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都被何杏和何盛的詩歌所打動,紛紛稱讚他倆的才華。從此,姐弟倆的聲名近揚,他們的詩歌傳頌在港灣村的每個角落裏。得到鼓勵的姐弟倆也繼續用自己的筆墨,描繪著港灣村的美景和生活,為這個寧靜的村莊增添了一抹文學的光彩。


    夏天的港灣村,炎熱而寧靜。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麵上,形成了一片片光影。孩子們在河裏嬉戲玩耍,笑聲回蕩在整個村莊裏。夜晚,繁星點點,村民們圍坐在場院裏的大樹下,講述著古老的傳說。


    一群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嘰嘰喳喳地爭論著一個問題——月亮到底在跟著誰走呢?每當他們聽到那首熟悉的歌兒“月亮走,我也走……”的時候,喜愛唱歌的家睿總是會興奮地喊起來:“這首歌的歌詞應該改一下,應該是‘我走,月亮跟我走’!”原來,在她的童年時光裏,有一段特別美好的回憶。


    那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山村的夏夜異常寧靜,卻又充滿了溫馨的氣息。四周的群山被輕紗般的霧氣所籠罩,若隱若現的高高低低的身影仿佛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偶爾閃爍的燈光,如同夜空中的星星,時而明亮,時而黯淡,給整個夜晚增添了一絲奇幻的神秘氣氛。


    在這樣的夏夜裏,最讓孩子們著迷的就是那美麗的星空了。璀璨的星星像鑲嵌在深藍色天幕上的寶石,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吸引了孩子們的全部注意力。他們躺在草地上,仰望著星空,心中充滿了對宇宙的好奇和敬畏。有時候,他們還會嚐試著去數天上的星星,但往往數不到一半便放棄了,因為星星實在是太多了,根本無法數得清。


    家睿便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她喜歡在夏夜裏仰望星空,尋找屬於自己的那顆星。她覺得每顆星星都代表著一個人的靈魂,它們在夜空中閃爍,像是在向人們訴說著無盡的故事。而她,則是這些故事的傾聽者。


    夜幕降臨,天空被深藍色的幕布籠罩,一輪圓月宛如銀盤般懸掛在空中,無數顆星星在夜空中閃爍,仿佛在歡快地眨著小眼睛,似乎在探索宇宙中無盡的奧秘。


    在這個寧靜的夜晚,家睿在場院裏興奮地奔跑著。突然,她停下腳步,仰頭望向天空,驚訝地發現無論自己跑到哪裏,那輪明亮的圓月會始終緊跟其後。這一奇妙的現象令她心生好奇,於是她將這個秘密分享給了其他的小夥伴們。


    聽到這個神奇的消息後,孩子們紛紛爭先恐後地嚐試起來。他們在院子裏奔跑跳躍,不斷變換位置,但每次抬頭望去,都能看到月亮仍緊跟著自己。這一有趣的發現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到底月亮是在跟著誰走呢?每個人都聲稱月亮是在跟著自己走的呢,大家爭得麵紅耳赤,誰也不肯讓步。


    這場爭論逐漸升級,孩子們之間的氣氛變得緊張而熱烈。他們各執一詞,都試圖證明月亮就是在跟著自己走的呢,並為此爭論不休,還要去找大人們給評判。


    一群納涼的大人們正圍坐在一位老人的身旁,聽他講古書。這在當時沒有電視,更沒有手機,連收音機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聽老人講古書就是最好的休閑娛樂方式了。


    孩子們到來,正好聽到了故事的高潮階段。精彩的內容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早已忘記了剛才的爭論。也悄聲加入到了聽眾的行列之中。


    在這片歡樂的氛圍中,孩子們的友誼並沒有受到影響。盡管存在爭執,但他們依然充滿活力和好奇心,共同探索著這個奇妙的世界。


    港灣村,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大地之間。它的美,不僅僅源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依山麵水,還因為村邊有一條蜿蜒曲折、波光粼粼的小河。這條小河,猶如一條靈動的銀蛇,從村前緩緩地流過,給整個村莊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這條小河是由三條溪流匯聚而成的。其中一條,源自東山之上,沿著山勢順流而下,如同一曲激昂的交響樂,奔騰而熱烈。而另外兩條水源,則隱藏在港灣村地下深處,如同神秘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探尋。


    在村子的西南角,有一處名為甜水溝的地方。這裏的泉水從地下的石縫中湧出,如同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閃耀著迷人的光芒。這些泉水清澈見底,甘甜可口,仿佛是大自然賦予這片土地的珍貴禮物。


    而在村子的東南角,石家裕溝的山石縫中也不斷地滲出水來,匯聚成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溪。溪水清澈透明,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遊弋的小魚。這些小溪雖然規模不大,但卻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讓人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這三條溪水最終匯聚成一條銀色的絲帶,靜靜地從東向西流淌而過。它們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這個美麗村莊的靈魂所在。河水潺潺作響,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水波蕩漾,倒映出天空和山巒的倩影,讓人心醉神迷。


    這條小河不僅給村民們帶來了生活的便利,還成為了他們心靈的寄托。村民們在這裏洗衣洗菜,孩子們則喜歡在河中嬉戲玩耍,捉魚摸蝦。小河兩岸種滿了瓜果和蔬菜,旺盛了綠樹和花草,四季如畫,美不勝收。


    港灣村的小河,見證了村民們的勤勞與善良,承載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宛如一幅永不褪色的畫卷,展現著鄉村的質樸與純真。在這裏,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活充滿了詩意與浪漫,為這個美麗的村莊注入了永恒的魅力和靈氣。


    老子曾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句話表達了水的高尚品質和智慧。水被視為至善至柔的象征,它具有無盡的包容性,可以適應任何環境,並以其溫和的力量滋潤萬物。


    水的特點在於它的柔順與適應性。無論遇到怎樣的阻礙或困難,水總是選擇順應自然規律,該堅持時堅持,該退讓時退讓。這種柔順並非軟弱無力,而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水還具有潤物無聲的特質。它默默地滋養著大地,卻從不張揚自己的功績,始終保持著清澈透明的本質。默默地付出,不圖任何的回報。


    水的最高境界是與世無爭。它以平等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


    同時,水也展現出強大的力量。當它匯聚成河流、海洋時,便能形成洶湧澎湃的巨浪,展現出無窮的威力。


    每當夏日雨季來臨之際,小河也常常會變作山洪而爆發。這些洪水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般,沿著山間陡峭的地勢奔騰而下,洶湧澎湃地湧入南沙河。當河水退去後,原本覆蓋在河床上的黃土被急流裹挾帶走,露出了河床底部的沙礫石。由於大量的河沙堆積在河道中,人們便將這條河流稱為了“南沙河”。


    當人們目睹滾滾的洪水順著河道奔騰而下時,他們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嚴。這一幕不僅讓人感歎大自然的神奇,也成為了大雨過後獨特的景觀之一。有些膽大的村民甚至敢於站在河邊,試圖撈取從上遊被洪水衝下來的瓜果蔬菜等物品。這些東西可能對他們來說是有用的資源,但這種行為無疑也是非常危險的舉動。


    每年一到汛期,南沙河就像一頭狂野的巨獸,河水變得湍急而洶湧。這時,城裏的人們往往會受到影響,遭受水災的困擾。


    解放後,政府開始大力興修水利工程。1958 年初春,南沙河水庫開始修建,為了在汛期到來之前完成修建大壩的任務,全公社的青年們紛紛組建了突擊隊,日夜不停地工作。在大家齊心協力的共同奮戰下,大壩終於提前竣工。從此,港灣村西部有了一窪波光粼粼、平如鏡子的水麵。


    這座大壩不僅有效地控製了洪水的流量,還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安全。同時,它也為這個美麗的小村莊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為有利的是為引水上山工程提供的足夠的水源。


    家盛及時記錄下了當年的景象——


    水,飛快地流到山頂上;地,越來越肥沃強壯;


    莊稼,歡樂地盡情成長;人們,議論著今年的產量;


    結果,山區和平川一樣,來自,人民群眾無窮的力量。


    當時的龍城日報上,曾經這樣介紹了南沙河水庫美麗的情景——


    在港灣村兩山的懷抱中,有一處宛如明珠般璀璨的存在 —— 南沙河水庫。當你第一眼望見它時,內心便會被那無盡的美麗所震撼,一股難以言喻的熱情瞬間湧上心頭。


    南沙河水庫,那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共同鑄就的奇跡。遠遠望去,一片浩渺的水域在陽光下閃耀著寶石般的光芒。水麵如同一麵巨大的鏡子,平靜而澄澈,清晰地倒映著藍天白雲、青山綠樹。微風拂過,水麵上便會泛起層層漣漪,波光粼粼,仿佛無數顆鑽石在跳動,閃爍著迷人的光彩。


    你沿著水庫的岸邊漫步,就會感受著那清新的空氣和濕潤的微風,仿佛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世界。岸邊的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輕輕搖曳,似在與微風共舞,又似在向水庫訴說著綿綿的情思。柳樹的影子倒映在水中,隨著水波的蕩漾而搖曳生姿,為水庫增添了一份婉約之美。


    水庫的兩邊是連綿起伏的青山,山上綠樹成蔭,鬱鬱蔥蔥。那些樹木猶如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寧靜的水域。山峰的輪廓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晰,有的險峻挺拔,有的圓潤秀麗,各具特色。從山上眺望水庫,那景色更是美不勝收。藍色的天空、潔白的雲朵、翠綠的山巒和湛藍的水麵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卷。


    水庫中,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弋著。它們時而躍出水麵,濺起一朵朵晶瑩的水花;時而潛入水底,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些可愛的生靈為水庫增添了一份生機與活力。偶爾,還能看到幾隻水鳥在水麵上翱翔,它們伸展著潔白的翅膀,輕盈地掠過水麵,發出清脆的鳴叫聲。這些水鳥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為這片美麗的水域帶來了靈動之美。


    在水庫的一側,有一條蜿蜒的小路。這條小路鋪滿了鵝卵石,沿著小路前行,可以欣賞到水庫不同角度的美景。路邊盛開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黃的、紫的、白的,五彩斑斕,絢麗奪目。這些野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散發出陣陣芬芳,讓人陶醉其中。


    小路上還不時傳來陣陣的歡聲笑語,那是前來遊玩的人們在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他們有的在拍照留念,要記錄下這美麗的瞬間;有的在湖邊垂釣,享受著那份寧靜與閑適;有的則在草地上野餐,與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著快樂的時光。


    新建的南沙河水庫不僅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為周邊的農田提供了灌溉水源,讓莊稼茁壯成長;它為人們提供了清潔的飲用水,保障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庫見證了歲月的變遷,承載著人們的希望與夢想。


    在這個充滿熱情的世界裏,水庫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芒。讓我們一起珍惜這片美麗的水域,保護好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讓水庫的美麗永遠延續下去。讓我們用熱情的筆觸,描繪出水庫的壯麗畫卷;用激昂的旋律,奏響水庫的華彩樂章。讓我們在水庫的懷抱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享受生活的美好。


    這張報紙一直被當年參加修建水庫大壩的何家三叔保存了多年,直到報紙發黃,酥脆才被不得已扔掉。


    家杏的童年充滿了與河流相伴的回憶。那條流淌的小河,成為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見證著她的成長和夢想。河水清澈見底,仿佛一麵鏡子,倒映著天空和兩岸的景色,令人心生向往。而河中的小魚則像一群活潑的孩子,歡快地穿梭其中,給人帶來無盡的歡樂。


    在夏天,家杏喜歡來到河邊,感受河水的清涼。她會赤著腳走進水中,享受水的撫摸和親吻,那種感覺就像是大自然的擁抱一樣溫暖。而當她口渴時,隻需彎腰捧起一汪清泉,就能品嚐到泉水的甘甜,那滋味讓人難以忘懷。


    然而,河流也並非總是溫柔的。有時候,洪水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力量。洪峰洶湧而來,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讓人心驚膽戰。麵對這樣的景象,家杏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力,但同時也對自然的力量產生了敬畏之情。


    盡管經曆過洪水的恐懼,但最讓家杏印象深刻的,卻是那片平靜如鏡的水庫。站在岸邊,她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倒影,仿佛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世界裏。這種寧靜和美麗,讓她深深地陶醉其中。


    望著這片水庫,家杏不禁思考起來。為什麽古人說“上善若水”呢?或許正是因為水的柔軟、包容和適應能力吧!它能夠順應地勢,流淌而過,滋養萬物;它能夠以柔克剛,化解矛盾,消除爭端;它能夠在平靜中展現出無窮的魅力,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靈感一閃而來,家杏的《上善若水》一首詩歌便應用而生了——


    溪水潺潺洪滾翻,剛柔相濟映山川。洗滌汙垢呈明鏡,衝刷積澱戲沙灘。


    靜亦平平怒亦憨,滋生樣樣不生貪。屈伸歲歲彎彎繞,不問收成不問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人啊,女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暉並收藏女人啊,女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