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是戰還是和
重生明末,我是反賊張獻忠 作者:蘿卜小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路上孫可望騎著馬緊跟在張獻忠身旁,說道:“大帥,再過一天我們就可以抵達長武了。”
張獻忠微微眯起眼睛,看著遠方,沉思片刻後說道:“我們先不去長武,李自成大軍流民太多,行動緩慢,我們先去三水,看看廖晉中和李福把城衛軍訓練得怎麽樣。”
不久,大軍便來到了三水。廖晉中和李福早已經在城外焦急地等候,遠遠望見張獻忠的隊伍,兩人趕忙迎了上去。
張獻忠翻身下馬,仔細打量著加固後的城牆,滿意地點點頭,對著廖晉中和李福說道:“雖然三水隻是小城,但這城牆加固得不錯,看來你們也是用心了,士兵訓練的怎麽樣了?”
廖晉中拱手回道:“大帥,士兵們訓練刻苦,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福也緊接著說道:“大帥,末將按照您的指示,嚴格訓練,如今這些士兵的戰鬥力已有顯著提升。”
張獻忠微微頷首,說道:“走,帶我去校場看看。”
眾人來到校場,隻見士兵們排列整齊,口號聲震耳欲聾。
張獻忠走上高台,大聲說道:“兄弟們,如今局勢緊張,李自成的大軍虎視眈眈,咱們必須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能保衛家園!”
士兵們齊聲高呼:“願為大帥效命!”
張獻忠滿意地笑了笑,對廖晉中和李福說道:“不錯,繼續保持,切不可有半分鬆懈。”
這時,孫可望湊過來,說道:“大帥,咱們在此休整一番,再做打算如何?”
張獻忠沉思片刻,說道:“也好,讓將士們好好休息,養精蓄銳。”
休整了兩日,張獻忠在營帳中召集眾將。
張獻忠目光堅定,說道:“諸位,如今我們也休整得差不多了,是時候行動了。陳情令!”
陳情令立刻向前一步,拱手應道:“末將在!”
張獻忠嚴肅地說道:“本帥命你留下兩千宿衛營,配合廖晉中後續策應長武反擊。”
陳情令挺直腰杆,大聲回道:“末將領命!大帥放心,定不辱使命!”
張獻忠微微點頭,接著看向眾人:“其餘將士,隨本帥即刻出發,前往長武!”
眾將齊聲高呼:“是!”
張獻忠翻身上馬,大手一揮:“出發!”
軍隊浩浩蕩蕩地向著長武行進。路上,張獻忠騎在馬上,對孫可望說道:“孫可望,此次前往長武,不知會是怎樣一番戰況,我們必須做好萬全準備。”
孫可望回道:“大帥,將士們士氣高昂,定能奮勇殺敵。”
張獻忠神色凝重:“不可輕敵,李自成的大軍不容小覷。”
經過幾日奔波,終於臨近長武。張獻忠勒住韁繩,望著前方的城池,說道:“長武,我們來了。”
此時,長武城內的李定國早已得到消息,匆忙前來迎接。
李定國跪地行禮:“參見大帥!”
張獻忠下馬,扶起李定國:“起來吧,城內情況如何?”
李定國憂心忡忡地說道:“大帥,李自成的先頭部隊已經在城外紮營,形勢危急。”
張獻忠皺起眉頭:“帶我去城牆上看看。”
眾人登上城牆,張獻忠手扶城垛,目光銳利地觀察著城外敵軍的部署。放眼望去,營寨防守嚴密,秩序井然。
李定國看著張獻忠,急切地說道:“大帥,李自成的後續大軍預計明天下午就會抵達,我們是不是可以晚上夜襲他的前鋒營寨?”
張獻忠擺擺手,示意他安靜,說道:“你看他們的營寨布防如何。”
李定國應聲看去,隻見營帳排列整齊,帳篷外更是各種拒馬壕溝,他不禁麵露愧色,忙說道:“末將疏忽大意,還請大帥見諒。”
張獻忠沒有回應他,而是望著遠方,緩緩說道:“這次我從成都來,是希望能等李自成過來再當麵和他對話,化解這不應該出現的戰爭。我們應該一致對外,先推翻明庭,以免鷸蚌相爭,讓官軍撿了便宜。再說,即便我們贏了,受苦的還是百姓。”
李定國沉思片刻,說道:“大帥心懷天下,末將佩服。但李自成此人野心勃勃,未必會聽大帥之言。”
張獻忠微微歎了口氣,說道:“無論如何,總要試一試。若是能避免一場血戰,便是百姓之福。”
孫可望走上前來,說道:“大帥,那咱們得提前做好各種準備,以防萬一。”
張獻忠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對,吩咐下去,加強城防,不可有絲毫懈怠。但切記,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舉妄動。”
眾人齊聲應道:“是,大帥!”
而在行軍中的李自成得知張獻忠親自前來長武後,立刻招來牛金星商議對策。
李自成坐在營帳中的虎皮椅上,神色凝重,說道:“牛金星,如今張獻忠帶兵來到長武,我們是否要改變策略?”
牛金星手撫下巴,低頭考慮了一下,然後抬起頭說道:“闖王,張獻忠歸順朝廷,而他手握重兵,如果不解決掉他,我們進攻河南時,他要是在後麵捅我們一刀,那就難受了。”
李自成皺起眉頭,站起身來踱步,說道:“本以為他會龜縮在成都,沒想到竟主動前來。但貿然與他開戰,隻怕也會讓我們損兵折將。”
牛金星說道:“闖王,依我之見,我們可以先派人去探探他的虛實,看看他此番前來究竟有何意圖。”
李自成停下腳步,說道:“嗯,此計可行。那派誰去合適?”
牛金星想了想,說道:“宋獻策能言善辯,心思縝密,可派他前往。”
李自成點頭道:“好,就依你所言,速叫宋獻策來。”
不一會兒,宋獻策來到營帳,行禮道:“闖王,找我何事?”
李自成說道:“張獻忠在長武,你去探探他的口風,務必小心行事。”
宋獻策拱手應道:“闖王放心,定不辱使命。”
宋獻策離開後,李自成對牛金星說道:“希望這張獻忠不要成為我們的阻礙。”
牛金星說道:“闖王不必擔憂,無論如何,我們都做好應對之策。”
李自成重新坐回虎皮椅上,目光深邃地望著帳外,心中暗自盤算著。
宋獻策帶著幾個隨從,快馬加鞭趕到了長武城。
城樓上的守軍見有人靠近,立刻警惕起來,大聲喝道:“來者何人?”
宋獻策高聲回應:“我乃李自成帳下宋獻策,特來求見張獻忠大帥,有要事相商。”
守軍不敢怠慢,趕忙前去通報。不多時,城門緩緩打開,宋獻策被引入城中。
張獻忠在營帳內接見了宋獻策,他端坐在上首,麵無表情地說道:“宋先生此來,所為何事?”
宋獻策拱了拱手,說道:“張大帥,闖王聽聞您親至長武,特派我前來問候,想與大帥共商大事。”
張獻忠冷笑一聲,說道:“共商大事?李自成如今兵強馬壯,氣勢正盛,不知這大事從何談起?”
宋獻策說道:“如今朝廷腐朽,民不聊生,闖王與大帥皆是義師,理應攜手推翻這無道的明廷。隻是如今兩軍對壘,難免有所損傷,不如化幹戈為玉帛,一同舉事。”
張獻忠眯起眼睛,說道:“說得倒是好聽,可李自成若是心懷叵測,又當如何?”
宋獻策忙道:“大帥多慮了,闖王一片赤誠,絕無惡意。”
張獻忠沉默片刻,說道:“那便請宋先生回去轉告李自成,明日午時,我在城外與他相見,當麵商談。”
宋獻策應下後,便告辭返回。
回到李自成軍中,宋獻策將張獻忠的話轉告給他。李自成沉思片刻,說道:“看來明日便是關鍵,吩咐下去,做好準備。”
第二日,午時將近,張獻忠帶著一隊親衛來到城外。李自成也帶著心腹將領前來。
兩人相見,李自成率先抱拳道:“張兄,別來無恙。”
張獻忠回禮道:“李闖王,今日一見,果然氣勢非凡。”
李自成說道:“張兄過獎了,不知張兄對當前局勢有何看法?”
張獻忠看著他,認真地說道:“明廷無道,天下大亂,你我皆為反明義士,理應合力抗敵,而非在此兵戎相見。”
李自成點了點頭,說道:“張兄所言極是,隻是不知張兄今後有何打算?”
張獻忠說道:“我隻願早日推翻明廷,還百姓一個太平天下。若闖王信得過我,你我兩軍聯手,共圖大業。”
李自成略作思考,說道:“好,那便依張兄所言,從此你我攜手共進。”
正當兩人達成共識之時,突然李自成軍中一陣騷亂,隻見一員將領縱馬而來,大聲說道:“闖王,不可輕信張獻忠,他乃是朝廷鷹犬,應當立刻將其拿下!”
局麵瞬間變得緊張起來,張獻忠臉色大變,怒喝道:“你胡說!”
李自成也是一驚,喝道:“不得無禮,我與張兄已經談妥。”
然而,那將領卻不聽勸阻,揮舞著兵器直衝張獻忠而來。一時間,雙方士兵劍拔弩張,一場衝突眼看就要爆發。
張獻忠微微眯起眼睛,看著遠方,沉思片刻後說道:“我們先不去長武,李自成大軍流民太多,行動緩慢,我們先去三水,看看廖晉中和李福把城衛軍訓練得怎麽樣。”
不久,大軍便來到了三水。廖晉中和李福早已經在城外焦急地等候,遠遠望見張獻忠的隊伍,兩人趕忙迎了上去。
張獻忠翻身下馬,仔細打量著加固後的城牆,滿意地點點頭,對著廖晉中和李福說道:“雖然三水隻是小城,但這城牆加固得不錯,看來你們也是用心了,士兵訓練的怎麽樣了?”
廖晉中拱手回道:“大帥,士兵們訓練刻苦,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福也緊接著說道:“大帥,末將按照您的指示,嚴格訓練,如今這些士兵的戰鬥力已有顯著提升。”
張獻忠微微頷首,說道:“走,帶我去校場看看。”
眾人來到校場,隻見士兵們排列整齊,口號聲震耳欲聾。
張獻忠走上高台,大聲說道:“兄弟們,如今局勢緊張,李自成的大軍虎視眈眈,咱們必須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能保衛家園!”
士兵們齊聲高呼:“願為大帥效命!”
張獻忠滿意地笑了笑,對廖晉中和李福說道:“不錯,繼續保持,切不可有半分鬆懈。”
這時,孫可望湊過來,說道:“大帥,咱們在此休整一番,再做打算如何?”
張獻忠沉思片刻,說道:“也好,讓將士們好好休息,養精蓄銳。”
休整了兩日,張獻忠在營帳中召集眾將。
張獻忠目光堅定,說道:“諸位,如今我們也休整得差不多了,是時候行動了。陳情令!”
陳情令立刻向前一步,拱手應道:“末將在!”
張獻忠嚴肅地說道:“本帥命你留下兩千宿衛營,配合廖晉中後續策應長武反擊。”
陳情令挺直腰杆,大聲回道:“末將領命!大帥放心,定不辱使命!”
張獻忠微微點頭,接著看向眾人:“其餘將士,隨本帥即刻出發,前往長武!”
眾將齊聲高呼:“是!”
張獻忠翻身上馬,大手一揮:“出發!”
軍隊浩浩蕩蕩地向著長武行進。路上,張獻忠騎在馬上,對孫可望說道:“孫可望,此次前往長武,不知會是怎樣一番戰況,我們必須做好萬全準備。”
孫可望回道:“大帥,將士們士氣高昂,定能奮勇殺敵。”
張獻忠神色凝重:“不可輕敵,李自成的大軍不容小覷。”
經過幾日奔波,終於臨近長武。張獻忠勒住韁繩,望著前方的城池,說道:“長武,我們來了。”
此時,長武城內的李定國早已得到消息,匆忙前來迎接。
李定國跪地行禮:“參見大帥!”
張獻忠下馬,扶起李定國:“起來吧,城內情況如何?”
李定國憂心忡忡地說道:“大帥,李自成的先頭部隊已經在城外紮營,形勢危急。”
張獻忠皺起眉頭:“帶我去城牆上看看。”
眾人登上城牆,張獻忠手扶城垛,目光銳利地觀察著城外敵軍的部署。放眼望去,營寨防守嚴密,秩序井然。
李定國看著張獻忠,急切地說道:“大帥,李自成的後續大軍預計明天下午就會抵達,我們是不是可以晚上夜襲他的前鋒營寨?”
張獻忠擺擺手,示意他安靜,說道:“你看他們的營寨布防如何。”
李定國應聲看去,隻見營帳排列整齊,帳篷外更是各種拒馬壕溝,他不禁麵露愧色,忙說道:“末將疏忽大意,還請大帥見諒。”
張獻忠沒有回應他,而是望著遠方,緩緩說道:“這次我從成都來,是希望能等李自成過來再當麵和他對話,化解這不應該出現的戰爭。我們應該一致對外,先推翻明庭,以免鷸蚌相爭,讓官軍撿了便宜。再說,即便我們贏了,受苦的還是百姓。”
李定國沉思片刻,說道:“大帥心懷天下,末將佩服。但李自成此人野心勃勃,未必會聽大帥之言。”
張獻忠微微歎了口氣,說道:“無論如何,總要試一試。若是能避免一場血戰,便是百姓之福。”
孫可望走上前來,說道:“大帥,那咱們得提前做好各種準備,以防萬一。”
張獻忠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對,吩咐下去,加強城防,不可有絲毫懈怠。但切記,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舉妄動。”
眾人齊聲應道:“是,大帥!”
而在行軍中的李自成得知張獻忠親自前來長武後,立刻招來牛金星商議對策。
李自成坐在營帳中的虎皮椅上,神色凝重,說道:“牛金星,如今張獻忠帶兵來到長武,我們是否要改變策略?”
牛金星手撫下巴,低頭考慮了一下,然後抬起頭說道:“闖王,張獻忠歸順朝廷,而他手握重兵,如果不解決掉他,我們進攻河南時,他要是在後麵捅我們一刀,那就難受了。”
李自成皺起眉頭,站起身來踱步,說道:“本以為他會龜縮在成都,沒想到竟主動前來。但貿然與他開戰,隻怕也會讓我們損兵折將。”
牛金星說道:“闖王,依我之見,我們可以先派人去探探他的虛實,看看他此番前來究竟有何意圖。”
李自成停下腳步,說道:“嗯,此計可行。那派誰去合適?”
牛金星想了想,說道:“宋獻策能言善辯,心思縝密,可派他前往。”
李自成點頭道:“好,就依你所言,速叫宋獻策來。”
不一會兒,宋獻策來到營帳,行禮道:“闖王,找我何事?”
李自成說道:“張獻忠在長武,你去探探他的口風,務必小心行事。”
宋獻策拱手應道:“闖王放心,定不辱使命。”
宋獻策離開後,李自成對牛金星說道:“希望這張獻忠不要成為我們的阻礙。”
牛金星說道:“闖王不必擔憂,無論如何,我們都做好應對之策。”
李自成重新坐回虎皮椅上,目光深邃地望著帳外,心中暗自盤算著。
宋獻策帶著幾個隨從,快馬加鞭趕到了長武城。
城樓上的守軍見有人靠近,立刻警惕起來,大聲喝道:“來者何人?”
宋獻策高聲回應:“我乃李自成帳下宋獻策,特來求見張獻忠大帥,有要事相商。”
守軍不敢怠慢,趕忙前去通報。不多時,城門緩緩打開,宋獻策被引入城中。
張獻忠在營帳內接見了宋獻策,他端坐在上首,麵無表情地說道:“宋先生此來,所為何事?”
宋獻策拱了拱手,說道:“張大帥,闖王聽聞您親至長武,特派我前來問候,想與大帥共商大事。”
張獻忠冷笑一聲,說道:“共商大事?李自成如今兵強馬壯,氣勢正盛,不知這大事從何談起?”
宋獻策說道:“如今朝廷腐朽,民不聊生,闖王與大帥皆是義師,理應攜手推翻這無道的明廷。隻是如今兩軍對壘,難免有所損傷,不如化幹戈為玉帛,一同舉事。”
張獻忠眯起眼睛,說道:“說得倒是好聽,可李自成若是心懷叵測,又當如何?”
宋獻策忙道:“大帥多慮了,闖王一片赤誠,絕無惡意。”
張獻忠沉默片刻,說道:“那便請宋先生回去轉告李自成,明日午時,我在城外與他相見,當麵商談。”
宋獻策應下後,便告辭返回。
回到李自成軍中,宋獻策將張獻忠的話轉告給他。李自成沉思片刻,說道:“看來明日便是關鍵,吩咐下去,做好準備。”
第二日,午時將近,張獻忠帶著一隊親衛來到城外。李自成也帶著心腹將領前來。
兩人相見,李自成率先抱拳道:“張兄,別來無恙。”
張獻忠回禮道:“李闖王,今日一見,果然氣勢非凡。”
李自成說道:“張兄過獎了,不知張兄對當前局勢有何看法?”
張獻忠看著他,認真地說道:“明廷無道,天下大亂,你我皆為反明義士,理應合力抗敵,而非在此兵戎相見。”
李自成點了點頭,說道:“張兄所言極是,隻是不知張兄今後有何打算?”
張獻忠說道:“我隻願早日推翻明廷,還百姓一個太平天下。若闖王信得過我,你我兩軍聯手,共圖大業。”
李自成略作思考,說道:“好,那便依張兄所言,從此你我攜手共進。”
正當兩人達成共識之時,突然李自成軍中一陣騷亂,隻見一員將領縱馬而來,大聲說道:“闖王,不可輕信張獻忠,他乃是朝廷鷹犬,應當立刻將其拿下!”
局麵瞬間變得緊張起來,張獻忠臉色大變,怒喝道:“你胡說!”
李自成也是一驚,喝道:“不得無禮,我與張兄已經談妥。”
然而,那將領卻不聽勸阻,揮舞著兵器直衝張獻忠而來。一時間,雙方士兵劍拔弩張,一場衝突眼看就要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