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汽車容易,可是要控製飛行汽車卻不簡單啊。
想象一下,當飛行汽車開始量產之後,整個城市空中會出現一大堆鋼鐵飛行物,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管理體係和運行機製的話,豈不是要亂套?
張三要往東邊飛,李四要往西邊飛,王二要往南邊飛,麻子要往北邊飛……大家都在空中,遇到的時候怎麽避免相撞,徹底解決出行問題?
還有,飛行汽車在空中出現交通事故,到底怎麽解決?
大家都知道,在地上磕磕碰碰的話,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但是在空中相撞,後果肯定嚴重得多。
因此,飛行汽車技術問世之後,官方至今還在討論有關的法律法規。
茲事體大,誰也不敢大意啊!
摩領科技的汽車飛行已經研究一年多,適用的依然是核動力,可以說是業界最牛逼的存在,隻要他們官宣,估計很多研究飛行汽車的公司都要歇業。
沒辦法啊!
摩領強大得有些不講武德。
別的暫且不提,光是核動力係統這一塊,就可以秒殺所有車企。
好比現在核動力汽車,國內外幾乎沒有對手,完全是摩領科技一家獨大。好在摩領科技並不貪,逐漸放開核動力係統的供應鏈管理,對其他車企銷售核心係統。
其他車企雖然需要花大價錢購買,不過也算有了一條活路。
否則,他們隻有退市。
因為這一點,國內的車企對摩領科技感激不已,稱讚他們仁義。摩領明明可以走所有人的路,讓他們無路可走,但是卻化身供應商,為友商讓出一條生路。
當然,如此一來,摩領科技就成為核動力汽車的第一供應鏈公司,其他車企都淪為組裝公司。
這就像手機世界裏的蘋果和安卓係統,不管其他車企怎麽玩,用的核心動力都是摩領的。
有沒有其他供應商?
沒有!
因為除了摩領科技,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國家和企業掌握這項技術!
這是壟斷性的行業。
摩領這麽玩,其實也是為了鞏固核動力市場,讓大家都來眾星捧月,圍繞著核動力汽車做貢獻。
這麽做的後果,會給自己減少很多敵人,就像曾經的燃油車,應該是玩了幾百年時間,最後才被電車掀翻桌子。
不過,如今的電車也被摩領核動力汽車掀翻了桌子。
隨著銷量的迅猛增長,摩領汽車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目前已經推出二十來萬的平價產品,直接收割中低端市場。
摩領的核動能汽車,真的是減價不減質量,消費者照樣可以享受充足的核動力,還是一百年不需要充電。
如此一來,油車、電車直接被打趴,但凡有點智商的車企,都紛紛轉型,打不過就加入,變成核動力汽車組裝企業。
可以說,天下的核動力係統都是摩領科技的,隻是汽車設計和其他工藝各有不同而已,就像曾經的手機市場,大家的內在基本上都是一個方案,不同的隻是外表。
即使是外表,也有很多雷同。
所有皮尺公司,唯一不敢抄襲的是摩領汽車,最多最多借鑒某個部位,而且還要小心翼翼的,盡量不要太像。
為什麽?
怕摩領不高興啊!
萬一惹得大佬不高興,直接停止核動力係統裝置的供應,他們還不得徹底涼涼!
現在摩領汽車最低售價二十來萬,打得傳統的油車和電車紛紛低頭,根本賣不出去。即使他們虧本處理,原本二十多萬的新車隻賣個十萬八萬的,還是沒法打。
因為消費者經過觀察,發現摩領汽車的安全等級是最高的,而且眾生不需要加油或者充電,自然更傾向選擇摩領。
摩領的一家獨大,不僅表現在國內,在國外依然如此。
為了占領海外市場,李格直接讓摩領科技平價出售各種版本的摩領汽車,加上利潤和關稅,摩領汽車在國外的售價折合成華國幣,基本上也差不太遠。
如此一來,那些曾經的汽車大拿都不淡定了,但是又沒有辦法。
誰叫自己落後呢!
落後就要挨打,很正常。
打不過就加入吧。於是,很多國外車企也開始進口摩領的核動力係統。
價格嘛,幾乎是國內的兩倍!
國外車企經過很多次溝通,結果還是沒辦法改變,也隻能忍氣吞聲的簽下合同,進入核動力汽車的規則體係中。
其實,很多國家和車企都想過跟摩領掰一掰手腕,到最後都失敗了。
一輛終生不需要加油和充電,動力十足,價格又親民的汽車,誰能抵擋得住?世界上還有什麽可以替代它?
老外們想破腦袋,也找不出新的方案來。畢竟,核動力係統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產品,能夠打敗它的隻有更新的科技。
很遺憾,老外們都沒有發明出來。
論科技水平的拔尖程度,華國認第二,地球上就沒有敢認第一的。在國內,摩領認第二,也沒有人敢認第一。
但凡消息渠道不差的人都知道,摩領集團是一家官方持股企業,不僅研發出很多民用科技產品,還為國家貢獻很多軍事成果。
而其中最大的始作俑者,便是世界其他國家談之色變,而華國人談之皆豎起大拇指的李格李博士!
現在的李格,是華國無與倫比的人,身份是國士、教授、企業家、慈善家、武道者、超級網紅,他的收入已經問鼎胡潤排行榜第一,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人。
光是核動力汽車和高端芯片兩個項目,就讓李格擁有數不清的財富。
尤其是核動力汽車。
他的核動力係統,已經成為世界汽車行業的藍波灣,工廠每天給李格帶來的收入就高達幾個億!
當然,李格心裏也明白,核動力汽車並不會永遠高速增長的。因為這玩意質量太好,早晚會出現飽和的。
一輛開不壞的車,永遠不需要加油或充電,意味著不會被淘汰。
普通的人,估計一輩子都可以開一輛車,唯一需要更換的隻是外殼和輪胎、配件等,偏偏核動力又是最核心最貴的。
以上,注定核動力汽車在達到一定的市場保有量之後,會出現萎縮。
很多網友都在調侃,一車傳三代,人走車還在。
這樣優質的車,豈能長期保持銷量!
……
想象一下,當飛行汽車開始量產之後,整個城市空中會出現一大堆鋼鐵飛行物,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管理體係和運行機製的話,豈不是要亂套?
張三要往東邊飛,李四要往西邊飛,王二要往南邊飛,麻子要往北邊飛……大家都在空中,遇到的時候怎麽避免相撞,徹底解決出行問題?
還有,飛行汽車在空中出現交通事故,到底怎麽解決?
大家都知道,在地上磕磕碰碰的話,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但是在空中相撞,後果肯定嚴重得多。
因此,飛行汽車技術問世之後,官方至今還在討論有關的法律法規。
茲事體大,誰也不敢大意啊!
摩領科技的汽車飛行已經研究一年多,適用的依然是核動力,可以說是業界最牛逼的存在,隻要他們官宣,估計很多研究飛行汽車的公司都要歇業。
沒辦法啊!
摩領強大得有些不講武德。
別的暫且不提,光是核動力係統這一塊,就可以秒殺所有車企。
好比現在核動力汽車,國內外幾乎沒有對手,完全是摩領科技一家獨大。好在摩領科技並不貪,逐漸放開核動力係統的供應鏈管理,對其他車企銷售核心係統。
其他車企雖然需要花大價錢購買,不過也算有了一條活路。
否則,他們隻有退市。
因為這一點,國內的車企對摩領科技感激不已,稱讚他們仁義。摩領明明可以走所有人的路,讓他們無路可走,但是卻化身供應商,為友商讓出一條生路。
當然,如此一來,摩領科技就成為核動力汽車的第一供應鏈公司,其他車企都淪為組裝公司。
這就像手機世界裏的蘋果和安卓係統,不管其他車企怎麽玩,用的核心動力都是摩領的。
有沒有其他供應商?
沒有!
因為除了摩領科技,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國家和企業掌握這項技術!
這是壟斷性的行業。
摩領這麽玩,其實也是為了鞏固核動力市場,讓大家都來眾星捧月,圍繞著核動力汽車做貢獻。
這麽做的後果,會給自己減少很多敵人,就像曾經的燃油車,應該是玩了幾百年時間,最後才被電車掀翻桌子。
不過,如今的電車也被摩領核動力汽車掀翻了桌子。
隨著銷量的迅猛增長,摩領汽車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目前已經推出二十來萬的平價產品,直接收割中低端市場。
摩領的核動能汽車,真的是減價不減質量,消費者照樣可以享受充足的核動力,還是一百年不需要充電。
如此一來,油車、電車直接被打趴,但凡有點智商的車企,都紛紛轉型,打不過就加入,變成核動力汽車組裝企業。
可以說,天下的核動力係統都是摩領科技的,隻是汽車設計和其他工藝各有不同而已,就像曾經的手機市場,大家的內在基本上都是一個方案,不同的隻是外表。
即使是外表,也有很多雷同。
所有皮尺公司,唯一不敢抄襲的是摩領汽車,最多最多借鑒某個部位,而且還要小心翼翼的,盡量不要太像。
為什麽?
怕摩領不高興啊!
萬一惹得大佬不高興,直接停止核動力係統裝置的供應,他們還不得徹底涼涼!
現在摩領汽車最低售價二十來萬,打得傳統的油車和電車紛紛低頭,根本賣不出去。即使他們虧本處理,原本二十多萬的新車隻賣個十萬八萬的,還是沒法打。
因為消費者經過觀察,發現摩領汽車的安全等級是最高的,而且眾生不需要加油或者充電,自然更傾向選擇摩領。
摩領的一家獨大,不僅表現在國內,在國外依然如此。
為了占領海外市場,李格直接讓摩領科技平價出售各種版本的摩領汽車,加上利潤和關稅,摩領汽車在國外的售價折合成華國幣,基本上也差不太遠。
如此一來,那些曾經的汽車大拿都不淡定了,但是又沒有辦法。
誰叫自己落後呢!
落後就要挨打,很正常。
打不過就加入吧。於是,很多國外車企也開始進口摩領的核動力係統。
價格嘛,幾乎是國內的兩倍!
國外車企經過很多次溝通,結果還是沒辦法改變,也隻能忍氣吞聲的簽下合同,進入核動力汽車的規則體係中。
其實,很多國家和車企都想過跟摩領掰一掰手腕,到最後都失敗了。
一輛終生不需要加油和充電,動力十足,價格又親民的汽車,誰能抵擋得住?世界上還有什麽可以替代它?
老外們想破腦袋,也找不出新的方案來。畢竟,核動力係統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產品,能夠打敗它的隻有更新的科技。
很遺憾,老外們都沒有發明出來。
論科技水平的拔尖程度,華國認第二,地球上就沒有敢認第一的。在國內,摩領認第二,也沒有人敢認第一。
但凡消息渠道不差的人都知道,摩領集團是一家官方持股企業,不僅研發出很多民用科技產品,還為國家貢獻很多軍事成果。
而其中最大的始作俑者,便是世界其他國家談之色變,而華國人談之皆豎起大拇指的李格李博士!
現在的李格,是華國無與倫比的人,身份是國士、教授、企業家、慈善家、武道者、超級網紅,他的收入已經問鼎胡潤排行榜第一,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人。
光是核動力汽車和高端芯片兩個項目,就讓李格擁有數不清的財富。
尤其是核動力汽車。
他的核動力係統,已經成為世界汽車行業的藍波灣,工廠每天給李格帶來的收入就高達幾個億!
當然,李格心裏也明白,核動力汽車並不會永遠高速增長的。因為這玩意質量太好,早晚會出現飽和的。
一輛開不壞的車,永遠不需要加油或充電,意味著不會被淘汰。
普通的人,估計一輩子都可以開一輛車,唯一需要更換的隻是外殼和輪胎、配件等,偏偏核動力又是最核心最貴的。
以上,注定核動力汽車在達到一定的市場保有量之後,會出現萎縮。
很多網友都在調侃,一車傳三代,人走車還在。
這樣優質的車,豈能長期保持銷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