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聞言,隨之一愣,他們明明就是打著李琿的旗號行事,為何這個阿部忠秋卻直言他是明軍。
但張嵐也並沒有因為聽了這些話而慌了神,隨即回答道:“阿部老中此言差矣,我乃朝鮮將軍,並不是阿部老中口中的明軍。”
“哈哈哈哈。”
阿部忠秋突然大笑幾聲,隨即說道:“將軍真是幽默,朝鮮人要是有這般實力,當初我國入侵朝鮮時,也輪不到貴國出兵援助,不是嗎?”
“哼!我家將軍說了,我們是朝鮮人,你哪來這麽多的廢話!”
一旁的田正聞言,上前怒斥阿部忠秋。
阿部忠秋看著眼前說話的這個年輕人,覺得有些眼熟,但並未放在心上,畢竟伊豆群島本就是日本流放犯人的地方,出現一些臉熟之人很正常,隻是,眼前之人明顯是日本人,居然能混到明人身邊為官,想來是有些能力的。
“今日吾到此,並非是要與將軍做口舌之爭,不知貴軍的目的是什麽,隻要貴軍解除封鎖東京灣和九州島,我國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阿部忠秋沒有理會田正,既然田正這個日本人都能在明軍軍中混得不錯,那就說明,明軍對日本的態度並不是不死不休。
“任何代價嗎?”
張嵐聞言,喃喃自語著。
張嵐得到的命令是封鎖東京灣,嚴禁任何船隻離開東京灣,因此,對於和倭國和談一事,他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
不過,馮保在離開前曾言,副都督目前對倭國的態度並非是消滅,而是需要從倭國手中獲取大量的錢財。
眼下,因為濟州島與倭國交戰,致使雙方的貿易斷絕,因此,副都督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恢複貿易。
所以,張嵐才會接見阿部忠秋,而不是直接把對方送到海裏去喂魚。
“此事本將無法做主,不過本將可以派人回去稟告此事。”
張嵐回複道。
“感謝將軍。”
阿部忠秋鞠躬感謝。
雖然此次沒能得到確切的答複,但從眼前這明軍主將的態度上來看,明軍確實沒有與日本死戰到底的意思,這樣一來,隻要雙方能和談,那就一切好商量。
……………………………………………………
1640年,三月中旬,小呂宋港。
一封來自馮保的信件正放在楊三生的桌子上,信中的內容很簡單,隻有四個字,倭國求和。
看到這四個字,楊三生心情大好,因為倭國求和,意味著他可以再次恢複對日本的貿易。
隻是,現在還不是同意倭國求和的時機,因為根據九州島的情況,目前九州島上還有一些殘餘的倭國藩鎮還在抵抗,九州島尚未完全落到平戶藩、唐津藩以及天草四郎的手中。
因此,楊三生還需要拖延一下時間,等到九州島完全陷落後,他才會答複倭國和談的請求。
不過,拖延歸拖延,如何恢複他與倭國的貿易,這就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隨即,楊三生想到了宋朝的澶淵之盟。
……………………………………………………
宋朝雖然是華夏曆史上軍事較為孱弱的王朝,但宋朝弱的並非是武將和士卒,而是文官和皇帝。
澶淵之盟的起因則是因為遼國的蕭太後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
可為何遼國會有這般舉動,連國家的太後與皇帝都親臨前線,擺明了就是此戰不勝則死的態度,這完全就是搏命,要知道,當時的宋朝已經沒有能力收回遼國控製的燕雲十六州,在軍事上,遼國可比宋朝強,可為何遼國還需要與宋朝搏命?這不是純純的以大博小嗎?遼國真就沒有一點頭腦嗎?
其背後的原因,應該從宋朝的皇帝趙光義說起,趙光義打仗的本事雖然不行,但做生意的本事可是頂呱呱的。
當初高粱河車神戰敗逃跑後,宋朝基本上就再也沒有北上爭奪燕雲十六州的能力了,因此,趙光義此後不再對遼國用兵,轉而開始使用貿易戰。
而趙光義針對遼國的貿易戰,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關閉邊境榷場,第二類,禁止出售糧食,第三類,獎勵搶奪、毀壞遼國馬匹。
當時的宋朝與遼國分別控製了華夏的南方和北方。
再加上當時的氣候、戰爭等因素,導致華夏的經濟重心都在南方。
因此,形成了南方的宋朝軍事弱,但富裕。
而北方的遼國則是軍事強大,卻貧窮。
所以,軍事強大的遼國在經濟上卻需要依賴宋朝。
可當時的宋朝打不過遼國,又想收回燕雲十六州,所以,宋朝打響了貿易戰,拒絕與遼國貿易,同時,鼓勵邊民,偷竊、搶奪、殺害遼國的馬匹,這一舉動,更是讓邊境走私都變得極其危險,因為走私也需要用到馬匹。(宋朝懸賞,一匹馬等於20絹,20絹等一萬錢,當時一名遼國普通騎兵的首級也才5000錢)
時間一久,遼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導致本就脆弱的經濟不堪重負,再加上天災、饑荒致使大量的百姓吃不飽飯,這才有了宋真宗時期,遼國的蕭太後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的舉動。
因為,那時候的遼國經過宋朝長期的貿易戰,國內的百姓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因此,才會出現遼國搏命的舉動。
最後的結果就是,遼宋澶淵之盟的簽訂。(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朝每年送給遼國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宋真宗也與其父一樣,打仗的本事沒有多少,做生意的本事頂呱呱。
雖然宋朝在軍事上沒法取得勝利,但國內的經濟實力並沒有衰退,反而因為盟約的締結,使得遼宋兩國的貿易更加的頻繁。
因此,宋真宗再次對遼國采取貿易製裁。
由於當時的遼國國內大量使用宋朝的錢幣,同時,宋朝每年也需要向遼國歲幣,因此,宋真宗決定,對遼國的貿易采用以物易物的方法。
宋朝購買遼國的物品,隻需以物易物即可購買,同時,遼國購買宋朝的商品,則需要使用宋朝的貨幣結算。
就這樣,宋真宗很輕鬆的就把每年給遼國的歲幣給賺了回來,同時還製裁了遼國的經濟。
而宋真宗的這種行為放到現代,就是典型的貨幣製裁。
……………………………………………………
因此,楊三生打算效仿宋真宗,對倭國的貿易方式采取以物易物的形式,同時,強迫倭國購買他的商品,並且隻能使用黃金和白銀結算。
長此以往,楊三生就能通過這種手段控製倭國的經濟,同時,無論倭國國內挖掘多少黃金和白銀,也隻是在幫楊三生打工。
因為,楊三生隻需隨意抬高銷售貨物的價格,就能把倭國每年挖掘的黃金和白銀攫為己有,讓整個倭國的倭人都成為他楊三生的礦工!
但張嵐也並沒有因為聽了這些話而慌了神,隨即回答道:“阿部老中此言差矣,我乃朝鮮將軍,並不是阿部老中口中的明軍。”
“哈哈哈哈。”
阿部忠秋突然大笑幾聲,隨即說道:“將軍真是幽默,朝鮮人要是有這般實力,當初我國入侵朝鮮時,也輪不到貴國出兵援助,不是嗎?”
“哼!我家將軍說了,我們是朝鮮人,你哪來這麽多的廢話!”
一旁的田正聞言,上前怒斥阿部忠秋。
阿部忠秋看著眼前說話的這個年輕人,覺得有些眼熟,但並未放在心上,畢竟伊豆群島本就是日本流放犯人的地方,出現一些臉熟之人很正常,隻是,眼前之人明顯是日本人,居然能混到明人身邊為官,想來是有些能力的。
“今日吾到此,並非是要與將軍做口舌之爭,不知貴軍的目的是什麽,隻要貴軍解除封鎖東京灣和九州島,我國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阿部忠秋沒有理會田正,既然田正這個日本人都能在明軍軍中混得不錯,那就說明,明軍對日本的態度並不是不死不休。
“任何代價嗎?”
張嵐聞言,喃喃自語著。
張嵐得到的命令是封鎖東京灣,嚴禁任何船隻離開東京灣,因此,對於和倭國和談一事,他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
不過,馮保在離開前曾言,副都督目前對倭國的態度並非是消滅,而是需要從倭國手中獲取大量的錢財。
眼下,因為濟州島與倭國交戰,致使雙方的貿易斷絕,因此,副都督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恢複貿易。
所以,張嵐才會接見阿部忠秋,而不是直接把對方送到海裏去喂魚。
“此事本將無法做主,不過本將可以派人回去稟告此事。”
張嵐回複道。
“感謝將軍。”
阿部忠秋鞠躬感謝。
雖然此次沒能得到確切的答複,但從眼前這明軍主將的態度上來看,明軍確實沒有與日本死戰到底的意思,這樣一來,隻要雙方能和談,那就一切好商量。
……………………………………………………
1640年,三月中旬,小呂宋港。
一封來自馮保的信件正放在楊三生的桌子上,信中的內容很簡單,隻有四個字,倭國求和。
看到這四個字,楊三生心情大好,因為倭國求和,意味著他可以再次恢複對日本的貿易。
隻是,現在還不是同意倭國求和的時機,因為根據九州島的情況,目前九州島上還有一些殘餘的倭國藩鎮還在抵抗,九州島尚未完全落到平戶藩、唐津藩以及天草四郎的手中。
因此,楊三生還需要拖延一下時間,等到九州島完全陷落後,他才會答複倭國和談的請求。
不過,拖延歸拖延,如何恢複他與倭國的貿易,這就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隨即,楊三生想到了宋朝的澶淵之盟。
……………………………………………………
宋朝雖然是華夏曆史上軍事較為孱弱的王朝,但宋朝弱的並非是武將和士卒,而是文官和皇帝。
澶淵之盟的起因則是因為遼國的蕭太後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
可為何遼國會有這般舉動,連國家的太後與皇帝都親臨前線,擺明了就是此戰不勝則死的態度,這完全就是搏命,要知道,當時的宋朝已經沒有能力收回遼國控製的燕雲十六州,在軍事上,遼國可比宋朝強,可為何遼國還需要與宋朝搏命?這不是純純的以大博小嗎?遼國真就沒有一點頭腦嗎?
其背後的原因,應該從宋朝的皇帝趙光義說起,趙光義打仗的本事雖然不行,但做生意的本事可是頂呱呱的。
當初高粱河車神戰敗逃跑後,宋朝基本上就再也沒有北上爭奪燕雲十六州的能力了,因此,趙光義此後不再對遼國用兵,轉而開始使用貿易戰。
而趙光義針對遼國的貿易戰,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關閉邊境榷場,第二類,禁止出售糧食,第三類,獎勵搶奪、毀壞遼國馬匹。
當時的宋朝與遼國分別控製了華夏的南方和北方。
再加上當時的氣候、戰爭等因素,導致華夏的經濟重心都在南方。
因此,形成了南方的宋朝軍事弱,但富裕。
而北方的遼國則是軍事強大,卻貧窮。
所以,軍事強大的遼國在經濟上卻需要依賴宋朝。
可當時的宋朝打不過遼國,又想收回燕雲十六州,所以,宋朝打響了貿易戰,拒絕與遼國貿易,同時,鼓勵邊民,偷竊、搶奪、殺害遼國的馬匹,這一舉動,更是讓邊境走私都變得極其危險,因為走私也需要用到馬匹。(宋朝懸賞,一匹馬等於20絹,20絹等一萬錢,當時一名遼國普通騎兵的首級也才5000錢)
時間一久,遼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導致本就脆弱的經濟不堪重負,再加上天災、饑荒致使大量的百姓吃不飽飯,這才有了宋真宗時期,遼國的蕭太後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的舉動。
因為,那時候的遼國經過宋朝長期的貿易戰,國內的百姓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因此,才會出現遼國搏命的舉動。
最後的結果就是,遼宋澶淵之盟的簽訂。(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朝每年送給遼國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宋真宗也與其父一樣,打仗的本事沒有多少,做生意的本事頂呱呱。
雖然宋朝在軍事上沒法取得勝利,但國內的經濟實力並沒有衰退,反而因為盟約的締結,使得遼宋兩國的貿易更加的頻繁。
因此,宋真宗再次對遼國采取貿易製裁。
由於當時的遼國國內大量使用宋朝的錢幣,同時,宋朝每年也需要向遼國歲幣,因此,宋真宗決定,對遼國的貿易采用以物易物的方法。
宋朝購買遼國的物品,隻需以物易物即可購買,同時,遼國購買宋朝的商品,則需要使用宋朝的貨幣結算。
就這樣,宋真宗很輕鬆的就把每年給遼國的歲幣給賺了回來,同時還製裁了遼國的經濟。
而宋真宗的這種行為放到現代,就是典型的貨幣製裁。
……………………………………………………
因此,楊三生打算效仿宋真宗,對倭國的貿易方式采取以物易物的形式,同時,強迫倭國購買他的商品,並且隻能使用黃金和白銀結算。
長此以往,楊三生就能通過這種手段控製倭國的經濟,同時,無論倭國國內挖掘多少黃金和白銀,也隻是在幫楊三生打工。
因為,楊三生隻需隨意抬高銷售貨物的價格,就能把倭國每年挖掘的黃金和白銀攫為己有,讓整個倭國的倭人都成為他楊三生的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