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忘卻的紀念2
記錄這旅途的大部分文字,從高一到高三畢業,用了整個成長的時間來完成它。
印象深刻的,永遠是書寫它們的時候——某個十六歲的晴朗的秋天下午,某個心緒不平的高三的晚自習,某個畢業之後的夏天的深夜——而經過了這一切,我常常不解的是,為何我們而今常常慚愧當年的種種矯情,但卻又暗地裏明白,當初身臨其境的時候,我們的體會的確是真實而切膚的。於是這隻能歸結為這樣一個冷靜的解釋,那是因為我們長大了。那是因為,好多年前如錐子一般刻在我們心底的,所謂時光斷裂的聲音,成為了永遠的回聲。
年華裏,我們失卻的是一種心情。
未曾想到,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的出生年代,成為了一個字正腔圓的集體烙印,被用作追捧和詬病的代名詞,無論我們有著多麽迥然不同的生存姿態。但是我仍然相信這些千姿百態的理想和悲哀,功名和敗落的後麵,有著本質上相同的,對世界和生命的勇敢詰問。這正是我們為何要緊緊抓住語言的權利去表達內心的最初的動機。無論是寫作者還是閱讀者,這都是光榮的事情。至少,我們有很多的孩子,願意去思考和表達,即使無論這思考和表達的方式與內容怎樣。我始終相信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殊途同歸。
所以。
因了成長本身的不完美,我希望這些如原石一般尚經不起雕琢的文字,能夠以一種最接近成長的本質的真實形式——即充滿了熱淚、過錯、遺憾、美好、希望和絕望的姿態——紀念我業已逝去的那段珍貴歲月。那些我們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長大的少年時代。那曾是,也將是屬於我們大多數孩子的一段最清澈最美好的時光,如同所有,所有——所有踏過了中學歲月,踏過了高考,踏過了命運的沼澤,在險些陷下去的時刻,被意誌和希望重新拉回到一條更值得堅持下去的路上的孩子們——所親身經曆過的那樣。
看,在這個充滿愛與被愛、傷害與被傷害的世界裏,生命對我們是吝嗇的,因為它總是讓我們失望;可是,生命又是這麽慷慨,總會在失望之後給予我們拯救。
我想,因了這生命的慷慨,我們必須尊嚴地過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們的存在。
之所以將本文集的名字命名為“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是因為這個名字對於我而言的重大意義。我非常懷念它。
這是一句暗號。我們那些彼時笑容燦爛,而今四散天涯的孩子們,永遠都會記得它。借這樣一個溫暖的名字,我隻願如此誠懇地,表達我對所有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的祝福,就像我一直被祝福的那樣……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2007-07-28
記錄這旅途的大部分文字,從高一到高三畢業,用了整個成長的時間來完成它。
印象深刻的,永遠是書寫它們的時候——某個十六歲的晴朗的秋天下午,某個心緒不平的高三的晚自習,某個畢業之後的夏天的深夜——而經過了這一切,我常常不解的是,為何我們而今常常慚愧當年的種種矯情,但卻又暗地裏明白,當初身臨其境的時候,我們的體會的確是真實而切膚的。於是這隻能歸結為這樣一個冷靜的解釋,那是因為我們長大了。那是因為,好多年前如錐子一般刻在我們心底的,所謂時光斷裂的聲音,成為了永遠的回聲。
年華裏,我們失卻的是一種心情。
未曾想到,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的出生年代,成為了一個字正腔圓的集體烙印,被用作追捧和詬病的代名詞,無論我們有著多麽迥然不同的生存姿態。但是我仍然相信這些千姿百態的理想和悲哀,功名和敗落的後麵,有著本質上相同的,對世界和生命的勇敢詰問。這正是我們為何要緊緊抓住語言的權利去表達內心的最初的動機。無論是寫作者還是閱讀者,這都是光榮的事情。至少,我們有很多的孩子,願意去思考和表達,即使無論這思考和表達的方式與內容怎樣。我始終相信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殊途同歸。
所以。
因了成長本身的不完美,我希望這些如原石一般尚經不起雕琢的文字,能夠以一種最接近成長的本質的真實形式——即充滿了熱淚、過錯、遺憾、美好、希望和絕望的姿態——紀念我業已逝去的那段珍貴歲月。那些我們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長大的少年時代。那曾是,也將是屬於我們大多數孩子的一段最清澈最美好的時光,如同所有,所有——所有踏過了中學歲月,踏過了高考,踏過了命運的沼澤,在險些陷下去的時刻,被意誌和希望重新拉回到一條更值得堅持下去的路上的孩子們——所親身經曆過的那樣。
看,在這個充滿愛與被愛、傷害與被傷害的世界裏,生命對我們是吝嗇的,因為它總是讓我們失望;可是,生命又是這麽慷慨,總會在失望之後給予我們拯救。
我想,因了這生命的慷慨,我們必須尊嚴地過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們的存在。
之所以將本文集的名字命名為“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是因為這個名字對於我而言的重大意義。我非常懷念它。
這是一句暗號。我們那些彼時笑容燦爛,而今四散天涯的孩子們,永遠都會記得它。借這樣一個溫暖的名字,我隻願如此誠懇地,表達我對所有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的祝福,就像我一直被祝福的那樣……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200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