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玉秀離開王家莊,被牛車拉著來到這個大山深處,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小村落,已經三年多了。她漸漸習慣了山裏的生活,也熟悉了這個被連綿不絕的青山環繞著,山上綠樹成蔭,雲霧繚繞,仿佛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的村莊。


    這裏的空氣,那可真是清新得讓人陶醉。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給肺做一次深度的洗禮。那帶著山林氣息和花草芬芳的空氣,從鼻腔鑽進身體,讓整個人都精神抖擻起來。


    胡家大院裏的日月是祥和又安寧的,就像那平靜的湖麵,偶爾泛起的漣漪,也是讓人愉悅的。有一天,玉秀和村子裏要好的幾個大姑娘小媳婦,一起去鬆林裏采蘑菇,就像一群快樂的小鳥,嘰嘰喳喳地鬧個不停。


    在回家的半路上,她們看到了一個梳著朝天辮的小姑娘,獨自坐在路邊哭著。幾個女人趕忙停下腳步,像一群好奇的小鳥,七嘴八舌地詢問了起來。


    “小姑娘,你怎麽啦?”


    “是不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還是被什麽人欺負了?”


    經過小姑娘斷斷續續的回答,大家基本弄清了小姑娘哭鼻子的原因了。


    原來,這個剛剛年滿六歲的小姑娘名叫蘇美慧,她的父親是部隊的一個小軍官,由於部隊打了敗仗,所以爸爸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要進行撤退。當時,她的媽媽懷裏緊緊地抱著弟弟,而她則隻能憑借著自己小小的腳丫子,努力跟著大人們奔跑著。


    然而,就在昨天晚上,她實在是太累了,再也跑不動了,於是便獨自一人在草叢中沉沉地睡去了。當她醒來時,卻發現四周已是空無一人了,隻剩了她自己一個人。


    完全不認識路的她,心中隻想著往高處跑,也許這樣就能看到爸爸的部隊。然而,事與願違,她竟然不知不覺間跑到了一片鬆林之中,麵對這陌生的環境,她不知所措,隻能坐在地上發愁地哭了起來。


    大家看著這個可愛又聰明的小女孩,都有些不知所措。這時,玉秀突然想起了當年母親撿到小葉子的情景,同時也想到了一直懷不上孩子的嫂子。於是,她毫不猶豫地對小姑娘說道:“小妹妹,你先跟著我回家吧,等以後有機會,我們再幫你尋找你的家人。否則,在這荒山野嶺的地方,一旦天黑,會非常危險的。”小姑娘看了看蘭秀,感覺她並不像壞人,然後又望了望四周黑壓壓的山峰,最終點頭同意跟隨玉秀回家。


    玉秀牽著小美慧的手,緩緩地走進了胡家的大院。她停下腳步,回頭溫柔地看著小美慧說:“你就在這裏稍微等一下哦,姐姐先進去跟家裏人說一聲。”說完,她轉身走進了堂屋。


    堂屋內,嫂子正專注地做著針線活,同時還陪著老太太聊天。蘭秀笑著走過去,輕聲說:“媽,今天我給嫂子撿回一個既漂亮又聰明的孩子呢!”接著,她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地講了一遍。老太太靜靜地聽著,臉上露出了默許的神情。


    聽到這個消息後,嫂子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針線,飛快地跑出堂屋,來到院子裏,一把拉住小美慧的小手,將她帶進了屋裏。


    玉秀幫著嫂子給小美慧洗涮了一番,果然,那白皙的皮膚上閃著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十分惹人喜歡。


    從此以後,胡家大院又多了一位聰明可愛的小姑娘,十六歲的玉秀又有了一個知心的小玩伴。蘇美慧也從此改名為胡美慧了。


    玉秀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是知足,家裏人上上下下都和和氣氣,村子裏的人們,也有著最淳樸的民風。他們彼此之間就像一家人一樣。老張頭是村裏的老獵戶,他經常會把打來的獵物分給村裏的孤寡老人和貧困家庭。


    記得有一次,村裏來了一個外鄉人,不小心在山路上扭傷了腳。村民們看到後,紛紛圍攏過來。有人幫忙把他背回村子,有人拿出自家泡製的草藥給他敷上,還有人給他送來熱乎的飯菜。那外鄉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直說這裏的人比他的親人還親。


    村子裏的李嬸兒,她的手特別巧,會做各種各樣的傳統美食。每到逢年過節,她都會邀請左鄰右舍到她家一起分享美食。大家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那場麵別提有多溫馨了。孩子們在村子裏更是無拘無束地玩耍,他們一起上山摘野果,下河捉魚,那純真的笑聲常常在山穀間久久回蕩著。


    還有王大爺,他是村裏的老木匠。誰家要是需要修個桌椅板凳啥的,他二話不說就提著工具上門幫忙。而且他從來不要什麽報酬,隻要一杯熱茶,幾句感謝的話,他就心滿意足了。


    在這個小村子裏,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爾虞我詐。大家互幫互助,共同守護著這片美麗的家園。這裏的淳樸民風就像那山間的清風,吹拂著每一個人的心靈,讓人們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溫暖。哪怕外麵的世界再喧囂,再繁華,這裏的人們依然堅守著那份淳樸和善良,過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


    有一年冬天,大雪封山,村子裏的物資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但是村民們沒有一個人抱怨,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應對困難。有的人家拿出了自家儲存的糧食,有的人家貢獻出了取暖的柴火。村裏的年輕人還自發組織起來,去山外搬運物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村子裏的人順利地度過了那個寒冷的冬天。


    村子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訴說著村子裏的故事。溪邊常常能看到婦女們一邊洗著衣服,一邊拉著家常,笑聲在溪邊回蕩。男人們則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他們用汗水澆灌著這片土地,盼望著老天能夠風調雨順,期待著秋天的豐收。


    這裏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這種淳樸的民風,就像那山裏的寶藏,珍貴而又難得。但是,令玉秀最尷尬的就是那個在外讀書回家度假的二哥胡新國了。每當他回來時,玉秀的心情都會變得格外沉重和壓抑。


    二哥是一個聰明、有才華的年輕人,但他的性格卻有些孤僻和內向。他喜歡獨自思考問題,很少與家裏人交流。這使得玉秀感到非常困惑和無奈,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與這樣的二哥相處。


    每次二哥回家,玉秀都會盡力表現得友好和熱情。然而,二哥對她的態度卻始終是冷冷淡淡的,甚至有時候還會故意躲避著她。這讓玉秀感到非常的失落和傷心,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麽。


    玉秀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接近二哥,希望能夠打破彼此之間的隔閡。她主動和二哥熱情地打招呼,或者主動給他端茶倒水。但這些努力似乎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二哥始終對她板著個臉,保持著冷漠的態度。


    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秀的情緒也逐漸變得低落和沮喪。她覺得自己無法改變二哥的想法和行為,也不知道該如何麵對這個尷尬的局麵。她開始反思自己是否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


    最終,玉秀還是決定放下心中的負擔,不再刻意去迎合二哥了。她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個性特點,我們不能強求別人改變,隻能接受他們的存在。


    同時,她也學會了更好地照顧自己,不再讓他人的態度影響到自己的心情。盡管她與二哥胡新國的關係仍然緊張,但家裏人都勸說玉秀,要相信時間可以改變一切。而對於玉秀來說,隻要能繼續做這個家裏的姑娘,陪伴著老太太,她就已經感到很是滿足了。


    玉秀不再糾結和胡新國的關係了,她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照顧家人和打理家務上。一天,玉秀正在院子裏晾衣服,忽然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她打開門,隻見一個陌生的年輕男子站在門口,臉上透著疲憊和焦急。玉秀詢問來意,男子遞上一封信,說是受胡家二少爺囑托,特來轉交一封家書,並且特別囑咐,此信隻能由他的母親大人親啟。


    玉秀接過信,心裏五味雜陳。她沒讀過書,也不知信中內容,回到堂屋,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把信交給了老太太。


    夜晚降臨,老太太將在碗窯上幫她管理賬房的三弟喚回到了家中。老太太神情凝重地坐在燈下,手中緊緊握著那封來自二兒子的親筆書信。她小心翼翼地慢慢拆開信封,仿佛要揭開一個神秘的麵紗。


    信紙展開後,她靜靜地凝視了一會兒上麵的字跡,才將信遞給她的三弟,並且說道:“他三舅,你識字。看看這個老二,究竟在信上寫了些什麽?”


    被人稱作小諸葛的賬房管家,是胡家老太太的親弟弟,自從她丈夫不幸去世後,家裏遇有重大事情,老太太,總會讓弟弟給他拿主意。因此,在這個家裏,胡新民和胡新國弟兄兩人從小對這個三舅不僅敬重有加,還懼怕三分。


    此時,姐弟二人,一個讀,一個聽。開始認真研究起二兒子的信來。


    信中的文字簡潔明了,但卻透露出深深的情感。每一句話都像是二兒子親自站在她們麵前,向她訴說著內心的感受。


    他在信中表示,對於母親為他安排的這樁婚事,他完全能夠理解母親的苦心。然而,他也坦誠地告訴母親,由於自己一直在外求學,心中早已另有他人。因此,他希望玉秀能成為他的妹妹,以後可以幫她另找婆家嫁人,讓他們之間建立起深厚的親情關係。


    老太太默默地聽著,臉上的表情漸漸地變得複雜了起來。她的眼中閃爍著淚光,既有對兒子成長的欣慰,又有對未來的擔憂。她知道,作為母親,她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但同時,她也擔心這樣的決定會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聽三弟讀完信後,老太太深深地歎了口氣。她輕輕地將信折好,放入信封中,然後將它放在一旁。她知道,這個決定不僅關乎兒子的幸福,還牽扯到整個家族的聲譽。麵對這樣的局麵,她需要慎重考慮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玉秀不知二哥信中的內容,也不想知道他給家裏寫信的目的。她隻覺得這一切都是多餘的,畢竟她和二哥已經有了婚約,而且她也願意嫁給他。


    一向堅守婚姻由父母作主的老太太,堅決反對二兒子自己做主自己的婚事。她說什麽也不能接受兒子自己作主的想法,認為這樣會破壞家族的規矩和傳統。


    聽了信的內容後,老太太更是氣得火冒三丈,她決定要親自想法子叫二兒子回家,馬上辦了他和玉秀的婚事,省的夜長夢多。


    弟弟聽到老太太的決定後,心裏不禁一沉。他深知姐姐的脾氣,一旦她下定決心,就很難改變。他便開始幫著姐姐思考著對策,希望能夠說服二外甥新國,讓他改變主意。


    “姐,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我們還是要冷靜下來想想辦法。”弟弟輕聲說道。


    “還能有什麽辦法?我已經說過了,玉秀是個好姑娘,我們不能就這樣放棄她。”姐姐堅定地回答道。


    “可是孩子也有他自己的考慮啊。”弟弟無奈地歎了口氣。


    “哼,他不就是覺得玉秀家裏現在窮嗎?可我們家又不是那種看重錢財的人家!他是不是嫌棄玉秀人老實,不像城裏的那些狐媚子會哄男人開心?”老太太氣憤地說。


    “是啊,我們家一直都是重情重義的。但現在你家二小子的態度這麽堅決,我們得想個辦法讓他改變主意才行。”弟弟皺起眉頭思索著。


    姐弟倆陷入了沉思,回憶起這幾年玉秀在這個家裏的點點滴滴。她勤勞善良,對長輩孝順有加,對家裏其它人也十分關愛。而且,她的性格特別溫和,從不與人爭吵,深受全家人的喜愛。


    “玉秀真的很好,她不僅照顧我們一家人,還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她的廚藝現在也很棒,每次做出來的飯菜都讓人回味無窮。”老太太忍不住讚歎道。


    “沒錯,玉秀確實是個難得的好媳婦。她的心地善良,對待鄰居和村裏的人也都非常友好。大家都誇她是個好人呢。再說玉秀娘家也是知根知底的好人家,”弟弟附和道。


    “那我們就更不能輕易放棄她了。我們要想辦法讓那個二小子看到玉秀的優點,讓他明白玉秀才是最適合我們家的兒媳婦。他想隨便從外麵找個不知底細的女人回來,沒門。隻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決不能讓別的女人進我胡家的門!”她語氣堅定地說。


    於是,姐弟倆開始商量著如何說服二小子胡新國改變主意,讓玉秀成為這個家庭的一員。他們相信隻要堅持努力,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人啊,女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暉並收藏女人啊,女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