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雖然擁有擁立朱由崧登基的首功,奈何馬士英始終是一個文官,沒有兵權在握。


    本來馬士英想去請求洪承疇的協助,可洪承疇因為此前接連的慘敗,以及崇禎的死亡,導致洪承疇麾下的兩萬餘大軍,在返回南京的途中,被吳三桂奪去了大半兵權,導致洪承疇也沒有辦法對馬士英提供幫助。


    本來忠於洪承疇的總兵祖大樂還可以掌握萬餘兵馬在手,但卻遭到了以高傑、光黃得功為首的武將彈劾,其兄祖大壽投降滿清,祖大樂應該交出兵權避嫌。


    就這樣,祖大樂的兵權被剝奪,而吳三桂則順利的控製了祖大樂麾下的兵馬,成為繼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和劉良佐四鎮之後的第五鎮。


    很快,沒有兵權在手的馬士英,再加上吳三桂與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等四鎮勾結,以及四鎮的擁立之功,導致弘光朝廷的權力,迅速被這些武將架空,形式了軍閥操縱朝廷的局麵。


    ……………………………………………………


    東番島,笨港,都督府。


    不多久,控製弘光朝廷的江北五鎮的資料,便快速的送到了楊三生的手中。


    黃得功,字虎山,開原衛人,出身行伍,崇禎年間長期在南直隸江北、河南一帶同張獻忠、革左五營等起義軍作戰,應功升至廬州總兵,崇禎死前,隨馬士英平定河南永城叛將劉超,論功封為靖南伯。


    劉良佐,字明輔,北直隸人,因長騎一匹雜色馬,人稱花馬劉,崇禎年間,統兵在宿鬆、廬州、六安一帶同起義軍作戰,應功升至總兵,京城陷落時,正駐紮在河南正陽地區,後在鳳陽總督馬士英的邀請下,率軍進入南直隸,其麾下兵馬毫無軍紀可言,沿途淫劫,臨淮百姓聞其將至,嚴兵固守,劉良佐聞訊,大怒,率兵攻城,卻無功而返。


    為避免事情鬧大,馬士英便讓劉良佐率兵移駐壽縣一帶。(劉良佐之弟,劉良臣於崇禎四年(1631年),大淩河之戰時任遊擊,戰敗跟隨祖大壽投降,後期祖大壽反叛,劉良臣並未跟隨,最後,滿清南下時,劉良佐不戰而降,也與其弟劉良臣有關。)


    高傑,字英吾,陝西米脂人,原為李自成部將,綽號翻山鷂,投降明軍後,多次參與追剿起義軍的行動,應功升至總兵,1644年年初,大順軍渡河東征,北方有大批明朝武將投降,因高傑與李自成有宿怨,不敢投降,便率軍由陝西經山西、河南懷慶一直逃到山東。


    當高傑率兵進入山東後,發現山東百姓幾乎全都心係大順軍,為了能夠順利獲取糧餉,高傑便冒充大順軍,後來高傑在繼續南逃時,與鳳陽總督馬士英取得了聯係,當馬士英得知高傑麾下有兵三萬,馬騾九千時,便回信讓高傑率兵屯駐徐州,聽從馬士英的節製。


    不久後,馬士英應擁立一事,離開鳳陽,鳳陽鎮守太監盧九德便與高傑取得聯係,最終在盧九德的穿針引線下,成為‘定策’的元勳。(定策,古時尊立天子,書其事於簡策,以告宗廟,因稱大臣等謀立天子為“定策”,即擁立福王登基。)


    劉澤清,字鶴洲,山東曹縣人,出身行伍,崇禎末年升至山東總兵,大順軍逼近北京時,崇禎命他率軍入衛京師,劉澤清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奉詔,不久後,大順軍進入山東,劉澤清率部南逃至淮安,在南京諸臣商議立君的問題上,他起初迎合東林黨人錢謙益、呂大器等人擁立潞王朱常淓,後來得知黃得功、高傑、劉良佐等人決定擁立福王朱由崧,自己兵力不敵的劉澤清,立即搖身一變,加入了堅決擁立福王的行列。


    吳三桂,字素存、長伯,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人(今遼寧綏中縣),明錦州總兵吳襄之子,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外甥,自山海關戰敗後,吳三桂則逃亡南京,在史可法的扶持下,成為南京總兵,由於史可法的猶豫不決,導致其被馬士英力壓一頭,為保證自己的權利,吳三桂設計奪取了祖大樂的兵權,並與黃得功、劉良佐、高傑以及劉澤清等人勾結,成功保住自己的地位。(主要是因為吳三桂麾下的萬餘關寧鐵騎戰鬥力強悍,否則,早就被四鎮給瓜分幹淨了。)


    因此,這五人也相繼受封。


    黃得功被封靖南侯,高傑被封興平伯,劉澤清被封東平伯,劉良佐被封廣昌伯,吳三桂被封平北伯。


    ……………………………………………………


    “哼,四個跳梁小醜而已。”


    看完這五人的資料,楊三生嗤之以鼻。


    五鎮之中,除了黃得功忠於大明,其餘四人皆有各自的心思。


    明明福建鄭芝龍和東番島楊琮也讚同擁立福王,最後鄭芝龍和楊琮卻根本沒有得到弘光帝的任何賞賜。


    必然是這五鎮從中作梗,畢竟分桃子的人若是多了,那結果便是,誰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好處。


    更何況,這五鎮距離南京最近,隨時威脅著南京城的安危,再加上史可法反對弘光帝,而弘光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必然會倚重這五鎮,這也終將導弘光帝成為這五鎮的傀儡。


    經過這段時間五鎮的操作,黃得功部駐紮真州(儀征)、劉良佐部駐紮壽州(今壽縣)、劉澤清部駐紮淮安。


    高傑部駐紮揚州城外,不過由於高傑貪戀揚州城的繁華,企圖駐紮在揚州城內,揚州城的百姓見高傑麾下的士卒在附近村落搶掠焚殺,致使揚州城外‘煙火蔽日’、‘僵屍遍野’,揚州百姓紛紛罷市登碑,拒絕高傑部入城。


    高傑因此惱羞成怒,下令攻城,揚州進士鄭元勳從中調停,同意讓高傑把麾下士卒的家屬安置在城中,不料卻被群情激奮的揚州百姓當街打死,眼見揚州城即將生靈塗炭,吳三桂猶如神兵天降,率領大軍抵達揚州,調停紛爭。


    麵對強大的關寧鐵騎,高傑知道自己不是其對手,隻得忍氣吞聲,接受了吳三桂的調停,被迫選擇了揚州附近的瓜州作為駐紮地,而吳三桂有功於揚州百姓,其麾下的兵馬也都軍紀嚴明,因此則順利的駐紮在揚州城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凜冬長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柿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柿餠並收藏凜冬長夜最新章節