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座上的許仁安,臉色陰沉得如同暴風雨前的天空。
仿佛隨時都會有雷霆和閃電從他身上爆發出來。
他的眼神冷冽如冰,擴散出一股莫名的冷氣。
整個大殿在剛剛的喧鬧過後,安靜異常。
他們感受到來自頭頂上的那股怒氣。
似乎是想要撕裂他們。
靜!
落針可聞的靜!
時間仿佛過了很久,又仿佛不過才短短一瞬。
許仁安的目光從眾人的臉上一一掃過。
李承隱,一直追隨他的丞相。
端木磊,幫他在最後一次戰爭中反敗為勝的關鍵人物。
張清和,他的戶部侍郎……
林右友,他的虎賁校尉……
他的目光從左到右。
充滿了不可置信和鋪天蓋地的失望。
他沒想到竟然所有人都站了出來。
難道他們這些人都想造反嗎?
壓抑的怒火從心底節節攀升。
他才是皇帝,他們竟然敢逼他。
他們到底知不知道,如今他們所有人的性命都是在自己的手上?
他本不想做一個弑殺的帝王。
但是若是這些人都要逼他的話。
他也並不介意做個弑殺之人。
他的眼光從燃燒的怒火一點點冷了下來。
既然是他端木家先開的這個頭,那就從現在開始,清算。
“擬旨,今端木將軍,無詔令私自調兵回京,明明有拿下江城的機會,卻主動受降於敵將,此乃叛軍行為,當斬。
立刻封了端木將軍府,下入昭獄。”
端木磊沒有想到,這種情況下,新帝竟然還要治自己的罪。
“陛下,萬萬不可啊。”
有老臣站了出來。
“端木將軍如今是朝中為數不多拿的出手的將領,若是這個時候奪了他的官職,等離王帶兵壓境,我們如何抵抗?況且,這端木將軍在陛下登基時出了不少力,若是陛下就這樣將端木將軍下入昭獄,怕是要寒了不少臣子的心呐,陛下。”
“陛下,還請萬萬三思啊。”
“請陛下三思……”
……
三思?
這群人隻會說這種話,但是什麽辦法都想不出。
“三思?這句話該問問端木 將軍為何在下令的時候,不好好三思而後行。”
“端木將軍若是沒有被勸降,這江城早就拿下了,朕聽聞,這端木將軍還有時間跟著離王一起前往東周營救,卻是沒有時間攻打江城,此時你本可以獲得勝利的,但就是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而讓離王成功的生存下來,若是離王之後,帶兵攻打京城,這便是端木將軍的責任。”
“朕要懲罰端木將軍有何不可?你們總說東周的戰況,但是現在東境不是沒有破嗎?”
“就是因為端木將軍在朕登位時做了諸多貢獻,所以朕並沒有牽連九族,已經算是仁慈。”
“陛下,京城和三境本就是一體的,雖然說東周這次是守了下來,但是東周付出了這樣巨大的代價,況且要不是端木將軍和離王前往營救,此時的東周早就是一座死城了。就算是勉強活下來,隻怕也會感染疫病,到時候威脅的是整個南國的百姓。”
有朝臣試圖還能說服許仁安。
“陛下作為南國的天子,又怎麽可與其他的敵國勾結,置南國百姓的性命不顧!”
許仁安看了一眼中央那個白發蒼蒼的老者。
這些支持他的人之中,有很多人是之前支持先太子的。
他們都是看在他父親的卓絕才能中才選擇的他。
當時他覺得有多順手,現在就覺得有多麻煩,他們隻會不斷地拿種種行為跟先皇太子比較。
說他這裏做的不好,那裏做的不好,既然覺得他不好,當初幹嘛要支持他登皇位。
這些人。
總有一天他要一個個的清算的。
“三境早就合為一體,支持離王,他們就是咱們南國的敵人,他們的百姓自然也不是朕的子民,朕為何要考慮那些人的生命?朕隻用考慮自己的子民就可以了。至於你們擔心的疫病,因為一個疫病就封了那座城池的又不是少數,朕不覺得這件事有多可怕,不必要再危言聳聽。”
所有人都在許仁安這句話之後,抬起了頭。
他們要瞧瞧自己支持的帝王到底是什麽模樣。
不愛護子民,不在乎百姓的生命,更是對有恩於自己的老臣都不放過,這樣的陛下,真的是他們要找的能給南國帶來希望的帝王嗎?
他們當初那麽篤定認為先太子遺孤是自己的主子。
是真的看到了這位新帝的能力和手段嗎?
不是,他們隻是理所當然的認為新帝也和他們曾經追隨的主子一樣,是一個仁愛博愛的帝王。
朝廷中,從來都是分為好幾個道。
有人是忠臣,自然就有人是奸臣。
有人不認可許仁安的做法,自然也有人認可許仁安的做法。
“臣覺得陛下所作所為不無道理,端木將軍此舉確實讓京城錯過了拿下江城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本就可遇不可求,現在更是阻礙朝廷繼續進攻。
這樣的將軍戰場不聽號令,就算是有再大的領軍才能,對於咱們朝廷都沒有同,到時候離王領兵進攻,誰敢保證他不會為了百姓,選擇繳械投降?臣覺得陛下此舉也算是殺雞儆猴,以防止所有人將士都在戰時臨時換防,雖然說端木將軍確實有功勞,但若是仗著有功勞,就不把陛下的話放在心上,以後所有人都如此效仿,陛下還有何威?還如何統治真個南國?”
“臣覺得這次不僅要治端木將軍的罪,還應該重重的治,要所有人都知道,戰場抗命的結果不是自己能夠承受的起的。”
這人後麵也站出來幾人。
拱手附和。
“臣等也如此認為,朝廷的律法不是擺設。若是都能像幾位大臣說的,隨意更改,那以後還設律法幹什麽了?”
“若是以後再有這樣的將士。就應該直接處置了,將軍能力再出眾,隻為了敵國辦事,咱們也是不能要的。”
“臣等認為應該嚴重處理此事。”
……
兩方人馬就這樣在朝堂吵了起來。
“朕心意已決,若是再有人求情,按照同罪論處。”
仿佛隨時都會有雷霆和閃電從他身上爆發出來。
他的眼神冷冽如冰,擴散出一股莫名的冷氣。
整個大殿在剛剛的喧鬧過後,安靜異常。
他們感受到來自頭頂上的那股怒氣。
似乎是想要撕裂他們。
靜!
落針可聞的靜!
時間仿佛過了很久,又仿佛不過才短短一瞬。
許仁安的目光從眾人的臉上一一掃過。
李承隱,一直追隨他的丞相。
端木磊,幫他在最後一次戰爭中反敗為勝的關鍵人物。
張清和,他的戶部侍郎……
林右友,他的虎賁校尉……
他的目光從左到右。
充滿了不可置信和鋪天蓋地的失望。
他沒想到竟然所有人都站了出來。
難道他們這些人都想造反嗎?
壓抑的怒火從心底節節攀升。
他才是皇帝,他們竟然敢逼他。
他們到底知不知道,如今他們所有人的性命都是在自己的手上?
他本不想做一個弑殺的帝王。
但是若是這些人都要逼他的話。
他也並不介意做個弑殺之人。
他的眼光從燃燒的怒火一點點冷了下來。
既然是他端木家先開的這個頭,那就從現在開始,清算。
“擬旨,今端木將軍,無詔令私自調兵回京,明明有拿下江城的機會,卻主動受降於敵將,此乃叛軍行為,當斬。
立刻封了端木將軍府,下入昭獄。”
端木磊沒有想到,這種情況下,新帝竟然還要治自己的罪。
“陛下,萬萬不可啊。”
有老臣站了出來。
“端木將軍如今是朝中為數不多拿的出手的將領,若是這個時候奪了他的官職,等離王帶兵壓境,我們如何抵抗?況且,這端木將軍在陛下登基時出了不少力,若是陛下就這樣將端木將軍下入昭獄,怕是要寒了不少臣子的心呐,陛下。”
“陛下,還請萬萬三思啊。”
“請陛下三思……”
……
三思?
這群人隻會說這種話,但是什麽辦法都想不出。
“三思?這句話該問問端木 將軍為何在下令的時候,不好好三思而後行。”
“端木將軍若是沒有被勸降,這江城早就拿下了,朕聽聞,這端木將軍還有時間跟著離王一起前往東周營救,卻是沒有時間攻打江城,此時你本可以獲得勝利的,但就是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而讓離王成功的生存下來,若是離王之後,帶兵攻打京城,這便是端木將軍的責任。”
“朕要懲罰端木將軍有何不可?你們總說東周的戰況,但是現在東境不是沒有破嗎?”
“就是因為端木將軍在朕登位時做了諸多貢獻,所以朕並沒有牽連九族,已經算是仁慈。”
“陛下,京城和三境本就是一體的,雖然說東周這次是守了下來,但是東周付出了這樣巨大的代價,況且要不是端木將軍和離王前往營救,此時的東周早就是一座死城了。就算是勉強活下來,隻怕也會感染疫病,到時候威脅的是整個南國的百姓。”
有朝臣試圖還能說服許仁安。
“陛下作為南國的天子,又怎麽可與其他的敵國勾結,置南國百姓的性命不顧!”
許仁安看了一眼中央那個白發蒼蒼的老者。
這些支持他的人之中,有很多人是之前支持先太子的。
他們都是看在他父親的卓絕才能中才選擇的他。
當時他覺得有多順手,現在就覺得有多麻煩,他們隻會不斷地拿種種行為跟先皇太子比較。
說他這裏做的不好,那裏做的不好,既然覺得他不好,當初幹嘛要支持他登皇位。
這些人。
總有一天他要一個個的清算的。
“三境早就合為一體,支持離王,他們就是咱們南國的敵人,他們的百姓自然也不是朕的子民,朕為何要考慮那些人的生命?朕隻用考慮自己的子民就可以了。至於你們擔心的疫病,因為一個疫病就封了那座城池的又不是少數,朕不覺得這件事有多可怕,不必要再危言聳聽。”
所有人都在許仁安這句話之後,抬起了頭。
他們要瞧瞧自己支持的帝王到底是什麽模樣。
不愛護子民,不在乎百姓的生命,更是對有恩於自己的老臣都不放過,這樣的陛下,真的是他們要找的能給南國帶來希望的帝王嗎?
他們當初那麽篤定認為先太子遺孤是自己的主子。
是真的看到了這位新帝的能力和手段嗎?
不是,他們隻是理所當然的認為新帝也和他們曾經追隨的主子一樣,是一個仁愛博愛的帝王。
朝廷中,從來都是分為好幾個道。
有人是忠臣,自然就有人是奸臣。
有人不認可許仁安的做法,自然也有人認可許仁安的做法。
“臣覺得陛下所作所為不無道理,端木將軍此舉確實讓京城錯過了拿下江城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本就可遇不可求,現在更是阻礙朝廷繼續進攻。
這樣的將軍戰場不聽號令,就算是有再大的領軍才能,對於咱們朝廷都沒有同,到時候離王領兵進攻,誰敢保證他不會為了百姓,選擇繳械投降?臣覺得陛下此舉也算是殺雞儆猴,以防止所有人將士都在戰時臨時換防,雖然說端木將軍確實有功勞,但若是仗著有功勞,就不把陛下的話放在心上,以後所有人都如此效仿,陛下還有何威?還如何統治真個南國?”
“臣覺得這次不僅要治端木將軍的罪,還應該重重的治,要所有人都知道,戰場抗命的結果不是自己能夠承受的起的。”
這人後麵也站出來幾人。
拱手附和。
“臣等也如此認為,朝廷的律法不是擺設。若是都能像幾位大臣說的,隨意更改,那以後還設律法幹什麽了?”
“若是以後再有這樣的將士。就應該直接處置了,將軍能力再出眾,隻為了敵國辦事,咱們也是不能要的。”
“臣等認為應該嚴重處理此事。”
……
兩方人馬就這樣在朝堂吵了起來。
“朕心意已決,若是再有人求情,按照同罪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