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咱們這樣的流官想要做成事,就得撒銀子.....”邱知縣又輕輕歎了口氣:“首先,就得養師爺,官府裏有黃冊白冊,那些佐貳官手裏自然也有一本明賬暗賬,若是都聽他們的,被他們賣了都不知道。”
“還有朝廷的律法......科舉之中考八股、考經義、考詩文、考史書,可就是不考刑名,大清律厚厚一本,誰沒事去背個滾瓜爛熟?既然不熟悉律法,下麵的人在其中可以做文章的事就太多太多了。”
“所以就得雇師爺幫忙管著錢糧和刑名這兩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而一個師爺的薪資,少則六百兩一年,多的便要一千五百兩一年,若是紹興的老師爺,一年要個兩千多兩都算是便宜的。”
“除了師爺之外,還得養著一些‘家人’,指望著他們幫忙打探消息,遞送文書,監督衙役幹活,這也是一大筆的銀子,而小官一年的薪資才多少呢?頂天不過四十五兩,如今朝廷四處打仗、軍需浩瀚,這四十五兩也往往無法發實,一年能拿到二十五兩便是皇上開恩了。”
“更何況要拿這筆薪資也不容易,上頭發下薪餉來,從京中到地方都得過手一遍,收個一兩成的費用,薪餉到手便隻剩下十幾兩了,然後還得去給上官跑跑關係,上官的門房、師爺,都得給錢,這十幾兩撐不到一個月,便會一掃而空。”
“所以啊,想要做事,就得有錢,否則連自己都養不活了,那些官宦世家出身的自然是不愁的,可像小官這樣家中不過是普通商戶出身的,去哪裏找錢來養著這麽多人呢?”邱知縣朝著趙家堡方向一指:“隻能是依附於某些豪紳或大官了嘛!若是沒有豪紳和大官做靠山,除了和當地的官紳地頭蛇同流合汙,還有什麽辦法呢?”
“讀了半輩子聖賢書,誰想做個欺壓百姓、為非作歹的貪官汙吏?可在這大清做官,若是不貪汙、不勾結,連自己都得餓死!”邱知縣長歎一聲,一副可憐巴巴的模樣:“小官也知道那趙舉人是個貪暴的家夥,所以小官當年才去拜會侯老爺,希望侯老爺能助拳一二,隻是.....侯老爺瞧不上永寧這麽個窮縣,而小官.....跑去找外援的事惹怒了趙舉人,從此在這永寧縣裏,便成了一個擺設和傀儡。”
侯俊铖點點頭表示理解,永寧縣一個窮縣,僅縣城之中在冊人丁就有兩三萬人,這麽多人口,靠幾十個在編的官吏怎麽可能管得過來,後世也有大量的編外“臨時工”,以封建時代的行政能力,自然也存在不少編外人員,隻不過後世那些臨時工好歹還是拿工資的,如今這個時代的編外人員,便隻能八仙過海、各憑本事了。
一個外來的知縣,在縣裏最多也就幹個十幾年,哪裏比得上當地紮根幾代的官紳和本鄉本土的佐貳官,甚至都比不過父死子繼的老吏,若不能培植自己的勢力,被架空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了。
除非是像海瑞那樣的猛人,不僅熟悉政務律法,還會幹事、敢幹事,錢糧刑名一個人就能包圓,沒有師爺和‘家人’也能把縣裏的那些官吏衙役治的服服帖帖、如臂使指,年年考核吏部第一,弄得當地官紳花錢幫他跑門路升官都要送走這尊瘟神。
海瑞自然是不用看官紳和當地官吏的臉色,明清時期一個百姓一年收入也就十兩銀子左右,知縣每年四十五兩銀子的薪俸,足夠海瑞一家人使用了。
可大明兩百多年也就出了一個海瑞而已,中華上下幾千年,像海瑞這樣的猛人,一隻手都能數出來,幾千年來的古代基層社會,無論中外從來都是處在一個穩定失控的狀態下。
但理解歸理解,侯俊铖心裏卻邱知縣這套說辭卻是不以為然的,紅營要在永寧縣發展,怎麽可能不仔細探查當地官吏的情況?這邱知縣說得委屈巴巴、滿是無奈,實際上平日裏他可是一點貪贓枉法的事都沒落下。
好比這刑獄一事,按照清廷的規製,刑名卷宗要層層上發,最後再由巡撫衙門整理後上報刑部核驗,特別是死刑判決,要從州縣上報到按察使,督撫,再到北京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最後由皇帝親自判定處決,整個流程十分嚴謹,往往要耗時兩年之久。
但正因為流程複雜,所以地方官幹脆就不上報,自己私下裏便處置了,而邱知縣更進一步,他幹脆連審案都懶得審,來報官的不管原告被告先抓進牢裏關一陣再說,斷案也是靠的拷打釘枷,大多數時候都是看誰給的銀子多斷的案。
他跑去找侯家的外援,也不是為了和趙家鬥爭、給百姓謀利,純粹是因為分贓不均,永寧縣的利益,趙家吃了七八成,底下的官吏吃了大部分剩下的,到他這裏就剩下一點湯水,邱知縣還想著往上爬一爬,離開永寧這個窮縣換個富裕的縣府當官,需要不少錢去疏通上官,這才昏了頭想找一個強援入局,至少逼著趙家他們多吐一些利益出來。
卻沒想到侯子溫那個老道學根本瞧不上他這貪官汙吏,於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倒惹惱了趙家,被徹底架空。
這邱知縣確實是個聰明人,見紅營入城非但沒有趁機搶掠,反倒是維持秩序、組織滅火,當即便明白紅營和尋常的山賊不是一路人,甚至比清軍更有紀律,於是麵對侯俊铖的時候便擺出一副迫不得已的模樣,將自己做過的惡事推了個一幹二淨,錯的不是他,錯的是整個世界。
隻可惜侯俊铖早早就清楚他是個什麽貨色,自然不會被他這一番嘴皮子功夫打動,將碗裏的包米粥一飲而盡,笑道:“邱知縣,你也不必跟我裝模做樣了,我時間緊,就直說了吧,永寧縣城紅營暫時不準備要,你還得替咱們當著這個知縣!”
“還有朝廷的律法......科舉之中考八股、考經義、考詩文、考史書,可就是不考刑名,大清律厚厚一本,誰沒事去背個滾瓜爛熟?既然不熟悉律法,下麵的人在其中可以做文章的事就太多太多了。”
“所以就得雇師爺幫忙管著錢糧和刑名這兩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而一個師爺的薪資,少則六百兩一年,多的便要一千五百兩一年,若是紹興的老師爺,一年要個兩千多兩都算是便宜的。”
“除了師爺之外,還得養著一些‘家人’,指望著他們幫忙打探消息,遞送文書,監督衙役幹活,這也是一大筆的銀子,而小官一年的薪資才多少呢?頂天不過四十五兩,如今朝廷四處打仗、軍需浩瀚,這四十五兩也往往無法發實,一年能拿到二十五兩便是皇上開恩了。”
“更何況要拿這筆薪資也不容易,上頭發下薪餉來,從京中到地方都得過手一遍,收個一兩成的費用,薪餉到手便隻剩下十幾兩了,然後還得去給上官跑跑關係,上官的門房、師爺,都得給錢,這十幾兩撐不到一個月,便會一掃而空。”
“所以啊,想要做事,就得有錢,否則連自己都養不活了,那些官宦世家出身的自然是不愁的,可像小官這樣家中不過是普通商戶出身的,去哪裏找錢來養著這麽多人呢?”邱知縣朝著趙家堡方向一指:“隻能是依附於某些豪紳或大官了嘛!若是沒有豪紳和大官做靠山,除了和當地的官紳地頭蛇同流合汙,還有什麽辦法呢?”
“讀了半輩子聖賢書,誰想做個欺壓百姓、為非作歹的貪官汙吏?可在這大清做官,若是不貪汙、不勾結,連自己都得餓死!”邱知縣長歎一聲,一副可憐巴巴的模樣:“小官也知道那趙舉人是個貪暴的家夥,所以小官當年才去拜會侯老爺,希望侯老爺能助拳一二,隻是.....侯老爺瞧不上永寧這麽個窮縣,而小官.....跑去找外援的事惹怒了趙舉人,從此在這永寧縣裏,便成了一個擺設和傀儡。”
侯俊铖點點頭表示理解,永寧縣一個窮縣,僅縣城之中在冊人丁就有兩三萬人,這麽多人口,靠幾十個在編的官吏怎麽可能管得過來,後世也有大量的編外“臨時工”,以封建時代的行政能力,自然也存在不少編外人員,隻不過後世那些臨時工好歹還是拿工資的,如今這個時代的編外人員,便隻能八仙過海、各憑本事了。
一個外來的知縣,在縣裏最多也就幹個十幾年,哪裏比得上當地紮根幾代的官紳和本鄉本土的佐貳官,甚至都比不過父死子繼的老吏,若不能培植自己的勢力,被架空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了。
除非是像海瑞那樣的猛人,不僅熟悉政務律法,還會幹事、敢幹事,錢糧刑名一個人就能包圓,沒有師爺和‘家人’也能把縣裏的那些官吏衙役治的服服帖帖、如臂使指,年年考核吏部第一,弄得當地官紳花錢幫他跑門路升官都要送走這尊瘟神。
海瑞自然是不用看官紳和當地官吏的臉色,明清時期一個百姓一年收入也就十兩銀子左右,知縣每年四十五兩銀子的薪俸,足夠海瑞一家人使用了。
可大明兩百多年也就出了一個海瑞而已,中華上下幾千年,像海瑞這樣的猛人,一隻手都能數出來,幾千年來的古代基層社會,無論中外從來都是處在一個穩定失控的狀態下。
但理解歸理解,侯俊铖心裏卻邱知縣這套說辭卻是不以為然的,紅營要在永寧縣發展,怎麽可能不仔細探查當地官吏的情況?這邱知縣說得委屈巴巴、滿是無奈,實際上平日裏他可是一點貪贓枉法的事都沒落下。
好比這刑獄一事,按照清廷的規製,刑名卷宗要層層上發,最後再由巡撫衙門整理後上報刑部核驗,特別是死刑判決,要從州縣上報到按察使,督撫,再到北京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最後由皇帝親自判定處決,整個流程十分嚴謹,往往要耗時兩年之久。
但正因為流程複雜,所以地方官幹脆就不上報,自己私下裏便處置了,而邱知縣更進一步,他幹脆連審案都懶得審,來報官的不管原告被告先抓進牢裏關一陣再說,斷案也是靠的拷打釘枷,大多數時候都是看誰給的銀子多斷的案。
他跑去找侯家的外援,也不是為了和趙家鬥爭、給百姓謀利,純粹是因為分贓不均,永寧縣的利益,趙家吃了七八成,底下的官吏吃了大部分剩下的,到他這裏就剩下一點湯水,邱知縣還想著往上爬一爬,離開永寧這個窮縣換個富裕的縣府當官,需要不少錢去疏通上官,這才昏了頭想找一個強援入局,至少逼著趙家他們多吐一些利益出來。
卻沒想到侯子溫那個老道學根本瞧不上他這貪官汙吏,於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反倒惹惱了趙家,被徹底架空。
這邱知縣確實是個聰明人,見紅營入城非但沒有趁機搶掠,反倒是維持秩序、組織滅火,當即便明白紅營和尋常的山賊不是一路人,甚至比清軍更有紀律,於是麵對侯俊铖的時候便擺出一副迫不得已的模樣,將自己做過的惡事推了個一幹二淨,錯的不是他,錯的是整個世界。
隻可惜侯俊铖早早就清楚他是個什麽貨色,自然不會被他這一番嘴皮子功夫打動,將碗裏的包米粥一飲而盡,笑道:“邱知縣,你也不必跟我裝模做樣了,我時間緊,就直說了吧,永寧縣城紅營暫時不準備要,你還得替咱們當著這個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