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夫子,夫子,你上午的故事還沒有講完。”一群小孩子催著李玉繼續講故事。


    日日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李玉平時就在學堂裏麵,躺在竹搖椅上拿著扇子給這些小孩子講講故事,再教教他們認字寫字,偶爾還給他們講講一些史書,一邊上課,一邊看書豐富自我。


    閑暇的時候就種種地,主要種的大豆,水稻,小麥這三種常見農作物,李玉倒也想種點土豆,紅薯,可是現在土豆紅薯還沒有傳到大熙王朝,根本弄不來,所以他隻能種一些,這裏原本就有的糧食。


    之後閑的沒事了,就在這一畝三分地開始進行合理種植,科學種植,再配比一些肥料。


    這些東西在信息大爆炸的現代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識,可是在古代來說。這短短幾步卻是農戶們幾百年的積累。


    李玉到底不是專業人士,他雇傭了幾個侍弄田地的好手,一邊給他們提建議,一邊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讓這些作物長得更好,如增產的話李玉就賞錢。


    現在天啟城已經開始通商了,李玉也賣了不少空間超市裏的東西,而且天啟城的這些商鋪背後大多數都有李玉的影子。


    李玉這陣子也賺了不少的錢,完全供這些這些農戶的雇金和獎賞。起底有些人還嫌棄李玉是不是腦子有問題?錢多了撒著玩。


    可是等農田出現成效的時候,他們才意識到這些增加的產量對於正在打仗的陳雄們來說,有多麽的重要。


    一出成效,李玉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他的大舅哥。大舅哥馬不停蹄地來到陳雄的府上告訴了陳雄此事。


    陳雄們已經連下五城了,已經成為南方一個不小的勢力了,但是他低調,不像北方那幾位已經開始稱王了,封王們的勤王軍現在正對著北方勢力,陳雄他們暫時鬆了口氣。


    他們本打算歇兩年來休養生息,因為連月征戰軍糧已經不太夠了。可如今,李玉研究出的這項能使農田大增產的方法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及時雨。


    而且李玉還說南方有些地方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這簡直是解了陳雄他們的燃眉之急,要知道他現在最缺的就是糧,有了糧就不怕勤王大軍突襲。


    一聽說到這個消息,陳雄立馬快馬加鞭地趕到李玉的田地裏,親眼看到這些比一的的水稻和小麥要高上一截的作物的時候,他的眼睛都發光了。


    陳雄連忙問李玉這些是如何做到令農作物增產的?李玉就把他招的幾個農戶推到了陳雄麵前。


    聽完農戶的解釋之後,陳雄對著幾人大加讚賞,甚至打算親自下田耕種想要驗證,不過由於軍隊離不開他,才就此做罷。


    結果,才不過兩天,李玉又拿出了他改良的農具,也就是在原有的農具上改了幾筆,讓農戶們實驗了幾番後,發現耕電大大提升,一個人就開以犁地,再也不用到處借牛了。


    聽說的陳雄甚至親自下田在地裏犁了四五趟,好好地過了癮,犁完後感覺也沒多累的陳雄高興的大笑。


    那些高官貴族們可能還不了解,這個新改良的犁的重要性,但是像陳雄這樣農戶出身的,又有長遠眼光的一下子就最明白這對農業有著多大的幫助。


    陳雄實在沒想到,原本以為李玉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秀才,隨著他帳下的人才越來越多,他也沒把一個秀才看多重,不過是兒子說他教的挺好就沒給他撤下來,誰想到這竟然是一個大才。


    等陳雄種的水稻結果出來之後,看到增加了一半產量的稻田,陳雄才真正認識到這個年輕人的才華,光是讓農田增產和改犁兩件都足於他登入史書了。


    事後陳雄高興的合不攏嘴,對那些參與的農戶們大加賞也對李玉大加封賞,想邀他為官,可李玉擺了擺手表示,他還是喜歡現在這種平平淡淡恬靜的生活。


    陳雄知道李玉不願為官之後,陳雄也沒說什麽,隻不過對李玉家的人大開方便之門,並叮囑自己兒子跟夫子好好學。


    並且將改良過的犁,命名為李氏犁。之後陳雄又下令,讓其他的農戶們種地都采用李玉的科學種植法還有采用合理的肥料配比,還鼓勵一些地方水稻一年三種。


    把改良的農具發給農民,這下,前方打仗的戰士可算是有了充足的糧食補給,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情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離冰宮的李掌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離冰宮的李掌櫃並收藏快穿情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