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皇城通往朱雀門,有兩條主路,但都需要繞過“離字區”而行。一條過“兌字區”,一條過“震字區”。在朝廷禮法中規定,朝廷派出的官員南下,文官走兌字區,武官走震字區。
清晨,晉州皇城朱雀門外。
文武百官分列兩旁,紋絲不動,靜候。負責維護秩序的禮儀兵士,延伸出去數裏。浩浩蕩蕩的隊伍也早已籌備完善,等候多時。足有三千人,共計二十輛車馬,兩千鐵甲騎兵護衛。
如此大的陣仗,是因為今日,是景帝新封的“巡南使”出京南下的日子。
當剛登基不久的景帝,同一身赤紫色官服的武素鑫走出朱雀門的時候。文武百官微微抬頭,都想要看一看這一位當朝新貴。遠處的晉州百姓,人頭攢動,爭相張望,主要是看景帝。
出了皇城門,按照禮法,皇帝送臣子,隻能到這裏了。
景帝握住武素鑫的胳膊,君臣二人四目相對,報以微笑。
“此行凶險,務必小心!”
“陛下放心,就算身死,臣也定會死在將聖旨宣讀完的那一刻。”
景帝向身後招了招手,一名宮人端著托盤快步上前。托盤上,擺放著一壺酒,兩個酒杯。
曹景琰親自斟酒,一杯遞給武素鑫,自己端起另一杯。當著文武百官,晉州百姓的麵,君臣二人共飲了這杯送行酒。
喝完酒,景帝又從庚辰手中接過那把象征著皇權的寶劍,有了此劍,武素鑫就有了“先斬後奏,獨斷專行”之權。
武素鑫跪接寶劍,隨後起身,拜別皇帝,轉身而去,腳步堅定。
在景帝身後的人群中,有一宮人組成的十六人方陣。此時開始放開嗓音,高聲誦讀此次出行的“送別檄文”。
“浩浩九州,煌煌大禹。天降英才,文言素鑫。體天威之浩蕩,感帝王之決心。殿前直言,以身報國。帝感其心,降下聖旨,封為南巡,萬千百裏,宣揚帝心。聖旨在側,昭告唐楚,備兵秣馬,支援西秦,抵禦外敵,護我人民。”
武素鑫的車駕在隊伍靠後的位置,登車之後,整支隊伍開始動了起來,浩浩蕩蕩,在陣陣誦讀聲中,步步前行。
目送著隊伍完全消失在路盡頭,曹景琰這才收回目光。
看出曹景琰的滿心憂愁,身旁的霍思開口安慰道,“陛下,武巡使此行定能取得成果,更何況,司馬先生親自跟隨,陛下大可寬心。”
“原本以為登基稱帝,就可以實現朕的雄心抱負,誰成想,這一切完全超出了朕的預想。”曹景琰自嘲的笑著搖了搖頭,“看來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資格做這天下的執棋者。”
“走,回宮!”
說罷,曹景琰恢複一臉肅容,率先轉身而走。身後跟隨著左膀右臂,數十宮人護衛,再往後跟著的,是文武百官。
從晉州城出發,一路往西南而去,全程足有三千裏路程。原本從河州穿行,旅途會近一些,因旅途中要經過的並河城,那裏如今還在太子曹景風手上,存在安全隱患,所以隊伍選擇從邢州繞行。
巡南使的隊伍第一站,定在了貴州首府,大唐主城,貴州城,預計兩日內到達。隨後繼續南下,去往林州城,向南楚王宣旨。隨後駐紮在南楚林州城,督促兩大藩王執行皇帝的命令,各自籌集二十萬兵馬,趕赴西秦蒙州。
在此期間,巡南使還負有檢閱兩地兵馬軍權之責,具體行程由武素鑫自行安排。可以說,此次委派巡南使一職,是真正的實權官員。單單一個節製三州兵馬,就足以證明曹景琰此次試探兩大藩王的意圖。武素鑫更是從出發的那一刻,就抱著必死的決心。
就在曹景琰親自送巡南使武素鑫一行離開晉州城的同時,遠在河州城的“蕩寇軍”也開始行動。
溫問情從四軍之中抽調了兩千人馬,一大早就已整裝待發。在白奉先等人的送別下,離開了河州城,一路南下。後續軍隊,分為三部分。分別由任青陽率一萬金烏騎,三萬步足作為第一梯隊。薛雲風率赤火騎一萬,三萬步足,作為第二梯隊。白奉先率領剩下的奔雷騎和長虹軍在最後麵。一來作為主帥,墊後是西秦軍伍的傳統,一旦有追兵,兩萬精銳騎兵可為大部隊贏取足夠的時間。二來可以對路上的逃兵進行收攏,避免還未到鬼州,六萬步卒就跑了個幹淨。
十萬人行動,從河州到鬼州,需要穿行整個林州。沒有後勤補給,每人攜帶五日幹糧,一路不做安營紮寨。
雖然已經選擇了一條最為隱蔽的線路,但一路上關卡城池不在少數,戰鬥發生是必然的。先鋒隊的作用,就是探路,選弱避強。
他們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朝廷不願意挑起大戰,讓太子曹景風還活著的消息,弄得人盡皆知。再有就是林州也好,貴州也罷,大唐南楚兩位藩王,樂得坐山觀虎鬥,一路上不會過多為難。況且,如今巡南使已經出行,兩大藩王,更多精力還需要應對這位“不速之客”。
蕩寇軍需要做的,就是繞過一切可能會發生戰鬥的區域,以最快的速度穿過林州。等到了鬼州,哪怕南楚王反應過來,也沒用了。
不過,即使做了如此多的部署,一路謀劃。在諸葛流雲和白奉先等人的預測下,這十萬人,到了鬼州,也隻能保存七、八成。這其中,他們必須最大限度的降低四軍騎兵精銳的損失,因此,第一、二梯隊行軍,步卒在前,騎兵在後。
傍晚,用過晚膳,曹景琰在宮牆內閑逛了一會。作為一名帝王,剛剛年過二十,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少年皇帝。和曆朝曆代的皇帝必須大婚之後,才能執掌朝政不同,曹景琰並未大婚,也無任何妻妾,可以說身邊都沒有一個有過肌膚之親的女子。
在他還是北海世子的時候,北海無數豪門家族,都想將自己的女兒送到他身邊。但那時候的曹景琰,心懷遠大抱負,一心撲在學習上,無暇顧及兒女情長。如今雖已達成一半心願,登基稱帝,可九州之事,足夠他忙的焦頭爛額。這也使得曹景琰的後宮,是大禹王朝建國以來,最為冷清的一位。
但這裏並不是沒有女子。自曹景琰登基,宮中就開始為其挑選女子。或是達官顯貴,或是豪門望族,又或者容貌俊俏。在霍思的協助下,選取了二十多個適齡女子,填充後宮。一來排解皇帝的憂愁寂寞,為將來的立後做準備;二來也是希望,曹景琰盡快有了自己的子嗣,皇位更穩。
看著前方還準備朝後花園方向走的曹景琰,一直跟在身後的庚辰忍不住開口提醒。
“陛下,天色不早了,陛下還是尋一處……尋一處過夜的地方吧!”
曹景琰聽到此話,停住腳步。
感受到一絲危險氣息的庚辰,連忙單膝跪地躬身行禮,“陛下恕罪,陛下是了解臣的,這種話絕不可能是臣真心之言。陛下不管去哪,庚辰都誓將跟隨,沒有一絲怨言!”
曹景琰轉過身,原本的一臉嚴肅,在看到庚辰緊張模樣後,無奈一笑。
“是老霍那個家夥讓你提醒朕的吧。”
“陛下明察!”
曹景琰抬手扶起庚辰。
“唉,這個家夥,從朕一登基,就一直催著我廣開後宮,選妃立後,綿延子嗣。他都快成了朕的催生婆了!”
“陛下,老霍,老霍他……也是好意。”
“嗯,朕知道,隻是如今天下未定,九州不安。朕心中的理想抱負,還不知幾時才能實現。朕對這些事,真的沒有心力啊!”
“陛下,老霍還有一句話,讓我在您下不定決心時說出來。”
“嗯?這壞東西還有話讓你轉告我?”
“是,老霍讓我轉告陛下,切莫學那曹景風,到最後,連洞房都沒有入過!”
聽罷此話,曹景琰臉上陰一陣晴一陣,表情十分複雜。
過了好一會,才忍不住開口道,“這個家夥,真的有些放肆啊!”
正當此時,兩個身形猶如鬼魅,淩空而來。原本庚辰還想要出手護住曹景琰,但一想,這裏是皇城,最安全的地方。
來的二人不是別人,正是被曹景琰安排,一直負責盯控曹景風一行人的劍溟與南宮風晴。
“潤豐哥哥……”
“要叫陛下!”
南宮風晴朝著劍溟一嘟嘴,幹脆扭過頭去,不說話了。
“無妨,舉國上下,唯有風晴可以如此叫我,誰叫朕隻有這一個妹妹呢。”
南宮風晴聽了此言,頓時喜笑顏開。
“陛下,我們二人今日回來,是有要事相報!”劍溟說道。
“今日一早,河州城內的叛軍開始陸續離開,總共四批人馬,共計十餘萬人。”
“是的潤豐哥哥,原本我們想在他們第一支兩千人隊伍離開時,就回來和你說,結果還不等我們安排人回來,他們第二、三批人馬也全都出來了。其中還有那個舊太子的車駕,我一心急,就沒忍住衝了出去,想要先殺了那個舊太子。結果……”南宮風晴一臉歉意。
“曹景風沒殺成,我們帶過去的人都死了。我們二人好不容易才逃離,隱匿一旁。直到河州城中不再有軍馬出來,我們悄悄潛入河州城,發現河州城已無守軍。”
“全都撤離了?”
“是!”
“什麽方向?”
“林州方向。”
曹景風眉頭緊蹙,果然,此事又被司馬先生料準了。
“庚辰!”
“臣在!”
“北幽的二十萬人馬到哪了?”
“按照計劃,昨日就應該開拔,兩日後就可以抵達河州城。”
“傳信過去,不必去河州城了,直接轉頭去西秦。”
“是!”
“火堅軍到了沒有?”
“回陛下,三萬火堅軍,已於昨日,全部乘船抵達晉州城,如今就駐紮在玄武門外。”
曹景琰點了點頭,按照司馬先生臨行前的交代,如今,他隻需也隻能,固守四州之地,靜觀其變。
清晨,晉州皇城朱雀門外。
文武百官分列兩旁,紋絲不動,靜候。負責維護秩序的禮儀兵士,延伸出去數裏。浩浩蕩蕩的隊伍也早已籌備完善,等候多時。足有三千人,共計二十輛車馬,兩千鐵甲騎兵護衛。
如此大的陣仗,是因為今日,是景帝新封的“巡南使”出京南下的日子。
當剛登基不久的景帝,同一身赤紫色官服的武素鑫走出朱雀門的時候。文武百官微微抬頭,都想要看一看這一位當朝新貴。遠處的晉州百姓,人頭攢動,爭相張望,主要是看景帝。
出了皇城門,按照禮法,皇帝送臣子,隻能到這裏了。
景帝握住武素鑫的胳膊,君臣二人四目相對,報以微笑。
“此行凶險,務必小心!”
“陛下放心,就算身死,臣也定會死在將聖旨宣讀完的那一刻。”
景帝向身後招了招手,一名宮人端著托盤快步上前。托盤上,擺放著一壺酒,兩個酒杯。
曹景琰親自斟酒,一杯遞給武素鑫,自己端起另一杯。當著文武百官,晉州百姓的麵,君臣二人共飲了這杯送行酒。
喝完酒,景帝又從庚辰手中接過那把象征著皇權的寶劍,有了此劍,武素鑫就有了“先斬後奏,獨斷專行”之權。
武素鑫跪接寶劍,隨後起身,拜別皇帝,轉身而去,腳步堅定。
在景帝身後的人群中,有一宮人組成的十六人方陣。此時開始放開嗓音,高聲誦讀此次出行的“送別檄文”。
“浩浩九州,煌煌大禹。天降英才,文言素鑫。體天威之浩蕩,感帝王之決心。殿前直言,以身報國。帝感其心,降下聖旨,封為南巡,萬千百裏,宣揚帝心。聖旨在側,昭告唐楚,備兵秣馬,支援西秦,抵禦外敵,護我人民。”
武素鑫的車駕在隊伍靠後的位置,登車之後,整支隊伍開始動了起來,浩浩蕩蕩,在陣陣誦讀聲中,步步前行。
目送著隊伍完全消失在路盡頭,曹景琰這才收回目光。
看出曹景琰的滿心憂愁,身旁的霍思開口安慰道,“陛下,武巡使此行定能取得成果,更何況,司馬先生親自跟隨,陛下大可寬心。”
“原本以為登基稱帝,就可以實現朕的雄心抱負,誰成想,這一切完全超出了朕的預想。”曹景琰自嘲的笑著搖了搖頭,“看來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資格做這天下的執棋者。”
“走,回宮!”
說罷,曹景琰恢複一臉肅容,率先轉身而走。身後跟隨著左膀右臂,數十宮人護衛,再往後跟著的,是文武百官。
從晉州城出發,一路往西南而去,全程足有三千裏路程。原本從河州穿行,旅途會近一些,因旅途中要經過的並河城,那裏如今還在太子曹景風手上,存在安全隱患,所以隊伍選擇從邢州繞行。
巡南使的隊伍第一站,定在了貴州首府,大唐主城,貴州城,預計兩日內到達。隨後繼續南下,去往林州城,向南楚王宣旨。隨後駐紮在南楚林州城,督促兩大藩王執行皇帝的命令,各自籌集二十萬兵馬,趕赴西秦蒙州。
在此期間,巡南使還負有檢閱兩地兵馬軍權之責,具體行程由武素鑫自行安排。可以說,此次委派巡南使一職,是真正的實權官員。單單一個節製三州兵馬,就足以證明曹景琰此次試探兩大藩王的意圖。武素鑫更是從出發的那一刻,就抱著必死的決心。
就在曹景琰親自送巡南使武素鑫一行離開晉州城的同時,遠在河州城的“蕩寇軍”也開始行動。
溫問情從四軍之中抽調了兩千人馬,一大早就已整裝待發。在白奉先等人的送別下,離開了河州城,一路南下。後續軍隊,分為三部分。分別由任青陽率一萬金烏騎,三萬步足作為第一梯隊。薛雲風率赤火騎一萬,三萬步足,作為第二梯隊。白奉先率領剩下的奔雷騎和長虹軍在最後麵。一來作為主帥,墊後是西秦軍伍的傳統,一旦有追兵,兩萬精銳騎兵可為大部隊贏取足夠的時間。二來可以對路上的逃兵進行收攏,避免還未到鬼州,六萬步卒就跑了個幹淨。
十萬人行動,從河州到鬼州,需要穿行整個林州。沒有後勤補給,每人攜帶五日幹糧,一路不做安營紮寨。
雖然已經選擇了一條最為隱蔽的線路,但一路上關卡城池不在少數,戰鬥發生是必然的。先鋒隊的作用,就是探路,選弱避強。
他們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朝廷不願意挑起大戰,讓太子曹景風還活著的消息,弄得人盡皆知。再有就是林州也好,貴州也罷,大唐南楚兩位藩王,樂得坐山觀虎鬥,一路上不會過多為難。況且,如今巡南使已經出行,兩大藩王,更多精力還需要應對這位“不速之客”。
蕩寇軍需要做的,就是繞過一切可能會發生戰鬥的區域,以最快的速度穿過林州。等到了鬼州,哪怕南楚王反應過來,也沒用了。
不過,即使做了如此多的部署,一路謀劃。在諸葛流雲和白奉先等人的預測下,這十萬人,到了鬼州,也隻能保存七、八成。這其中,他們必須最大限度的降低四軍騎兵精銳的損失,因此,第一、二梯隊行軍,步卒在前,騎兵在後。
傍晚,用過晚膳,曹景琰在宮牆內閑逛了一會。作為一名帝王,剛剛年過二十,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少年皇帝。和曆朝曆代的皇帝必須大婚之後,才能執掌朝政不同,曹景琰並未大婚,也無任何妻妾,可以說身邊都沒有一個有過肌膚之親的女子。
在他還是北海世子的時候,北海無數豪門家族,都想將自己的女兒送到他身邊。但那時候的曹景琰,心懷遠大抱負,一心撲在學習上,無暇顧及兒女情長。如今雖已達成一半心願,登基稱帝,可九州之事,足夠他忙的焦頭爛額。這也使得曹景琰的後宮,是大禹王朝建國以來,最為冷清的一位。
但這裏並不是沒有女子。自曹景琰登基,宮中就開始為其挑選女子。或是達官顯貴,或是豪門望族,又或者容貌俊俏。在霍思的協助下,選取了二十多個適齡女子,填充後宮。一來排解皇帝的憂愁寂寞,為將來的立後做準備;二來也是希望,曹景琰盡快有了自己的子嗣,皇位更穩。
看著前方還準備朝後花園方向走的曹景琰,一直跟在身後的庚辰忍不住開口提醒。
“陛下,天色不早了,陛下還是尋一處……尋一處過夜的地方吧!”
曹景琰聽到此話,停住腳步。
感受到一絲危險氣息的庚辰,連忙單膝跪地躬身行禮,“陛下恕罪,陛下是了解臣的,這種話絕不可能是臣真心之言。陛下不管去哪,庚辰都誓將跟隨,沒有一絲怨言!”
曹景琰轉過身,原本的一臉嚴肅,在看到庚辰緊張模樣後,無奈一笑。
“是老霍那個家夥讓你提醒朕的吧。”
“陛下明察!”
曹景琰抬手扶起庚辰。
“唉,這個家夥,從朕一登基,就一直催著我廣開後宮,選妃立後,綿延子嗣。他都快成了朕的催生婆了!”
“陛下,老霍,老霍他……也是好意。”
“嗯,朕知道,隻是如今天下未定,九州不安。朕心中的理想抱負,還不知幾時才能實現。朕對這些事,真的沒有心力啊!”
“陛下,老霍還有一句話,讓我在您下不定決心時說出來。”
“嗯?這壞東西還有話讓你轉告我?”
“是,老霍讓我轉告陛下,切莫學那曹景風,到最後,連洞房都沒有入過!”
聽罷此話,曹景琰臉上陰一陣晴一陣,表情十分複雜。
過了好一會,才忍不住開口道,“這個家夥,真的有些放肆啊!”
正當此時,兩個身形猶如鬼魅,淩空而來。原本庚辰還想要出手護住曹景琰,但一想,這裏是皇城,最安全的地方。
來的二人不是別人,正是被曹景琰安排,一直負責盯控曹景風一行人的劍溟與南宮風晴。
“潤豐哥哥……”
“要叫陛下!”
南宮風晴朝著劍溟一嘟嘴,幹脆扭過頭去,不說話了。
“無妨,舉國上下,唯有風晴可以如此叫我,誰叫朕隻有這一個妹妹呢。”
南宮風晴聽了此言,頓時喜笑顏開。
“陛下,我們二人今日回來,是有要事相報!”劍溟說道。
“今日一早,河州城內的叛軍開始陸續離開,總共四批人馬,共計十餘萬人。”
“是的潤豐哥哥,原本我們想在他們第一支兩千人隊伍離開時,就回來和你說,結果還不等我們安排人回來,他們第二、三批人馬也全都出來了。其中還有那個舊太子的車駕,我一心急,就沒忍住衝了出去,想要先殺了那個舊太子。結果……”南宮風晴一臉歉意。
“曹景風沒殺成,我們帶過去的人都死了。我們二人好不容易才逃離,隱匿一旁。直到河州城中不再有軍馬出來,我們悄悄潛入河州城,發現河州城已無守軍。”
“全都撤離了?”
“是!”
“什麽方向?”
“林州方向。”
曹景風眉頭緊蹙,果然,此事又被司馬先生料準了。
“庚辰!”
“臣在!”
“北幽的二十萬人馬到哪了?”
“按照計劃,昨日就應該開拔,兩日後就可以抵達河州城。”
“傳信過去,不必去河州城了,直接轉頭去西秦。”
“是!”
“火堅軍到了沒有?”
“回陛下,三萬火堅軍,已於昨日,全部乘船抵達晉州城,如今就駐紮在玄武門外。”
曹景琰點了點頭,按照司馬先生臨行前的交代,如今,他隻需也隻能,固守四州之地,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