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煙台前線明澳兩方僵持對峙時,大明的朝堂迎來的巨變。
崇禎已經上位兩個多月了,基本鞏固了他的權力,他現在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中興大明了。
他今年才16歲,還很年輕,如果他在澳宋的話,現在他也許是一個剛從職業初中畢業的並且剛成年的年輕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
但是他叫朱由檢,他走上的不是工作崗位而是登上了大明的帝位,他沒有受過係統的帝王教育,統治帝國靠的就是一腔熱血而已。
崇禎這個憤世嫉俗的年輕人是一個愛國者,但不是一個好的統治者,他總是太情緒化,總是把黑白分的太清,總是太過一廂情願,對於清流文臣太過偏信。
這些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隻是微不足道且普遍的缺點罷了,但要是出現在一個帝國的統治者身上就成了天大的缺陷。
除了性格上的缺陷,他對於如何治理一個大帝國也是一竅不通,沒人去教他也沒人敢去教他如何去治理一個江河日下的封建大帝國,這導致他隻能不斷試錯,不斷的跌倒再不斷的爬起來,但是此時的大明已經不起他的試錯了。
他隻能是做多錯多,不管他幹什麽似乎都是錯的,直到這個老大帝國在他的“勤政”下徹底土崩瓦解。
就在今天上朝時有人向年輕的崇禎皇帝建議,除掉魏忠賢這個帝國“毒瘤”,崇禎同意了,他對於魏忠賢並無好感甚至很討厭。
這種討厭來自兩個方麵,一方麵他還是信王時總聽到京中文人墨客們私下聲討魏忠賢種種罪狀,另一方麵他覺得自己哥哥的早逝魏忠賢要負主要責任。
如果是這些他最多把魏忠賢趕出宮去而已,畢竟天啟死前向他保過魏忠賢的命,可是崇禎必須違約了。
崇禎直到正式上台他才知道大明的情況已經有多麽糟糕,首先他要麵對的就是財政危機,為了錢他必須拿魏忠賢開刀。
大明朝的稅收體係本來就存在巨大的問題,士紳優待的政策導致一直收不上來稅,此時大明朝廷一年的歲入甚至隻能和澳宋相當,而王朝末年內憂外患用錢的地方又多。
在如此坑爹的稅收體係下,大明財政年年赤字,防備後金的軍事開支、正常的行政開支、時不時賑濟災民的開支等等都是錢而且不是小錢。
他不知道這個看似非常正確的決策,卻是明末正式崩潰的開始,他自己親手清理了天啟留給他的正治遺產,至此之後在朝堂之上再無人能製衡東林黨,大明的吏治徹底崩壞。
得到皇帝的命令,廠衛們開始行動,他們忠誠的執行了對閹黨和魏忠賢本人的清算,一時之間整個京城都掀起了正治風暴,而東林黨趁著這個清算閹黨的機會,增加打擊麵打擊政敵,大搞擴大化清除異己。
正在前線的曹文詔得到了一個壞消息,一直對他支持有加的李精白被錦衣衛以其是閹黨成員的理由抓走回京了,這意味著他的大軍少一強援,沒了李精白這個山東官場的第一人支持,自己這仗打起來的難度可能還會增加。
而盧象升則非常高興,他早就看不慣李精白那個老烏龜了,這個老烏龜害怕危險說什麽也不讓自己把臬司衙門的兵調走,說什麽:“這是山東最後的兵力必須要保護青州的安全。”
在盧象升看來這就是李精白杞人憂天而已,雖然山東亂成了一鍋粥,但是他不信除了澳宋賊人,還有人敢來進攻青州,青州可是山東首府,高城深池那夥盜匪能進攻,敢進攻?
這下沒了李精白的阻止自己可以領著臬司衙門的兵丁去前線支援曹將軍,一起去對抗澳宋賊人了。
盧象升雖然是個文官卻一直以漢唐文人為榜樣,想出將入相,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上馬平敵寇。
大明朝堂的事先告一段落,讓我們來看看後金這邊的情況。
皇太極上半年征寧錦在袁崇煥等將領帶領明軍拚死抵抗下以失敗而告終,但皇太極沒有氣餒,他知道對於大明這種巨無霸隻能徐徐圖之,不可鯨吞。
此時的皇太極還想不到大明後來會那麽拉胯,所以皇太極現在並不覺得後金可以入主中原,畢竟兩者的體量相差太大了。
現在有一件棘手的事擺在他的案頭,海寇入侵,他從寧錦前線回來以後就有人向他上報了遼東有海外巨寇入侵的消息。
而且這夥巨寇已經在遼東建立了堅城,最後他的決定也和天啟一樣,一定要把這夥海寇剿滅。
當女真人發現自己的稅收隊伍失蹤後,就派大量人員來搜索失蹤的稅收隊伍,最後大連棱堡還是被女真人發現了。
遼東的位置對於後金來說非常關鍵,它位於後金的後花園離盛京又近,而且遼東半島到盛京的路上一無堅城,二無大軍,要是澳宋人冷不丁給後金來個黑虎掏心可不得了。
皇太極覺得不僅要剿,而且自己要親領大軍去剿,本來自己手下的八旗健兒們本就不擅攻城,而遼東方麵又回報那海寇的城池不同於大明的城池,長的頗為古怪,但是防禦能力極好,光是去試探城防就折損不少人手。
於是剛打完寧錦之戰的皇太極又開始張羅親征海寇。
注:
這裏要給崇禎辟個謠,關於網上流傳的關於崇禎裁撤廠衛讓自己變成“聾瞎”的事,純屬謠言,相反他還會利用廠衛,沒有廠衛袁崇煥那樣的大將怎麽可能說殺就殺,雖然崇禎很菜但是他的智商絕對沒問題。
崇禎已經上位兩個多月了,基本鞏固了他的權力,他現在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中興大明了。
他今年才16歲,還很年輕,如果他在澳宋的話,現在他也許是一個剛從職業初中畢業的並且剛成年的年輕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
但是他叫朱由檢,他走上的不是工作崗位而是登上了大明的帝位,他沒有受過係統的帝王教育,統治帝國靠的就是一腔熱血而已。
崇禎這個憤世嫉俗的年輕人是一個愛國者,但不是一個好的統治者,他總是太情緒化,總是把黑白分的太清,總是太過一廂情願,對於清流文臣太過偏信。
這些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隻是微不足道且普遍的缺點罷了,但要是出現在一個帝國的統治者身上就成了天大的缺陷。
除了性格上的缺陷,他對於如何治理一個大帝國也是一竅不通,沒人去教他也沒人敢去教他如何去治理一個江河日下的封建大帝國,這導致他隻能不斷試錯,不斷的跌倒再不斷的爬起來,但是此時的大明已經不起他的試錯了。
他隻能是做多錯多,不管他幹什麽似乎都是錯的,直到這個老大帝國在他的“勤政”下徹底土崩瓦解。
就在今天上朝時有人向年輕的崇禎皇帝建議,除掉魏忠賢這個帝國“毒瘤”,崇禎同意了,他對於魏忠賢並無好感甚至很討厭。
這種討厭來自兩個方麵,一方麵他還是信王時總聽到京中文人墨客們私下聲討魏忠賢種種罪狀,另一方麵他覺得自己哥哥的早逝魏忠賢要負主要責任。
如果是這些他最多把魏忠賢趕出宮去而已,畢竟天啟死前向他保過魏忠賢的命,可是崇禎必須違約了。
崇禎直到正式上台他才知道大明的情況已經有多麽糟糕,首先他要麵對的就是財政危機,為了錢他必須拿魏忠賢開刀。
大明朝的稅收體係本來就存在巨大的問題,士紳優待的政策導致一直收不上來稅,此時大明朝廷一年的歲入甚至隻能和澳宋相當,而王朝末年內憂外患用錢的地方又多。
在如此坑爹的稅收體係下,大明財政年年赤字,防備後金的軍事開支、正常的行政開支、時不時賑濟災民的開支等等都是錢而且不是小錢。
他不知道這個看似非常正確的決策,卻是明末正式崩潰的開始,他自己親手清理了天啟留給他的正治遺產,至此之後在朝堂之上再無人能製衡東林黨,大明的吏治徹底崩壞。
得到皇帝的命令,廠衛們開始行動,他們忠誠的執行了對閹黨和魏忠賢本人的清算,一時之間整個京城都掀起了正治風暴,而東林黨趁著這個清算閹黨的機會,增加打擊麵打擊政敵,大搞擴大化清除異己。
正在前線的曹文詔得到了一個壞消息,一直對他支持有加的李精白被錦衣衛以其是閹黨成員的理由抓走回京了,這意味著他的大軍少一強援,沒了李精白這個山東官場的第一人支持,自己這仗打起來的難度可能還會增加。
而盧象升則非常高興,他早就看不慣李精白那個老烏龜了,這個老烏龜害怕危險說什麽也不讓自己把臬司衙門的兵調走,說什麽:“這是山東最後的兵力必須要保護青州的安全。”
在盧象升看來這就是李精白杞人憂天而已,雖然山東亂成了一鍋粥,但是他不信除了澳宋賊人,還有人敢來進攻青州,青州可是山東首府,高城深池那夥盜匪能進攻,敢進攻?
這下沒了李精白的阻止自己可以領著臬司衙門的兵丁去前線支援曹將軍,一起去對抗澳宋賊人了。
盧象升雖然是個文官卻一直以漢唐文人為榜樣,想出將入相,文能治國安天下,武能上馬平敵寇。
大明朝堂的事先告一段落,讓我們來看看後金這邊的情況。
皇太極上半年征寧錦在袁崇煥等將領帶領明軍拚死抵抗下以失敗而告終,但皇太極沒有氣餒,他知道對於大明這種巨無霸隻能徐徐圖之,不可鯨吞。
此時的皇太極還想不到大明後來會那麽拉胯,所以皇太極現在並不覺得後金可以入主中原,畢竟兩者的體量相差太大了。
現在有一件棘手的事擺在他的案頭,海寇入侵,他從寧錦前線回來以後就有人向他上報了遼東有海外巨寇入侵的消息。
而且這夥巨寇已經在遼東建立了堅城,最後他的決定也和天啟一樣,一定要把這夥海寇剿滅。
當女真人發現自己的稅收隊伍失蹤後,就派大量人員來搜索失蹤的稅收隊伍,最後大連棱堡還是被女真人發現了。
遼東的位置對於後金來說非常關鍵,它位於後金的後花園離盛京又近,而且遼東半島到盛京的路上一無堅城,二無大軍,要是澳宋人冷不丁給後金來個黑虎掏心可不得了。
皇太極覺得不僅要剿,而且自己要親領大軍去剿,本來自己手下的八旗健兒們本就不擅攻城,而遼東方麵又回報那海寇的城池不同於大明的城池,長的頗為古怪,但是防禦能力極好,光是去試探城防就折損不少人手。
於是剛打完寧錦之戰的皇太極又開始張羅親征海寇。
注:
這裏要給崇禎辟個謠,關於網上流傳的關於崇禎裁撤廠衛讓自己變成“聾瞎”的事,純屬謠言,相反他還會利用廠衛,沒有廠衛袁崇煥那樣的大將怎麽可能說殺就殺,雖然崇禎很菜但是他的智商絕對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