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北部二十裏,韃子大軍營地。
此時,三名漢八旗的牛錄額真(滿清一支牛錄的首領即為叫“牛錄額真”,漢語譯為“佐領”)正聚集在一起商量對策。
昨日他們在阿巴奴的率領下,進攻那支昆侖奴軍隊,不僅沒能大獲全勝,反而還把阿巴奴及其麾下的整支重甲騎兵全部折了進去,可謂是一場慘敗。
死去的阿巴奴自然無法為這場慘敗負責,所以,肯定會有活著的人為這場慘敗付出代價。
“趙兄,此番我兄弟三人若是返回盛京(沈陽),必然難逃一死。”
一名穿著正紅旗鎧甲的漢人憂心忡忡道。
“哎,王兄之言,趙某又何嚐不知,可如今我等又能如何,難道那些蒙古人會放咱們離開?”
趙宇眼神落寞的回答道。
“趙兄,王兄,可願聽兄弟一言?”
看著兩人眼神中的頹廢,另一名漢人說道。
“陳兄請說。”
兩人齊聲道。
……………………………………………………
滿清的軍法嚴苛,阿巴奴這主將,及其麾下的三百重甲騎兵全數陣亡,他們這些人若是逃回盛京,等待他們的隻能是軍法的嚴懲。
作為滿清軍中的烏真超哈軍(字麵意思為\"重兵\"),軍中的所有漢人都知道,這所謂的烏真超哈軍,其實就是滿清組建的一支全部由漢人組成的奴隸軍。
烏真超哈軍,每逢戰事,必然衝鋒在最前線。
此番大軍主將陣亡,他們這三名漢人,自然會遭到最嚴厲的軍法懲治,至於另外那些蒙古人,他們最多就是被罰一些奴隸和財產了事。
……………………………………………………
另一邊,六名蒙古牛錄額真也聚在一起議事。
這六名蒙古人之間的議事,氣氛依然有些沉重。
此番大軍雖然遭到了大敗,且主將還陣亡了,他們這六人若是返回盛京,最多就是罰錢罰奴隸。
可對於這些貪婪的蒙古人來說,錢和奴隸就相當於是他們的命。
而這六名蒙古人此時商量的目的,正是如何把此次返回盛京的損失降到最低。
“要我說,咱們就把昨日戰敗的理由歸咎到那些漢軍頭上,就說是他們臨陣脫逃,致使大軍軍心不穩,從而引發了大軍的潰敗。”
一名蒙古牛錄額真說道。
這名蒙古牛錄額真的說法,迅速獲得了三名蒙古牛錄額真的讚同。
“不過,那三名漢人還活著,若是他們回去亂說,我等又該如何?”
另一名蒙古牛錄額真凝重道。
關於昨日的戰敗,他們都心知肚明,阿巴奴輕敵冒進,從而導致重甲騎兵被圍殲,但他們臨陣脫逃的舉動也間接害死了阿巴奴及其麾下的所有重甲騎兵。
當時若是他們拚死相救,說不定還能救走部分重甲騎兵,可壞就壞在,最先逃跑的就是他們這些蒙古人。
所以,他們才需要把鍋甩到那些漢軍的頭上。
“此番我等若是就這般回去,如何向皇上交差,口說無憑,咱們連一具昆侖奴的屍身都沒能弄到,可不能就這樣回去交差。”
一名蒙古牛錄額真突然說道。
剩下的五人一聽,瞬間明白其中的意思,紛紛讚同道:“說的沒錯,咱們須得弄到那些昆侖奴的屍身,這樣才好回去交差。”
……………………………………………………
翌日清晨,一千六百餘韃子殘兵再次集結,向著海參崴的岸邊而去。
行軍路上,三個漢軍旗的騎兵與六個蒙古旗的騎兵涇渭分明,仿佛這支軍隊不是一個整體。
昨夜,六名蒙古牛錄額真決定,再次向那些昆侖奴發起一次進攻,而三名漢軍牛錄額真聞言,沒有任何反駁,認同了蒙古人的決定。
看到漢軍如此痛快的答應進攻,可把這些蒙古人給高興壞了,隻要此番返回盛京的隻有他們這些蒙古人,主將阿巴奴陣亡,以及三百重甲騎兵戰死的事情,他們就可以把過錯全部推到那些漢人的頭上,從而減輕他們遭到的處罰。
……………………………………………………
海參崴。
劉三清這邊一早就收到了消息,韃子的軍隊再次向著海參崴靠近。
昨日獲勝後,劉三清擴大了斥候的巡視範圍,並在海參崴北部二十裏的位置,發現了韃子大軍的營地。
可礙於韃子都是騎兵,劉三清隻能放棄進攻韃子營地的打算,並派幾名跑的快的昆侖奴監視韃子軍營的一舉一動。
這不,一大早,就有昆侖奴跑回來匯報情況了。
之所以昆侖奴跑的比韃子的騎兵快,也是因為韃子騎兵一路上,並沒有策馬疾馳,而是慢慢的前進,仿佛是故意把他們前來的消息告訴對方。
此時劉三清的部隊隻是製作了一些簡易的拒馬,並不能完全擋住韃子騎兵的衝鋒,好在其麾下的士兵都是重甲步兵,可以硬扛韃子騎兵的衝鋒。
若是其他輕步兵的話,在這海岸邊,沒有足夠的防禦工事,根本擋不住韃子騎兵的進攻。
……………………………………………………
一個時辰後,兩軍再次相遇。
此時,兩軍相距不過五百米,劉三清指揮五千重甲步兵原地列陣,等待韃子的騎兵衝陣。
可韃子的騎兵久久沒有動靜,正當劉三清認為,韃子是打算消耗重甲步兵的體力時,韃子的騎兵突然動了。
數百韃子騎兵向著組成軍陣的重甲步兵衝來。
“舉盾!”
與昨日一樣,麵對韃子騎兵的衝陣,劉三清下令道。
可是,與劉三清預想的不一樣,此番進攻的韃子騎兵並沒有衝擊大軍的軍陣,而是在快要接近時,調轉馬頭,向著大軍的側麵跑去。
正當劉三清認為,韃子騎兵企圖兩麵衝擊大軍的軍陣時,跑到大軍側麵的韃子騎兵卻突然停了下來,並且一名韃子騎兵還策馬上前,在距離軍陣不到五十米的距離停了下來。
“我乃漢人,名叫趙宇,今日特來請降!”
……………………………………………………
“該死的漢狗!難怪昨日答應的如此痛快,原來昨日就打算投降了!”
此刻,蒙古人這才幡然醒悟。
可是,現在再去阻止已經為時已晚,漢軍騎兵已經與他們的大軍拉開了距離,就算現在去追,可雙方都是輕騎兵,誰又能追上誰。
更何況,還有一支昆侖奴軍隊在一旁虎視眈眈,蒙古人就更不敢輕舉妄動了。
此時,三名漢八旗的牛錄額真(滿清一支牛錄的首領即為叫“牛錄額真”,漢語譯為“佐領”)正聚集在一起商量對策。
昨日他們在阿巴奴的率領下,進攻那支昆侖奴軍隊,不僅沒能大獲全勝,反而還把阿巴奴及其麾下的整支重甲騎兵全部折了進去,可謂是一場慘敗。
死去的阿巴奴自然無法為這場慘敗負責,所以,肯定會有活著的人為這場慘敗付出代價。
“趙兄,此番我兄弟三人若是返回盛京(沈陽),必然難逃一死。”
一名穿著正紅旗鎧甲的漢人憂心忡忡道。
“哎,王兄之言,趙某又何嚐不知,可如今我等又能如何,難道那些蒙古人會放咱們離開?”
趙宇眼神落寞的回答道。
“趙兄,王兄,可願聽兄弟一言?”
看著兩人眼神中的頹廢,另一名漢人說道。
“陳兄請說。”
兩人齊聲道。
……………………………………………………
滿清的軍法嚴苛,阿巴奴這主將,及其麾下的三百重甲騎兵全數陣亡,他們這些人若是逃回盛京,等待他們的隻能是軍法的嚴懲。
作為滿清軍中的烏真超哈軍(字麵意思為\"重兵\"),軍中的所有漢人都知道,這所謂的烏真超哈軍,其實就是滿清組建的一支全部由漢人組成的奴隸軍。
烏真超哈軍,每逢戰事,必然衝鋒在最前線。
此番大軍主將陣亡,他們這三名漢人,自然會遭到最嚴厲的軍法懲治,至於另外那些蒙古人,他們最多就是被罰一些奴隸和財產了事。
……………………………………………………
另一邊,六名蒙古牛錄額真也聚在一起議事。
這六名蒙古人之間的議事,氣氛依然有些沉重。
此番大軍雖然遭到了大敗,且主將還陣亡了,他們這六人若是返回盛京,最多就是罰錢罰奴隸。
可對於這些貪婪的蒙古人來說,錢和奴隸就相當於是他們的命。
而這六名蒙古人此時商量的目的,正是如何把此次返回盛京的損失降到最低。
“要我說,咱們就把昨日戰敗的理由歸咎到那些漢軍頭上,就說是他們臨陣脫逃,致使大軍軍心不穩,從而引發了大軍的潰敗。”
一名蒙古牛錄額真說道。
這名蒙古牛錄額真的說法,迅速獲得了三名蒙古牛錄額真的讚同。
“不過,那三名漢人還活著,若是他們回去亂說,我等又該如何?”
另一名蒙古牛錄額真凝重道。
關於昨日的戰敗,他們都心知肚明,阿巴奴輕敵冒進,從而導致重甲騎兵被圍殲,但他們臨陣脫逃的舉動也間接害死了阿巴奴及其麾下的所有重甲騎兵。
當時若是他們拚死相救,說不定還能救走部分重甲騎兵,可壞就壞在,最先逃跑的就是他們這些蒙古人。
所以,他們才需要把鍋甩到那些漢軍的頭上。
“此番我等若是就這般回去,如何向皇上交差,口說無憑,咱們連一具昆侖奴的屍身都沒能弄到,可不能就這樣回去交差。”
一名蒙古牛錄額真突然說道。
剩下的五人一聽,瞬間明白其中的意思,紛紛讚同道:“說的沒錯,咱們須得弄到那些昆侖奴的屍身,這樣才好回去交差。”
……………………………………………………
翌日清晨,一千六百餘韃子殘兵再次集結,向著海參崴的岸邊而去。
行軍路上,三個漢軍旗的騎兵與六個蒙古旗的騎兵涇渭分明,仿佛這支軍隊不是一個整體。
昨夜,六名蒙古牛錄額真決定,再次向那些昆侖奴發起一次進攻,而三名漢軍牛錄額真聞言,沒有任何反駁,認同了蒙古人的決定。
看到漢軍如此痛快的答應進攻,可把這些蒙古人給高興壞了,隻要此番返回盛京的隻有他們這些蒙古人,主將阿巴奴陣亡,以及三百重甲騎兵戰死的事情,他們就可以把過錯全部推到那些漢人的頭上,從而減輕他們遭到的處罰。
……………………………………………………
海參崴。
劉三清這邊一早就收到了消息,韃子的軍隊再次向著海參崴靠近。
昨日獲勝後,劉三清擴大了斥候的巡視範圍,並在海參崴北部二十裏的位置,發現了韃子大軍的營地。
可礙於韃子都是騎兵,劉三清隻能放棄進攻韃子營地的打算,並派幾名跑的快的昆侖奴監視韃子軍營的一舉一動。
這不,一大早,就有昆侖奴跑回來匯報情況了。
之所以昆侖奴跑的比韃子的騎兵快,也是因為韃子騎兵一路上,並沒有策馬疾馳,而是慢慢的前進,仿佛是故意把他們前來的消息告訴對方。
此時劉三清的部隊隻是製作了一些簡易的拒馬,並不能完全擋住韃子騎兵的衝鋒,好在其麾下的士兵都是重甲步兵,可以硬扛韃子騎兵的衝鋒。
若是其他輕步兵的話,在這海岸邊,沒有足夠的防禦工事,根本擋不住韃子騎兵的進攻。
……………………………………………………
一個時辰後,兩軍再次相遇。
此時,兩軍相距不過五百米,劉三清指揮五千重甲步兵原地列陣,等待韃子的騎兵衝陣。
可韃子的騎兵久久沒有動靜,正當劉三清認為,韃子是打算消耗重甲步兵的體力時,韃子的騎兵突然動了。
數百韃子騎兵向著組成軍陣的重甲步兵衝來。
“舉盾!”
與昨日一樣,麵對韃子騎兵的衝陣,劉三清下令道。
可是,與劉三清預想的不一樣,此番進攻的韃子騎兵並沒有衝擊大軍的軍陣,而是在快要接近時,調轉馬頭,向著大軍的側麵跑去。
正當劉三清認為,韃子騎兵企圖兩麵衝擊大軍的軍陣時,跑到大軍側麵的韃子騎兵卻突然停了下來,並且一名韃子騎兵還策馬上前,在距離軍陣不到五十米的距離停了下來。
“我乃漢人,名叫趙宇,今日特來請降!”
……………………………………………………
“該死的漢狗!難怪昨日答應的如此痛快,原來昨日就打算投降了!”
此刻,蒙古人這才幡然醒悟。
可是,現在再去阻止已經為時已晚,漢軍騎兵已經與他們的大軍拉開了距離,就算現在去追,可雙方都是輕騎兵,誰又能追上誰。
更何況,還有一支昆侖奴軍隊在一旁虎視眈眈,蒙古人就更不敢輕舉妄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