,我要是有錢,能隻買一個燒餅嗎?
繼而又想,不搶她搶誰?誰都比她不容易搶。一看就是個該挨搶的人,一看就是個舉目無親的外地人,一看就是個不會還手的人……她咽下自己的饑餓,又在心裏埋怨道:你就是搶了燒餅也要好好享受一下它的美味,不能這樣狼吞虎咽糟蹋那個來之不易的燒餅啊。
她隻好再給吳為買個燒餅,把錢往懷裏揣了又揣,然後把吳為更緊地抱在懷裏,以防燒餅再次故人搶去。
葉蓮子一路行來,一路打聽。滿眼都是沒有生計、衣衫襤褸的窮人,遊蕩在街頭巷尾,好像街頭巷尾裏藏著解救他們的機會。
不難,就找到了趙營長的哥哥。趙先生也沒有多問,看過葉誌清的信,幹練地為葉蓮子和吳為辦好了去香港的一應手續。
離開上海那天是個晴朗的日子,讓葉蓮子心中充滿憧憬;他們坐著人力車,經過沿黃浦江而建的百老匯路。馬路另一側多為西式建築,其中有許多店麵、錢莊、飯店和旅館……
不論街上的熱狗、美容、咖啡店,還是文明婚禮的照片,租界地上的手搖電話亭,印度巡捕,坐洋車的西洋男人,中英文並茂的先施、永安百貨公司,或是貼有“先施牙膏”各種廣告的雙層、單層有軌電車……葉蓮子不曾對這些留下一絲豔羨,她的目標在正前方。
倒是黃浦江上的濤聲、沙船上吱吱扭扭的搖櫓聲、輪船的汽笛聲、人力車的銅鈴聲以及外灘上的鍾聲,讓吳為心中似有所動。
過外白渡橋往北,就到了楊樹埔的公和祥碼頭。
葉蓮子不明白,為什麽不坐更便宜的有軌電車?可也不便多問,隻能跟著趙先生走。
該乘什麽車趙先生有數。他當然不能帶著她們坐有軌電車——誰知道日本軍營會不會派人跟蹤?為省幾個車錢讓他們懷疑他來自平民的身份?
分手時葉蓮子笨拙地說:“真不知道怎麽謝您才好,才好……”
趙先生皺著眉頭眯著眼睛,瞟著艙裏艙外往來人等,好像太陽晃得睜不開眼睛。他又看不出嘴唇嚅動地低聲叮嚀道:“沒開船之前一定要謹慎小心,就坐在船艙裏不要出去。羅斯福號雖然是美國輪船,可……誰知道會不會有意外?有人問什麽不必多說……”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並不對著葉蓮子,隻一味不舍似的撫摩著吳為的小臉.好像對這個從見麵起看也不曾看過一眼的孩子,突然地有了感情。
然後他就頭也不回地下船走了。舷梯上和他擦身而過的人,一看他那身日式軍裝,無不像是遭了瘟疫,惟恐躲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