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初,麵臨著文盲率高的嚴峻問題。當時全國 5.5 億人口中,文盲率高達 80% 以上,農村地區的文盲率更是達到了 95% 左右。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是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和戰亂,經濟的落後以及“讀書無用論”等傳統的教育理念所致。


    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奠定基礎,1950 年 9 月,第一次全國工農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後,一場大規模的識字掃盲運動在全國各地迅速展開了。這場掃盲運動持續多年,通過各種方式和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文盲率,改變了一代人的生活和命運,也為新中國建設以及各項事業的發展壯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當時,中國農村地區普遍存在文盲現象,特別是廣大婦女,更是百分之百的文盲率。政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力推行掃盲教育。玉秀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有幸參加了村裏掃盲班的學習。


    玉秀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從小沒有讀書的機會。不過,她聰明好學,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曾經有過一段聽人說書經曆的玉秀,特別是還有過幾年城裏生活體驗的她,對於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她深知隻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拓寬視野、提升自我,從而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因此,她對掃盲學習充滿了強烈的渴望和迫切的需求。


    盡管當時的玉秀已經為何家又生下了三個孩子,但她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嚇倒,更沒有因為孩子的拖累而放棄自己的學習追求。相反,她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拚搏的精神,努力克服一切困難,積極投入到掃盲學習中來。她堅信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有文化、有知識的新時代女性。


    自從被玉秀的真誠和善良所打動後,二嬸整個人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她看到玉秀對學習充滿熱情時,內心深處的善良被激發了出來。於是,她決定主動承擔起幫玉秀照顧孩子的責任,讓玉秀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讓玉秀感到無比驚喜和感激,她深深體會到了二嬸的善意和關愛。


    有了二嬸的幫助,玉秀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參加掃盲班的學習。她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每一堂課中,認真聽講、做筆記,並與同學們積極互動。每天清晨,玉秀總是最早到達教室,提前預習當天的課程,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識點。上課時,她全神貫注地聆聽老師的講解,積極參與討論並回答問題。遇到不懂的地方,她會主動向老師請教,直到完全理解為止。


    為了讓所學的漢字更深刻地印在腦海裏,她把家裏的每一個物品都貼上了相對應的大大小小的字條。做家務的時候,她也會一邊勞動一邊複習學過的漢字。功夫不負有心人,玉秀在掃盲班的成績越來越好,她認識的字也越來越多。終於,在掃盲班畢業考試中,玉秀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這種認真學習的態度使得玉秀進步飛快。她不僅學會了讀書寫字,還掌握了許多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她的努力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和讚揚,大家紛紛鼓勵她繼續加油。而玉秀也並沒有滿足於現狀,她深知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不斷努力才能提升自己。


    在這段時間裏,玉秀不斷地探索和嚐試,逐漸挖掘出了自身潛在的能力和價值。她開始領悟到,隻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必定能夠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而這一切的轉變,也得益於二嬸給予的支持與援助,讓她擁有了追逐夢想的契機。所以,玉秀對於二嬸的恩情銘記於心,並始在尋覓一個可以回報二嬸的機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玉秀的勤奮好學竟然也給丈夫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激發了他工作的動力。當區公所結束其曆史使命並被撤銷之後,何尚清憑借出色的工作表現,獲得了晉升,被調至區供銷社擔任要職。那一天,他特意用剛剛領到的工資為妻子選購了一塊布料,以此表達對玉秀學業優異的嘉獎。然而,玉秀卻毫不猶豫地將這塊布料轉贈給了二嬸,以感謝她一直以來對幾個孩子的照顧。玉秀知恩圖報的行為,使得二嬸更加自覺的成為了她的好助手。


    玉秀虛心好學的精神,也得到了她的丈夫何尚清的全力支持。隻要他下班回家,就會主動教玉秀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和講解玉秀學習中遇到的“攔路虎”。在家人的支持和幫助下,在玉秀自己的努力學習下,她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她不僅學會了讀寫漢字,還了解了很多新的知識和觀念。終於,在一次考試中,玉秀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她的努力得到了認可,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不久後,她被選為村裏的文化宣傳員,負責向村民們傳播新知識、新思想。


    玉秀怎麽也想不到,自己從最基本的一筆一劃學起,從學習寫自己的名字開始,從看家旺的小學課本為主,竟然會對學習產生了如此濃厚的興趣。她的努力和堅持沒有白費,最終她不僅取得了盲盲畢業證書,還獲得了大大小小的各種獎勵證書。這些榮譽證明了她的付出得到了認可,也激勵著她繼續前進。


    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秀的能力逐漸被大家所認可。她不僅成為了婦女組的記工員,還擔任了婦女主任的工作。在這個新的崗位上,玉秀深感責任重大。她深知,隻有通過各種知識的教育,才能真正改變農村婦女的命運。於是,她決定用自己的行動來幫助更多的人。


    在擔任婦女主任期間,玉秀深感責任重大。她不僅要組織婦女們參與勞動,還要關心她們的生活。為了讓村裏的婦女們都能像她一樣,擁有學習的機會,玉秀主動向村長提議,在村裏開辦一所女子夜校。這一提議得到了村長的支持,他認為這將有助於提高村裏婦女的整體素質和文化水平。當時村裏條件簡陋,還沒有通電,一盞馬燈便是夜校裏的照明設備。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婦女們學習的積極性卻日益高漲。


    由於玉秀的勤奮和努力,她很快掌握了基本的讀寫技能,並能理解簡單的文章。這讓她感到非常自豪和滿足,同時也激發了她更加深入學習的欲望。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秀的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她開始閱讀一些簡單的書籍,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麵。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此時的她已經能夠獨立閱讀、寫作,甚至可以幫助家人寫信、記賬等。玉秀的成功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為村裏其他婦女樹立了榜樣,激勵她們追求知識、提升自我。


    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秀發現自己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開始嚐試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生活點滴和感悟。


    一天,玉秀偶然間看到了一則征文比賽的通知,這則通知猶如一顆火種,瞬間點燃了她內心深處的熱情。她瞪大了眼睛,仔細閱讀著每一個字,仿佛在尋找著什麽珍貴的寶藏。終於,她找到了那個令她心動不已的信息——征文比賽!這個機會就像是一道曙光,照亮了她心中的夢想之路。


    毫不猶豫地,玉秀決定投稿參加這場征文比賽。她深知,這不僅是一次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更是一次突破自我、追求進步的旅程。於是,她坐在桌前,拿起筆,開始構思那篇屬於她的文章。她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第一次笨拙的用手,書寫出內心真摯的語言——《家鄉的魅力》文中寫道:


    “我的家鄉港灣村,是個美麗的地方。一年四季,都魅力無窮。春天,奶白色的杏花,粉紅色的桃花,淡白色的梨花、蘋果花和青綠色的棗花次第開放,讓人耳目一新;夏季,綠樹成蔭,微風蕩漾,鬱鬱蔥蔥,起伏不平的山丘倒映在平靜的水中,給人帶來絲絲的清涼之感:秋日,羞紅了臉的高粱和沉甸甸。黃燦燦的穀穗相互遙望,果園裏大大小小紅紅綠綠的果實探頭探腦,似乎吆喝著水庫裏的魚兒一起來品嚐豐收的喜悅;寒冬,銀白色的雪花,好像一層厚厚的棉被,鋪滿山川大地,溫暖著綠油油的麥苗不會受到嚴寒的侵襲....結尾還引用了古人的詩句:‘春有花香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一年都是好時節’。”


    她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出她對家鄉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不久後,比賽結果公布,玉秀的作品竟然獲得了一等獎。這個消息讓她激動不已,也讓她更加堅定了繼續學習和寫作的信心。


    隻上過一段時間掃盲班的玉秀,居然從看孩子們的小學課本開始,一路開掛,不僅達到了能夠讀通讀懂各種書籍和報紙的水平。還具備了一定的作文能力。村裏一起參加掃盲學習的人很多,但隻有玉秀一個人達到了看書看報的水平。能寫一點兒文章的人更是屈指可數了。


    玉秀聰明好學,記憶力超強,可惜生不逢時,年幼時趕上了女性受教育不被重視的年代。想不到人將到中年,卻有了學習知識的機會,


    一位四個孩子的母親,克服種種困難,堅持學習的精神,感動了周圍的群眾,玉秀因為參加征文比賽得獎,小有了些名氣,甚至名聲傳到了區裏。區領導得知後,決定邀請玉秀去區裏裏給其他村的婦女們分享經驗。玉秀欣然接受了邀請,她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婦女擺脫文盲的困擾。


    在區裏的演講大會上,玉秀將自己的學習經曆和心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了大家。她不僅總結自己的四步學習法——


    課前預習找問題,課後複習近實際。上課聽講不走神,邊學邊問幫記憶;還表達了學習的決心——讀書識字學文化,任何困難都不怕。家務孩子安排好,樣樣事情落不下。“ 她演講的最後說道:“做家務不是拒絕學習文化的理由,孩子的拖累也不能讓我們婦女一直當個睜眼瞎。婦女是社會的半邊天,缺少文化隻能在屋裏閑。想為國家做貢獻,學習知識要走在前……”這些話語充滿了力量,讓人感受到她內心的堅定信念。回憶起在掃盲班中的學習經曆,那些曾經的困惑與挫折,以及最終獲得的成長與收獲。她的演講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或許是因為家庭氛圍的影響,又或者是自幼受母親的言傳身教的感染,亦或是曾曆經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再加上平日裏喜歡讀書看報、了解時事。玉秀盡管隻是一個平凡無奇的鄉村家庭主婦,然而在待人接物以及應對各類矛盾時,卻與其他尋常的家庭婦女大相徑庭。她既不具備那些精明小女人般的斤斤計較,也不會像那些愛搬弄是非的女人一樣耿耿於懷。相反,她總能分辨是非黑白,寬宏大量,以更為理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輩子,她從未與丈夫何尚清及其家人發生過任何爭執,甚至連紅臉都不曾有過;而且,她也從未與鄰裏街坊絆過嘴吵過架。


    回顧過去,玉秀感慨萬分。她感謝國家的掃盲政策,讓她有機會接受教育;她感激自己的堅持與努力,讓她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女性。如今的玉秀,已經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像她一樣,通過學習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此後,玉秀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名人。她的故事被廣泛傳頌,激勵著更多的人努力學習,追求自己的夢想。而玉秀並沒有因此驕傲自滿,她依然堅守在鄉村,繼續為普及文化教育事業默默奉獻著。


    某一日,村子裏突然來了一位記者,專程前來采訪玉秀。麵對鏡頭,玉秀顯得從容不迫,舉止優雅地暢談起來,毫無拘束感。她毫不吝嗇地分享了自己的生活點滴、人生感悟以及獨特的見解——“普通的女人修嘴,漂亮的女人修臉,,聰明的女人修身,智慧的女人修心,世界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男人是撇,女人是捺,互相支撐人才存在。世界因女人而存在,生活因女人而精彩...\"


    ’她的事跡傳遍了十裏八鄉,人們對她充滿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玉秀深知,知識就是力量,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在她的影響下,村裏掀起了一股學習的熱潮,人們紛紛報名參加夜校,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人啊,女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暉並收藏女人啊,女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