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隻要我爹開心就好
宋大人,是否要以身相許 作者:煮流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紀家新宅不僅蓋的寬敞,而且房間眾多。紀暖獨自居住在最裏麵的院子,如今,喜鵲與遠歌也被安排在她的院子中同住。
喜鵲見紀暖回來了,連忙迎上來問:“小姐已經見過老爺夫人了?”
紀暖問:“見過了。你們都收拾好了嗎?遠歌怎麽樣?”
喜鵲笑著回道:“小姐放心,都收拾妥當了,遠歌在房間看書呢。”
“我回房間取些東西,你去叫上遠歌,我帶你們去見我爹娘。”紀暖吩咐道。
“好的,小姐。”喜鵲應聲答道。
她已經與紀暖相處了幾天,知道紀暖並不是那種故意刁難人的主子,現在麵對紀暖時也比較放鬆,不再那麽拘謹。
紀暖回到房間,轉了一圈後把空間裏之前給家人準備的禮物拿了出來。
喜鵲和遠歌早已在門口等著,見紀暖出來,便接過她手上的幾個匣子,跟在她身後,一起去往花廳。
此時,銀豆兒已經睡醒了,正坐在紀母懷裏,津津有味的吃著糕點。
紀暖微笑著向紀父紀母介紹:“爹娘,這是喜鵲和遠歌。”
喜鵲將匣子放在桌上,然後跪倒在地,恭敬地向紀父紀母行禮:“喜鵲拜見老爺、夫人。”
“哎喲,快起來快起來!”紀母被這突如其來的行禮嚇了一跳,連忙抱著懷裏的孩子站了起來。
紀暖扶起喜鵲,說:“你也看到了,我們就是普通農家,沒那麽多規矩,你不用動不動就下跪的,隻要安安分分做好事情就行了。”
一旁的遠歌見姐姐不在,有些不知所措,他看著紀暖,小心翼翼地問道:“小姐,那遠歌應該做什麽?”
紀暖俯下身,溫和地對遠歌說:“遠歌,你看到家裏的兩個弟弟了嗎?你平時就陪著他們玩,有空的時候就教教他們讀書識字,好嗎?”她知道遠歌是會認一些字的,曲香晴平時有教他《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啟蒙讀物。
遠歌聞言,眼睛一亮,點頭笑起來,“嗯嗯,遠歌一定會把認識的字都教給弟弟們的。”
“遠歌真乖。”紀暖滿意地摸摸他的小腦袋,然後轉身將桌上的一個匣子打開,“爹娘,看看我給你們帶了什麽好東西。”
“我的乖乖誒,這得花多少銀子啊?不行不行,我有些暈。”紀父看著匣子裏擺放的發冠、玉佩、扳指,眼裏都是驚喜,扶了扶額頭,伸手想摸又不敢,生怕碰壞了這些精致的物件。
紀暖將匣子輕輕推到他麵前,笑著說:“爹,這是給你的禮物。別管花了多少銀子,隻要我爹開心就好。你隻管做個富貴老爺,享享清福。”
紀父被閨女的話哄得合不攏嘴,臉上的笑容比花兒還燦爛,“開心開心,爹這輩子有閨女這麽孝順,最開心不過了。”說著,他小心翼翼地拿起匣子中的玉佩,細細觀賞,眼中滿是喜愛。
紀暖又打開一個匣子,推到紀母麵前,“娘,你看看這些,喜歡不喜歡?金的、銀的、翡翠的,你盡管往頭上戴,保證讓你光彩照人。”
紀母拿出一支牡丹金釵,愛不釋手的左右翻看,“哎喲,這金釵做的真精致啊!這要是戴在頭上,還真成了富貴老夫人了。”
“娘,我給你戴上,讓我爹也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像富貴老夫人。”紀暖笑著接過金釵輕輕插在紀母頭上。
紀母戴好金釵後,打趣地問紀父:“怎麽樣?看起來跟我合適嗎?會不會像是做飯的老婆子偷戴了富家夫人的首飾?”說完,她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紀暖在一旁好笑的勸道:“娘,新做的衣服不要舍不得拿出來穿,我還買了不少好衣料呢。你不穿給人看,放著多可惜啊。你把那好衣裳一穿,金釵銀環的這麽一戴,走出去誰不說你就是富貴人家的夫人?”
紀父也附和著說:“是啊,聽閨女的。不然出門別人該說咱們家孩子不孝順了,賺了錢還讓爹娘穿得這麽寒酸。”
紀暖向紀父豎起大拇指,讚許道:“爹說的在理!”
紀暖打開最後一個匣子,“這是給咱家兩顆小豆豆準備的。”
說著,紀暖從匣子裏拿出兩個精致的金項圈,分別給兩個孩子戴上,一邊戴一邊笑著說:“來,大的給金豆兒,小的給銀豆。”
“謝謝姑姑,金豆兒喜歡!”金豆摸著脖子上的金項圈,小臉蛋上洋溢著大大的笑容。
銀豆兒也低頭看著垂到胸口的金項圈,跟著說:“銀豆兒也喜歡,謝謝嘟嘟!”他的小手指輕輕摸著金項圈,小眼神裏都是好奇。
遠歌看著兩個弟弟都有禮物,開心的樣子讓他也羨慕不已。他眨巴著大眼睛,看著紀暖,心中充滿了期待。
紀暖也注意到遠歌的眼神,從懷裏又掏出一個金項圈,戴在遠歌的脖子上,“這是給你的見麵禮,上麵還有你的名字呢,你看喜歡嗎?”這個金項圈是紀暖從曹家抄家的那堆東西裏找出來的,她覺得這應該是遠歌母親留給他的。
遠歌看著脖子上的金項圈,眼中閃爍著驚喜的光芒。他抬頭看著紀暖,認真地說:“謝謝小姐,我很喜歡。”
紀暖笑著說:“那過去和弟弟們一起玩吧。”
“嗯。”遠歌輕輕點頭,然後主動走過去找金豆兒說話,兩個孩子很快就玩在了一起。
紀暖看著喜鵲,從袖子裏拿出一支精致的銀簪,輕輕插在她的頭上,“上次太匆忙,沒來得及給你見麵禮,這次補給你。”
喜鵲摸著頭上剛插上的銀簪,歡喜道謝:“謝謝小姐!這支簪子真漂亮。”
“你今天先習慣習慣家裏,明天跟我去府城牙行,幫我再挑幾個人回來。”紀暖對喜鵲說道。
她記得曲香晴曾經說過,喜鵲是曲氏給她培養的大丫鬟,不僅認字,還會一些記賬的本事。紀暖想之後再好好培養培養,喜鵲也能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好的,小姐。”紀薇乖巧地應道。
喜鵲見紀暖回來了,連忙迎上來問:“小姐已經見過老爺夫人了?”
紀暖問:“見過了。你們都收拾好了嗎?遠歌怎麽樣?”
喜鵲笑著回道:“小姐放心,都收拾妥當了,遠歌在房間看書呢。”
“我回房間取些東西,你去叫上遠歌,我帶你們去見我爹娘。”紀暖吩咐道。
“好的,小姐。”喜鵲應聲答道。
她已經與紀暖相處了幾天,知道紀暖並不是那種故意刁難人的主子,現在麵對紀暖時也比較放鬆,不再那麽拘謹。
紀暖回到房間,轉了一圈後把空間裏之前給家人準備的禮物拿了出來。
喜鵲和遠歌早已在門口等著,見紀暖出來,便接過她手上的幾個匣子,跟在她身後,一起去往花廳。
此時,銀豆兒已經睡醒了,正坐在紀母懷裏,津津有味的吃著糕點。
紀暖微笑著向紀父紀母介紹:“爹娘,這是喜鵲和遠歌。”
喜鵲將匣子放在桌上,然後跪倒在地,恭敬地向紀父紀母行禮:“喜鵲拜見老爺、夫人。”
“哎喲,快起來快起來!”紀母被這突如其來的行禮嚇了一跳,連忙抱著懷裏的孩子站了起來。
紀暖扶起喜鵲,說:“你也看到了,我們就是普通農家,沒那麽多規矩,你不用動不動就下跪的,隻要安安分分做好事情就行了。”
一旁的遠歌見姐姐不在,有些不知所措,他看著紀暖,小心翼翼地問道:“小姐,那遠歌應該做什麽?”
紀暖俯下身,溫和地對遠歌說:“遠歌,你看到家裏的兩個弟弟了嗎?你平時就陪著他們玩,有空的時候就教教他們讀書識字,好嗎?”她知道遠歌是會認一些字的,曲香晴平時有教他《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啟蒙讀物。
遠歌聞言,眼睛一亮,點頭笑起來,“嗯嗯,遠歌一定會把認識的字都教給弟弟們的。”
“遠歌真乖。”紀暖滿意地摸摸他的小腦袋,然後轉身將桌上的一個匣子打開,“爹娘,看看我給你們帶了什麽好東西。”
“我的乖乖誒,這得花多少銀子啊?不行不行,我有些暈。”紀父看著匣子裏擺放的發冠、玉佩、扳指,眼裏都是驚喜,扶了扶額頭,伸手想摸又不敢,生怕碰壞了這些精致的物件。
紀暖將匣子輕輕推到他麵前,笑著說:“爹,這是給你的禮物。別管花了多少銀子,隻要我爹開心就好。你隻管做個富貴老爺,享享清福。”
紀父被閨女的話哄得合不攏嘴,臉上的笑容比花兒還燦爛,“開心開心,爹這輩子有閨女這麽孝順,最開心不過了。”說著,他小心翼翼地拿起匣子中的玉佩,細細觀賞,眼中滿是喜愛。
紀暖又打開一個匣子,推到紀母麵前,“娘,你看看這些,喜歡不喜歡?金的、銀的、翡翠的,你盡管往頭上戴,保證讓你光彩照人。”
紀母拿出一支牡丹金釵,愛不釋手的左右翻看,“哎喲,這金釵做的真精致啊!這要是戴在頭上,還真成了富貴老夫人了。”
“娘,我給你戴上,讓我爹也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像富貴老夫人。”紀暖笑著接過金釵輕輕插在紀母頭上。
紀母戴好金釵後,打趣地問紀父:“怎麽樣?看起來跟我合適嗎?會不會像是做飯的老婆子偷戴了富家夫人的首飾?”說完,她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紀暖在一旁好笑的勸道:“娘,新做的衣服不要舍不得拿出來穿,我還買了不少好衣料呢。你不穿給人看,放著多可惜啊。你把那好衣裳一穿,金釵銀環的這麽一戴,走出去誰不說你就是富貴人家的夫人?”
紀父也附和著說:“是啊,聽閨女的。不然出門別人該說咱們家孩子不孝順了,賺了錢還讓爹娘穿得這麽寒酸。”
紀暖向紀父豎起大拇指,讚許道:“爹說的在理!”
紀暖打開最後一個匣子,“這是給咱家兩顆小豆豆準備的。”
說著,紀暖從匣子裏拿出兩個精致的金項圈,分別給兩個孩子戴上,一邊戴一邊笑著說:“來,大的給金豆兒,小的給銀豆。”
“謝謝姑姑,金豆兒喜歡!”金豆摸著脖子上的金項圈,小臉蛋上洋溢著大大的笑容。
銀豆兒也低頭看著垂到胸口的金項圈,跟著說:“銀豆兒也喜歡,謝謝嘟嘟!”他的小手指輕輕摸著金項圈,小眼神裏都是好奇。
遠歌看著兩個弟弟都有禮物,開心的樣子讓他也羨慕不已。他眨巴著大眼睛,看著紀暖,心中充滿了期待。
紀暖也注意到遠歌的眼神,從懷裏又掏出一個金項圈,戴在遠歌的脖子上,“這是給你的見麵禮,上麵還有你的名字呢,你看喜歡嗎?”這個金項圈是紀暖從曹家抄家的那堆東西裏找出來的,她覺得這應該是遠歌母親留給他的。
遠歌看著脖子上的金項圈,眼中閃爍著驚喜的光芒。他抬頭看著紀暖,認真地說:“謝謝小姐,我很喜歡。”
紀暖笑著說:“那過去和弟弟們一起玩吧。”
“嗯。”遠歌輕輕點頭,然後主動走過去找金豆兒說話,兩個孩子很快就玩在了一起。
紀暖看著喜鵲,從袖子裏拿出一支精致的銀簪,輕輕插在她的頭上,“上次太匆忙,沒來得及給你見麵禮,這次補給你。”
喜鵲摸著頭上剛插上的銀簪,歡喜道謝:“謝謝小姐!這支簪子真漂亮。”
“你今天先習慣習慣家裏,明天跟我去府城牙行,幫我再挑幾個人回來。”紀暖對喜鵲說道。
她記得曲香晴曾經說過,喜鵲是曲氏給她培養的大丫鬟,不僅認字,還會一些記賬的本事。紀暖想之後再好好培養培養,喜鵲也能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好的,小姐。”紀薇乖巧地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