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擁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曆史,伴隨時代的變遷、文化的更替以及風俗的沉澱,每個城市皆形成了其特有的“風情”與獨有的印記。


    一座城市,一個符號,一種文化,一首讚歌。


    一首打上自己獨特城市烙印的歌曲,本身就是一座城市與生俱來的符號,具有鮮明的特點,是一座城市發展文化旅遊和對外宣傳的最好名片。


    而一首好的城市歌曲,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提升城市品味和影響力,並增加人民群眾的自豪感、責任感。


    “5·535丨6632丨1561232……”


    舞台上,沈浪端坐在舞台中央,他的懷中抱著一把吉他,修長的手指在琴弦上輕輕撥弄,彈奏出悠揚的旋律,燈光柔和地灑在他的身上,仿佛為他披上了一層夢幻的光暈。


    上半場的熱鬧瞬間被驅散得無影無蹤,大家都靜靜地聆聽著,眼神中滿是期待,期待著沈浪又會帶來一首怎樣的新歌。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


    讓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溫柔


    餘路還要走多久你攥著我的手


    讓我感到為難的是掙紮的自由……”


    此時,場館內的燈光極為昏暗。


    然而每個觀眾手裏藍色的熒光棒卻隨著節奏輕輕晃動,宛如一片廣袤無垠的藍色海洋。


    沈浪置身其中,好似海洋中的一艘小船,船雖小,但蕩起的一圈圈漣漪,一層層地蕩漾進了大家的心裏。


    在原時空的2014年,民謠歌手郝芸走上了央視春晚,至此,民謠就不再是隻屬於文青的小圈子了。


    緊接著各種民謠歌手層出不窮,有南山南北秋悲的馬頔,天空之城在哭泣無法呼吸的蔣頓豪,還有在蓉城街頭走一走的趙鐳。


    如果說電影《心花路放》裏,袁湶因為黃博的一首《大理》真的啟程去了大理,那麽趙鐳這首《蓉城》,也因為它“深秋嫩綠的垂柳”和“蓉城的街頭”,讓不少外地人欣然向往。


    “分別總是在九月回憶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綠的垂柳親吻著我額頭


    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裏我從未忘記你


    蓉城帶不走的隻有你……”


    前世,沈浪曾看過一條有意思的評論——“如果馬頔小時候不認識舒傲寒,董小姐也沒牽過宋野的手,趙鐳也沒去過南方,堯十三錯過了他的北方女王,貳佰沒有去找他的玫瑰,祝星一開始就很愛陳立,民謠還隻是小眾音樂,你還是麵不改色,生活沒有因此變一分一毫,所以明天該來的還會來,過不了的一樣過,你隻不過是多聽了幾個人的故事,多動了幾次心。”


    為什麽民謠歌手能出頭的就那麽幾個,不像流行歌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一個美國記者寫過一本叫《現代流行文化的趨勢》的書,裏麵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從文化現象成為普羅大眾的流行文化,有一個必經的過程,當基數足夠大時,傳播途徑自然會變廣。”


    民謠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一兩個大咖,若沒有強大的基數作為支撐,那不過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然而,華夏的從業環境對於底層歌手極度不友好。


    大多數底層歌手處於赤貧階層,有的甚至打著好幾份工,白天忙碌於工作,晚上才去酒吧唱歌。


    雖說他們是為夢想而堅持,人們常講“是金子總會發光”,可現實卻是這個哥那個哥灌酒,天天被人抬著回去。


    這樣的從業環境致使一大部分歌手選擇離開,毫不誇張地講,2004年華夏的酒吧歌手待遇,還比不上1958年美國的酒吧歌手。


    “和我在蓉城的街頭走一走


    喔……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在這首歌中,一些生活中稀疏平常的小事,都悄然變成了動人的故事。


    沒有花哨的技巧以及華麗的辭藻,隻有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在不經意間便擊中了聆聽者的心房。


    於欣悅靠在王程的肩頭,心裏滿是甜蜜與感動。


    沈浪所唱的,好像……不用好像,唱的就是他們。


    或者說,唱的是每一個待過蓉城的人都經曆過的,不是“玉林路”也會是其他路,不是“小酒館”也會是其他地點。


    那些平凡的日常,在沈浪的歌聲中被賦予了別樣的意義。


    然而,歌聲卻在情緒即將完全釋放的臨界點戛然而止。


    隻見沈浪放下吉他,站起身來,拿起話筒,清唱道:“和我在蓉城的街頭走一走,喔……”但是唱到這裏,他又停下了,把話筒朝向觀眾,同時抬起另一隻手放到耳邊。


    觀眾們心領神會,紛紛開口唱道:“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沈浪收起話筒,露出滿意的笑容,緩緩說道:“蓉城,因為有你們而絢爛!”


    在這一瞬間,舞台與觀眾席仿佛融為一體,共同編織出一幅充滿溫情與感動的畫麵。


    “去年,羨慕燕京的歌迷有《燕京燕京》這首歌,而現在,我們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精彩音樂作品。”


    “浪哥又又又騙我眼淚的,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我有離開她的倔強,卻沒有忘記她的力量。”


    “可惜,玉林路的盡頭隻有路牌,沒有你,有人縱容自己活在夢裏,也有人被狠狠打醒。”


    “今年大四,十分理解‘分別總是在九月’和‘帶不走的隻有你’這兩句詞,哭死了。”


    “這次來蓉城是為浪哥的演唱會,現在聽了這首歌,得要好好玩幾天再回去了。”


    “人們說民謠太窮,一聽就是一包煙一聽就是三瓶酒,可是我隻有一根煙還要抽一夜,隻有一點愛還要愛一生,民謠不是窮,隻是歌詞用的都是最樸實的字眼,每一首民謠,都是個故事。”


    ……


    此刻,沈浪雖已唱完,但是在大家心裏引起的海嘯卻尚未停止。


    這首歌,或多或少勾起了他們對於蓉城生活的回憶,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沈浪之所以能走到如今這個位置,原因有三。


    其一,肯定是穿越者的身份為他帶來了資源優勢,讓他擁有了眾多經典的音樂作品儲備;其二,前世音樂老師的身份帶來了豐富的經驗,使他在演唱方麵更加遊刃有餘;最後,在歌曲與演唱的完美表現下,他一次次為聽眾帶來心靈的觸動。


    “你們太熱情了。”沈浪就是喜歡這樣的氣氛,演唱會就得要有回應,不然一個人在台上唱會很沒勁,像是上班工作一樣,“今天,我們玩一個比較有趣的。”說著,他抬手指向了空中的攝像機,“擊鼓傳花都玩過吧,待會這台機器會全場隨機轉,我喊停的時候鏡頭給到誰,那麽你就是今天的幸運兒,可以點一首歌,隻能點我的啊。”


    大家一聽,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原來不設置歌單是為了這個環節,還得是他會玩!


    演唱會設置點歌環節在後世非常流行,是通過讓觀眾舉起“點歌牌”,歌手在眾多舉牌的觀眾中選擇幾位進行點歌。


    這種互動性強的環節不僅能夠增強演唱會的趣味性,又提供了一個讓觀眾與音樂近距離接觸的平台,還可以讓觀眾感受到被重視和參與的樂趣。


    沈浪就是看中這個,才在這次巡演加入的。


    起初聽到這個點子,陳要川認為,可能會打亂演唱會的整體安排和節奏,因為是隨機點歌,那麽原定的表演曲目將被打亂,從而影響到演唱會的質量和連貫性,此外,對於一些較為小眾的、冷門的歌曲,他是否能夠完美演繹也成為了一些人的疑慮。


    但沈浪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哪怕現場樂隊來不了伴奏,甚至後台也來不及找伴奏碟,他一把吉他就能唱。


    “來吧,開始!”


    此時此刻,全場,4萬觀眾,紛紛摩拳擦掌,期待著自己能成為那個幸運兒,點上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


    “3,2,1,停!”


    沈浪喊出的同時看向了大屏,特寫鏡頭給到了一個七八歲的孩子。


    工作人員立馬過去送話筒。


    然後,沈浪問道:“小朋友,有沒有想聽的歌?”


    小孩哥一臉懵,似乎在狀態外,倒是他左右兩邊的一男一女十分的激動。


    於是,沈浪又溫和的問了一遍。


    這次,小孩哥的媽媽附在他耳邊說了些什麽,小孩哥對著話筒說道:“我媽媽說點《太多》。”


    小孩媽瞬間臉紅,捂著臉在那笑。


    大家也笑了。


    沈浪同樣笑了,小孩哥要再糾結,他都打算來首孩子神曲了:“好的,《太多》送給你和你的媽媽。”


    後台還是很效率的,立馬準備好了伴奏。


    “太多的借口


    太多的理由


    別再問我難過時候怎麽過


    或許會好好地活或許會消失無蹤


    你在乎什麽……”


    這歌不算冷門,畢竟好幾部電視劇都用作了主題曲,而且當時沈浪和高園園主演的《穿越時空的愛戀》收視率是年度前三,知道的人並不少,隻是他的好歌太多,以至於這首沒能上到演唱會。


    接著是連續三首點歌,雖然隻有幾萬分之一的機會被選中,但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


    下半場,大家仍然跟上半場一樣,時間好像不走了,但又似乎走得很快。


    一轉眼,已經到收尾的《藍蓮花》。


    “藍蓮花~啊!”


    歌聲戛然而止。


    沒有狂拽酷炫的全息特效。


    沒有絢麗燦爛的燈光。


    也沒有任何一句的道別。


    在全場4萬人的注視下,沈浪乘著升降台離開了。


    “啪,啪……”


    一聲,兩聲,三聲……掌聲一聲接著一聲,直至響徹整個場館。


    隨後,“沈浪”二字也在場館中不斷回響。


    大家望著空空如也的舞台,心中雖有戀戀不舍,但又覺得一切似乎都剛剛好。


    這場演唱會有《火力全開》的火熱開場,點燃了所有人的激情;有《成都》帶來的感動,勾起了無數的回憶;還有一首首老歌的嗨唱,讓人們沉浸在熟悉的旋律中。


    全場的燈漸漸打開,工作人員拿著擴音器開始指揮觀眾有序離開。


    人們緩緩起身,帶著滿足與留戀,一步一回頭地走出場館。


    王程、於欣悅意猶未盡。


    王程說道:“三四個小時,感覺一晃就沒了,我現在都仍然亢奮著,再來三四個小時都可以。”


    於欣悅回應道:“你可以,浪哥的嗓子和體力哪受得了,差不多可以了,今天唱得嗨,聽得也嗨。”


    ……


    小孩哥、小孩媽在說。


    小孩哥一臉天真的問道:““媽媽,那個大哥哥唱歌很厲害嗎?”


    小孩媽溫柔地說道:“等你再長大一點就知道了。”


    ……


    劉憶菲和舒唱也在聊。


    劉憶菲有感而說:“浪哥演唱會現場的氣氛真的太好了,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開自己的演唱會。”


    舒唱堅定地道:“放心吧,肯定有的。”


    ……


    這就是沈浪的實力所在,從不會讓人失望。


    而演唱會的結束,實際上是另一個開始。


    在這個信息逐漸轉向網絡的時代,社交媒體已經代替報紙雜誌成為了明星與粉絲間溝通的重要渠道了。


    當天晚上,各大論壇帖子占滿了首頁。


    沈浪在演出過程中時常與觀眾互動,通過趣味的戲謔或者問答,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


    這種真實的互動不僅增強了演唱會的參與感,也讓歌迷們感受到近距離接觸偶像的興奮。


    無疑,這成為了蓉城演唱會,以及整個巡演的一個亮點。


    從業內人士的專業評論,到普通歌迷的熱烈討論,沈浪的“我與你”巡回演唱會受到廣泛關注。


    對樂評人而言,他將如何再次創造經典,引領華語樂壇的發展方向,是大家熱切期盼解答的謎題。


    至於普通觀眾,則更關注於當下能不能搶到後麵場次的門票,去到現場感受震撼和感動。


    不論是對音樂的期許,還是對情感的寄托,沈浪的蓉城演唱會都將成為一個標誌性的瞬間,讓每一位參與者銘記,也為非典之後,歌壇的寒冬注入了一劑溫暖的強心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從電台情歌到天王巨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貓聲依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貓聲依舊並收藏華娛,從電台情歌到天王巨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