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聽到炮聲的可不止這些人,那些逃跑的難民也聽到了炮聲,雖然炮聲使得這些難民的腳步稍微有些停滯,但一想到身後還有那些韃子騎兵,這些難民又再次邁出了腳步,繼續循著炮聲方向跑去。
“村長,村長!”
一名年輕男子從旅順口方向跑來,對著一名年長的老者氣喘籲籲的喊道。
“三娃,前方可是有什麽發現。”
此刻,老者心中甚是擔憂,他們這群人本是錦州附近的村民,前段時間被韃子抓到,然後他們被韃子驅趕了幾天幾夜,這才來到此地,他們如今根本就不知道此處是何處,隻能被身後的韃子一直驅趕著,為了活命,他們也隻能一直往前跑,不敢停歇。
“好多船,好多船,都是咱們大明的船,咱們,咱們有,有救了!”
三娃喜極而泣,他是村裏體力最好,也是村裏跑的最快的人,這才領先眾人,率先跑到碼頭附近,遇到了楊三生麾下的探哨,並看到了停泊在岸邊的大量船隻。
“太好了,快通知大家,隻要跑到海邊,咱們就有救了。”
此刻,老者也顧不上那炮聲是怎麽回事,現在可是在生死攸關的節骨眼上,哪怕那些船上之人是海盜,他們也必須去試試,畢竟身後的那些韃子比海盜更恐怖。
………………………………
蘇日拉昆是一名蒙古人,如今也是後金蒙古旗的一位牛錄額真。
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設蒙古牛錄,第二年設蒙古旗,直到崇禎八年(1635年)擴充為蒙古八旗。
“大人,前方探子來報,海岸邊隱約傳來炮聲,海邊或許是出現了南蠻子的炮船,奴才們還需要繼續驅趕那些漢民嗎?”
一名蒙古騎兵對著蘇日拉昆說道。
雖然他也擔心海邊出現什麽變故,但也放心不下這上萬的包衣阿哈,畢竟這上萬的包衣阿哈可是他好不容易從錦州‘順路’弄來的,可得小心看好了,否則,容易被金州的那些同僚帶人擄走。
可要是他這次沒能拿到皇太極指明要的東西,怕是回去交不了差,蘇日拉昆思索了片刻繼續說道。
“派幾人去海邊打探一下情況,其餘人繼續驅趕那些包衣阿哈。”
很快,四名蒙古騎兵騎著馬,向著海邊飛馳而去。
………………………………
與此同時,跑的最快的千餘難民率先抵達岸邊,看見海中有大量的船隻後,紛紛向著這些船隻湧去。
“求大人行行好,救救我等性命吧,韃子就在我等身後,求大人開恩呐。”
等到這些難民跑到船邊,領頭的幾人頓時下跪求救。
還沒等更多的難民下跪,這些船上的繩梯就放了下來,除開正停靠在碼頭的船隻,其他停泊在海麵上的船隻紛紛放出小艇,向著岸邊的百姓劃去。
同時,楊三生擔心韃子騎兵出現搗亂,高安手中的人手不足,不得不再次從4艘戰船上緊急抽調500人,讓石吉祥統領這些人上岸去與高安等人匯合並結陣,等待可能出現的韃子騎兵。
“大家別慌,這裏的船很多,大家都能上船,先讓婦人和孩童先上!”
隨著商船中的那些水手,一遍一遍的大聲呼喊,同時還安排難民有序上船,這才讓原本亂哄哄的難民安靜下來。
此時,能跑到岸邊的人,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年紀大一些的幾乎沒有,不過,後麵還會有更多人往這裏湧來。
半個時辰後,被三娃稱呼村長的老者,這才在幾人的攙扶下,氣喘籲籲的跑到海岸邊。
“村長,咱們有救了,那些船上的人正在把大家往船上運!”
當三娃看見海邊出現大量的小艇把人裝上小艇,並運回海麵上停泊的船隻上時,頓時熱淚盈眶。
“沒錯,沒錯,咱們有救了!咱們有救了!”
老者激動的雙手顫抖,臉上露出劫後餘生的笑容。
隨即,眾人就向著海岸邊快步走去,並在途中看到了數百名手持火槍的人在利用那些馬車和牛車忙碌著,顯然是在搭建防禦工事。
“三娃,快扶我過去,我要當麵感謝這些壯士。”
等到老者走到高安和石吉祥附近 ,立刻說道。
“老朽王立仁,錦州人士,感謝諸位壯士解救我等錦州百姓於危難之中。”
王立仁說完,直接對著高安和石吉祥等人跪下道謝。
“老人家,此舉萬萬不可,在下也是奉我家少將軍之令,老人家要感謝就去感謝我家少將軍吧,如今韃子騎兵還在後方,老人家還是快去船上躲避吧。”
作為同樣是難民出身的石吉祥,他能感受到這些難民此刻的心情。
當初要不是楊三生收留了他一家五口,他老娘、老爹、妻子還有剛出生不久的兒子恐怕早已成為一堆枯骨。
雖然他當時麵臨的情況和現在這些難民不一樣,但雙方麵臨的都是死亡的威脅,隻不過,一個是被餓死,一個是被韃子殺死,雖然過程有區別,但結果都一樣。
“既然如此,老朽就不給諸位壯士添麻煩了。”
王立仁也是個明白人,知道他們在這裏恐怕會影響對方,立刻識趣的領著三娃等人向著岸邊走去。
………………………………
時間又過去半個時辰,登上船的難民已經有五六千人,隻是,遠處依然有難民艱難的向著岸邊跑來。
想必岸邊有船的消息,已經在這群難民中傳開。
然而,該來的始終要來,四名騎兵出現在楊三生的視野範圍內,這些騎兵身上穿著長袍子外麵套著馬甲,頭頂戴著鐵盔,腦袋後麵露出一個細小的辮子,一看就不像是大明的騎兵,並且這四名騎兵隻是遠遠的看著那些漢民登船,很快,這四名騎兵留下兩人繼續監視,剩下的兩人則快馬趕回去報告消息。
“韃子馬上就要來了,不知道此次會有多少韃子來。”
看著遠去的兩名騎兵,楊三生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喃喃道。
“村長,村長!”
一名年輕男子從旅順口方向跑來,對著一名年長的老者氣喘籲籲的喊道。
“三娃,前方可是有什麽發現。”
此刻,老者心中甚是擔憂,他們這群人本是錦州附近的村民,前段時間被韃子抓到,然後他們被韃子驅趕了幾天幾夜,這才來到此地,他們如今根本就不知道此處是何處,隻能被身後的韃子一直驅趕著,為了活命,他們也隻能一直往前跑,不敢停歇。
“好多船,好多船,都是咱們大明的船,咱們,咱們有,有救了!”
三娃喜極而泣,他是村裏體力最好,也是村裏跑的最快的人,這才領先眾人,率先跑到碼頭附近,遇到了楊三生麾下的探哨,並看到了停泊在岸邊的大量船隻。
“太好了,快通知大家,隻要跑到海邊,咱們就有救了。”
此刻,老者也顧不上那炮聲是怎麽回事,現在可是在生死攸關的節骨眼上,哪怕那些船上之人是海盜,他們也必須去試試,畢竟身後的那些韃子比海盜更恐怖。
………………………………
蘇日拉昆是一名蒙古人,如今也是後金蒙古旗的一位牛錄額真。
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設蒙古牛錄,第二年設蒙古旗,直到崇禎八年(1635年)擴充為蒙古八旗。
“大人,前方探子來報,海岸邊隱約傳來炮聲,海邊或許是出現了南蠻子的炮船,奴才們還需要繼續驅趕那些漢民嗎?”
一名蒙古騎兵對著蘇日拉昆說道。
雖然他也擔心海邊出現什麽變故,但也放心不下這上萬的包衣阿哈,畢竟這上萬的包衣阿哈可是他好不容易從錦州‘順路’弄來的,可得小心看好了,否則,容易被金州的那些同僚帶人擄走。
可要是他這次沒能拿到皇太極指明要的東西,怕是回去交不了差,蘇日拉昆思索了片刻繼續說道。
“派幾人去海邊打探一下情況,其餘人繼續驅趕那些包衣阿哈。”
很快,四名蒙古騎兵騎著馬,向著海邊飛馳而去。
………………………………
與此同時,跑的最快的千餘難民率先抵達岸邊,看見海中有大量的船隻後,紛紛向著這些船隻湧去。
“求大人行行好,救救我等性命吧,韃子就在我等身後,求大人開恩呐。”
等到這些難民跑到船邊,領頭的幾人頓時下跪求救。
還沒等更多的難民下跪,這些船上的繩梯就放了下來,除開正停靠在碼頭的船隻,其他停泊在海麵上的船隻紛紛放出小艇,向著岸邊的百姓劃去。
同時,楊三生擔心韃子騎兵出現搗亂,高安手中的人手不足,不得不再次從4艘戰船上緊急抽調500人,讓石吉祥統領這些人上岸去與高安等人匯合並結陣,等待可能出現的韃子騎兵。
“大家別慌,這裏的船很多,大家都能上船,先讓婦人和孩童先上!”
隨著商船中的那些水手,一遍一遍的大聲呼喊,同時還安排難民有序上船,這才讓原本亂哄哄的難民安靜下來。
此時,能跑到岸邊的人,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年紀大一些的幾乎沒有,不過,後麵還會有更多人往這裏湧來。
半個時辰後,被三娃稱呼村長的老者,這才在幾人的攙扶下,氣喘籲籲的跑到海岸邊。
“村長,咱們有救了,那些船上的人正在把大家往船上運!”
當三娃看見海邊出現大量的小艇把人裝上小艇,並運回海麵上停泊的船隻上時,頓時熱淚盈眶。
“沒錯,沒錯,咱們有救了!咱們有救了!”
老者激動的雙手顫抖,臉上露出劫後餘生的笑容。
隨即,眾人就向著海岸邊快步走去,並在途中看到了數百名手持火槍的人在利用那些馬車和牛車忙碌著,顯然是在搭建防禦工事。
“三娃,快扶我過去,我要當麵感謝這些壯士。”
等到老者走到高安和石吉祥附近 ,立刻說道。
“老朽王立仁,錦州人士,感謝諸位壯士解救我等錦州百姓於危難之中。”
王立仁說完,直接對著高安和石吉祥等人跪下道謝。
“老人家,此舉萬萬不可,在下也是奉我家少將軍之令,老人家要感謝就去感謝我家少將軍吧,如今韃子騎兵還在後方,老人家還是快去船上躲避吧。”
作為同樣是難民出身的石吉祥,他能感受到這些難民此刻的心情。
當初要不是楊三生收留了他一家五口,他老娘、老爹、妻子還有剛出生不久的兒子恐怕早已成為一堆枯骨。
雖然他當時麵臨的情況和現在這些難民不一樣,但雙方麵臨的都是死亡的威脅,隻不過,一個是被餓死,一個是被韃子殺死,雖然過程有區別,但結果都一樣。
“既然如此,老朽就不給諸位壯士添麻煩了。”
王立仁也是個明白人,知道他們在這裏恐怕會影響對方,立刻識趣的領著三娃等人向著岸邊走去。
………………………………
時間又過去半個時辰,登上船的難民已經有五六千人,隻是,遠處依然有難民艱難的向著岸邊跑來。
想必岸邊有船的消息,已經在這群難民中傳開。
然而,該來的始終要來,四名騎兵出現在楊三生的視野範圍內,這些騎兵身上穿著長袍子外麵套著馬甲,頭頂戴著鐵盔,腦袋後麵露出一個細小的辮子,一看就不像是大明的騎兵,並且這四名騎兵隻是遠遠的看著那些漢民登船,很快,這四名騎兵留下兩人繼續監視,剩下的兩人則快馬趕回去報告消息。
“韃子馬上就要來了,不知道此次會有多少韃子來。”
看著遠去的兩名騎兵,楊三生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