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沒等鄒維璉思索太久,一艘中左所的快船就抵達了泉州港,船上下來幾人,急衝衝的就往鄒維璉的巡撫府邸跑去。
“報!巡撫大人,中左所海防鄭遊擊有急件送到!”
聽聞鄭芝龍有信送來,鄒維璉急忙拿過信件,拆開信封仔細閱讀。
半晌,看完信件的鄒維璉喃喃低語道
“這鄭芝龍居然主動讓我詔安這些海寇。”
原本鄒維璉還在思索是否詔安這個問題,可關鍵是,他要是主動詔安的話,很可能會得罪鄭芝龍。
雖說鄭芝龍隻是一個小小的遊擊將軍,身為巡撫的他,根本就不用鳥他。
但如今海疆安寧隻能依靠鄭芝龍一人的情況下,他也不好得罪,所以他之前才會猶豫。
可現在不同了,鄭芝龍竟然主動送信讓他隻詔安楊琮一部,這就讓鄒維璉有些不滿了。
這些武夫居然還敢在他們這些文官麵前指手畫腳?
本來,鄒維璉是打算詔安劉香及楊琮兩人,畢竟此二人實力強勁,並且還能在海戰中擊敗鄭芝龍,說明此二人能夠製衡閩粵海域一家獨大的鄭芝龍,哪怕劉香曾經也拒絕過熊文燦的詔安,但此一時彼一時,說不準這次劉香就接受詔安了呢。
可如今鄭芝龍卻隻讓他招安楊琮,卻對劉香隻字不提,這不明擺著是想讓劉香和楊琮兩人內訌,他鄭芝龍好坐收漁翁之利嗎!
自明朝中葉開始,文官集團對武官集團就擁有了絕對的壓製力,哪怕曾經身為一品的總兵,見到比自己低好幾個品級的文官也要低頭獻媚。
如今隻不過是有些宵小鬧事,就讓這些武官開始目中無人,蠻橫無理。
特別是那鄭芝龍,以往有好幾次都能留下活口,招降之後都可以為朝廷效力,但那鄭芝龍卻不管不顧,全部處死,導致他鄒維璉對海防一事,什麽事都得依仗那鄭芝龍。
此時,鄭芝龍更是想利用自己讓劉香和楊琮內訌,他好坐收漁翁之利,這讓早就有些不滿鄭芝龍的鄒維璉大怒。
“哼!匪寇就是匪寇,哪怕是穿了一身官服,依然是匪寇!”
一想到鄭芝龍戰敗之後,居然還敢理直氣壯的指揮自己,並隻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時,鄒維璉大怒。
本來鄒維璉之前還有想法想要招安,可如今看到鄭芝龍的信件後,頓時打消了這個想法。
他明白,如今能夠製衡住鄭芝龍的隻有劉香和楊琮二人,一旦讓此二人內訌,鄭芝龍將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再次雄霸閩粵海域。
屆時,他這個福建巡撫的權力還真不見得有鄭芝龍這個海防遊擊的權力大。
生氣歸生氣,但有些事情該做還得做,否則,進退維穀的最後還是自己,不過,有些事情不必急於一時。
………………………………
台灣笨港
如今這裏可謂是處處都是歡聲笑語,隻是休息了一天的楊三生就醒了過來,而楊三生的蘇醒也讓所有人懸著的心都放了下來。
蘇醒後的楊三生第一件事就是論功行賞,此役,蔣西山等共497人為占領笨港的頭功(原本五百人,不過有三人死於疫病,但並不妨礙這三人的家屬獲得賞賜),其次,血戰施大宣及甘輝二人船隊的鍾斌部為次功,最後,剩餘之人皆有封賞。
很快,楊三生就把僅剩的銀錢給全都分發了出去,當然,這些銀錢隻是噱頭,更主要的是,這些獲賞之人都得到了土地的獎賞,從一百畝到二十畝地不等,所有獲得土地封賞的人都歡欣鼓舞,隻是苦了那些早年就來笨港開墾的第一批居民了。
不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再說,楊三生也給他們許諾,重新開墾的土地還是按他們之前所擁有的土地數量,並依然屬於他們,因此,這些老實人也隻能接受了楊三生的承諾。
當封賞完畢後,楊三生拿著軍需官對這次戰況的匯總報告看了起來。
此役,共俘獲劉香戰船81艘(劉香共103艘戰船,澎湖留守10艘,被擊沉12艘),俘虜3315人。
擊殺鄭芝龍部將甘輝,擊殺其麾下士卒433人,俘虜296人,俘獲鄭芝龍部將施大宣,擊殺其麾下士卒132人,俘虜557人。
擊沉鄭芝龍戰船7艘,俘獲36艘,鄭芝龍麾下士卒221人。
我方損失17艘戰船(包含引誘劉香入甕的船隻),陣亡士卒479人,輕傷1216人,重傷131人。
這場戰鬥基本上打掉了楊三生他們一半的兵力。
特別是血戰甘輝部和施大宣部的傷亡最大,而這些傷亡最大的全部都是鍾斌的部下。
因此,此戰過後,鍾斌麾下的實力被嚴重削弱,再加上此時的鍾斌重傷昏迷,其麾下的士卒全都被楊三生以封賞的名義挨個提拔調離,頓時就把鍾斌麾下的士卒打散,融入到了楊三生麾下的部隊當中。
至此,楊三生麾下共有戰船195艘,水手1775人,陸軍3000人(蔣西山統領的巡防營),典型的船多人少,並且他們俘虜的敵軍士卒高達4100多人,差不多都快趕上楊三生全部兵力的總和了。
不過,這麽多的俘虜楊三生並不擔心,因為,其中劉香的部下就有三千多人,這三千多人楊三生可以毫不猶豫的全部接收。
隻需等到他父親前往澎湖把這些俘虜的家眷接過來,他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倒是屬於鄭芝龍的那八百多人和施大宣就有些棘手了。
畢竟這些人的家眷都在鄭芝龍的控製範圍內,想要這些人投降他,不難,難的是怎麽才能讓這些人忠心。
特別是施大宣,此人乃是施琅生父。
…………………………
成年後的施琅乃是鄭芝龍的部將,後來跟隨鄭芝龍一同降清。
不久後又叛清加入了鄭成功的軍隊,可後來鄭成功的大將曾德,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殺了曾德而得罪了鄭成功。
因此鄭成功殺了施琅的父親與兄弟,導致施琅再次降清。
最終,施琅與滿清福建總督姚啟聖進攻澎湖和台灣,並消滅台灣水師,攻占澎湖,迫降鄭克爽,因此被滿清封為三等靖海侯,死後追封太子少傅。
………………………………
觀此人生平,三次反複,第一次反明降清乃是隨鄭芝龍屬於被迫,第二次反清乃是出於大義,第三次反鄭成功則是因為私仇。
從施琅的三次反複來看,此人心中是有名族大義的,不過在此人心中,名族大義在後,家族安危在前。
因此,要是楊三生殺了施大宣的話,這施琅今後與他也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麵。
雖說施琅算不上什麽大才,但此人好歹也是青史留名之人,沒有半斤也有八兩,能收歸己用的話,最好不過。
“報!巡撫大人,中左所海防鄭遊擊有急件送到!”
聽聞鄭芝龍有信送來,鄒維璉急忙拿過信件,拆開信封仔細閱讀。
半晌,看完信件的鄒維璉喃喃低語道
“這鄭芝龍居然主動讓我詔安這些海寇。”
原本鄒維璉還在思索是否詔安這個問題,可關鍵是,他要是主動詔安的話,很可能會得罪鄭芝龍。
雖說鄭芝龍隻是一個小小的遊擊將軍,身為巡撫的他,根本就不用鳥他。
但如今海疆安寧隻能依靠鄭芝龍一人的情況下,他也不好得罪,所以他之前才會猶豫。
可現在不同了,鄭芝龍竟然主動送信讓他隻詔安楊琮一部,這就讓鄒維璉有些不滿了。
這些武夫居然還敢在他們這些文官麵前指手畫腳?
本來,鄒維璉是打算詔安劉香及楊琮兩人,畢竟此二人實力強勁,並且還能在海戰中擊敗鄭芝龍,說明此二人能夠製衡閩粵海域一家獨大的鄭芝龍,哪怕劉香曾經也拒絕過熊文燦的詔安,但此一時彼一時,說不準這次劉香就接受詔安了呢。
可如今鄭芝龍卻隻讓他招安楊琮,卻對劉香隻字不提,這不明擺著是想讓劉香和楊琮兩人內訌,他鄭芝龍好坐收漁翁之利嗎!
自明朝中葉開始,文官集團對武官集團就擁有了絕對的壓製力,哪怕曾經身為一品的總兵,見到比自己低好幾個品級的文官也要低頭獻媚。
如今隻不過是有些宵小鬧事,就讓這些武官開始目中無人,蠻橫無理。
特別是那鄭芝龍,以往有好幾次都能留下活口,招降之後都可以為朝廷效力,但那鄭芝龍卻不管不顧,全部處死,導致他鄒維璉對海防一事,什麽事都得依仗那鄭芝龍。
此時,鄭芝龍更是想利用自己讓劉香和楊琮內訌,他好坐收漁翁之利,這讓早就有些不滿鄭芝龍的鄒維璉大怒。
“哼!匪寇就是匪寇,哪怕是穿了一身官服,依然是匪寇!”
一想到鄭芝龍戰敗之後,居然還敢理直氣壯的指揮自己,並隻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時,鄒維璉大怒。
本來鄒維璉之前還有想法想要招安,可如今看到鄭芝龍的信件後,頓時打消了這個想法。
他明白,如今能夠製衡住鄭芝龍的隻有劉香和楊琮二人,一旦讓此二人內訌,鄭芝龍將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再次雄霸閩粵海域。
屆時,他這個福建巡撫的權力還真不見得有鄭芝龍這個海防遊擊的權力大。
生氣歸生氣,但有些事情該做還得做,否則,進退維穀的最後還是自己,不過,有些事情不必急於一時。
………………………………
台灣笨港
如今這裏可謂是處處都是歡聲笑語,隻是休息了一天的楊三生就醒了過來,而楊三生的蘇醒也讓所有人懸著的心都放了下來。
蘇醒後的楊三生第一件事就是論功行賞,此役,蔣西山等共497人為占領笨港的頭功(原本五百人,不過有三人死於疫病,但並不妨礙這三人的家屬獲得賞賜),其次,血戰施大宣及甘輝二人船隊的鍾斌部為次功,最後,剩餘之人皆有封賞。
很快,楊三生就把僅剩的銀錢給全都分發了出去,當然,這些銀錢隻是噱頭,更主要的是,這些獲賞之人都得到了土地的獎賞,從一百畝到二十畝地不等,所有獲得土地封賞的人都歡欣鼓舞,隻是苦了那些早年就來笨港開墾的第一批居民了。
不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再說,楊三生也給他們許諾,重新開墾的土地還是按他們之前所擁有的土地數量,並依然屬於他們,因此,這些老實人也隻能接受了楊三生的承諾。
當封賞完畢後,楊三生拿著軍需官對這次戰況的匯總報告看了起來。
此役,共俘獲劉香戰船81艘(劉香共103艘戰船,澎湖留守10艘,被擊沉12艘),俘虜3315人。
擊殺鄭芝龍部將甘輝,擊殺其麾下士卒433人,俘虜296人,俘獲鄭芝龍部將施大宣,擊殺其麾下士卒132人,俘虜557人。
擊沉鄭芝龍戰船7艘,俘獲36艘,鄭芝龍麾下士卒221人。
我方損失17艘戰船(包含引誘劉香入甕的船隻),陣亡士卒479人,輕傷1216人,重傷131人。
這場戰鬥基本上打掉了楊三生他們一半的兵力。
特別是血戰甘輝部和施大宣部的傷亡最大,而這些傷亡最大的全部都是鍾斌的部下。
因此,此戰過後,鍾斌麾下的實力被嚴重削弱,再加上此時的鍾斌重傷昏迷,其麾下的士卒全都被楊三生以封賞的名義挨個提拔調離,頓時就把鍾斌麾下的士卒打散,融入到了楊三生麾下的部隊當中。
至此,楊三生麾下共有戰船195艘,水手1775人,陸軍3000人(蔣西山統領的巡防營),典型的船多人少,並且他們俘虜的敵軍士卒高達4100多人,差不多都快趕上楊三生全部兵力的總和了。
不過,這麽多的俘虜楊三生並不擔心,因為,其中劉香的部下就有三千多人,這三千多人楊三生可以毫不猶豫的全部接收。
隻需等到他父親前往澎湖把這些俘虜的家眷接過來,他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倒是屬於鄭芝龍的那八百多人和施大宣就有些棘手了。
畢竟這些人的家眷都在鄭芝龍的控製範圍內,想要這些人投降他,不難,難的是怎麽才能讓這些人忠心。
特別是施大宣,此人乃是施琅生父。
…………………………
成年後的施琅乃是鄭芝龍的部將,後來跟隨鄭芝龍一同降清。
不久後又叛清加入了鄭成功的軍隊,可後來鄭成功的大將曾德,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殺了曾德而得罪了鄭成功。
因此鄭成功殺了施琅的父親與兄弟,導致施琅再次降清。
最終,施琅與滿清福建總督姚啟聖進攻澎湖和台灣,並消滅台灣水師,攻占澎湖,迫降鄭克爽,因此被滿清封為三等靖海侯,死後追封太子少傅。
………………………………
觀此人生平,三次反複,第一次反明降清乃是隨鄭芝龍屬於被迫,第二次反清乃是出於大義,第三次反鄭成功則是因為私仇。
從施琅的三次反複來看,此人心中是有名族大義的,不過在此人心中,名族大義在後,家族安危在前。
因此,要是楊三生殺了施大宣的話,這施琅今後與他也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麵。
雖說施琅算不上什麽大才,但此人好歹也是青史留名之人,沒有半斤也有八兩,能收歸己用的話,最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