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曆1628年,9月。
大連之戰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了,這場戰役的影響巨大,隨著後金戰敗的消息傳到盛京,滿城的王公貴族,後妃女眷全都慌了神。
現在皇太極帶著後金主力在九邊和大明打著仗,盛京周圍的防禦空虛,要是澳宋人直接來個黑虎掏心拿下盛京和大明來個前後夾擊,後金就可以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
一堆留守盛京的官員和族老跳出來說要遷都,他們想遷都的理由很簡單:“我們女真人本就是在白山黑水間遊獵的民族,靠的是弓馬騎射,何必在此死守。”
最後還是大玉兒一個女流之輩站出來穩定了人心,拒絕其他人遷都的提議,還對那些妄圖遷都的所謂族老們進行了嗬斥。
罵他們越老越怕死,連澳宋人的毛都沒看見就嚇的半死。
當前線的皇太極得知自己的親兒子可能沒了時,他沒有過多悲傷,隻有對於目前的戰局感到憂愁。
前有大明,後有澳宋,搞他的進退兩難,直接退的話今年又打不到草穀搞不好要餓死不少人。
白山黑水鍛煉出了強大的女真戰士,但也是女真人最大的敵人,一到冬天大雪來臨,如詩畫般美麗的風景背後是一條條女真人的生命隨著寒風逝去。
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從努爾哈赤統一女真諸部開始,女真人就要冒著殺頭的危險反抗明廷,想要入關去到南邊暖和的地方生活。
他們這些關外的“奴隸”和“蠻子”必須要和大明人拚命,搶奪糧食、布匹、食鹽等等生活物資,如果可以還要搶奪適合生存的土地。
可是要是不撤軍的話盛京又會有危險,豪格的戰敗已經說明澳宋人不僅火器犀利守城厲害,就算野戰也強大無比。
一千女真騎兵加一萬五千漢軍,最後隻回來了不到三百騎,而漢軍則全軍覆沒,皇太極從這個結果中感到了恐懼。
自從他父親努爾哈赤起兵造反以來,女真人從來沒有一次性損失超過500人以上的精銳騎兵。
而這次據戰敗撤退回來的殘兵報告,澳宋人似乎非常輕鬆就把他們打敗了,一千騎兵連人家的陣型都沒衝開就損失了一小半。
聽到這些戰報再回想之前大連城下的槍炮聲,皇太極覺得時代好像變了,似乎靠弓馬統治戰場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其實這是皇太極的錯覺,不是女真太拉胯,而是澳宋人開了掛,在東亞這一片不算澳宋人的話,後金的八旗騎兵是絕對的戰場t0居於統治地位。
最後皇太極決定撤兵,“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看見皇太極撤兵對麵的明軍一臉懵逼,怎麽走了?難道去別的關口了嗎?
就在盛京城“一日三驚”時,俞化龍並沒有想要去打盛京城的意思,而是留下一千澳協軍就帶著俘虜班師回朝了。
有了這一千澳協軍的加入,大連棱堡下次再被圍就能有預備隊輪換了,不用像這次一樣打的這麽辛苦。
俞化龍不是沒有想過乘勝追擊,隻是自己手裏的兵力確實不足,皇太極不知道他有多少人,他這個總督還不知道嗎?
要是他有亞空間技術能直接傳送到盛京城下,那麽他一定會拿下盛京,可以說隻要澳宋想,以澳宋目前的攻城技術就沒有澳宋人攻不下來的城,包括此時的各種棱堡。
可是俞化龍知道自己的軍隊極其依賴後勤,在海邊打遊擊還沒問題,一去內陸圍城就壞了,失去了便利的海運,後勤全部要騾馬來運輸。
而且運輸線一拉長,就憑借俞化龍手裏這點兵連後勤線都守不住,而女真人又以騎兵見長,機動快。
隻要他們不想和澳宋決戰,澳宋人的兩條腿跑斷了也追不上別人,就算女真人和澳宋人正麵決戰,澳宋人也打不贏,到了後金腹地,人家的騎兵比你的步兵還多,分分鍾衝爛你的步兵方陣。
何況人家女真人也不用和澳宋人正麵打架,隻要襲擾澳宋人的補給線就行了,沒了補給的澳宋人拿頭去和人家的騎兵拚?
不過這些戰略上的事就不歸王十六考慮了,他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接收移民,從大戰之後,陸續就有遼東的漢人來投奔澳宋人。
這些漢人本來都是大明治下的大明百姓,結果明廷丟了遼東,他們就稀裏糊塗的成了他們之前看不起的“韃子”的包衣,成了任由韃子奴役的牛馬。
有些漢人趁著女真人沒反應過來通過海路逃回大明,但是大多數遼東漢人都被女真人留在了遼東,當了後金百姓。
他們幫女真人放牧,幫女真人種糧,給女真人納稅,但是努爾哈赤這個大老粗不知是出於鞏固統治還是為報仇拿百姓出氣的目的,多次派兵圖圖遼東漢人。
直到皇太極繼位這種情況才算緩解,不得不說皇太極的水平比努爾哈赤高多了,要是沒有皇太極,滿清後麵入關可沒有那麽順利。
百萬遼東漢人在努爾哈赤的粗暴統治下死傷無數早就怨氣滿滿了,要不是害怕女真人強悍的戰鬥力和鐵血的鎮壓手段,遼東早就反了。
這不澳宋一打過來這些漢民立馬就來投奔,而且為了讓更多漢民能來投奔,俞化龍走之前釋放了一些遼東本地戰俘,給他們發了一些錢糧讓他們回鄉宣傳澳宋人的“德政”。
到時候這些戰俘能帶回來多少漢民俞化龍就給他們按人頭發多少獎勵,絕不賒欠。
同時俞化龍雖然不敢帶兵去內陸,但是他走之前帶著兵馬把整個遼東的半島地區都清洗了一遍,凡是女真人全部抓走送到遠東殖民地的各個地區當苦力。
就這樣女真人在整個後世的大連地區和部分營口地區的統治全部崩潰,沒有人再去約束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了。
這些地方的漢民趁著澳宋的暫時占領紛紛收拾好行李跟隨澳宋人去往大連港。
這波人粗略估算至少有十多萬,目前沒那麽多船送他們去後方,同時後方的中轉站也一次性收留不了這麽多移民。
於是這些移民必須先就地安置,這個讓王十六有些犯難了,他一直都是當兵吃糧的人,而且文化水平也不高隻是粗通文墨,讓他帶兵打仗沒問題,幹這些文官的活就點難為人了。
俞化龍也知道王十六沒有那個水平,他留了幾個總督府的文員給王十六幫他管理這些移民。
由於這些移民都想脫離後金的魔掌,所以基本沒人鬧事,還真讓王十六帶著一幫兵和幾個文員給管理起來了。
這些移民先安排他們伐木建造房屋,馬上就是冬天了,沒有房子可是要凍死人的。
至於吃的不用擔心,全部由澳宋人買單,澳宋人在產糧大區山東打了一個府的地主,現在遠東殖民地不缺糧食,而且大馬哈魚汛要開始了。
大連之戰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了,這場戰役的影響巨大,隨著後金戰敗的消息傳到盛京,滿城的王公貴族,後妃女眷全都慌了神。
現在皇太極帶著後金主力在九邊和大明打著仗,盛京周圍的防禦空虛,要是澳宋人直接來個黑虎掏心拿下盛京和大明來個前後夾擊,後金就可以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
一堆留守盛京的官員和族老跳出來說要遷都,他們想遷都的理由很簡單:“我們女真人本就是在白山黑水間遊獵的民族,靠的是弓馬騎射,何必在此死守。”
最後還是大玉兒一個女流之輩站出來穩定了人心,拒絕其他人遷都的提議,還對那些妄圖遷都的所謂族老們進行了嗬斥。
罵他們越老越怕死,連澳宋人的毛都沒看見就嚇的半死。
當前線的皇太極得知自己的親兒子可能沒了時,他沒有過多悲傷,隻有對於目前的戰局感到憂愁。
前有大明,後有澳宋,搞他的進退兩難,直接退的話今年又打不到草穀搞不好要餓死不少人。
白山黑水鍛煉出了強大的女真戰士,但也是女真人最大的敵人,一到冬天大雪來臨,如詩畫般美麗的風景背後是一條條女真人的生命隨著寒風逝去。
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從努爾哈赤統一女真諸部開始,女真人就要冒著殺頭的危險反抗明廷,想要入關去到南邊暖和的地方生活。
他們這些關外的“奴隸”和“蠻子”必須要和大明人拚命,搶奪糧食、布匹、食鹽等等生活物資,如果可以還要搶奪適合生存的土地。
可是要是不撤軍的話盛京又會有危險,豪格的戰敗已經說明澳宋人不僅火器犀利守城厲害,就算野戰也強大無比。
一千女真騎兵加一萬五千漢軍,最後隻回來了不到三百騎,而漢軍則全軍覆沒,皇太極從這個結果中感到了恐懼。
自從他父親努爾哈赤起兵造反以來,女真人從來沒有一次性損失超過500人以上的精銳騎兵。
而這次據戰敗撤退回來的殘兵報告,澳宋人似乎非常輕鬆就把他們打敗了,一千騎兵連人家的陣型都沒衝開就損失了一小半。
聽到這些戰報再回想之前大連城下的槍炮聲,皇太極覺得時代好像變了,似乎靠弓馬統治戰場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其實這是皇太極的錯覺,不是女真太拉胯,而是澳宋人開了掛,在東亞這一片不算澳宋人的話,後金的八旗騎兵是絕對的戰場t0居於統治地位。
最後皇太極決定撤兵,“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看見皇太極撤兵對麵的明軍一臉懵逼,怎麽走了?難道去別的關口了嗎?
就在盛京城“一日三驚”時,俞化龍並沒有想要去打盛京城的意思,而是留下一千澳協軍就帶著俘虜班師回朝了。
有了這一千澳協軍的加入,大連棱堡下次再被圍就能有預備隊輪換了,不用像這次一樣打的這麽辛苦。
俞化龍不是沒有想過乘勝追擊,隻是自己手裏的兵力確實不足,皇太極不知道他有多少人,他這個總督還不知道嗎?
要是他有亞空間技術能直接傳送到盛京城下,那麽他一定會拿下盛京,可以說隻要澳宋想,以澳宋目前的攻城技術就沒有澳宋人攻不下來的城,包括此時的各種棱堡。
可是俞化龍知道自己的軍隊極其依賴後勤,在海邊打遊擊還沒問題,一去內陸圍城就壞了,失去了便利的海運,後勤全部要騾馬來運輸。
而且運輸線一拉長,就憑借俞化龍手裏這點兵連後勤線都守不住,而女真人又以騎兵見長,機動快。
隻要他們不想和澳宋決戰,澳宋人的兩條腿跑斷了也追不上別人,就算女真人和澳宋人正麵決戰,澳宋人也打不贏,到了後金腹地,人家的騎兵比你的步兵還多,分分鍾衝爛你的步兵方陣。
何況人家女真人也不用和澳宋人正麵打架,隻要襲擾澳宋人的補給線就行了,沒了補給的澳宋人拿頭去和人家的騎兵拚?
不過這些戰略上的事就不歸王十六考慮了,他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接收移民,從大戰之後,陸續就有遼東的漢人來投奔澳宋人。
這些漢人本來都是大明治下的大明百姓,結果明廷丟了遼東,他們就稀裏糊塗的成了他們之前看不起的“韃子”的包衣,成了任由韃子奴役的牛馬。
有些漢人趁著女真人沒反應過來通過海路逃回大明,但是大多數遼東漢人都被女真人留在了遼東,當了後金百姓。
他們幫女真人放牧,幫女真人種糧,給女真人納稅,但是努爾哈赤這個大老粗不知是出於鞏固統治還是為報仇拿百姓出氣的目的,多次派兵圖圖遼東漢人。
直到皇太極繼位這種情況才算緩解,不得不說皇太極的水平比努爾哈赤高多了,要是沒有皇太極,滿清後麵入關可沒有那麽順利。
百萬遼東漢人在努爾哈赤的粗暴統治下死傷無數早就怨氣滿滿了,要不是害怕女真人強悍的戰鬥力和鐵血的鎮壓手段,遼東早就反了。
這不澳宋一打過來這些漢民立馬就來投奔,而且為了讓更多漢民能來投奔,俞化龍走之前釋放了一些遼東本地戰俘,給他們發了一些錢糧讓他們回鄉宣傳澳宋人的“德政”。
到時候這些戰俘能帶回來多少漢民俞化龍就給他們按人頭發多少獎勵,絕不賒欠。
同時俞化龍雖然不敢帶兵去內陸,但是他走之前帶著兵馬把整個遼東的半島地區都清洗了一遍,凡是女真人全部抓走送到遠東殖民地的各個地區當苦力。
就這樣女真人在整個後世的大連地區和部分營口地區的統治全部崩潰,沒有人再去約束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了。
這些地方的漢民趁著澳宋的暫時占領紛紛收拾好行李跟隨澳宋人去往大連港。
這波人粗略估算至少有十多萬,目前沒那麽多船送他們去後方,同時後方的中轉站也一次性收留不了這麽多移民。
於是這些移民必須先就地安置,這個讓王十六有些犯難了,他一直都是當兵吃糧的人,而且文化水平也不高隻是粗通文墨,讓他帶兵打仗沒問題,幹這些文官的活就點難為人了。
俞化龍也知道王十六沒有那個水平,他留了幾個總督府的文員給王十六幫他管理這些移民。
由於這些移民都想脫離後金的魔掌,所以基本沒人鬧事,還真讓王十六帶著一幫兵和幾個文員給管理起來了。
這些移民先安排他們伐木建造房屋,馬上就是冬天了,沒有房子可是要凍死人的。
至於吃的不用擔心,全部由澳宋人買單,澳宋人在產糧大區山東打了一個府的地主,現在遠東殖民地不缺糧食,而且大馬哈魚汛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